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扎染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扎染的诗句有哪些?
“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动摇多容,俯仰生姿”.(东汉王逸《机织赋》)
“方圆绮错,极妙穷奇,虫禽品兽,物有其宜”.
染缬奇葩.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刻画细腻、变幻无穷.凝重素雅,古朴雅致.
薄如烟雾,轻若蝉翅,似梦似幻,若隐若现,韵味别致.
丰富多彩,绚丽多姿.
巧手扎锦绣,靛蓝染春秋。
千针复万线,百花绽心头。
描写艺术的诗词
1、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2、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__李白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好听琴
唐__白居易
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
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
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3、张山人弹琴
唐__常建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
岂惟丘中赏,兼得清烦襟。
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幽)音。
了然云霞气(意),照见天地心。
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
改弦扣(和)商声,又听飞龙吟。
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
其将炼金鼎,永矣(以)投吾簪。
4、听弹琴
唐__刘长卿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5、江南弄 赵瑟曲
南北朝__沈约
邯郸奇弄出文梓。
萦弦急调切流征。
玄鹤徘徊白云起。
白云起,郁披香。
离复合,曲未央。
关于扎染的问题
【概述】
扎染是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
根据设计图案的效果,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图案的一种印花方法。也可将成形的服装直接扎染。分串扎和撮扎两种方式。前者图案犹如露珠点点、文静典雅,后者图案色彩对比强烈、活泼清新。一般可用来做较为宽松服装、围巾等。多选用丝绸面料。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据历史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缬”,圆点稍大的“玛瑙缬”,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缬”等。
【溯源】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大理国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术。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经过南诏、大理国至今的不断发展,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
特别在盛唐年间,扎染在白族地区已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宫进献的贡品。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为扎染而成。
十世纪,宋仁宗明令严禁扎染物品民用,把它作为宫廷专用品。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
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近代以来,大理染织业继续发展,周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带动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这里,妇女们个个在扎花,户户在入染,已成为重要的扎染织物产地。
描写民间艺术的成语
泥塑木雕_成语解释
【拼音】:ní sù mù diāo
【释义】:指泥做的和木头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举动呆板。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两班文武,如泥塑木雕,无人敢应。”
【例句】:这些尸位素餐的人和~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民间艺术有那些?
1、琴棋书画 在中国古代,弹琴(古琴)、弈棋(围棋)、书法(毛笔)、绘画(国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合称琴棋书画。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围棋是由中国首创,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水墨画也是中国独有。所以,琴棋书画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 2、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 3、皮影戏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5、传统刺绣 中国的传统刺绣,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工艺精致程度的差别,分为民间刺绣和四大名绣。 6、编织工艺(中国结) 编织工艺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辽代已有了精美的编织生活用品。清代以后更是遍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其编织用材多种多样,有柳条编、藤条编、高粱杆编、草编、竹编、绳编、金属编等。其实,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是一种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物。 7、木偶 木偶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木偶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木偶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五种。 8、民间印染 中国传统的民间印染有扎染、蜡染、蓝印花布和彩印花布。前三者都是以印和染的方法着色、显花的工艺,以植物蓼兰中分解提炼出的靛青为染料,民间也称为蓝染和蓝印。 扩展资料 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 它们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与生活密切相关。一年中的四时八节等岁时节令、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礼仪、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民间艺术的陪伴。
