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田园意境的诗词文章 描写关于乡村田园生活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田园意境的诗词文章 描写关于乡村田园生活的诗句有哪些
过故人庄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律,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积雨辋川庄作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辋川庄作》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此诗以鲜丽生新的色彩,描绘出夏日久雨初停后关中平原上美丽繁忙的景象,前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全诗写景生动真切,生活气息浓厚,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新明净,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3.商山麻涧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商山麻涧》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六句写景,描写了春天傍晚时山村的景象;后两句抒情,写诗人自己的怅惘。全诗描绘了秀丽的风景、农家淳朴的生活,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抒发了作者宦游的惆怅和沧桑之感。全诗格调清明,色彩鲜秀,艳丽如画。
4.野老歌 年代: 唐 作者: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野老歌》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乐府诗。此诗写一个农家老夫在高额的苛捐杂税的重压之下,最后过着依靠拾橡实填饱肚皮的生活,表现了农民在租税剥削下的悲惨生活,并与富商大贾的奢侈生活对比,反映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全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运用对比手法,揭露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
5.辛夷坞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是唐代诗人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全诗短短四句,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6.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关于田园乡村情的古诗句
《七月》被钱钟书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四时田园诗”,它“叙述了农民一难到头的辛勤生产和刻苦生活。可是这首诗没有起示范的作用;后世的田园诗,正像江淹的《杂体》诗所表示,都是从陶潜那里来的榜样。”(《宋诗选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7]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注释】:
《豳风》是豳地一带的诗歌,共七篇。豳,又写作邠,是周朝的祖先公刘迁居开发的地方,在今天的陕西省旬邑,邠县一带。这一工区多存周人旧俗,“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汉书·地理志》)诗风宽大,乐而不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
流火: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就已西沉了
觱发:风寒盛。栗烈:凛冽
一之日,二之日:夏历十一月,十二月
三之日,四之日:夏历正月,二月
于耜:整修农具。举趾:举足耕耘
馌:音夜,给人食品
畯:音郡,管农事的管家
仓庚:黄莺
懿筐:采桑用的深筐
女:女子,女奴。殆:恐
萑苇:长成的荻苇。
斨:音枪,斧,受柄之孔方形
鵙:音局,伯劳鸟。载绩:纺麻
孔阳:甚为鲜明
葽:草名,即远志。蜩:音条,蝉
陨箨:草木之叶陨落。箨音唾
同:会集。缵:继续
豵:墐豜:音间,三岁的猪
穹窒:堵好墙洞。墐:音尽,涂
郁:树名。薁:音玉,李属
断壶:摘葫芦。叔苴:收拾青麻。苴音居
荼:音涂,一种苦菜。樗:音初,臭椿树
穋:音路,晚种早熟的谷类
綯:音陶,绳子
凌阴:冰窖
兕觥:音四公,酒具
【赏析】:
《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按月描写,又兼归类,纵横开合,一节一个内空容,一幅画面。从农事耕作开始,到收获举酒祭献结束,送饭的妇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农夫,狩猎的骑士,公室的贵族,人物众多,各具面貌,其间又以物侯表时序,构成整体风格的统一,而且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增强了诗歌的形象,尤为突出了风俗画的特征。
陶 渊 明 诗 集
归园田居五首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 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 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以田园生活为重要创作题材的人,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着高远的理想和兴趣,这使他最后不得不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二十年的田园生活中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在现存的一百二十首的陶诗中,描写农村景色和农民生活的作品占了很大的分量。这使他成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山祖。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有《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五首、《和郭主薄》二首、《庚成岁九月中于西田获甲稻》、《饮酒》二十首等。这些诗“描写了农村的优美景色和农民的朴素生活,歌颂了劳动的意义和自己参加劳动的喜悦”。(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唐开元,天宝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局面:对那些家仕困难的文人,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对那些有高官厚禄的文人,由仕而隐,既不影响生计,甚至还可以边仕边隐,名利双收。此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也促成隐逸思想的流行。因此,继承陶渊明,一些诗人较多地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写作了大量的田园诗,由此而形成了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他们的写作倾向和陶渊明有所不同,他们“从他那里得到启发,都写了一些田园诗,但是他们都把陶渊明歌颂劳动的内容抽掉了。只是不真实地描写了一些农民乐天知命和安定闲适的生活,作为自然景物的陪衬,来美化他们自己的隐逸情趣。”(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名不详,襄洲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在家乡鹿门山,40岁 时曾到长安应进士考试,落第而归,以布衣终身。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的一些小诗,如《春晓》也写得含蓄清丽、韵味悠长。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他的诗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向来与王维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诗的题材范围比较狭窄,缺乏深广的社会内容。
他是“开盛唐山水田园派风气之先”的人物(《唐诗论丛》)他们田园诗数量不多,有名的象《过故人庄》、《春晓》、《宿建清江》等,意境恬静淡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这是一首意境恬静淡远的田园诗的代表作。诗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友谊融成一片。“一个普通的村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完全任其自然,笔笔墨墨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唐诗鉴党辞典》)。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不少人曾把这首诗的主题解释为“惜春”,其实它所表现的是超俗的田园世界,抒情主人公是一位置于荣华富贵之外,立足于超然世界并溶化在大自然之中的傲然长啸的“高潮之士”(参看[日本]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编的《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这首小诗太脍炙人口子,以致稍有文化的人即能随口涌出。
从这两首小诗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诗人将农村的田园生活加以美化了,这已经不是真正的农民的田园生活,其中的鸡犬牛羊多是借来点缀诗料,说不上真实深刻地反映农民生活。和他同时代的王维尤其如此。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境)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工诗善书,尤以画名,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 保留下来的诗有400多首。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
王诗艺术成就很高。无论是雄奇壮阔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挥洒自如,意境独到。古人概括王诗艺术特色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取景颇具画家的匠心,而且画面色彩常映衬得浓淡相宜,这在他的《辋川集》中有集中的体现。王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
