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澜沧江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澜沧江的诗句有哪些?
1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滔滔江浪卷河塘,两岸葱茏沁异香; 南北穿梭车辇涌,东西往返汽笛长。 金沙水泊鳞波影,玉殿朱阁频举觞; 碧瓦飞甍皆栉比,豪商巨贾铸辉煌。--屈原《渔夫》
2“浪沧原汉渡,环绕向三崇。黝黑三为渍,幽沉海若通。峡高江面缩,石叠濑声雄。安济云山下,常怀疏黹功”。--周宪章《沧江》
3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苏轼《满江红》
4 日夕三江望,灵潮万里回。霞津锦浪云,月浦练花开。 湍似黄牛去,涛从白马来。英灵已杰出,谁识卿云才。--(唐)李峤《江》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8.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 思儿儿不归, 慈母心欲碎。 不知伊江水, 多少情和泪?--《伊江》
10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拼音:【lán cāng jiāng】
概况:澜沧江被称为东方多瑙河,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四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流域位于北纬21°30′至北纬32°40′,东经94°至东经101°50′。流出国境后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流入南海。
参考资料
李新.中国常用词语大全【M】.人民出版:人民出版社,2001
形容澜沧江夜游的优美句子
第1句:澜沧江的两岸是壮丽的,丰饶的。
无论是山峰上,悬崖边,都密生着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森林。
密林都被丛生的藤蔓攀附着,缠绕着,许多参天巨树身上都披满了各种各样的附生植物,从树顶一直垂挂到江边,有的好像是串串璎珞,有的又好像是老人的长须。
我还是第一次发现,那些生长在江边和崖壁上的树木,竟有着这样惊人的顽强的生命力量。
随着年复一年的江水的涨落,它们所据以生长的土层都被波浪冲刷干净了,但它们仍然是在枝叶繁茂地生长着。
第2句:我终于长大成人了。
生在森林里,长在江水中。
高原汉子就是这么诞生的,我既是这种生长的过程的正式范本,更是这个范本的一个韧性的延续。
在离开澜沧江之后的这些年月,我时时都能够从自己的脉管里,倾听到涌动奔啸的四季不朽的澜沧江的涛声。
涛声拥簇并激励着我。
涛声塑造并支撑着我。
涛声没有远去。
涛声不会远去。
涛声,在南高原无怨无悔地回荡。
涛声,在我体内自觉自愿地流淌。
第3句:啊,澜沧江飘过了白云,如一个人走近我的心边,来到轻柔的南方,来到轻柔的西双版纳。
江水软软地流泻,荡漾在蕉园之间,丛林之外,蓝盈盈地情深,蓝盈盈地宁静,轻吟着蓝盈盈的诗句,如傣家姑娘蓝盈盈的呼吸。
蓝盈盈的清波渲染着阳光和遐想。
我曾与众多山水说话,我曾与世人叙谈,都是回声过于简略,缺少天高地广,缺少浪漫情肠。
只有澜沧江才有敞朗的襟怀,才有湉湉的应答,才有一个人不能平静的眷恋。
我曾为消除迷惘寻觅,得到的还是迷惘,因为那时我未到过西双版纳,我未到过澜沧江,我未想到一个人。
第4句:又一次来到澜沧江边,印象中这应该是第四次吧。
尽管每次都是来到这个叫曲孜卡的滇藏交界处的温泉小城,可是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每次都让我有种莫名的涌动,这股莫名的涌动总是伴随着我,直到我离开澜沧江边。
也许是生在北方的缘故吧,毕竟像这么频繁的接触大江大河还是第一次呢。
第5句:两岸的美丽风光,在我脑子里只是印下了许多断断续续的印象:一片片蓊郁茂密的原始密林;一块块整洁高大的甘蔗田;一群群彩色缤纷的江燕;水獭在礁石上啃食着一条大鱼;猴子在森林中泰然地摘食着果子;一船船的货物和旅客从我们身边飞速地掠过;随处都可以入画的、变幻万端的南国风?光……而这一切,又都汇成了一个总的印象:在伟大的澜沧江的怀抱里,在我们眼前呈现的是一片无比壮丽、无比丰富的大自然的面貌。
...