什么是“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方法一般是把丝绸或棉布经过折叠、缝合、抽拉、捆扎等方法处理,然后用靛蓝浸染,浸染后晾干,拆去缝、捆、扎线,脱去浮色,由于扎结处染料难以渗透,形成白底,与着色部分相辉映,形成对比,使织物深蓝底色上呈现出美丽的白色花纹图案,色彩斑斓,朴素自然,具有机染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染料以板蓝根、蓝靛为主,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自然,褪变较慢,不伤布料,经久耐用,穿着比较舒适,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刺激。 扩展资料 扎染的历史: 扎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染织工艺,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两代便有扎染。出土文物中,自东晋以迄唐代,均有纹缬品实物出现;文献中,如《二仪实录》称:“秦汉间有夹缬法……陈、梁间贵贱服之。”东晋南北朝时,该染织物广泛用于妇女衣着。 唐朝,古都长安就已十分流行。皇室贵族、嫔妃女眷,争相选用,风靡一时。扎染的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鹿胎缬、青碧缬、蜀缬诸花纹。曾有蝴蝶、梅花、水仙、鱼子多种纹样。并随“丝绸之路”远销西亚地区。 扎染的现状: 现在有关研究单位在继承发扬民间扎染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国外扎染技术,创造了多种扎、捆、缝、叠的方法,运用多种染料和染色手法,使扎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闪射出新的光彩。
诗词的介绍
诗词是诗歌和词的统称。
所谓诗词,是指主要以唐诗和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此外诗歌又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现代诗和古体诗,在近代新月诗社很好的继承了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关系,在自由的同时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阙
最早的中国诗歌并没有格律的限制,到了唐朝,由于以诗歌作为科举的手段,出现了对音韵句法的严格规定,称为格律。自此,中国古典诗词在形式上和艺术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诗词格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音调、用韵、章法。其中以音调最为重要。学习和了解诗词格律对我们的创作来说是很重要的。会用才能活用,不会用只能乱用。
下面将需要了解的诗词格律常识总结在下面,这些也是最基本的东西了。
以下所说的诗词格律,只是学写旧体诗的人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但今天的学校教育已经基本没有这方面的课程了,只有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会涉及其中一小部分东西,因此,您看了下面的介绍一时不明白是绝对正常的,而且您也不必要去深究它。
重要说明:为了追求格律的严谨约束了您的灵感才是最不值得的。今天的人学写旧体诗,即不需要也没必要严格按照格律的约定的。即使在古代,优秀的骚人墨客也大胆冲破格律的束缚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变体”出来。
豪壮:
1 我欲学古风,十步杀一人
2 李白的,随便找
沉郁悲怆:
杜甫的,也是随便找
优美:
李清照
林黛玉
描写皮影戏的诗句
关于皮影戏的诗句有: (1).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 (2).文帝治国平天下,制乐传于百姓家。 (3).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 (4).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5).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 (6).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7).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1.皮影戏: 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表演形式: 皮影戏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3.历史起源: 皮影戏皮影戏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4]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扎染过程