王维37岁之后,思想渐趋消极,基本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著名的作品有《山后秋暝》、《终南山》、《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辋川集》、《田园示七首》、《过香积寺》、《积雨 川庄》、《春中田园作》、《谓川田家》等诗。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侯柴扉。
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父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谓川田家》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就是一个“归”字。这片土地上一切生命都在思归:牛羊下山,牧童归来,野鸡深情的呼唤,桑蚕精心营造自己的安乐窝,田夫荷锄归来。最后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比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民并不闲逸,以上“归”字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王维和孟浩然的田地园诗从思想内容上讲,“这里然比陶渊明要倒退一大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但是从美学上看,他们一面深化了人类对山水田园美的自然美的感受,一面又提高了田园诗歌的表现技巧。
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全诗以拜访故人的时间为顺序,完整地写出了从赴约到告别的全过程,层次分明,互相照应,结构完整。另外,在词语的锤炼上也很讲究,颔联的“合”、“斜”两个词,把村落与远山的关系描绘的如在眼前。末句的“就”表现了对故人的留恋,给人以亲切地感受。
王维的《山居秋暝》融诗歌、绘画和音乐于一体。这首诗中既有画家对色彩和线条的独特把握,又有音乐家对音响和节律的敏感。作者同时发挥了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的才能,使此诗成为一幅有声的“诗中画”。而在锤炼词语上,“王维尤其突出,常常用含蓄简省的文字绘出一幅画境而绝无雕琢的痕迹。”
田园诗发展到中、晚唐时期,又出现了另一面貌,“柳宗元、无稹、张籍和聂夷中都在《田家》这一类题目下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中国科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并不去描写农村景色。这一类诗歌,以晚唐聂夷中的《伤田家》最有代表性。田园诗到了晚唐都变成悯农诗。
聂夷中(837~884),字坦之,唐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咸通二年(861)中进士,因为战乱,加之家贫,无力贿赂权贵,所以,中进士后在长安停留很久,才被任为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县尉。
由于他出身贫寒,长期生活在农村,“奋身草泽,备尝辛楚”,比较接近劳动人民,“知稼穑之艰难”。所以,他的诗作大部分是反映农民遭受残酷剥削痛苦生活。《伤田家》、《公子行二首》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米。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主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反映了晚唐时期广大农民在残酷剥削下所过的悲惨生活,作者并为他们发出急切的呼呈。有人将它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并论,以为“言简意足,可达柳文”(《唐诗别裁集》)。
诗开篇就揭露了当时农村一种典型的“怪事”,二月蚕种始生,五月秧苗始插,哪里丝卖?哪有米粜?这却居然是事实!可知这是“卖青”——将尚未产生的农产品预先低价抵押。这用血汗喂养栽培的东西是一年的衣食,是心头肉呀,即被剜去了。因此有三、四句“剜肉补疮”的比喻,这是血淋淋的比喻呀!它让人触目惊心,既深刻又典型,遂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最后四句是诗人陈情,表达了改良现实的愿望。这里寄希望于君主开明固然有其局限性,但作者用意主要是讽刺和谲谏。诗人巧妙地用反笔揭示了皇帝的昏聩,世道的不公正。“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两极分化的尖锐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增强了批判性。它形象地暗示出农家卖青破产的原因,由“逃亡”二字点出其结果必然是“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呼号而转徒,饥渴而顿 ”,“我死而徒尔”(《捕蛇者说》),充满了作者对田家的同情。
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也是这方面很出色的诗作。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第八名进士(《鉴诫录》)。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田□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山中寡妇》全诗如下:
夫国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谣。
宋代是田园诗的顶峰期。
描写田园生活这一题材,一经晋人发现,又经唐人发展,到了宋代已成为诗人普遍描写的题材了。宋代的很多诗人都普用自己的诗作描写田园生活,他们或是王孟一线的,或是柳宗元、聂夷中一路的。其中堪称田园诗大家的当首推南宋的范成大,他晚年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和《腊月村田乐府》是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由此而将田园诗的历史推上了顶峰。
“无论是陶渊明也好、王储两人也好,他们都没有在田园诗上揭发过封建剥削制度。”(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唐人聂夷中等人的诗作,“都不描写农村的自然景色,在传统的习惯上,它们都不属于田园诗的系统”(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范成大“却把这两上系统结合在一起,给田园诗以更丰富更深刻的思想内容,赋予它以新的生命。”(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气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父范雩,宣和五年进士,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为秘书省正字,终秘书郎;母蔡氏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
范成大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阅经史,善为文章。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绍兴二十六年起,任徽州司户参军,此后就在官场沉浮。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想富国强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赋敛、蠲其疾苦”(《论邦本疏》)。在一些奏札中,他力劝孝宗要节省人力、国力,珍惜时间,整顿军纪,训练士卒,慎用刑罚,打击贪吏,以强兵复国为大志。在为地方官时,或尽力铲除弊端、整顿军备,或救灾赈济、兴修水利,为减轻农民负担、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与此相应,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涉世甚早,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较深的了解,20多岁就写下了一些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诗,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一诗里,他便表现了“遥怜老农苦”的情感;在《乐神曲》中,写的是农民为丰年有粮交租、免受鞭笞而感到侥幸;《缲丝行》写姑嫂煮茧、缲丝、卖丝的繁忙劳动;《催租行》则描述了农民输租完毕后,吏胥上门勒索的情景。在徽州为官时,他又写下了著名的《后催租行》,诗作对南宋赋敛之重、官吏煎逼之酷和百姓受难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绘。后来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乡,他又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的诗,如《刈麦》、《插秧》、《晒茧》、《采菱户》、《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围田叹》等。其中如《黄罴岭》写巢居山农的非人处境,发出“安得拔汝出”的呼声;《劳畲耕》由“峡农”刀耕火种,勉强果腹,写到“吴农”因官租私债相逼而“逃屋无炊烟”;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自始至终贯串在范成大的诗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时,他还在《冬舂行》、《秋雷叹》、《咏河市歌者》等作品里,对下层贫民的悲惨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在《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中,诗人宣称:“汝不能诗替汝吟!”真实地说出他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创作意图。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各十二首,布局均匀。象一轴农村风俗画的长卷,每组绝句是一个片断,而每首诗都是长卷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组诗的主要内容是:“描绘了农村优美的景色,歌颂了劳动和农民的质朴,揭发了封建的剥削制度。艺术上“深得刘禹锡竹枝词之神韵,清新轻巧,饶有民歌风味。”(《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我们先来看一首描绘农村景色的诗: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晚春恬静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诗的前两句,写日常农村静景。蝴蝶双双在菜花田里飞来飞去;白昼慢慢显得长了,田户人家没有客人来临,村子里十分恬静。这是从正面描写日常农村景物,首句也说明是晚春,诗的后两句写茶商来到时的动景。茶商来是为了采购茶叶,但却连鸡犬都为之震动,这反衬出平时极少有外人到来,来了陌生人,大家都十分注意。这是动景,却是进一步说明农村的恬静。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以动来反衬静。首句写动景,但它却加深了“日长无客到田家”的静。三、四句写动景,却反衬了整首诗所描写的静。其次,“蝴蝶双双入菜花”是抓住了农村静景的细节特点来描写的。
