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夕的古诗词诗句

关于七夕的古诗词诗句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七夕

(唐)沈佺期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七夕曝衣篇七夕

(唐)沈佺期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

绛河里,碧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

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

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

汉文宜惜露台费,晋武须焚前殿裘。

七夕赋咏成篇

唐·沈叔安

皎皎宵月丽秋光,耿耿天津横复长。

停梭且复留残纬,拂镜及早更新妆。

彩凤齐驾初成辇,雕鹊填河已作梁。

虽喜得同今夜枕,还愁重空明日床。

七夕诗

(唐)赵璜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

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七夕

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

(唐)权德舆

佳期人不见,天上喜新秋。

玉佩沾清露,香车渡浅流。

东西一水隔,迢递两年愁。

别有穿针处,微明月映楼。

七夕见与诸孙题乞巧文

(唐)权德舆

外孙争乞巧,内子共题文。

隐映花奁对,参差绮席分。

鹊桥临片月,河鼓掩轻云。

羡此婴儿辈,吹呼彻曙闻。

和长孙秘监七夕

唐·任希古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

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

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

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

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

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

唐·任希古

秋风始摇落,秋水正澄鲜。

飞眺牵牛渚,激赏镂鲸川。

岸珠沦晓魄,池灰敛曙烟。

泛查分写汉,仪星别构天。

云光波处动,日影浪中悬。

惊鸿絓蒲弋,游鲤入庄筌。

萍叶疑江上,菱花似镜前。

长林代轻幄,细草即芳筵。

文峰开翠潋,笔海控清涟。

不挹兰樽圣,空仰桂舟仙。

和李公七夕

唐·任希古

落日照高牖,凉风起庭树。

悠悠天宇平,昭昭月华度。

开轩卷绡幕,延首晞云路。

层汉有灵妃,仙居无与晤。

履化悲流易,临川怨迟暮。

昔从九春徂,方此三秋遇。

瑶驾越星河,羽盖凝珠露。

便妍耀井色,窈窕凌波步。

始阅故人新,俄见新人故。

掩泪收机石,衔啼襞纨素。

惆怅何伤已,裴回劳永慕。

无由西北归,空自东南顾。追问

哪找的啊

追答

我都是在这找的http://xue.paralworld.com/shi/qixi/你如果还有需要可以去看看

有关七夕的诗词歌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牵牛织女 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 织女出其东。

万古永相望, 七夕谁见同?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月试看看。

乞巧歌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情人庙庙联 真情无人见,假情天有知。

(情人庙供奉牛郎织女,位于台北) 情人庙鸡心石上刻小诗 情人双双到庙来,不求儿女不求财, 神前跪下起过誓,谁先变心谁先埋。

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牵牛织女 七夕 唐 白居易 烟霄微月淡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霄中。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此诗虽短,但天上人间,欢情与离恨,都有涵盖,可谓言简意赅。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著有《小山词》。

本词以宋朝关于鹊鸟误传使牛郎织女只有一天相聚时间的说法入手,先写鹊鸟误传的遗憾,后写分别的离愁别恨,指出牛郎织女虽有相会但终归是悲剧。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七夕 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鹊桥仙 宋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古人如何以古诗词表达七夕之情?

不知今夕何夕,缘知今夕七夕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相传,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之夜 天上的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 于是,银河两岸闪闪发光的两颗星 因被古人赋予悲欢离合的一个故事,而传颂千古。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开过南枝花满院,夜色银河情一片。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天上佳期称七夕,人间好景是秋光,古人已将七夕风骨,锤炼得风骚千古。

且看古人如何借此佳节,以古意情歌,熏陶情怀,表达七夕之情。

1、《古诗十九首之七夕》—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不需复杂,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与脉脉,又穷尽了虚实相间的饱满委婉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2、《七夕泛舟》—唐.卢照邻 其一: 河葭肃徂暑。

江树起初凉。

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

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

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葭是芦苇,因秋气肃。

烟波飘兀,棹声滴着流水之光,夕照染在风烟之中。

其二: 凤杼秋期至,凫舟野望开。

微吟翠塘侧,延想白云隈。

石似支机罢,槎疑犯宿来。

天潢殊漫漫,日暮独悠悠。

七夕之夜,虽是天潢满满,日暮悠悠,谁都想迎着星光,乘浮筏犯宿而去吧。

3、《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心中有无限的愁苦无法倾诉,到了半夜三更时无法入眠,唯有看着天上的星星。

