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节日的由来、典故、诗句、成语、习俗、俗语各5个
-
关于传统节日的由来、典故、诗句、成语、习俗、俗语各5个
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783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与桃花有关的诗句李白
- 飞花令云的诗句
- 赞美友谊的诗词-赞美友谊的诗词歌曲美文
- 关于灰的诗词 关于回家的诗句
- 以鹏开头的诗词
- 赞美春的诗句古诗词 赞美燕子的诗句古诗词
- 有哪些诗句,会让你一见落泪,再见断肠?
- 长篇诗词歌赋-长篇诗词歌赋大全 经典
- 有关茶叶的诗词-有关茶叶的诗词有哪些
- 关于中国象棋的诗句
推荐赏析
- 含有又的诗句-含有又的诗句有哪些
- 含有柏字的诗句古诗
- 含有忽字诗句
- 和时间有关的诗句-和时间有关的诗句和名言
- 关于农民的诗句古诗
- 关于听的诗句-关于听的诗句名言
- 关于松的诗词-关于松的诗词名句
- 关于书画的诗句-关于书画的诗句七言四句
- 关于我喜欢你的诗句
- 含有草的诗句五字
推荐汉语
- 「鐇」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濦」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霞」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弼」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蝅」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睞」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籒」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躮」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苷」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奈」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女子气质的诗句-描写女子气质的诗句
- 小学五年级下册诗词大全
- 兰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 爱国诗词杜甫-爱国诗词杜甫的
- 包含露字的诗句
- 霸王诗词
- 上字开头的诗词句
- 卿 诗句-卿 诗句 表白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
- 带有筦字的诗
热门诗文
- 摸鱼儿(荼_)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 减字木兰花(再用韵戏古岩出妾)
-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
- 春怀示邻里
- 慢卷袖(闲窗烛暗)
-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 哥舒歌(北斗七星高)
- 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
-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热门名句
-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