再来看一首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的景象,表现农村男女老少的劳动生活,赞美了农民的勤劳。
首句写成人的劳动生活,白天出门从事耕田之类的田间劳动,晚上到家还有绩麻纺线的室内劳动。次句写儿女的家内任务,烧饭、扫除之类的事。三四句写童孙的游戏。“学种瓜”虽是游戏,它的内容却是模仿劳动。在这样的环境中,连儿童都对劳动充满了热爱。这首诗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了农民的勤劳。
这首诗描写层次井然,先写成人,次写十五六岁的儿女,再次写几岁童孙。这些人,实际上概括了农民人家所有的人。同时也概括了农民整个的一生情况。细节描写运用得很巧妙,“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一细节使整首诗显得十分风趣。
再次,我们来看一首揭发封建剥削制度的诗:
采菱辛苦废梨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种田聊种水,近来水面也收租。
这首诗写秋日农民采菱景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前两句写采菱辛苦。首句概括交待“辛苦”,二句则是对“辛苦”的具体描绘。“鬼质枯”写全人,“血指流丹”则是写局部,是一个特写镜头。后两句写农民所受剥削之残酷。“无力”说明农民采菱是由于贫困不得已而为之。“近来”句说明农民即使贫困如此,仍免不了要缴租,所受剥削可想而知。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山中寡妇》的尾联。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两点是很值得注意的:一是概括交待与具体描绘相结合,这样做使读者认识形象而深刻。二是进层写法,首二句为第一层,三句是第二层,四句是第三层。层层深入,从而将剥削之残酷写得十分深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范成大的田园诗是广泛的吸取前人田园诗优点的集大成之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造性,其成就之高可以说是超过了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位田园诗人。正因为如此,他的这一组诗“一向被称作我国田园诗的典范”。(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至此,田园诗已经成熟,成为田园诗发展史的顶峰。
辛弃疾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乐府的《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517172.html?si=1
关于田园风光的文章及诗歌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最具特征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从景物的描写来看,这一句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三、四两句又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从而反映了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后,暂时得到安宁生活的畅淡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的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愉情怀的表露。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如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得知故友严武还镇成都消息后写的一首小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欢愉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出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两句连用四种鲜明的颜色,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这些都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只有在空气澄清的晴日才能清晰看见。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写向门外一看,可见到停泊在江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很常见的,但“万里船”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所阻,船只一般是不能航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如何不喜上心头呢?这两句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是何等的开阔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渭川田家》一诗: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田家行
作者: 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野老歌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聂夷中 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
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
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
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
偏照逃亡屋。
观田家 作者: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山中寡妇
唐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鸲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春中田园 王维
屋中春鸠鸣,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岁晏行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
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
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
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烧歌 温庭筠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
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
邻翁能楚言,倚插欲潸然。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早田。
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
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
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
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迸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
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
关于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饮酒诗之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归园田居五首之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酬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新晴野(一作晚)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被钱钟书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四时田园诗”,它“叙述了农民一难到头的辛勤生产和刻苦生活。可是这首诗没有起示范的作用;后世的田园诗,正像江淹的《杂体》诗所表示,都是从陶潜那里来的榜样。”(《宋诗选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7]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注释】:
《豳风》是豳地一带的诗歌,共七篇。豳,又写作邠,是周朝的祖先公刘迁居开发的地方,在今天的陕西省旬邑,邠县一带。这一工区多存周人旧俗,“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汉书·地理志》)诗风宽大,乐而不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
流火: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就已西沉了
觱发:风寒盛。栗烈:凛冽
一之日,二之日:夏历十一月,十二月
三之日,四之日:夏历正月,二月
于耜:整修农具。举趾:举足耕耘
馌:音夜,给人食品
畯:音郡,管农事的管家
仓庚:黄莺
懿筐:采桑用的深筐
女:女子,女奴。殆:恐
萑苇:长成的荻苇。
斨:音枪,斧,受柄之孔方形
鵙:音局,伯劳鸟。载绩:纺麻
孔阳:甚为鲜明
葽:草名,即远志。蜩:音条,蝉
陨箨:草木之叶陨落。箨音唾
同:会集。缵:继续
豵:墐豜:音间,三岁的猪
穹窒:堵好墙洞。墐:音尽,涂
郁:树名。薁:音玉,李属
断壶:摘葫芦。叔苴:收拾青麻。苴音居
荼:音涂,一种苦菜。樗:音初,臭椿树
穋:音路,晚种早熟的谷类
綯:音陶,绳子
凌阴:冰窖
兕觥:音四公,酒具
【赏析】:
《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按月描写,又兼归类,纵横开合,一节一个内空容,一幅画面。从农事耕作开始,到收获举酒祭献结束,送饭的妇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农夫,狩猎的骑士,公室的贵族,人物众多,各具面貌,其间又以物侯表时序,构成整体风格的统一,而且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增强了诗歌的形象,尤为突出了风俗画的特征。
陶 渊 明 诗 集