形容澜沧江夜游的优美句子
第1句:澜沧江的两岸是壮丽的,丰饶的。
无论是山峰上,悬崖边,都密生着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森林。
密林都被丛生的藤蔓攀附着,缠绕着,许多参天巨树身上都披满了各种各样的附生植物,从树顶一直垂挂到江边,有的好像是串串璎珞,有的又好像是老人的长须。
我还是第一次发现,那些生长在江边和崖壁上的树木,竟有着这样惊人的顽强的生命力量。
随着年复一年的江水的涨落,它们所据以生长的土层都被波浪冲刷干净了,但它们仍然是在枝叶繁茂地生长着。
第2句:我终于长大成人了。
生在森林里,长在江水中。
高原汉子就是这么诞生的,我既是这种生长的过程的正式范本,更是这个范本的一个韧性的延续。
在离开澜沧江之后的这些年月,我时时都能够从自己的脉管里,倾听到涌动奔啸的四季不朽的澜沧江的涛声。
涛声拥簇并激励着我。
涛声塑造并支撑着我。
涛声没有远去。
涛声不会远去。
涛声,在南高原无怨无悔地回荡。
涛声,在我体内自觉自愿地流淌。
第3句:啊,澜沧江飘过了白云,如一个人走近我的心边,来到轻柔的南方,来到轻柔的西双版纳。
江水软软地流泻,荡漾在蕉园之间,丛林之外,蓝盈盈地情深,蓝盈盈地宁静,轻吟着蓝盈盈的诗句,如傣家姑娘蓝盈盈的呼吸。
蓝盈盈的清波渲染着阳光和遐想。
我曾与众多山水说话,我曾与世人叙谈,都是回声过于简略,缺少天高地广,缺少浪漫情肠。
只有澜沧江才有敞朗的襟怀,才有湉湉的应答,才有一个人不能平静的眷恋。
我曾为消除迷惘寻觅,得到的还是迷惘,因为那时我未到过西双版纳,我未到过澜沧江,我未想到一个人。
第4句:又一次来到澜沧江边,印象中这应该是第四次吧。
尽管每次都是来到这个叫曲孜卡的滇藏交界处的温泉小城,可是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每次都让我有种莫名的涌动,这股莫名的涌动总是伴随着我,直到我离开澜沧江边。
也许是生在北方的缘故吧,毕竟像这么频繁的接触大江大河还是第一次呢。
第5句:两岸的美丽风光,在我脑子里只是印下了许多断断续续的印象:一片片蓊郁茂密的原始密林;一块块整洁高大的甘蔗田;一群群彩色缤纷的江燕;水獭在礁石上啃食着一条大鱼;猴子在森林中泰然地摘食着果子;一船船的货物和旅客从我们身边飞速地掠过;随处都可以入画的、变幻万端的南国风?光……而这一切,又都汇成了一个总的印象:在伟大的澜沧江的怀抱里,在我们眼前呈现的是一片无比壮丽、无比丰富的大自然的面貌。
为什么赵翼的诗词很少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
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乾隆二十六年进士。
官至贵西兵备道。
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
赵翼以著述自娱,传写诗篇,江左纸贵。
与钱塘袁枚、铅山蒋士铨齐名,合称“江右三大家”;与袁枚、张问陶(船山)合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亦为“毘陵七子”之一。
赵翼存诗并不少,有近五千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
附:赵翼诗选《澜沧江》 绝壁积铁黑,路作之字折。
下有百丈洪,怒喷雪花热。
《山行杂诗》 山云才滃起,顷刻雨点飘。
乃知云变雨,不必到层霄。
只在百丈间,即化甘澍膏。
君看云薄处,曦影如隔绡。
自是此雨上,仍有赤日高。
《渡太湖登马迹山》 元气混茫间,雄观上碧孱。
无边天作岸,有力浪攻山。
村暗杨梅树,津开苦竹湾。
离家才廿里,垂老始跻攀。
《闲居读书六首选一》 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
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
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
危楼有凭槛,刘桢方平视。
做戏非有殊,看戏乃各异。
矮人看戏归,自谓见仔细; 楼上人闻之,不觉笑喷鼻。
《后园居诗九首选一》 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