步骤如下: 1.浸湿布料。 将布料放入脸盆,用凉水浸湿,这样可以让颜色渗透得更好。衣服干的时候纤维上的浆会阻碍上色。 2.扎。这是扎染关键性的一步,也是体现染后效果和花纹设计感的一步。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扎多扎少。扎得越结实越密,颜色越少进入,也就越多留白,图案比较清晰。 3.染色。 在锅中倒入能没过布料的水,煮沸后戴上手套,放入盐和染料。染料的量由个人对色彩浓度的偏好自由掌握。随后放入布料。此时如果布料已经干了,那么再冲一下凉水浸湿,否则颜色会显得不自然。 一切就绪后,调到小火继续煮20分钟左右。与煮菜相像,每隔5分钟左右将其翻一下。但是,煮的火候也依据个人喜好有所区别,想要达到发旧的效果,时间短一点,而想要鲜艳的效果,则煮得长一点。 4.洗浮色。清洗染好的布料洗掉浮色。 5.晾干。打开绳结,展开布料,晾干即可。注意不要暴晒,否则容易脱色。 扩展资料 布匹是扎染的载体,没有纺织也就没有布帛、丝锦,没有了诸如此类的载体,也就不可能有在载体上的任何涂染的美术工艺。 我国纺织的历史从现存的史料看,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或西周。在商代和西周的墓葬中,都曾发现过不少玉蚕,说明当时人们对蚕桑的重视。到了春秋战国,丝织工艺进步很快,从现有发掘出来的实物和文献资料上看,当时的丝织品种类繁多,图案精美。 及至汉代,丝织品和染织技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品类已可分为绵、绫、绮、罗、纱、练、纨绢、绨、缎等十数个类别。与此同时,还形成了中原地区以临淄、襄邑等地为主的丝织生产中心。 我国传统社会以男耕女织的基本经济形态形成之后不太长的时期,社会思潮中便出现了对“织女”的崇拜。汉代画像石星像图中就有“织女”的美丽形象。 西汉长安昆明池畔也发现了“织女”的石雕像。这些文物中的“织女”,也就是我国民间无数从事纺织、刺绣、缝纫等手工艺劳动生产的妇女的神化形象。 在古代文献中也有许多纺织生产劳动的记述和描绘。比如《墨子·辞过》:“女工作文采”,就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织女的劳动已经不仅只是纺织布帛,而且在布帛、丝织上“作文采”了。孟郊《织妇词》说:“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生动地描绘了织女们艰辛的劳作; 王建《织锦曲》写道:“红缕葳蕤紫茸软,蝶飞参差花宛转。一梭声尽重一梭,玉腕不停罗袖卷。”描绘了织女的心灵手巧的纺织劳动。正是她们夜以继日的劳动,创造出举世闻名的中国纺织、织染的精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扎染
形容女子漂亮的诗词有哪些?
形容女子漂亮的诗词有: 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出处《汉书》,作者李延年。译文:北方有位美丽姑娘,独立世俗之外,她对守城的将士瞧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 2、“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出处《全唐诗》,作者李白。译文:昔日阿娇如芙蓉花一样娇美,如今却成了断根草一样可怜。 3、“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出处《王昌龄诗集第四卷》,作者王昌龄。译文:盛开的芙蓉花也比不上美人娇艳的妆容,清风袭来,水边的宫殿中飘散着满头珠翠的美人的香味啊! 4、“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处《白居易集笺校》,作者白居易。译文: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官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5、“胪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出处《花间集》,作者韦庄。译文: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参考资料:李延年歌百度百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828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有关舞姬的诗句,自创,句子优美
- 立春+的诗词 描写立春的诗句
- 描写祠堂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游历的诗句10句越经典越好
- 帮助别人的诗句
- 描写漓江水倒影的诗句有哪些-
- 形容心情愉悦的诗词
- 带“维”字的诗句有哪些?
- 意境唯美古诗词大全
- 形容孤独的古诗词
推荐赏析
- 关于描写树木的诗句
- 含新字的诗句-含新字的诗句大全
- 含有客的诗词
- 关于婚姻的诗句-关于婚姻的诗句1001关于婚姻的诗句
- 含春天的诗句古诗
- 古诗词集-古诗词集锦手抄报
- 关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 含杨的古诗句五个字
- 关于登山的古诗词
- 关于露水的诗句-关于露水的诗句表达乡思
推荐汉语
- 「乹」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瀝」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硩」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歨」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蹗」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廸」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騠」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祹」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䘻」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䆓」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明代诗词-明代诗词讲爱情的
- 写咏雪的诗句有哪些
- 形容酷暑的诗词 描写高温酷暑的诗句
- 形容对一个人失望透顶的诗句 失望无话可说的诗句
- 带有潓字的诗
- 三百首经典诗词-唐诗三百首经典诗词
- 包含堂的诗句
- 描写感谢的诗词-描写感谢的诗词有哪些
- 写春雪的诗句古诗
- 带熠的诗词
热门诗文
- 浣溪沙(玄真子有渔父词,为添作)
- 浣溪沙(咏芍药金系腰海陵席上作)
- 浣溪沙·语燕鸣鸠白昼长
-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 夜飞鹊·蔡司户席上南花
- 有女同车(有女同车)
- 水调歌头(寿致政叔,时又得孙)
- 沁园春(吴门怀古)
-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 柳梢青(和逃禅四首)
热门名句
-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 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
-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 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一点愁心入翠眉
-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