归园田居五首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 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 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以田园生活为重要创作题材的人,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着高远的理想和兴趣,这使他最后不得不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二十年的田园生活中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在现存的一百二十首的陶诗中,描写农村景色和农民生活的作品占了很大的分量。这使他成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山祖。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有《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五首、《和郭主薄》二首、《庚成岁九月中于西田获甲稻》、《饮酒》二十首等。这些诗“描写了农村的优美景色和农民的朴素生活,歌颂了劳动的意义和自己参加劳动的喜悦”。(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唐开元,天宝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局面:对那些家仕困难的文人,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对那些有高官厚禄的文人,由仕而隐,既不影响生计,甚至还可以边仕边隐,名利双收。此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也促成隐逸思想的流行。因此,继承陶渊明,一些诗人较多地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写作了大量的田园诗,由此而形成了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他们的写作倾向和陶渊明有所不同,他们“从他那里得到启发,都写了一些田园诗,但是他们都把陶渊明歌颂劳动的内容抽掉了。只是不真实地描写了一些农民乐天知命和安定闲适的生活,作为自然景物的陪衬,来美化他们自己的隐逸情趣。”(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名不详,襄洲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在家乡鹿门山,40岁 时曾到长安应进士考试,落第而归,以布衣终身。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的一些小诗,如《春晓》也写得含蓄清丽、韵味悠长。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他的诗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向来与王维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诗的题材范围比较狭窄,缺乏深广的社会内容。
他是“开盛唐山水田园派风气之先”的人物(《唐诗论丛》)他们田园诗数量不多,有名的象《过故人庄》、《春晓》、《宿建清江》等,意境恬静淡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这是一首意境恬静淡远的田园诗的代表作。诗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友谊融成一片。“一个普通的村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完全任其自然,笔笔墨墨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唐诗鉴党辞典》)。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不少人曾把这首诗的主题解释为“惜春”,其实它所表现的是超俗的田园世界,抒情主人公是一位置于荣华富贵之外,立足于超然世界并溶化在大自然之中的傲然长啸的“高潮之士”(参看[日本]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编的《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这首小诗太脍炙人口子,以致稍有文化的人即能随口涌出。
从这两首小诗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诗人将农村的田园生活加以美化了,这已经不是真正的农民的田园生活,其中的鸡犬牛羊多是借来点缀诗料,说不上真实深刻地反映农民生活。和他同时代的王维尤其如此。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境)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工诗善书,尤以画名,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 保留下来的诗有400多首。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
王诗艺术成就很高。无论是雄奇壮阔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挥洒自如,意境独到。古人概括王诗艺术特色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取景颇具画家的匠心,而且画面色彩常映衬得浓淡相宜,这在他的《辋川集》中有集中的体现。王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
王维37岁之后,思想渐趋消极,基本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著名的作品有《山后秋暝》、《终南山》、《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辋川集》、《田园示七首》、《过香积寺》、《积雨 川庄》、《春中田园作》、《谓川田家》等诗。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侯柴扉。
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父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谓川田家》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就是一个“归”字。这片土地上一切生命都在思归:牛羊下山,牧童归来,野鸡深情的呼唤,桑蚕精心营造自己的安乐窝,田夫荷锄归来。最后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比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民并不闲逸,以上“归”字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王维和孟浩然的田地园诗从思想内容上讲,“这里然比陶渊明要倒退一大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但是从美学上看,他们一面深化了人类对山水田园美的自然美的感受,一面又提高了田园诗歌的表现技巧。
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全诗以拜访故人的时间为顺序,完整地写出了从赴约到告别的全过程,层次分明,互相照应,结构完整。另外,在词语的锤炼上也很讲究,颔联的“合”、“斜”两个词,把村落与远山的关系描绘的如在眼前。末句的“就”表现了对故人的留恋,给人以亲切地感受。
王维的《山居秋暝》融诗歌、绘画和音乐于一体。这首诗中既有画家对色彩和线条的独特把握,又有音乐家对音响和节律的敏感。作者同时发挥了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的才能,使此诗成为一幅有声的“诗中画”。而在锤炼词语上,“王维尤其突出,常常用含蓄简省的文字绘出一幅画境而绝无雕琢的痕迹。”
田园诗发展到中、晚唐时期,又出现了另一面貌,“柳宗元、无稹、张籍和聂夷中都在《田家》这一类题目下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中国科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并不去描写农村景色。这一类诗歌,以晚唐聂夷中的《伤田家》最有代表性。田园诗到了晚唐都变成悯农诗。
聂夷中(837~884),字坦之,唐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咸通二年(861)中进士,因为战乱,加之家贫,无力贿赂权贵,所以,中进士后在长安停留很久,才被任为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县尉。
由于他出身贫寒,长期生活在农村,“奋身草泽,备尝辛楚”,比较接近劳动人民,“知稼穑之艰难”。所以,他的诗作大部分是反映农民遭受残酷剥削痛苦生活。《伤田家》、《公子行二首》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米。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主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反映了晚唐时期广大农民在残酷剥削下所过的悲惨生活,作者并为他们发出急切的呼呈。有人将它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并论,以为“言简意足,可达柳文”(《唐诗别裁集》)。
诗开篇就揭露了当时农村一种典型的“怪事”,二月蚕种始生,五月秧苗始插,哪里丝卖?哪有米粜?这却居然是事实!可知这是“卖青”——将尚未产生的农产品预先低价抵押。这用血汗喂养栽培的东西是一年的衣食,是心头肉呀,即被剜去了。因此有三、四句“剜肉补疮”的比喻,这是血淋淋的比喻呀!它让人触目惊心,既深刻又典型,遂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最后四句是诗人陈情,表达了改良现实的愿望。这里寄希望于君主开明固然有其局限性,但作者用意主要是讽刺和谲谏。诗人巧妙地用反笔揭示了皇帝的昏聩,世道的不公正。“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两极分化的尖锐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增强了批判性。它形象地暗示出农家卖青破产的原因,由“逃亡”二字点出其结果必然是“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呼号而转徒,饥渴而顿 ”,“我死而徒尔”(《捕蛇者说》),充满了作者对田家的同情。
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也是这方面很出色的诗作。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第八名进士(《鉴诫录》)。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田□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山中寡妇》全诗如下:
夫国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谣。
宋代是田园诗的顶峰期。