4、《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牛郎与织女的欢情和离恨,传诵千古,历旧常新。

5、《长恨歌》(节选)——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那日的海誓山盟萦绕在马嵬坡上,经久不绝。

6、《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宫女久久地眺望着星空,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7、《七夕》—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银河两岸看似触手可及,却也是遥远的距离,也许爱情需要历经磨难才显得珍贵。

8、《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牵牛、织女正是人间别离男女的化身,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叹恨,正是对人间离愁别情的叹恨。

9、《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

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10、《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相传,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11、《七夕二首》明.德容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任何风俗风景,其观感体验皆因人而异。

旧俗此时,妇女尤其是未婚少女,尽皆欢天喜地,满怀憧憬地聚集欢会,祈祥祷福。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

德容无此心境,她疑惑牵牛织女为什么要此夕相会。

她留心的不是牛女的团聚,而是团聚之后的断肠离别。

12、《浣溪沙》——清.纳兰性德 风髻抛残秋草生。

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当年每逢七夕之夜,我们都在月下互诉着山盟海誓。

而今,只剩我一个人伴着寒月哭泣。

求一首关于七夕的短诗或词,加解释含义

二郎神 年代:【宋】 作者:【柳永】 炎光谢。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 ,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 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 高泻。

闲雅。

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 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 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 年今夜。

注释: 这是一首咏七夕佳期的作品。

作者一反以往七夕诗词的伤感情调,把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和人间李隆基杨玉环马嵬死别的动人故事 ,演绎、融汇为一个纯情浪漫、晶莹剔透的意境,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美好祝愿和热烈向往 。

全词语言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情调闲雅欢娱,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上片着重写天上,开篇以细致轻便的笔调描绘出七夕清爽宜人的氛围,诱人进入浪漫的遐想界。

首韵“ 炎光射 ”,说明炎夏暑热已退,一开头即点出秋令。

“炎光”谓骄阳,代指夏暑。

先说初秋,再从入暮写起,导入七夕:阵黄昏过雨,轻洒芳尘,预示晚上将是气候宜人和夜空清朗了 。

“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由气候带出场景。

“庭户”是七夕乞巧的活动场所。

古时人们于七夕佳期,往往在庭前观望天上牛郎织女的相会。

接下来一句“天如水、玉钩遥挂”意思是说:秋高气爽,碧天如水,一弯上弦新月,出现在远远的天空,为牛郎织女的赴约创造了最适宜的条件。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想象织女嗟叹久与丈夫分离,在将赴佳期时心情急切,于是乘驾快速的风轮飞渡银河 。

织女本为星名 ,故称“ 星娥”。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表现了人们盼望天上牛郎织女幸福地相会。

他们凝视高远的夜空 ,缕缕彩云飘过银河,而银河耿耿发亮,牛郎织女终于欢聚,了却一年的相思之债。

上片动静结合 ,虚实相间 ,在从景物描写到幻想神游的推移中,寄寓了人们对爱情幸福的美好遐想。

的场面,也无热闹浓烈的气氛,各家于庭户乞巧望月,显得闲静幽雅。

这种闲雅的情趣之中自有很不寻常的深意。

词人强调“ 须知此景 ,古今无价”,提醒人们珍惜佳期,从中足见柳永对七夕的特殊重视,反映了宋人的民俗观念。

以下数句着重写民间七夕的活动,首先是乞巧。

据古代岁时杂书和宋人笔记,所谓乞巧,是以特制的扁形七孔针和彩线,望月穿针,向织女乞取巧艺。

这是妇女们的事。

“楼上女”是说此女本居于楼上,穿针乞巧时才来到庭中的。

所以接着说:“抬粉面”,加以“ 云鬟相亚 ”,写姑娘们虔诚地手执金针,仰望夜空,乌云般美丽的发鬟都向后低垂。

“亚”通压 ,谓低垂之状。

此句写得形神兼备,廖廖数语,姑娘们追求巧艺的热切与虔诚便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了。

