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锅的古诗句
-
关于火锅的古诗句
1、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出处:唐·白居易《问刘十九》
释义: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2、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出处:清·黄宗羲《山居杂咏》
释义:二十两棉花装成的薄薄的破棉被来遮盖睡眠,三根松木架着空空的锅子,无物可煮。
3、白秫新收酿得红,洗锅吹火煮油葱。
出处:宋·陈藻《仲秋过卢北山子俞尝新酝作》
释义:新收的白糯米酿造出红酒,洗干净锅,吹燃炉火,煮起油葱。
4、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出处:宋·苏轼《寒食雨二首》
释义:空空的厨房煮着些寒菜,潮湿的芦苇燃在破灶底。
5、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出处:宋·苏轼《新城道中二首》
释义: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三五好友,围炉而坐,烫着小酒,聊着天,这似乎成为中国人朋友相聚时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的传统饮食方式,火锅虽已历经千年演变,器皿材质、食材等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仍有一共同点,即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
史书《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坐在鼎四周,将牛羊肉等放入鼎钟煮熟分食,学界大多以此作为火锅的萌芽。
火锅在明清时期已经进入了兴盛期。《清代档案史料从编》中记载:“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530桌宫廷火锅,而到1796年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使用1550个火锅用来承办筵席。”
新华网-火锅博物馆馆主告诉你:关于火锅的N个故事
新华网-两千年前青铜火锅出土
有没有一首赞美火锅的散文或诗歌?
1.肉啊,你为什么这么美妙难道是毛肚指引了你在毛肚那丝丝缕缕的颗粒感中我仿佛踏过了星辰大海在这迷雾里在这香气里那里有我所有美丽的过去鱼丸的清香海带菜的调皮哦,还有你,我亲爱的冻豆腐你在我心中最活泼稀奇在没有你们的夜里我不是我,你不会是你我们相会与这两袋半的秋霞底料里香油,醋,味精,还有蒜泥——来自微博2.《火锅赞美词》 火锅能涮好文辞,箸落诗工谁不知。
才呷三杯杜康酒,已裁两阕幼安词。
靓汤古制图兼味,老店新张托转机。
热汗横流君莫笑,伏天正是减肥时。
3.吃了火锅发了汗,烦恼忧虑全消散。
——现代诗《赞美火锅》4.《彩鸢令 晚膳》冬日飞雪有梅香,邀友聚未央。
把话江湖论诗词,窗台外、雪影冰凉。
外有寒风飞过,我有火锅正香。
琴棋诗画酒一缸,歌舞载霓裳。
一杯清酒下了肚,真正是、如饮琼浆。
醒赏雪景揽胜,醉伴月影偷光。
5.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还有诗和远方排骨和汤,烤肉和馕,虾和蟹黄火锅和麻辣烫, 烤鸭和涮肥羊咖啡和焦糖,饼干和牛奶棒,炸鸡和大酱汤,榴莲酥和虾饺皇,披萨和芝心瓤,冰淇淋和棒棒糖。
——网易云音乐《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热评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
火锅一般而言,是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
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
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
典型的火锅食材包括各种肉类、海鲜类、蔬菜类、豆制品类、菌菇类、蛋类制品等,将其放入煮开的清水或特制的高汤锅底烫熟后食用。
有些吃法还会蘸上调味料一起食用。
有没有一首赞美火锅的散文或诗歌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 清 严融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碰杯声共语声喧,玉箸纷纷斗绮筵,盏里人情干更满,锅中世故涮还鲜新交捉臂迟逢憾,旧识搂肩早尽欢,信道桃哀满天下,面红耳热正缠绵 烧酒要老肉别老,岁岁涮羊。
今又涮羊,家家火锅分外香。
一人一碗香调料,酒要干光, 注:“干”要读四声。
肉要干光,下了杂面再加汤。
...