描写田园生活这一题材,一经晋人发现,又经唐人发展,到了宋代已成为诗人普遍描写的题材了。宋代的很多诗人都普用自己的诗作描写田园生活,他们或是王孟一线的,或是柳宗元、聂夷中一路的。其中堪称田园诗大家的当首推南宋的范成大,他晚年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和《腊月村田乐府》是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由此而将田园诗的历史推上了顶峰。
“无论是陶渊明也好、王储两人也好,他们都没有在田园诗上揭发过封建剥削制度。”(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唐人聂夷中等人的诗作,“都不描写农村的自然景色,在传统的习惯上,它们都不属于田园诗的系统”(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范成大“却把这两上系统结合在一起,给田园诗以更丰富更深刻的思想内容,赋予它以新的生命。”(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气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父范雩,宣和五年进士,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为秘书省正字,终秘书郎;母蔡氏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
范成大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阅经史,善为文章。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绍兴二十六年起,任徽州司户参军,此后就在官场沉浮。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想富国强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赋敛、蠲其疾苦”(《论邦本疏》)。在一些奏札中,他力劝孝宗要节省人力、国力,珍惜时间,整顿军纪,训练士卒,慎用刑罚,打击贪吏,以强兵复国为大志。在为地方官时,或尽力铲除弊端、整顿军备,或救灾赈济、兴修水利,为减轻农民负担、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与此相应,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涉世甚早,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较深的了解,20多岁就写下了一些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诗,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一诗里,他便表现了“遥怜老农苦”的情感;在《乐神曲》中,写的是农民为丰年有粮交租、免受鞭笞而感到侥幸;《缲丝行》写姑嫂煮茧、缲丝、卖丝的繁忙劳动;《催租行》则描述了农民输租完毕后,吏胥上门勒索的情景。在徽州为官时,他又写下了著名的《后催租行》,诗作对南宋赋敛之重、官吏煎逼之酷和百姓受难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绘。后来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乡,他又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的诗,如《刈麦》、《插秧》、《晒茧》、《采菱户》、《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围田叹》等。其中如《黄罴岭》写巢居山农的非人处境,发出“安得拔汝出”的呼声;《劳畲耕》由“峡农”刀耕火种,勉强果腹,写到“吴农”因官租私债相逼而“逃屋无炊烟”;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自始至终贯串在范成大的诗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时,他还在《冬舂行》、《秋雷叹》、《咏河市歌者》等作品里,对下层贫民的悲惨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在《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中,诗人宣称:“汝不能诗替汝吟!”真实地说出他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创作意图。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各十二首,布局均匀。象一轴农村风俗画的长卷,每组绝句是一个片断,而每首诗都是长卷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组诗的主要内容是:“描绘了农村优美的景色,歌颂了劳动和农民的质朴,揭发了封建的剥削制度。艺术上“深得刘禹锡竹枝词之神韵,清新轻巧,饶有民歌风味。”(《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我们先来看一首描绘农村景色的诗: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晚春恬静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诗的前两句,写日常农村静景。蝴蝶双双在菜花田里飞来飞去;白昼慢慢显得长了,田户人家没有客人来临,村子里十分恬静。这是从正面描写日常农村景物,首句也说明是晚春,诗的后两句写茶商来到时的动景。茶商来是为了采购茶叶,但却连鸡犬都为之震动,这反衬出平时极少有外人到来,来了陌生人,大家都十分注意。这是动景,却是进一步说明农村的恬静。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以动来反衬静。首句写动景,但它却加深了“日长无客到田家”的静。三、四句写动景,却反衬了整首诗所描写的静。其次,“蝴蝶双双入菜花”是抓住了农村静景的细节特点来描写的。
再来看一首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的景象,表现农村男女老少的劳动生活,赞美了农民的勤劳。
首句写成人的劳动生活,白天出门从事耕田之类的田间劳动,晚上到家还有绩麻纺线的室内劳动。次句写儿女的家内任务,烧饭、扫除之类的事。三四句写童孙的游戏。“学种瓜”虽是游戏,它的内容却是模仿劳动。在这样的环境中,连儿童都对劳动充满了热爱。这首诗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了农民的勤劳。
这首诗描写层次井然,先写成人,次写十五六岁的儿女,再次写几岁童孙。这些人,实际上概括了农民人家所有的人。同时也概括了农民整个的一生情况。细节描写运用得很巧妙,“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一细节使整首诗显得十分风趣。
再次,我们来看一首揭发封建剥削制度的诗:
采菱辛苦废梨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种田聊种水,近来水面也收租。
这首诗写秋日农民采菱景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前两句写采菱辛苦。首句概括交待“辛苦”,二句则是对“辛苦”的具体描绘。“鬼质枯”写全人,“血指流丹”则是写局部,是一个特写镜头。后两句写农民所受剥削之残酷。“无力”说明农民采菱是由于贫困不得已而为之。“近来”句说明农民即使贫困如此,仍免不了要缴租,所受剥削可想而知。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山中寡妇》的尾联。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两点是很值得注意的:一是概括交待与具体描绘相结合,这样做使读者认识形象而深刻。二是进层写法,首二句为第一层,三句是第二层,四句是第三层。层层深入,从而将剥削之残酷写得十分深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范成大的田园诗是广泛的吸取前人田园诗优点的集大成之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造性,其成就之高可以说是超过了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位田园诗人。正因为如此,他的这一组诗“一向被称作我国田园诗的典范”。(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至此,田园诗已经成熟,成为田园诗发展史的顶峰。
还有哪些是关于田园风光的古诗或宋词?
田园诗 - 胡秉言
六绝·田园小记
(一)郭外青山郁郁,篱边茉莉飘香;金樽敬待知己,草舍宫商绕梁。
(二)季月鸢飞燕舞,山幽绿树红花;游离旷野深处,路转溪桥蜗家。
(三)倚栏静坐天暗,收尽山亭晚风;淡月如钩远挂,佳人巧弄笛横。
(四)夜半熏风暗动,惊虫慢诵纷鸣;和衣静眠花谢,细雨无声润情。
(五)夜阑星繁满天,萤虫闪闪飞翩;闺室宿榻依旧, 院落深深戸栓。
(六)阳春广布德惠,万物早生翠辉;云淡风清吻面,花鲜数朵芳菲。
(七)寻春享尽芳草,淡淡鹅黄漫摇;紫燕蹁跹劲舞,鱼鸭戏水逐潮。
(八)凭风舞动心弦,奕奕逍遥欲仙;细雨沙沙普度,贤德雅馥幽兰。
(九)草木知春早生,桃樱欲动初红;杂英卖弄妖秀,韭嫩萱青露莹。
长一点描写田园风光的文章,要名人的散文,不要诗词!
十月的田野景色多么迷人,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清晨,白蒙蒙一片,似薄纱的雾气笼罩着田野,好像在给水稻最后的滋润.太阳出来了,眼前金黄一片,饱满的稻穗低着头,把稻秆都压弯了.露珠挂在稻粒上,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发出耀眼的亮光,好似无数珍珠.一阵风吹来,水稻随风而动,午饭过后,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手拿闪着银光的镰刀,走出家门,急匆匆来到田头,开始抢收.汗水在他们脸上流淌,湿了衣裳,他们也顾不得擦一下."咔嚓咔嚓"响成一片,汇成了一支田园交响曲.这声音多么动听,多么欢快呀!你瞧,那大豆在豆荚里探出圆圆的小脑袋,向外张望,好像也在欣赏这丰收的景象. 一夜之间,站立的稻子都睡在了地上,像平铺了一层地毯.田野变得非常宽广.又过了两三天,睡在地上的稻子不见了,变成了绿色一片.呀!原来是绿油油的麦叶,多像一株葱绿的小草.麦叶又细又长,又柔又嫩,他们吮吸着晶莹的雨露,争先恐后地生长,好像在比谁长得最高,长得最快. 前面有块凹地,我上前一看,那里种满了蔬菜:火红的辣椒,翠绿的青菜,簇拥而生的草头……我拔起一棵青菜,他的根就像老爷爷的胡子,那叶子和菜柄就像一块块乒乓板. 多么迷人的秋天田野呀!
秋天,在家乡的田野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那瓦蓝瓦蓝的天空,洁净得好像洗过的蓝宝石.秋风吹来,使我感到心旷神怡. 秋天把田野披上了一层金黄色.黄澄澄的稻田,好像一块块铺展在大地上的毯子.农民伯伯们正忙着收割水稻.他们一边割,一边从嘴里露出微笑.山坡上,一棵棵成熟的苹果树,挂满了一个个红苹果,好像一个个小灯笼.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日子! 苹果树下长满了许多花草,一棵棵小草伸着懒腰,仰起脸蛋,甜甜地微笑着.一阵清风拂过,小野花们摇着身子,把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 稻田两旁有几棵大树,一阵清风吹过,树叶轻轻地飘落下来,投进大地母亲的怀抱.它们就像一只只彩蝶在空中飞舞.一片片树叶把道路,披上一层金色的地毯. 啊,我真喜爱家乡田野的秋景!