接下来的一句:“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写七夕的另一项重要活动,这既是词人浪漫的想象,也是历史的真实。

自唐明皇与杨妃初次相见 ,“ 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长恨歌传》),他们“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也就传为情史佳话。

唐宋时男女选择七夕定情,交换信物,夜半私语,可能也是民俗之一。

作者将七夕民俗的望月穿针与定情私语绾合一起 ,毫无痕迹 ,充分表现了节序的特定内容。

词的上片主要写天上的情景 ,下片则主要写人间的情景 ;结尾的“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既总结全词,又点明主题。

它表达了词人对普天下有情人的美好祝愿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展示了作者热诚而广阔的胸怀。

这首词,写天上是为了衬托人间,用典故是为了映衬现实,落脚点是人间的欢乐和世俗的幸福。

作者把“天街夜色凉如水”的意象世界与“钿合金钗私语处 ”的心灵世界和谐地统一起来,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 、幸福而又温馨的七夕夜色图 ,发出了珍惜良宵、莫负美景的呼唤。

这呼唤,久远地回响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田。

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年代:【宋】 作者:【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呆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注释 这首词咏调名本意 ,是为送别友人陈令举而作。

全词在立意上一反旧调,不写男女离恨,而咏朋友情意,别有一番新味。

此词上片,也紧切七夕下笔,但用的却是王子乔飘然仙去的故事。

据刘向《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 ,三十余年后于山上见柏良,对他说:“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 。

”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 ,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苏轼此词上片,借这则神话故事,称颂一种超尘拔俗、不为柔情羁縻的飘逸旷放襟怀,以开解友人的离思别苦。

发端三句,赞王子乔仙心超远,缥渺云天,不学牛郎织女身陷情网,作茧自缚。

一扬一抑,独出机杼,顿成翻案之笔。

缑山,在河南偃师县。

缑山仙子,指王子乔,因为他在缑山仙去,故云。

“ 凤箫 ”两句,承“不学”句而来,牛女渡河,两情缱绻,势难割舍;仙子吹箫月下,举手告别家人,飘然而去。

前者由仙入凡,后者超凡归仙,趋向相反,故赞以“不学痴牛呆女”。

下片写自己与友人的聚合与...

古时七夕怎样庆祝???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古人咏月的诗词都有什么?

柳永的爱情诗词有:《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迷仙引·才过笄年》、《二郎神·炎光谢》、《秋夜月/相见欢》 【原文】: 1.《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迷仙引·才过笄年》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

算等闲、酬一笑,便金慵觑。

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

好与花为主。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4.《二郎神·炎光谢》 炎光谢。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

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5.《秋夜月/相见欢》 当初聚散。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盈盈泪眼。

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

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

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

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赏析】: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 ,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 ,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 无绪 ”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 ,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 ,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

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 ,读时一字一顿 ,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

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 ,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 ,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 ,离情更甚于常时。

“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 ,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

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

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客情之冷落 ,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

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 ,无比清丽 。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

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

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 。

“ 此去”二字 ,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

五句以上古人咏月的诗歌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 ——(《宿江边阁》) 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

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遣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

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

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

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

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

(《杜臆》)

古诗词大全

题新居呈王尹兼简府中三掾 弊宅须重葺,贫家乏羡财。

桥凭川守造,树倩府僚栽。

朱板新犹湿,红英暖渐开。

仍期更携酒,倚槛看花来。

春游值雨 张旭 欲寻轩槛列清尊,江上烟云向晚昏。

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华园。

红白牡丹 吴融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读韩杜集 杜牧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思简寂观旧游寄重道者 李中 闲忆当年游物外,羽人曾许驻仙乡。

溪头烘药烟霞暖,花下围棋日月长。

偷摘蟠桃思曼倩,化成蝴蝶学蒙庄。

俗缘未断归浮世,空望林泉意欲狂。

煎茶 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抛球诗(一作李谨言诗) 无名氏 侍宴黄昏未肯休,玉阶夜色月如流。

朝来自诧承恩最,笑倩傍人认绣球。

咏白海棠 曹雪芹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浣溪沙 杜甫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倩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鹧鸪天 晏几道 陌上蒙蒙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

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

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

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水龙吟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清平乐 朱淑真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清平乐 魏了翁 蓝田玉种。

