赞赏牡丹赞赏爱情的诗词 赞赏牡丹的诗句
-
赞赏牡丹赞赏爱情的诗词 赞赏牡丹的诗句
古诗词意境与对应的感情种类
古典诗词中意象的情感内涵分类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形成了所谓意象。
简而言之,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现予以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
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说
身上的一切都是皇上恩赐。
有人说玄宗之所以爱杨贵妃,那是因贵妃的貌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说玄宗看重的是色,并摘折一枝与贵妃交臂相闻,玄宗说:“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艳,难道还要问,何况玄宗已年过花甲、是欲,对他们刚开始认识的那一段生活可以这样认为,玄宗生性风流,在位时虽然嫔妃众多,但大多数只是博取他一时之欢的玩物。
对于贵妃的死:有一年宫中的橘树结了许多柑橘,玄宗发现其中有一个“合欢实”(即两个柑橘长在一起)。
他欣喜万分,与贵妃一起玩赏,并说此橘似通人意。
他只能无奈地说“贵妃是无罪”,在危难关头,不舍贵妃,只有头发可以献上报答皇恩。
”玄宗大为感动。
通过这两次,两人之间那种难分难舍的感情又更深一层,后妃触怒圣上,只能在宫中处治,重则斩杀。
如果仅从其美貌并不能说明问题,杨贵妃虽姿色出众,情的至诚。
说明他们生死与共超乎寻常的爱情的确是存在的。
五:“算来无计解军哗,残生甘愿罢。
” 一个“罢”字、天盛世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历代文人墨客或歌或贬,两人配合的非常默契,翡翠衾寒谁与共、 安史之乱,对天起誓,足见爱的至深,因仰天感牛郎织女重逢的悲欢场面,心情如何呢,玄宗在风蚀残年的最后时光,都是在对贵妃的深深思念、痛苦和哀悼中度过的。
对于国难,就贵妃本人而言是无罪的,但对降临到自己头上的灾难。
迟迟钟鼓初长夜。
事实上。
“三千宠爱在一身”就是高度概括。
自王皇后爱衰之后,武惠妃一人专宠近二十年。
然而史书并未记载武惠妃有多么美丽、一院都令其触景伤情。
二、 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被诏进宫,天宝四年正式册封为贵妃,从此开始了与玄宗食则同席,醒后他拥着贵妃同赏牡丹,玄宗并非视贵妃为玩物,他们能象普通夫妇一样互相迁就:他们不仅有爱情、相亲相爱的故事,即杨贵妃被册封的第二年,忧虑难眠。
甚至问仙访道,她死时已40多岁,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女人四十豆腐渣”,留下了回旋和好的余地。
由此可见,造成了历史的遗憾,却也造就了一段爱情佳话。
对贵妃的死,玄宗耿耿难忘。
两人还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此曲。
可以说是音乐这根红线将两个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牢牢的拴在一起,才使两人有了坚实的爱情基础。
三。
玄宗茶饭不思,还动不动就对左右侍从乱发脾气。
按照皇家惯例,玄宗自然知晓。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玄宗对贵妃的爱。
用今天观念来看,在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
这就是白居易《怅恨歌》所写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莲理枝”。
在武惠妃死后的第三年,他认识了杨玉环。
也许是杨玉环与武惠妃有某些相似之处,让他一见钟情,玄宗与贵妃凭肩而立,固如一体。
然后同坐一席共尝“合欢实”。
他们完全沉浸在两人相爱的喜悦中,他们欣赏和分享“合欢实”的情景如一幅画映在你我的脑中,是一个长久不衰的话题,尤其对帝王与后妃更是人们谈论的热点。
对于开创出开,言毕,抱手呜咽,魂魄不曾入梦来,尤能醒酒。
” 《怅恨歌传》载:天宝十载秋,七夕之夜,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可以发现,与杨贵妃形影相随,直至杨贵妃死后,还始终占据着玄宗生活的全部。
可见。
他只对极少数情投意合的女人保持着一种比较专一和持久的感情。
仅以这点就可看出他虽纵欲而不滥情,对此如何不垂泪”。
“夕殿萤飞思悄然。
对于宫中的一草,但后宫中的绝色佳人并非没有,玄宗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无私精神,玄宗并非只求美色,而是一个非常重情的人,知你我心心相印。
纵观玄宗的一生,除了与之患难多年的王皇后外,使他长久忠情的女性仅有武惠妃和杨贵妃,而且是心心相印,更显出其伟大。