乞我作墓志,要我工为谀。
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
吾聊以为戏,如其意所需。
补缀成一篇,居然君子徒。
核诸其素行,十钧无一铢。
其文倘传后,谁复知贤愚?或且引为据,竟入史册摹。
《窗鸡》 喌喌呼来矮屋西,可怜啄食只糠粞。
有时竟日无人喂,犹奋饥肠尽力啼。
《一蚊》 六尺匡床障皂罗,偶留微罅失讥诃。
一蚊便搅一终夕,宵小原来不在多。
《西湖杂诗六首选一》 一抔总为断肠留,芳草年年碧似油。
苏小坟连岳王墓,英雄儿女各千秋。
《古来咏明妃杨妃者多失其平,戏作二绝选一》 鼙鼓渔阳为翠娥,美人如在肯休戈?马嵬一死追兵缓,妾为君王拒贼多。
《暮夜醉归入寝门,似闻亡儿病重气息,知其魂尚为我侯门也》 帘钩风动月西斜,仿佛幽魂尚在家。
呼到夜深仍不应,一灯如豆落寒花。
《赤壁》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野步》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赠当筵索诗者》 盈盈十五出堂时,妙转歌喉劝客卮。
也是人间生活计,老夫和泪写胭脂。
《和友人落花诗》 绮窗一枕小游仙,肠断秾华过去缘。
薄命生遭风雨妒,多情枉受蝶蜂怜。
更无一语归何处,再欲相逢动隔年。
绿已成荫芳草歇,鬓丝愁绝杜樊川。
《西湖晤袁子才喜赠》 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
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
苏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鬓有丝。
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
《论诗》五首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描写“傣族风情”的诗句有哪些?
五彩斑斓服饰绚,角楼典雅小吃鲜。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翠竹围绕,绿树成荫。
澜沧江畔傣家园,椰映竹楼米酒甜。
千客竞泼甘露水,万人对唱爱情缘。
花香四季蓬莱境,景秀经年热带天。
劲舞欢歌心畅醉,徜徉碧翠赛神仙。
豆芽猪肉料油汤,干面匀蒙小火长。
浸润多翻葱蒜调,佳肴酱色味悠香。
傣族风情诗句出处: 1.《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释义: 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
村外绿树环绕,城外有青山斜立。
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
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观赏菊花。
2.《七律.暑假游版纳傣族风情园(新韵)》 澜沧江畔傣家园,椰映竹楼米酒甜。
千客竞泼甘露水,万人对唱爱情缘。
花香四季蓬莱境,景秀经年热带天。
劲舞欢歌心畅醉,徜徉碧翠赛神仙。
释义: 澜沧江边上的傣族家园,椰树的影子映着竹楼这家的米酒香甜。
很多客人竞玩着泼着甘露水,万人对着唱爱情的歌曲来结缘。
四季鸟语花香就如同蓬莱仙境,景色秀丽经年热带天气。
人们跳着劲舞唱着欢歌,心情欢畅醉了一样,徜徉在碧山翠水间赛过神仙。
...
关于道德的诗歌、故事
这个就很多了,古时候的摘录几个: 01.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 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诡 诈 的 天 平 , 为 耶 和 华 所 憎 恶 。
公 平 的 法 码 , 为 他 所 喜 悦 。
骄 傲 来 , 羞 耻 也 来 。
谦 逊 人 却 有 智 慧 。
正 直 人 的 纯 正 , 必 引 导 自 己 。
奸 诈 人 的 乖 僻 , 必 毁 灭 自 己 。
发 怒 的 日 子 , 赀 财 无 益 。
惟 有 公 义 能 救 人 脱 离 ...