关于火锅的古诗句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
火锅花色纷呈,百锅千味。
火锅不仅是美食,而且蕴含着不少饮食文化的内涵,为人们品尝时倍添雅趣。
火锅虽味美,但在吃火锅时要注意卫生,讲究科学,一要注意选料新鲜,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关于火锅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
可见火锅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
重庆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有记录。
可见其历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火锅的起源?
神州大地随处火锅飘香。
火锅的起源,迄今有两种说法。
一种起源于东汉,即为东汉的出土文物“鐎 斗”。
另一说法认为起源于南北朝。
唐朝时,火锅系用陶瓷烧成,又叫“暖锅”。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锅。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中的“红泥”,即指陶瓷。
火锅也有简易的。
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到吉林一带微服私访,一农户请他吃饭,只放一个碳火盆,盆上放一个同勺,勺内有肉、蘑菇与白菜。
康熙吃得很香,便问菜名,主人随口答道:“炭火锅”。
涮肉、鸡、鸭、鱼等食品,需用火锅。
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吃涮肉者,是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
林洪在福建武夷山和临安府均吃过涮兔肉,他命名为“拨霞供”。
据《考吃》记载,火锅有“生火锅”与“野意火锅”。
《清稗类钞》:“京师冬日,酒家沽饮,案辄有一小釜,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豕之肉片。
俾客自投入,俟熟而食,故曰生火锅。
” 今日北方之涮羊肉,原名为“野意火锅”,是随清兵入关而传入中原的。
据旧《奉天通志》记载,“野意火锅”的食法是:火锅“以锡为之,分上下层,高不及尺,中以红铜为火筒著炭,汤沸时,煮一切肉脯、鸡、鱼,其味无不鲜美”。
据说清朝乾隆皇帝最喜食“野意火锅”。
乾隆六下江南时,所到之处,人们都为他准备火锅。
以上完全是抄的,哈哈,这是一种说法,以下是第二种说法,当然还是抄 火锅发源于长江之滨,最初为船工和纤夫所用。
从宜宾及至三峡内的巫山,千里川江随船活跃着众多的船工和纤夫。
他们常在江边拾几块石头,支一瓦罐,舀几瓢江水,撸上把干柴升火,在罐里加入便宜的蔬菜,甚至野菜,又添些海椒、花椒等,船夫吃后其滋味美不可言。
之后,这种既可果腹,又可驱寒、祛湿,方便自如的煮食习俗便在川江边沿袭。
码头上的小贩见此涮烫方式有利可图,便将此物搬上岸来,将菜品和炉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担两头,且走且吆喝,江边桥头的一般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享用起来。
直到民国二十三年,才有人把它店堂化、高尚化了,办起较正规的火锅,继而在扎下根并传开来。
以下是第三种说法,还和第二种的当面争了起来。
你这起源太晚了。
火锅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方式,源于民间、历史悠久。
大凡以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者,皆可称为火锅。
据有文字的历史记载,火锅的雏形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韩诗外传》记载说,古人祭祀或庆典,均要“击钟列鼎”而食。
即众人围在鼎的周围,将肉类等食物置入鼎中煮食。
经秦、汉、唐演变,到宋朝火锅的记载更为清晰。
林洪便在其《山家清供》中对吃火锅有极其详细的描述,称吃火锅为“拔霞供”。
直到明清,火锅才真正兴旺起来 我们楼下那位朋友的发源蒙古的意见大概是第四种。
有没有其他说法我懒得再找了。
反正我确实记得看见过发源于宋这一说。
说起火锅的起源呢,就比较复杂,目前尚无定论。
反正就是大约在三千多年前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就发明了一种容器"鼎",在当时是用生铁铸成,那就可以说是相当大的锅子了,它有三足或四足的。
在当时,要进行"祭祀"或"庆典"时,就要"击钟列鼎",将牛、羊肉(反正是能吃的食物以肉类为主)通通都放入鼎中,然后在底部生火把食物煮熟,再分食,这就算是最早的火锅了(即火锅的荫芽)。
不过我们仔细一想,当时就只有所谓的盐,也没有调味料,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会好吃吗?加上鼎太大,不易移动,只能固定陈列在一个地方,不方便随时享用。
于是我们聪明的老祖宗,在西周时代,就发明了一种用陶瓷做“斗”,是放在火盆之中,以炭火温食,这就跟我们现在的砂锅有点相似了。
后来因为这种"斗"传热太慢,在北齐的时候,老祖宗又发明了"铜鼎"(它是大口宽腹,既薄又轻,易于煮熟),这就方便多了。