秋天的田野热闹非凡.路边的黄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棉花树,叶子发黄,黄黄的叶子下露出了雪白雪白的脸庞;远看一大片一大片的稻谷金光灿灿,就像一堆堆的金子一样.近看一株株沉甸甸的稻子笑弯了腰.秋风吹过,这一望无边的稻田就像金色的海洋,荡起了层层波纹. 田野里插着一根根的竹竿,竹竿上系着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风一吹发出了沙沙沙的声音.你猜,田野里为什么要放塑料袋呀哈哈,这塑料袋就像稻草人一样守着稻田,不让害虫来吃庄稼.你猜对了吗秋天的田野真美丽,真漂亮呀!真像一幅优美的画!
秋天,我最喜欢的季节。那果园里那些又香又甜又爽口的水果,挂在枝头好看极了;红彤彤的苹果、就像节日里的灯笼,黄橙橙的香梨、就像腰间挂着的葫芦,金灿灿的橘子,就像一摞摞金元宝,看着它们我馋得直流口水。望着这美丽的景色,我真想成为一名画家,用最美丽的颜色描绘它。啊!田野里的秋色真美。。。。。。
我们漫步在田埂上,迎面吹来了阵阵春风,觉得舒服极了.因为春天不像冬天那样寒风刺骨,只略带着寒意.你瞧,脚下沉睡了一冬天的小草,此时已苏醒了,倔强地把头伸出了地面.虽然只见一点嫩绿,却充满了生机.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一朵,那一簇的洒在田埂上.翠绿欲滴的蚕豆苗整齐的立在田埂旁. 我举目望去,眼前是一望无垠的庄稼.金黄的油菜花儿开的正旺,辛勤的小蜜蜂,一会儿飞到这说些悄悄话,一会儿又飞到哪儿吻一吻.还有这一片,那一片,绿得发亮的红花草,自然地绣上了几朵小紫花,好看极了.正在拨节的麦苗儿,像绿色的地毯,厚厚的铺在田野上. 看到此景,我想起了一句谚语:一年之际在于春.啊,这是农民辛勤耕耘的希望. 我喜欢家乡春天的田野.它像一幅展开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笑 冰心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望采纳!
古诗词的魅力作文3000字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王维的诗中有画,明明只是读诗,眼前却常常表现一幅幅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并没有新奇的结构,奇特的想象,绚丽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话的语言,可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使人一遍又一遍的去读去品。其实,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追求名利,跟随潮流,让自己金光闪闪,其实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空白而又自卑的心罢了。一个真正自信的,有才华的人并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修饰,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有一种让人折服的气场。“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内而外的。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吧!
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洒脱的人。时光易逝,一生几十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人于世光,如蚍蜉于天地,沧海之一粟,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伤怀。这时去读一读李白,苏轼的诗,去品味诗中的洒脱人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他们活得随性,没有为世俗所累,难道不是这样吗?人生短短数十载,如果不能活得充实洒脱尽兴,岂不可惜?让我们做一个洒脱的人吧!
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现在的人,少了一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决心,多了一份利欲熏心的贪婪,少了一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坚持,多了一份溜须拍马的奉承;少了一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博爱,多了一份自私的贪心。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古诗,就像茶一样,初入口只觉苦涩,但却有绵长的回味,期中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需要仔细品读,这大概就是古诗的魅力吧!
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自
然,在小桥流水中展现乾坤,为我们描绘出或凄美、或壮阔、或静谧、或热烈的绝美意境;诗词又像一位哲人,在历经千年后,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激励我
们走向生活,面对挑战。
喜欢诗词,喜欢诗词的韵律美。谁不曾陶醉于诗词的天籁中?谁不曾被诗词的音韵之美拨动心弦而乐以忘忧、喜笑颜开?牙牙学语时,我们被父母教以“春眠不
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然不通其意,但心中却有种异样的感觉;上小学时,我们背着手,昂着头,摇晃着脑袋朗诵“牧童骑黄牛,歌声
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个个都瞪着无知的双眼,乐在其中;至于现在,当我在心中吟诵“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仍有一种异样的感
觉——这就是诗词的音乐美所带来的美好体验。诗词如歌,让我们陶冶性情,促我们享受人生。
喜欢诗词,喜欢陶醉于诗词的意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向往荒居野处的古人,携一张琴,捧一杯茶,于深山幽林之中偃仰啸歌,在千里澄江之上快乐垂钓。与
自然同呼吸,和天地共变幻,倘佯在大自然奇妙的景物中。喜欢陶渊明式的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淡观天边云卷云
舒;沉醉于王维的山水田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更流连于苏轼“水风清,晚霞明”的初晴凤凰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
子湖畔……诗词如画,展现了自然万物的奇妙瑰丽,我只愿做一个画中人,永远陶醉在诗词的意境中。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古诗词正是先人给予我们的一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是经过筛选出来的精品中的精品。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知识积淀。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教学中使学生领悟蕴涵在古诗词中的各种美,从而陶冶学生自身的情操呢?
一、吟——古诗词声律之美
吟,即“吟咏”。古诗词教学,我认为“吟咏”是第一位。所谓“吟咏”,就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说“吟咏”是第一位,这是古诗词这一特定文学形式所决
定的。作为古诗词,其语言本身就是有音响、节奏、旋律的,是抑扬顿挫的,是音乐性的。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指出“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
耳,累累如贯珠。”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感悟古诗词,还是要从“吟咏”开始。当然,就现阶段而言,我们不可能向学生灌输有关古诗词声律方面的知识。但我们完
全可以通过用“吟咏”的方式来让古诗词呈现其特有的声律之美韵。
就拿程颢的《春日偶成》来说吧。全诗的内容是这样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而全诗的主题是:通过
描写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的愉悦心情,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一味地不遵循任何方法地去读去背;或者
通过教师的无休止的讲解。我想,学生是很难从古诗中体会到诗人那近乎孩童似的无比愉悦心情的,更无从谈起从诗中得到美的享受。但如果我们教师指引学生来
“吟咏”这首诗,我想,那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了。
首先,我们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将这首诗分出节奏:
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分的节奏来读一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标上需要重读的字词:
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最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标出何处该扬,何处该挫,从而形成这首诗的“吟咏”效果:
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经过反复吟咏之后,那云之“淡”,那风之“轻”,那鲜花之清香,那绿叶之婀娜,一幅绚丽多姿、色彩斑斓、光彩夺目的春光美景图不就早已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了吗?那“余心乐”之高亢,那“学少年”之窃喜,不也都早就荡漾在学生那因“吟咏”而陶醉的小脸之上了吗?