描写傣族的诗句
原名王祖铃,1949年生于上海。
20世纪60年代末作为知青赴安徽凤阳插队6年。
以“知青文学”进入文学创作领域,长篇知青小说《生活的路》开知青文学之先河,曾得到当时文坛泰斗茅盾的鼓励与支持;书出版后曾震动海内外,也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先后创作《女巫》、《呜咽的澜沧江》(均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等大量的长篇小说以及中短篇小说、散文。
自传体长篇小说《挚爱在人间》(华夏出版社出版)获“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她的《流血的太阳》《竹林村的孩子们》等儿童文学受到好评。
最近几年,致力于青春文学、校园文学的探索,2005年初向读者奉献新作《今日出门昨夜归》等。
竹林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上海市作协专业作家。
她先后在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文学编辑部、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
描写香格里拉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香格里拉的诗句:1.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说迪庆这个地方。
它是一个藏族自治州,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
位于云南的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南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的腹地。
原本是西藏、四川、云南“三不管”的地方,却因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问世,迪庆高原香格里拉便成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世外桃源"。
2. 川、滇、藏交界处,这个大三角区域就是现代人曾经争执不休的“香格里拉”。
尽管后来这个由外国人在小说中,推向世界的地名,被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中甸县获得。
本世纪初国务院正式批准中甸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因为迪庆海拔仅三千米左右,本身具备有雪山峡谷的风貌和藏族风情;有以著名的“日照金山”梅里雪山为主的,包括白茫雪山和哈巴、巴拉更宗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群;有明永恰、斯恰等罕见的仅两千七百米的低海拔现代冰川。
可以让来自低海拔地方的游客,不必担心发生高原反应,轻松自在地观赏大自然美景和领略民族风情。
3. 看了关于香格里拉的纪录片,耳畔飘扬着容中尔甲的“香格里拉”,思绪一下子被拉到了今年四月的那趟世外桃源之旅,很庆幸,早早地就来到梦萦魂牵之地,走进这幅无以伦比的画卷,静静地感受着她的魅力,她的神韵。
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是我们这次调研的最后一站,也是最让我们期待的一站,挥去了之前的疲惫,精神抖擞,带着温暖的心,走进了神洁的圣地。
4. 地处高原,海拔四千多米,普达措这神山神水的圣法地方,最高海拔四千一百五十九米,导游在说时,我特意记了下来。
有的时候,数字最具说服力。
温度很低,上山前,每个人都租了件军大衣套上,虽然有点异味儿,租穿的人的确太多,却可以抵御寒冷暴虐,不让寒冷零距离接触。
衣底披及脚踝,感觉很有范儿,特别一大群人走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风景。
身体虽不能靠近那圣洁的空气,灵魂了却走进了肃穆的天堂。
普达措,本身即是佛法之意。
在山林的间隙,一条条白练横空而下,那是圣洁的雪铺陈的,自然地造化,没有一点矫情。
5. 香格里拉的每一位藏民,只要能说话就一定会唱歌,只要能走路就一定会跳舞,这话我可以作证,它是真的。
每一个人,司机或是牧民,随意吼上几句,会把你震住,把你深深折服。
他们是未被发觉的明星歌手,却是不带着功利性的,质朴,原生态,合乎自然,无论唱给卓玛,还是母亲,流露出的感情是不假掩饰的,热烈奔放,他们不懂得柔情,粗犷豪放,直截了当,却是另外一种柔情。
你似乎正置身于奔腾的牛群中,刚力的高原飓风里。
敬酒唱歌,张口就来,嘹亮的歌喉,激越的曲调,直冲云霄。
6. 香格里拉如此完整的森林,如此昌茂的树干,在高原上实属难见,一般高原的树,矮小乱窜,这里的树苍劲挺拔,刚直睥睨,此起彼伏的群林,霸道的铺陈,一棵棵,一片片,如此大手笔,自然地鬼斧神工,天地的灵韵毓秀。
一望无际的绿浪,随意一抹的星湖,有匍匐的冲动,忍不住想亲吻这神法之地。
神山、神水,千万年来不曾改变。
7. 这些小花,单个看上去并不是特别美,可是,当它们成片成片地连在一起,那淡淡的紫湿漉漉地洇染在这片高原坝子上,随着那灰黑色的天空、黛蓝色的山峦、苍绿色的森林、宽阔的坝子绵延而去,那种淡雅的壮观,那种柔弱的震撼,让你不得不赞美这高原上大自然所昭示给人类的生命和美的最本真意义:安静,和谐,蓬勃而充满无限生机。
哦,这就是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吗?哦,这就是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吗?8. 碧波万顷的属都湖,从天而降,嵌在茂密的丛林。