火锅的发展亦如同餐饮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完全是依据当时的器皿、社会的需求与原料的发现引进,而加以变化的。
就像没有使用"花椒"、"辣椒"之前,又怎么会调和出麻辣味呢?在三国时代,魏文帝所提到的"王熟釜",就是锅中分五格,调和五种不同的味道,也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类似现在“多味锅”),和现今的"鸳鸯锅"可说是异曲同工之妙。
到了南北朝,铜器所制的各种形状的锅就成了最普遍的器皿。
演变至唐朝时火锅又被称为"暖锅"。
在整个火锅历史的演变上,描写火锅最为传神的是南宋时代,就是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中所说的涮兔肉片。
说的是:诗人林洪和几个好友前往武夷山拜访止止大师,止止大师位于武夷山九典峰中的第九峰。
当林洪快到山峰时,下起大雪,一只野兔飞奔于山岩中。
因刚下雪岩石很滑,野兔滚下山岩,撞在石尖上,被林洪抓到。
林洪想烤来吃,而问止止大师会不会烤兔肉,止止大师回答他说:"我在山中吃兔子是在桌子上放个生炭的小火炉,炉上架个汤锅,把兔肉切成薄片,用汤、酱、椒、桂做成调味料,锅中加一瓢水,烧开后夹着兔肉片在汤中涮熟,沾着调料吃。
利用这种吃法,林洪吃了觉得这样的吃法真美,且能在大雪纷飞之寒冬中,与三五好友围聚一堂谈笑风生,随性取食,非常愉...
古代诗句里面有没有火锅店名称的
1、"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清人严融的这两句诗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众人围炉吃火锅的情景。
2、友朋设宴庆云楼,美食十二配郎酒。
觚觥交错杯杯尽,门前石狮口水流。
——苏轼 古诗中上下两句都带有乐器名称的诗句: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瑟,古琴)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古琴,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866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描写夏季景色的诗句两句
- 歌颂主席的诗句
- 有关秋天的诗词大全
- 山涧溪流诗词句 山涧溪流诗句
- 以彦为结尾的诗句
- 最浪漫的表白诗句有,请大家推荐几句。
- 和千里有关的诗句
- 与春季有关的诗句有哪些-与春季有关的诗句有哪些配画
- 表扬一个人有才华诗句
- 表达分手后悲痛的古诗句
推荐赏析
- 关于赞美杭州的诗句-关于赞美杭州的诗句和谚语
- 含有其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冬景诗句
- 含动物的古诗词-含动物的古诗词名句
- 关于风雨的古诗词-关于风雨的古诗词名句
- 国庆诗词有哪些-国庆诗词有哪些简短
- 含有来的古诗句
- 和元宵节有关的诗词-和元宵节有关的诗词名句
-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写出其中两句
- 关于冬风的诗句有哪些
推荐汉语
- 「㜏」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椳」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讂」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僆」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㾐」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桺」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䎻」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膦」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鱬」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缠」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描写农民的诗词
- 刘禹锡写风光的诗句
- 善字打头的诗句
- 写女性的诗词歌赋
- 出结尾的诗句
- 一帘幽梦里的诗句全
- 小学二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小学二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大全
- 形容“游侠”的诗句有哪些?
- 形容夫妻恩爱的诗句古诗词
- 夕阳余晖的诗句-赞美夕阳余晖的诗句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 去年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
-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