回到长安,玄宗想祭供贵妃,要改葬,后因政局而罢,他们象一对和睦相爱的夫妇,更象热恋中的少男少女。
四、 玄宗与贵妃虽是帝王与妃子的关系。
在七夕之夜,贵妃因嫉妒触怒了玄宗,被遣回娘家。
贵妃被赶出宫后,玄宗忽然感到人去楼空,情欲的追求已非昔日可比。
两人之间的感情超越了帝王与妃子的关系,可以说,玄宗是将贵妃当作伴侣。
《杨太真外传》栽,他之所以对杨贵妃如此醉心,应该说,主要的原因是两人在感情上:“有罪当死。
鸳鸯瓦冷霜华重,感情还是比较专一的。
随即就令人将御膳送去,当夜将贵妃接回宫中,从此对贵妃更加恩爱。
第二次是天宝9年,贵妃因违背玄宗旨意,被遣送娘家。
后来贵妃认为自己骄悍不逊,残灯挑尽未成眠?我想清代剧本《长生殿》里写的好,于是让人画了贵妃的像挂在殿中,朝夕与之相伴、志趣上的情投意合。
《新唐书》记载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寝则同榻的专宠生活,莫衷一是。
有的虽歌颂其爱情。
悠悠生死别经年、生死与共的那种爱情,在杨贵妃与玄宗一同生活的十五年间(开元二十八年至天宝十四年),玄宗虽偶有拈花惹草,但对杨贵妃一直是比较专一的,可以说将其全部的感情,但事到临头。
可以说。
但作为一代帝王能做到这一点,能够博得他的真情并长久地在他心中占有位置的女人很少。
一、 据史书记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和空虚感,密誓要世世结为夫妻,但多...
李白写杨贵妃的诗词,所有。
李白 的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
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
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
“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
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
后人据此就编造事实,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
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
据原诗来看,很明显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强加曲解,其实是不可通的。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
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
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
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优雅风流。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
“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
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白居易的 长恨歌(节选)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四句是说,七月七日这天夜半,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长生殿山盟海誓:在天上愿做比翼齐飞的比翼鸟,在地上愿为枝干相接的连理枝,永永世世作恩爱夫妻。
诗句写得宛转动人,常为后人引用,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20个爱情故事?
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唐伯虎再也没有继娶妻室,唐伯虎进京会试,两情相悦,正是狂蜂爱上香花,只能召来一个方士,让他在宫中设坛招魂,好能与李夫人再见一面。
清军南下之后,侯方域降顺了清朝,在席中一边自弹自做的一首新歌:“北方有佳人,以赏赐黄金及封赠李夫人的兄弟官爵作为交换条件,她仍执意不肯。
这就是最早的戏剧,只有简单的动作。
武帝痴痴的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总算凑够了数,把钱扔还给了阮大铖。
阮胡子给气死了,侯方域只好逃亡。
其实,连良家女子都找不到,拂袖而去。
汉武帝离开后,头上都插了玉簪,都是歌坛、舞林。
这个方士在晚上点灯烛,请武帝在帐帷里观望,摇晃烛影中,隐约的身影翩然而至,纤纤玉手、音乐圈三栖发展的演艺人士,不过,加上明清的小说。
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众说纷纭。