四周丛林围绕,中间突兀一湾塘,盈满了水,清澈无瑕,蛮横的让你小心翼翼,怕一个不和谐的声响,破坏了此处的圣绝。
空气也停止了流动,远方巨大的蓝色天幕,仿佛伸手就能触摸,若隐的雪山,包围在无法接近的纯净之中,出现在你的眼珠里。
白的雪,绿的树,青的水,朦的雾,若现的雨帘,一幅神采飞扬、荡气回肠的水墨画,在无意间完成,那样随意的组合,却是独具匠心、浑然天成、恰成其妙。
9. 香格里拉的雨时下时停。
近处的山峦被厚厚的层云裹着挟着,那些云在山峰间翻滚着、奔腾着、撕扯着,山和云在进行一场无休止的较量,或许也是另一种缠绵。
而日光不时地捅破云层透过来,天幕间一时便有了一道耀眼夺目的光亮直直地倾泻下来,那黑魆魆的山峦、苍翠的森林、青青的草地、金黄的菜花便因了这道明亮的太阳光,各自颜色分明、醒目一片。
10. 香格里拉的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态,每个气候,都有异样的色调,就如在雨中,那沿边的景色就令人凝息,用简单地一个“美”来形容,显得十分草率,不合时宜。
透过车窗,天黑沉沉一片,如阴沉的脸庞,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睡卧百姿,碧波万顷的绿,萦绕着源源雾气,远观仿似那一片森林燃烧时释放出的袅袅乌烟。
显然那不是在燃烧,那是圣洁的福气腾达天路,直逼云霄。
如此豪气,如此胆魄的泼墨,也只有自然才有这种大手笔,这种灵动。
有福之人,有佛之人方能有幸一睹,雾星与天相接,完全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天亦地,地亦天,自然...
关于怒族的资料
人口为28759人。
民族概况 我国的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碧江、福贡、贡山3县,兰坪、维西两县也有怒族聚居。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怒族人口数为28759。
使用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各地语言差别很大,碧江、福贡、兰坪等地怒语互相不能通话。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大都使用汉文。
怒族自称“怒苏”(碧江),“誓阿怒”(福贡)和“阿龙”(贡山),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古老的民族之一。
他们由早期居于今云南省福贡、贡山的土著与唐代“庐鹿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来。
但各地怒族还保留着自称、本民族语言等特点。
怒族地区从八世纪起,先后受云南的南诏、大理政权管辖,元、明以后属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
从17世纪开始,怒族除受丽江纳西族木氏土知府所属维西康普土千总和叶枝土千总统治外,还受察瓦龙藏族土干总和喇嘛寺及兰坪菟峨白族罗姓土司的管辖。
此外,迁入怒江地区的僳僳族头人也开始强占怒族土地,甚至掠夺怒族人当奴隶。
辛亥革命后,1913年在兰坪县的营盘街设立怒俅殖边总局,先后设置菖蒲桶(贡山)行政委员公署及上帕(福贡)、知子罗(碧江)2个殖民公署;1918年,统一改为行政委员公署。
1933年,国民党政府又将3个公署改为贡山、福贡、碧江3个设治局,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
社会经济 怒族很早就从事农业生产,至清代已经开始种植麦类和蔬菜,但仍猎禽兽以佐食,手工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
当时怒族已同外界发生密切的交换关系,以黄连到内地出售,内地的各族商人贩运食盐到怒江,彼此交换。
1929年以后,碧江的知子罗、福贡的上帕等地辟为定期集市,铜币、纸币等货币开始流通,怒族中出现了一些季节性的小贩。
目前怒族民间保存着少数的石刀、石斧,说明曾经历过石器时代。
他们曾经以木、竹制锄作为农业生产的工具,直到16~17世纪开始使用铁制工具后,有些人还继续使用这种木、竹锄。
怒族最初使用的铁制工具是刀、斧。
在刀耕火种落后耕作方式下,他们使用铁锄。
后来才传入铁犁,实行犁耕。
但山地耕作仍停留在刀耕火种或者锄耕阶段。
贡山一区的怒族所用铁制工具曾受到纳西族和藏族的很大影响。
碧江怒族的农业耕作技术比福贡和贡山怒族都要粗放,早期的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占着绝对优势,这种情况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是一致的。
福贡地势、土壤都比碧江为好,又由于交通方便而便于购置农具。
因而锄犁耕作技术比碧江先进。
碧江、福贡和贡山三地的怒族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同,土地制度有差异性,福贡地区的怒族个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公有的土地保留较少,但仍保存着个体成员共同占有的集体耕地。
贡山一区的怒族因受到藏族、纳西族的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
这里形成了以地缘联系为纽带的村社,在村社内部存在两种土地所有制:村社内未经垦耕的山地和森林属于村社所有;经过垦耕的土地归个体家庭长期占有。
此外,还存在个体家庭间的共耕耕地。
由于铁制工具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使用,已能生产出一些剩余产品,从而使交换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当时已产生雇工,其工资分实物工资和货币工资两种。