学生不懂什么是声律,但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或低沉,或高昂,或急促,或绵长的“吟咏”,这正是对古诗词声律的最好诠释。
二、品——古诗词妙语之美
品,即“品味”。古诗词语言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对于古诗词语言的教学,一是要品诗眼,正如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说“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
损。”古人写诗最讲究炼字,总是去搜求最贴切的字辞入诗。这一点,我们从贾岛的“推敲”一事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了。二是要品佳句,古诗词中有着许多令人回味
一生的句子,这些句子或给人以启迪,或给人以美的享受。面对如此精湛的词句,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巧妙呢?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好
的途径。用心去“品”,古诗词妙语当尽展眼前。
在教学白居易《暮江吟》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品”诗中之妙语的。
师:请大家读古诗的第一、二句。
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描写了什么?
生:描写了夕阳余辉照在平静的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绿色,一半成了红色。
师:是“照”吗?
生:是“铺”在江面上。
师:大家看得真仔细,可白居易为什么不用“照”,而用“铺”呢?
(生一时语塞)
师:没关系,我们来好好读一读这两句。注意在读到“铺”字时,我们大家要慢慢地,轻轻地去读一读,回味回味。让这个字响在耳边,现在眼前,熔在心中。
(生又开始读诗了。)
生:我想,此时的太阳一定是贴在江面上,所以作者才用了“铺”字。
生:我觉得“铺”这个字用得特别好,一个“铺”字就能把夕阳照在江面上这一画面写“动”起来了。
生:我也认为作者“铺”字的运用非常得恰当,当我读到这个字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红红的阳光从江的那一头向江的这一头缓缓滚来。
生:读到“铺”字,我感觉到夕阳是多么的美好,它轻轻地为江面抚上一层红绿相间的衣服,是那样的体贴入微;也让我知道秋天不仅有丰收的果实,更有美伦美幻的夕阳。
生:当我从“铺”字展开去看这江面时,那江水在缓缓流动,微波粼粼的江面上光彩在不停的闪烁,那红的,那绿的,映入眼帘,好一个“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江面!
师:是呀!多美的景色!一个“铺”字用得多形象。当我们大家读到这个字的时候,心中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安闲。这是秋天夕阳的柔和,这也是秋天夕
阳的魅力之所在。让我们再来读读两句话,读读这首诗,品一品这无与伦比的“铺”字!回味回味这江水一半是绿,一半是红的壮观景象吧!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总是停留在对诗的字面意思的肤浅理解上,或只是把诗人的思想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始终无法在古诗词学习中走得更远。
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指引学生去对古诗词语言的品味是一条必经之路。毕竟,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美韵是要“品”出来的。
三、想——古诗词意象之美
想,即“想象”。中国的古诗词有着丰富意象,这也决定了古诗词深沉的内涵和表达的含蓄。如何把诗歌的浑厚内在传达出来,让学生与古诗词来一起做一个
深呼吸?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学生对古诗词意象美的感悟。如何引领学生去感悟古诗词意象之美呢?我认为,除了“想”,别无其他佳径。
看看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教学《长相思》一词时是怎样让学生在想象之中感悟古诗词意境的吧!
伴随着如袅袅轻烟似的丝竹民乐《琵琶语》,王老师开始了:
师:好,孩子们,请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进纳兰性德的故园。我们去看一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生1: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他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家乡一片生机勃勃。
师: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他看到的,你们看到了哪些?
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沽,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圆圆的月亮,鸟儿也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只听见外面“呼呼”的风声,花儿合上了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师: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夜晚。你看到了——
生3: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上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汉子们正往家挑着水,做好饭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喝酒聊天。
可以说,“想象”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缺乏“想象”的一堂古诗词教学课,必将会使堂课变得一潭死水,毫无生机。王老师的这一教学片段,使得教师与文
本,课堂与文本浑然一体,当学生置身其间时,必然会与课堂的意境也浑然一体了。这么一个依托“想象”而整合而成的意境,能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
其实,我们真的要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为我们创造这么一种让人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声而不乏美韵的文学形式。
古诗词是“美”的,我们要以“美”的方式来让其展现在我们学生的面前。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的那样,让我们的学生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于田园的文章,急!!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诗人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写作背景】
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赏鉴】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 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十三年",是指自己从29岁"投耒去学仕",到41岁"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而辞去彭泽县令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诗人在同无知的草木交流着感情.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眼前堆案盈几的文牍案卷不见了,代之以心爱的"清琴""异书".嵇康把"人间多事,堆案盈几","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与山巨源绝交书》)视为不堪为官的理由.诗人在这里,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地用了"尘杂"这个字眼.他告诉我们,从前苦于应对"尘网"的一切,都没有,也不会再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确有点儿"虚室"之感;但虚中有实,他重新开始了完全由自己来安排,支配的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十三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我看这两句都应该倒过来理解:"为了罕见人事,我才来到野外,为着免于酬酢,我才住进了僻巷".须知,这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主观的选择啊.诗人从官场退居到"野外",从"野外"退处到"穷巷","白日掩荆扉",又冥坐室中,"对酒绝尘想".层层防范,躲避尘世唯恐不远,屏绝交游唯恐不及,屏弃俗虑唯恐不尽.诗人是不是太孤寂了,以至有些不近人情呢 不,诗人仿佛要有意消除人们这种错觉,而为我们展开了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他虽无"三径"之设,却自有同道频繁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们共有一个心爱的话题.
乡间的生活是简朴甚至贫困的,清静甚至寂寞的.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环境,使人们获得了共同的语言,培育起一种朴质真挚的感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移居》)诗人不惜一身清苦,儿辈"幼而饥寒"(《与子俨等疏》),而孜孜以求的,正是这种天地间的真情.
新的生活要从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耻辱开始.也许是官身束缚,体质有所下降的缘故,也许是久别田园,农艺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这里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惭,自勉之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仅从时间上看,也可见诗人决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除去了杂草,心中也就宽慰了一些,见出我还是那个"性本爱丘山"的我,还是那个乐于为农,也能够为农的我.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诗人很像一个凯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这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
诗的第四首同第五首实际是一首诗的前后两个部分.诗人怀着意满志得,甚至是带点炫耀的心情造访故友.子侄与俱,笑语不断,披榛寻径,健步而前.他要同故友共忆时岁月,向他们倾诉心曲,同他们畅饮几杯……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残破景象,听到的是故友"死没无复余"的噩耗.一向通达的诗人也不禁陷入了"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深沉哀伤之中.