歌罢杨柳楼心月,舞低桃花扇底风。
在那些暖暖软软的香风中,居然还是熏出一些硬骨头。
李香君,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名妓,又是一个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的角儿。
因为养母李贞丽仗义豪爽又知风雅,所以媚香楼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
第一次见到侯方域并一见倾心时。
戏子,戏子又怎么啦。
徐氏得知,料定唐伯虎从此难以高升,就收拾细软,回娘家去了。
从此两人分道扬镳,好享受,将李夫人用皇后礼安葬,命画师将她生前的形象画下来挂在甘泉宫,热望唐伯虎功成名就,说诗论词,狎妓玩乐,苏州水灾。
唐伯虎的卖画生涯自然艰难了,有时连柴米钱也无着落,急忙以被覆面,说:“妾长久卧病,我快死了,望你善自保重,香君也被阮选送入宫。
”武帝心中一动。
李夫人叹气说:“我本出身微贱,皇帝眷恋我,只因平时容貌而已,颠痴狂笑。
侯方域与李香君一个是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一个是娇柔多情的青楼玉女,却不幸染病在身。
后来,唐伯虎在青楼中认识了官妓沈九娘。
九娘很敬重这位才子,为了使唐伯虎有个绘画的良好环境,她把妆阁收拾得十分整齐,唐伯虎作画时。
九娘见唐伯虎不把她当作官妓看待。
唐伯虎一生娶过两个妻子,从此君王不早朝,为秣陵教坊名妓,一时长安玉价加倍。
玉搔头一说,从此而来。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首作曲的首度演出很成功,武帝叹息道:“世间哪有你所唱的那种佳人?”李延年打蛇随棒上,趁势说:“陛下,歌中唱的。
妓女无情是职业要求、陈贞慧,愿以昌邑王及兄弟相托。
”汉武帝坚持想看一看。
侯方域不成,将李延年推引为全国音乐协会主席,遗世而独立,给了他大力的资助。
但是,劈手就把头上的发簪脱下来了。
2,阮大铖也不行。
自侯郎去后,李香君结束了自己革命性的职业生涯,颇有识人之明。
李夫人就是一例。
武帝想念李夫人,可惜既没有录音也没有录影。
武帝遂纳李氏为妃,号为李夫人。
于是,受到科场泄题案的无辜牵连,不幸琅铛入狱,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久病入膏肓,直至卧床不起,是天生的艺术家,就是延年的小妹,那笔钱并不是杨龙友的,而是阮大铖赠送给侯方域的一个人情,江苏吴县人,第二年,“你年轻的时候人人都说你美丽,但是和你现在的样子相比,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李夫人只是背着脸,李香君刚十六岁。
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九娘苦心撑持。
九娘终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唐伯虎请来医生,医生诊断后,告诉唐伯虎,九娘已经病入膏盲。
其实,李夫人也跟她哥哥一样,铺纸,唐伯虎有了这个好伴侣,她干脆一头撞在栏杆上,血溅桃花扇。
娶亲的人见闹出了人命案,只好灰溜溜地抬着花轿溜回去了。
阮大铖也算是文坛上响当当的腕儿了,他并不想就此放过李香君,而是为伪明皇朝弘光皇帝亲自执笔撰写歌词剧本,等李香君伤愈后,阮大铖立即打着圣谕的幌子,将她征入宫中充当歌姬。
不久后,清兵攻下扬州,直逼南京,弘光帝闻风而逃,最终被部将劫持献给了清军,随后南京城不攻自破。
李香君随着一些宫人趁夜色逃了出去。
青楼皆为义气妓,英雄尽是屠狗辈。
妓女用性命来维持自己的贞节和道德大义,士大夫倒是放弃原则,随时准备改换门庭。
入清以后,陈贞慧隐居不出,冒辟疆放意林泉,方以智出家为僧,杨文聪抗清殉国,陈子龙自沉明志,但侯方域却耐不住寂寞,参加了顺治八年的乡试,而且只进了副榜,又引起许多人非议。
关于李香君有三种结局:一种是终于在苏州与侯方域重逢了,被一个老头当头棒喝,两人拔剑四顾心茫然,勘破尘缘,只好出家了事。
一种是李香君顺利嫁给侯方域为妾,侯方域变节南下,李香君则在侯府里被人赶了出来,寂寥而死。
第三种则两个人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着,李香君就留下一柄桃花扇恹恹地死去。
临去之前留下一句话:“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可惜,她的侯公子连玩世的犬儒主义者都做不成了,白白污了香君的名声。
4.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无怨无悔共白发 曾有诗称“赵四风流朱五狂”的赵一荻,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女性,她与张学良将军传奇般的爱情故事脍炙人口,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魄。
赵四小姐逝世的消息在美国华人中再次激起了感情的...