为我酬清供。

香压冰肌犹怕重。

更倩留仙群捧。

看花美倩偏工。

举花消息方浓。

此笑知谁领解,无言独倚东风。

风流子东风吹碧草。

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求古代写江湖的诗词,豪迈,抒情,恩怨等都可以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释义: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2、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侠客行》 释义:他们的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干里之行,无人可挡。

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释义: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释义: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5、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释义: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

有内涵 比较有名的婉约诗词推荐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①。

雨横②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③飞过秋千去。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人。

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诗文之外,欧阳修也擅长填词,清新雅丽,挥洒自如。

虽没有摆脱“裁花剪叶”的传统风习,词中描写的多是离愁别恨,儿女情长;惜春赏花,时序代谢,却摒弃了花间派的“镂玉雕琼”,洗刷了晚唐五代以来的脂粉气,使词的风格向“清疏峻洁”方面发展。

清人冯煦说他“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可见他在词史上有启后之功。

【注释】 ①楼高不见章台路:是说在高楼上看不到游冶处所。

章台:古代妓女居住之处。

②雨横:雨势很猛。

③乱红:零乱的落花。

【评解】 这首词的着眼点,并不是单纯的景色描绘和外貌的刻画,而是借暮春黄昏、雨骤风狂,透露出楼头思妇的内心苦闷。

作者善于以形象的语言抒写感情上的各种变化,虽然不出闺情范围,但情韵已较花间词为胜。

【集评】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

或见《阳春集》。

李易安定为六一词。

易安云:“此词余极爱之。

”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生查子去年元夜①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 ①元夜:即上元节之夜,也叫“元宵”。

唐代以来元夜有观灯的风俗。

【评解】 词的上片,回忆去年观灯时的欣悦的心情;下片写今年元夜观灯,触目感怀,不胜悲伤。

这首词的特点是语言平淡,风味隽永,表达了人物十分细腻的深情。

词中运用今昔对比,抚今思昔,触景生情。

感情真挚,不须作任何雕饰,而这首词便成为非常感人的抒情上品。

它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

【集评】 虢寿鹿《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首词是节日怀旧之作。

通过前后对比,逼出“泪湿春衫”一语,见其伤感之甚。

文章以错综见妙。

薛砺若《宋词通论》:他的抒情作品,哀婉绵细,最富弹性。

《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在“清切婉丽”中,却显得平淡隽永,别具一格。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①,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②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③归。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临川(江西抚州市)人,晏殊第七子。

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

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

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

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

【注释】 ①春恨:春日离别的情思。

却来:又来。

②小苹:是晏几道朋友家歌女的名字。

③彩云:这里指小苹。

【评解】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伤离恨别之作,最能表现作者流连歌酒,无意仕途的心境及曲折深婉的词风。

上片写今日之相思。

先写景,后言情,即景抒情;下片补叙初见歌女小苹时的情景。

这首词,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会意,词人怀念歌女小苹的难言的相思之情,寓于暮春的景物描绘之中,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轻柔自然。

感情深挚,优美动人。

【集评】 谭献《谭评词辨》:“落花”两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

末二句正以见其柔厚。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小山词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前二句追昔抚今,第三句融合言之,旧情未了,又惹新愁。

“落花”二句正春色恼人,紫燕犹解“双飞”,而愁人翻成“独立”。

论风韵如微风过箫,论词采如红蕖照水。

下阕回忆相逢,“两重心字”,欲诉无从,只能借凤尾檀槽,托相思于万一。

结句谓彩云一散,谁复相怜,惟明月多情,曾照我相送五铢仙佩,此恨绵绵,只堪独喻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旧怀人,精美绝伦。

一起即写楼台高锁'帘幕低垂,其凄寂无人可知。

而梦后酒醒,骤见此境,尤难为怀。

盖昔日之歌舞豪华,一何欢乐,今则人去楼空,音尘断绝矣。

即此两句,已似一篇《芜城赋》。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拼却①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②。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③,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①拼却:不顾惜,宁愿。

②“舞低”二句:描写歌女当年与同伴狂欢的情景,月在长舞中西沉,风在欢歌中停息。

③剩:更。

银釭:银灯。

【评解】 词写别后重逢,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775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推荐赏析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