所以,第五首写归来,"怅恨独策还",虽仍有子侄跟随,诗人却不愿多言,形同孤雁,踽踽"独"行;"崎岖历榛曲",一任小径上的灌木丛牵掣他的衣衫.诗人"怅恨"什么呢 惆怅的是人生必然的幻化,恼恨的是自己的不悟.如果早离官场,多同故友相聚些时日,不就实际上最大限度地推迟了这一悲剧的降临
那么,诗人又是如何从这种怅恨的心情中解脱出来的呢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也许是因为访友不得的余哀,也许是因为旅途的困顿劳乏,诗人在溪涧边坐下来小憩片刻.这溪水清澈见底,直视无碍;濯足水中,顿时,一股凉意流遍全身,也使他从纷繁的思绪中清醒过来.他仿佛又从悲哀的幻梦中回到了现实中来.我不是到底归来了么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人生固然短暂,我不是还有所余无多的宝贵时日 昔人固已凋零,我不是还有许多"披草共来往"的友人
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来看,诗人显然已经抹去了笼罩心头的不快的阴云.酒以陈为美,而"新熟酒"一词,一是说明家无余财,二也在点明诗人此刻"喝酒如狂"的迫切心情.这不禁使我想起诗人所著《晋故征西大将军孟府君传》一文中那段有趣的对答:
"(桓)温尝问君(孟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 '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如果我们此刻问渊明:"酒有何好,而卿嗜之 "想来他也定会回答我们"但不得酒中趣尔".是啊,这"酒中趣"太丰富,太玄妙了:它消除了诗人一天的疲劳;它排解了访友不得的余哀;它使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趣;使诗人重又乐观起来,达观起来;它也加深了诗人同邻曲的理解和感情.主客俱欢,频频举觞;暮色降临,诗人胡乱燃起荆柴,学一个"秉烛夜游".满屋烟火之气不仅不使人感到穷酸,反而平添了热烈亲切的气氛.什么人生如寄之悲,什么故旧凋零之叹,一霎时都悄悄地消融在这人生真谛的通达领悟之中了.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刚刚开始的新生活不也正如这旭日一般灿烂 这两句是全诗传神的点睛,是乐章的主旋律,是生活的最强音.
通观五首,官场污秽,而终获补偿的欣慰;生活贫困,却有亲朋的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的满足;人生短暂,乃有人生真谛的彻悟.真个是"何陋之有" 这样,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不,整个人生的乐趣,包容到他浑涵汪洋的诗情中去了.这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种深刻的揭示.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诗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心中也不是消弭了一切矛盾的静穆世界.诗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在与世族社会相对立的理想田园世界中,他终于发现了自己人格的尊严,朋友的挚情,无地位尊卑,无贫富悬殊差别的人际关系,无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人生理想.这是陶诗思想意义的集中反映,也是陶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风格的源泉.
他描绘的是常景.茅舍草屋,榆柳桃李,南山原野,犬吠鸡鸣,这些在高贵的世族文人看来,也许是难登大雅的,诗人却发现了蕴含其中的朴质,和谐,充满自然本色情趣的真美.
他抒发的是真情.他不是以鉴赏者那种搜奇猎异,见异思迁,短暂浮泛的感情去玩赏,而是以一种乡土之思去体察,去颂赞.所以,他的感情执着,浑厚,广阔,专注.周围的一切都是他生活中无言的伴侣,启动他心灵深处的共鸣.
他阐释的是至理.他理解到的,就是他付诸实施的.他耿直,不孤介;他随和,不趋俗.他从不炫耀,也无须掩饰.辞官场不慕清高,本"性"难易也;乐躬耕为的使心"愿无违";避交游只图弃"绝尘想";悲人生,因为他留恋这短暂,充实的生活."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五柳先生传》)我写我心,仅此足矣.
他拣选的是"易"字.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枯燥的数字一经他化入诗中,就被赋予无限活泼的生命力.一般地说,计数不确是乡里人的一种习惯;特殊地说,它不也正表现出诗人辞官以后那心境的散适澹泊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村隐约迷茫,而诗人久久地伫立凝望,不正见出那心理上的切近 炊烟袅袅,天宇苍茫,这同诗人大解脱之后那种宽敞的心境是多么和谐.王维也很企慕这种意境,《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云:"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惜乎刻意的观察终不及渊明无意中的感受,斟酌的字眼儿也有逊于渊明用字的浑朴天然.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词因景设,意随词转,暗暗传出心境的微妙变化,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足当"行云流水"之誉.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这一"招"多么传神!足不出户,隔墙一呼,而知邻曲必不见怪,招之即来.相形之下,反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之为繁缛了.
他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之喻,何等灵动贴切.
至若"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诸句,风韵天然,如谣似谚,几与口语无异.
刘勰《文心雕龙·练字》云:"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但真正练易字而臻于化境者,其唯渊明乎!
常景,真情,至理,易字,这就是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
[其一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876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以三字开头的古诗词
- 表示“自己会不辜负期望努力下去“的诗句有哪些?
- 有关祭祀的诗词
- 深夜睡不着觉的诗句
- 赞美山诗句古诗
- 关于刘郎的诗句
- 关于孝顺的诗句 孝顺父母的著名古诗
- 描写眼眸的诗词 眼眸诗句
- 烟字诗词
- 形容气势磅礴的诗词
推荐赏析
- 关于中秋节诗词名句
- 含有颖的诗句-含有颖的诗句适合
- 关于描写桥的古诗词
- 含有鱼这个字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描写哲理的诗句
- 关于爱情的美好诗句-关于爱情的美好诗句经典
- 关于描写李白的诗句大全
- 含有入字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玉门关的诗句古诗
- 对未来美好期望的诗词
推荐汉语
- 「閎」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瞉」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䯿」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䃍」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㠝」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㭓」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襸」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惊」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壀」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瓢」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带有朖字的诗
- 孝敬父母的诗词名句
- 写友人的诗句是
- 诗词知识-诗词知识题库及答案
- 家书的诗词-有关家书的诗词
- 描写美食的著名古诗词
- 带有扩字的诗-带有扩字的诗句
- 借景抒情的诗句两句
- 带有彻字的诗-带有彻字的诗句
-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纳兰性德经典诗词图片
热门诗文
- 卜算子(公赴召命道过延平,郡宴有歌妓,追诵旧事,即席赋此。)
- 安平乐慢
- 满江红(用前韵)
- 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张君瑞庆团园(第五本)
- 清平乐(蕙心堪怨)
- 探芳信
- 瑞鹧鸪(除夜,依逆旅主人,寒雨不止,夜酌)
- 西江月(次蔡仲明韵)
- 水龙吟
- 豫章行苦相篇
热门名句
-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