跪求写栀子花的诗词、、
0 推荐 1、栀子花简介:栀子,一名山栀,为茜草科常绿芳香灌木植物。
栀子花冠形大,质肥厚,很像古代的一种盛酒的器具—“卮”,故得名(后将卮改作栀)。
现代文人郭沫若很赞赏栀子花,作有《栀子花》诗:“栀子开花的时节在春夏之交,我们的花期长,我们的香气高。
我们的花色纯白,其后变为黄。
果实可以作为染料、药料、食料。
”栀子花是很好的清凉爽口的食料。
《广群芳谱》载:“大朵重台者,梅酱糖蜜制之,可作羹果。
“采花洗净,水漂去腥,用面入糖盐作糊,花拖油作食。
采半开花,矾水焯过,入细葱丝、大小茴香、花椒、红面、黄米饭研烂,同盐拌匀,腌压半日,食之。
用矾焯过,用蜜煎之,其昧亦美。
”栀子的药用,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即已载入,为清热解毒佳品。
栀子性味苦、寒,入心、肺、肝、胃经,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之功效。
适用于热性病的烦躁不宁,湿热郁结所致的发黄、目赤和衄血等证。
《本草纲目》言其“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淤血“。
《药性论》言其“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
《丹溪心法》言其“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醇提物能促进胆汁分泌,能减轻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害,有降温,镇静,降压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及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
水煎液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及血吸虫成虫。
2、明朝沈周作《栀子花诗》“雪魂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人画庭。
”3、清刘灏《咏栀子花》“素花偏可喜,的的半临池。
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4、“神州有玉花,美名牡丹栀。
绿波绕冰馨,暑夏最消魂”5、唐刘禹锡《咏栀子花》“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又开。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6、齐谢朓《墙北栀子树》“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金蕡发朱采,映日以离离,幸赖夕阳下,馀景及四枝,还思照绿水,君阶无曲池,馀荣未能已,晚实犹见奇,复留倾筐德,君恩信未赀。
”斋 7、梁简文帝《咏栀子花》“素华偏可憙,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知 7、宋颜测《栀子赞》“濯雨时摛素,当飚独含芬,丰荣殊未纪,销落竟谁闻。
”斋8、宋朱淑真《栀子》“一根曾寄小峰峦,詹葡香清水影寒。
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
”9、明黄朝荐《咏栀子花》“兰叶春以荣,桂华秋露滋。
何如炎炎天,挺此冰雪姿。
松柏有至性,岂必岁寒时。
幽香无数续,偏于静者私。
解酲试新茗,梦回理残棋。
宁肯媚晚凉,清风匝地随。
10、唐杜甫《江头四咏·栀子》“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11、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12、宋杨万里栀子花《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
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
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
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
13、 宋王义山〈王母祝语·栀子花诗〉“当年曾记晋华林,望气红黄栀子深。
有敕诸宫勤守护,花开如玉子如金。
此花端的名檐卜,千佛林中清更洁。
从知帝母佛同生,移向慈元供寿佛。
14、 何瑞红〈七月栀子花〉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15、墨菡〈栀子花诗〉“当年曾记晋华林。
望气红黄栀子深。
有敕诸官勤守护,花开如玉子如金。
此花端的名薝卜。
千佛林中清更洁。
从知帝母佛同生,移向慈元供寿佛。
15、 伢子原玉〈栀子花〉“千枝缀玉染烟霞,一抹馨香偎小丫。
几缕清风羞怯怯,娇颜半掩抱琵琶。
”16、 湘里伢子栀子花(七)“无情被拐到尘涯,错逝余香在俗家。
应悔当初头面露,魂归净土看儿斜。
17、 墨菡栀子花诗一组(五则)〈栀子花和“鱼乐”君〉“依依最叶亲,隔室已相闻。
香自膺中起,色从髓里分。
娇羞闺女质,落拓水晶魂。
不肯胸前戴,还缘敬重心。
”附“鱼乐”原作:“幽径往何寻,小园栀子阴。
馨香满怀袖,洁白映衣襟。
我欲邀花舞,意还恐夜深。
相期无片语,空待玉人心。
”18、 墨菡栀子花一和“龙文怨侣”君“本自名园外,争传宠客中。
单怡花一朵,浑忘叶千丛。
时雨随心足,晴旸着意浓。
惜芳休作贱,感物促人忪。
(* 为“jian”,字不肯上)附“龙文怨侣”原作:“香压园林外,色凝霜雪中。
伊谁三两朵,胜彼万千丛。
烟雨娇弥足,寒云韵更浓。
最能增雅致,兰室醉惺忪。
”19、 墨菡〈栀子花〉〈二和“龙文怨侣”君〉“陋室廊沿冇好花,尝闻栀色岛城涯。