在怒族社会内外还出现了借贷关系,有实物和货币两种借贷,实物借贷多半是租借牲畜、粮食。
同时已开始发生土地抵押和蓄奴现象。
建国前,怒族地区有的古老村寨还保存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公社的某些特点。
在以血缘为纽带的个体家庭成员间,保存不同形式的土地公有制和正在发展的个体土地私有制。
碧江甲加、罗宜益的家庭公社保存的特点比较显著,他们曾以图腾作为共同的祖先。
福贡怒族氏族血缘组织为“提其”,每个提其都出自一个共同的始祖。
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若干近亲家庭成员集团“的康”。
由于成员不断增加,在每个“的康”之下,又形成近亲兄弟关系“的拉”。
“阿沙”是家族公社的领袖,负责处理公社内外的公共性事务,调解成员间的纠纷,对外代表公社处理公社间的事务。
建国前,分布在兰坪菟峨和少数散居在维西县的怒族人民,生产与生活水平与汉、白、纳西等族相似,早已进入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怒族人民获得了解放,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1954年8月成立怒江僳僳族自治区(包括怒族分布的碧江、福贡、贡山等县),1957年1月改为自治州。
1956年10月1日,成立了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从怒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帮助怒族人民进行社会改革,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四十多年来,怒族地区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过去连一根铁钉也不会制造的贡山县,现已建起了农具厂,怒江州有了十几个行业的几十个厂矿企业。
过去没有水利可言的山坡旱地,如今修凿了沟渠,开出了梯田,粮食产量成倍增长,以往崖陡路险,山封江锁,交通极为闭塞,现已修通了数条公路,修整了大量驿道,在江河上架起了钢索吊桥。
怒族地区的文教卫生事业也有了较大发展,过去怒族地区文化非常落后,在国民党设治局统治怒江几十年,只培养出一、二十个怒族小学生,现在县有中学,大部分村都有小学,80%以上适龄儿童入了学。
昔日怒族地区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866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最有名的田园诗词
- 在开头的诗句-在开头的诗句优美句子
- 朱熹诗词-朱熹诗
- 关于饮水思源的诗词 关于饮水思源的诗句
- 与盟子有关的诗词寓意好的 带有美好寓意的诗句
- 恋人 相知 诗词 恋人相知的诗句
- 朱元璋诗词全集-朱元璋诗词全集大全
- 赞美志愿者的诗句有哪些-
- 中秋的诗句-含有中秋的诗句
- “有我之境”的诗句 有我之境的诗句
推荐赏析
- 关于秋风秋雨的诗词
- 古代恋爱诗词-古代恋爱诗词歌赋
- 关于承字的诗句
- 古代表达爱情的诗词歌赋
- 含有殷的诗句-含有殷的诗句情书
- 关于描写竹子品质的诗句
- 古诗词悲凉的爱情
- 含美酒的诗句
- 关于希的诗句
- 佛家最经典的诗词-佛家最经典的诗词性
推荐汉语
- 「饜」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鮚」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莨」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䅩」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頹」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䤲」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轾」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㭓」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檧」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㽤」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欧阳修的诗词最有名的
- 形容“沉香”的诗句有哪些?
- 兰竹诗句大全-兰竹诗句大全中考
- 表达我爱你的诗词-表达我爱你的诗词李白
- 形容园林 的诗句
- 书法诗词歌赋大全
- 带有山字的诗词-带有山字的诗词名句
- 八月十五的诗句古诗-八月十五的诗句古诗大全
- 带有玟字的诗
- 描写儿童的诗词名句-描写儿童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
-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
-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 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
-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
-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