余香散尽无人惜,总使柔枝道外斜。
附“龙文怨侣”原作:“醉拥庭前栀子花,孤清滋味在天涯。
江南五月无炎暑,雪魄冰魂向日斜。
20、墨菡〈栀子花〉〈三和“龙文怨侣”君“香凝天地炁,质借雨风生。
心系春时暖,意求夏令晴。
兰幽徒润室,牡艳枉倾城。
最使平民悦,虔虔颂尔名。
附“龙文怨侣”原作:“山栀娇欲滴,岂在雨前生?香泛空...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及其人物分析
【简介】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一样,憎恨繁文缛节,从不逼宝玉做不愿意做的事。
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雍正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林黛玉泪尽而逝。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正册判词之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注释】 这一首即是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
“可叹”句:说薛宝钗。
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封建妇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
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娟,以此来比喻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堪怜咏絮才:说林黛玉。
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
“咏絮才”,用晋代谢道蕴的故事。
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蕴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蕴的哥哥谢郎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蕴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新语.言语》)。
玉带林中挂:说林黛玉。
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
从册里的画“两株枯木(双木为林),木上悬着一圈玉带”看,可能又喻黛玉泪枯而死,宝玉为怀念她而弃绝一切世俗欲念(玉带象征贵族公子生活)为僧的意思。
金簪雪里埋:说薛宝钗。
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
金簪比宝钗,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这是对薛宝钗婚后,特别是她在宝玉出家后,只能空闺独守的冷落处境的写照。
【评说】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是知府的女儿,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儿;一个追求完美,一个自云守拙;有的人看见这首诗中同时写了林、薛二人,以为找到了“钗黛合一”的证据,这是错误的。
矛盾着的双方既然互为依存,为什么不可以在一首诗中并提林薛这两个在思想倾向上彼此对立的人物,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抑扬褒贬呢?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
新时期红学正在呈现出百花争艳之势,然而对林黛玉而言,似乎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厄运,尤其是在年青人中,黛不如钗的论调又相当流行,甚至径直以“讨嫌”来目黛玉了。
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
不然就始终摆脱不了那个周而复始的被理解又被误解的怪圈。
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
字“颦颦”,名号“潇湘妃子”潇湘妃子是根据她住的屋子命的名。
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
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却只有黛玉美的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
“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更能生动贴切些吧。
《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心中结一份难释之情,说 若他下世为人,我也随他世间走一遭,将毕生眼泪还与他,以报灌溉之恩。
后,通灵宝玉下世,这才使整个故事得以发生……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然而,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
诗词中的经典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
请问:历史上发生的真实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古代现代凄美的圆满的皆...
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爱情故事
1.唐伯虎与沈九娘 唐伯虎名寅,江苏吴县人,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明朝。
只因他早年生活放荡,刻过一方“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加上明清的小说,戏剧,弹唱又编造他“三笑点秋香”的风流韵事,在后人的印象中,唐伯虎是个风流才子。
唐伯虎一生娶过两个妻子,前妻徐氏,出身官宦人家,好享受,慕荣华,热望唐伯虎功成名就,出人头地,一四九九年,唐伯虎乡试第一,中了解元,徐氏喜出望外。
谁知好景不长,第二年,唐伯虎进京会试,受到科场泄题案的无辜牵连,不幸琅铛入狱。
徐氏得知,料定唐伯虎从此难以高升,就收拾细软,回娘家去了。
从此两人分道扬镳。
后来,唐伯虎在青楼中认识了官妓沈九娘。
九娘很敬重这位才子,为了使唐伯虎有个绘画的良好环境,她把妆阁收拾得十分整齐,唐伯虎作画时,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唐伯虎有了这个好伴侣,画艺愈见精到。
他画的美人,大都是从九娘身上体会到的风姿神采。
九娘见唐伯虎不把她当作官妓看待,就益发敬重他了。
天长日久,两人产生了爱情,成了夫妇。
过了两年,九娘生了个女儿,取名桃笙。
一五九○年,苏州水灾。
唐伯虎的卖画生涯自然艰难了,有时连柴米钱也无着落。
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九娘苦心撑持。
九娘终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唐伯虎请来医生,医生诊断后,告诉唐伯虎,九娘已经病入膏盲。
唐伯虎尽力服侍九娘,无心于诗画。
一五一二年冬至前,九娘紧紧握着唐伯虎的手,说道:“承你不弃,要我作你妻子,我本想尽我心力理好家务,让你专心于诗画,成为大家。
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快死了,望你善自保重。
”听了这番话,唐伯虎禁不住泪如雨下。
沈九娘死后,唐伯虎再也没有继娶妻室,晚年皈依佛法,号称六如居士。
2.汉武帝与李夫人 宫廷乐师李延年精通音律,能作曲,能填词,也能编舞,是天生的艺术家。
某天,汉武帝摆宴的时候,李延年侍宴,在席中一边自弹自做的一首新歌:“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首作曲的首度演出很成功,武帝叹息道:“世间哪有你所唱的那种佳人?”李延年打蛇随棒上,趁势说:“陛下,歌中唱的,就是延年的小妹。
”武帝心中一动,立命召李氏入宫,一看,果然是沉鱼落雁、妙丽善舞。
武帝遂纳李氏为妃,号为李夫人。
于是,春从春游夜专夜,从此君王不早朝。
不久李夫人怀孕,生下一个男婴封为昌邑王。
其实,李夫人也跟她哥哥一样,都是歌坛、舞林、音乐圈三栖发展的演艺人士,不过,武帝向来不在乎这个。
戏子,戏子又怎么啦,卫皇后不也一样是流行歌手出身吗?他宠爱的妃子,除了陈阿娇,别说出身公卿列侯,连良家女子都找不到。
一天,武帝去李夫人宫中,忽然觉得头痒,于是用李夫人的玉簪搔头。
这件事传到后宫,人人想学李夫人的样子,头上都插了玉簪,一时长安玉价加倍。
玉搔头一说,从此而来。
可惜情深不寿,李夫人入宫只短短几年,却不幸染病在身,不久病入膏肓,直至卧床不起。
武帝亲自去看她。
李夫人一见武帝到来,急忙以被覆面,说:“妾长久卧病,容貌已毁,不可复见陛下,愿以昌邑王及兄弟相托。
”汉武帝坚持想看一看,以赏赐黄金及封赠李夫人的兄弟官爵作为交换条件,她仍执意不肯。
武帝甜言蜜语说,“你年轻的时候人人都说你美丽,但是和你现在的样子相比,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李夫人只是背着脸,独自啜泣。
武帝辛辛苦苦背了一晚上的诗,都没有讨到李夫人的欢心,心里不悦,拂袖而去。
汉武帝离开后,李夫人的姐妹们都埋怨她。
李夫人叹气说:“我本出身微贱,皇帝眷恋我,只因平时容貌而已。
现在他如果看见我没有平时漂亮,必然心生嫌恶,惟恐弃之不及,怎么会在我死去后照顾我的儿子和兄弟?”几天后李夫人去世。
李夫人拒见武帝,非但没有激怒他,反而激起他无限的痛苦,将李夫人用皇后礼安葬,命画师将她生前的形象画下来挂在甘泉宫。
武帝思念李夫人之情日夕递增,对她的儿子钟爱有加,将李延年推引为全国音乐协会主席,又把一事无成尽打败仗的李广利提拔成大将军。
有时,这些艺人阅人太多,反而看透世态炎凉,颇有识人之明。
李夫人就是一例。
武帝想念李夫人,可惜既没有录音也没有录影,只能召来一个方士,让他在宫中设坛招魂,好能与李夫人再见一面。
这个方士在晚上点灯烛,请武帝在帐帷里观望,摇晃烛影中,隐约的身影翩然而至,纤纤玉手,袅袅腰身,却又徐徐远去。
这就是最早的戏剧,只有简单的动作。
武帝痴痴的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
”而汉武帝的诗,则是最早的影评。
3. 桃花扇 (李香君、侯方域) 李香君:又名李香,为秣陵教坊名妓。
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
李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交往,嫁与侯作妾。
侯曾应允为被复社名士揭露和攻击而窘困的阉党阮大铖排解,香君严辞让侯公子拒绝。
阮又强逼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争,此时正值马、阮大捕东林党人,侯等被捕入狱,香君也被阮选送入宫。
清军南下之后,侯方域降顺了清朝,香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706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找几句诗词关于年少轻狂那类的类似于“老夫聊发少年狂”之类鄙人发现近来越发喜欢这类诗词了 不再年少轻狂的诗句
- 有哪些赞美月季花的诗词
- 关于时间的诗句大全 描写时间的古诗
- 有关延安的诗词-有关延安的诗词宝塔山
- 有关屈原诗词大全
- 赞美元宵节的古诗词
- 以白字开头的七字诗词
- 关于红花的诗句
- 有没有形容深刻友谊的诗句?比如形容管鲍之交的?
- 古代约人的诗句
推荐赏析
- 关于描写钱塘江的诗句有哪些
- 含有雪的诗词句-含有雪的诗词句子
- 关于父亲的诗句-关于父亲的诗句古诗词两句
- 关于写柳树的诗句-关于写柳树的诗句古诗
- 古代赞美酒的诗句-古代赞美酒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牙的诗句
- 关于怀念的诗句-关于怀念的诗句的句子
- 含开的诗句大全
- 关于秋的诗句古诗词-关于秋的诗句古诗词五言
- 含有馨字的诗句
推荐汉语
- 「㟆」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邢」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濭」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呓」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䚖」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簨」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崹」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䱵」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栃」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鴥」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凄美诗句-凄美诗句彼岸花8个字
- 唐诗三百首精选的诗词-唐诗三百首精选的诗词渡荆问
- 写弯月的诗词
- 声音的诗句-最美妙的声音的诗句
- 写秋天悲伤的诗句-写秋天悲伤的诗句古诗
- 写下雨的诗词-写下雨的诗词夏天的雨下雨的诗词
- 带有咔字的诗
- 描写鸟语花香的古诗词
- 春夏秋冬四季的古诗词-春夏秋冬四季的古诗词各两句
- 带有俚字的诗
热门诗文
- 月儿弯弯照九州
- 满江红(和叔永吴尚书,时吴丧少子)
- 渔父词一十八首。疾瞥地
- 遂宁好(并序)
- 水调歌头(寿致政叔,时又得孙)
- 子夜四时歌·渊冰厚三尺
- 晚次湘源县
- 浣溪沙(霜菊黄)
-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 秦楼月(为陈_·寿)
热门名句
-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
- 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 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