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桑辑要_蚕事预备变色译文及注释
-
查阅典籍:《农桑辑要》——「农桑辑要·蚕事预备变色」原文
译文
《务本新书》:清明节时,把瓮内放置的蚕连取出,转移到背风的温暖房屋,悬挂在屋的中间。挂得过高会受风寒,过低会有土气。谷雨节时,把蚕连取出,挂到通风和有阳光的地方。蚕连原在外面的一面,转过来放在里面:原来向左边卷的,转过来向右卷;向右卷的转过来向左卷。每天倒换卷过以后,仍照旧收起。等到蚕出蚁时,蚕子皆受到和风的吹拂,煦日的照射,会孵化得均匀齐整。《要旨》说:清明节气过后,蚕种最初变红色,并变得又肥大又饱满;再后便变得圆而有尖,稍低平,颜色变成春柳的青色;再后变成蚕蚁,满满地盘居在蚕子内,颜色如远山的灰色。这种蚕子是一定会孵出好蚕蚁的。假如(清明节气后)蚕子变得顶部很平,焦枯干燥,并呈现苍、黄、赤各种颜色的,便不可再留作蚕种;这是不会生出好蚕蚁的蚕种。
《士农必用》:蚕子在催青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快慢,应听任其自然,不要破坏了它自身的正常变化。应依照桑叶的生长状况,决定下蚁的日期。这要经过三天的调治,使蚕子全部变成灰色方可。“农语”说:“养蚕要三齐”,即下子齐、出蚁齐、蚕的眠起齐。具体做法是:等桑叶已经生长出来,从午前辰时至午后巳时,将瓮中蚕连取出,在有日光和通风处,用手舒卷提掇。舒展开时,应使蚕连的背面向着太阳,只能晒到温的程度,切不可晒到“热”。每次展开和卷起时,应将原来向外卷的反过来向里卷,原向里卷的反过来向外卷,原来横卷的改作竖卷,竖卷的改作横卷,还可以从两头卷向中间合起来。将蚕连打开、卷起并没有固定的次数,但要求第一天要有十分之三的蚕子,变为灰色才可收起来。此后的两天当中,变色的蚕子要达到十分之七,便可以收起。这时必须将收起的蚕连,用纸糊封好,依法放回瓮中贮存。等到第三天中午过后,再将连取出“舒卷提掇”,将蚕连舒展开,用手提起来,在半天的时间内,要反复舒展开、卷起来,达十多次,必须要等到全部蚕子都变为灰色。第三次出连,必须等候到午时过后的原因,是害怕第一次先变灰色的蚕子先下蚁。蚕子下蚁的时间是在巳、午时以前,午时过后便不会生蚁。
《桑蚕直说》:想让蚕子快生时,舒展卷起的次数要频繁进行,蚕连也要卷得虚松一些;想延迟下蚁的时间的,卷舒的次数要少,蚕连要卷紧卷实。
注释
①此大标题,殿本无。
②变色:今称“催青”,又称“暖种”。催青的优点,可使孵化齐一,控制出蚁的时间,蚕体健壮,提高蚕丝的质量。
③依前收顿:若蚕子全部变为“远山色”或“灰色”,如不加以控制,不要几天便可出蚁。故通常为了控制出蚁的时间,常将经过催青的蚕子暂时仍放入瓮中,进行黑暗保护。
④收:指收蚁。
⑤作者主张蚕子变色“迟速由己”,“不致损伤自变”。与此同时却又要控制出蚁的时间,这一对矛盾是如何统一起来的,作者并没有作出解释。
⑥调治的方法,详见后文的催青法(即变色法)。
⑦舒卷提掇:是在日光下晒连的一种方法,将蚕连反复展开在日光下暴晒,次数和时间均无定限,只要求变色的蚕子达到一定的数量。
⑧背:即没有蚕子的一面。
⑨最后一次“舒卷提掇”,是要求蚕子全部变成灰色,催青工作即告结束。生蚁法见“生蚁”条。
⑩《桑蚕直说》:作者的时代不可考。
《务本新书》:清明,将瓮中所顿蚕连,迁于避风温室,酌中处悬挂。太高伤风,太下伤土。谷雨日,将连取出,通见风日。那表为里:左卷者却右卷,右卷者却左卷。每日交换卷那。卷罢依前收顿。比及蚕生,均得温和风日,生发匀齐。《要旨》云:清明后种初变红和肥满;再变尖圆微低,如春柳色;再变蚁周盘其中,如远山色。此必收之种也。若顶平焦干、及苍、黄、赤色,便不可养;此不收之种也。
《士农必用》:蚕子变色,惟在迟速由己,不致损伤自变。视桑叶之生,以定变子之日。须治之三日,以色齐为准。农语云:“蚕欲三齐”,子齐,蚁齐,蚕齐是也。其法:桑叶已生,自辰、巳间,于风日中,将瓮中连取出,舒卷提掇。舒时连背向日晒至温,不可热。凡一舒一卷时,将元卷向外者却卷向里,元向里者却卷向外,横者竖卷,竖者横卷,以至两头卷来中间相合。舒卷无度数;但要第一日,十分中变灰色者,变至三分,收了。次二日,变至七分,收了。此二日收了后,必须用纸密糊封了,如法还瓮内收藏。至第三日,于午时后,出连舒卷提掇,展连,手提之;凡半日十数遍。须要变十分。第三次必须至午时后出连者,恐第一次先变者先生蚁也。蚁生在巳、午时之前,过午时,便不生。
《桑蚕直说》:欲疾生者,频舒卷;卷之须虚慢。欲生者,少舒卷;卷之须紧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wenzhang/16599.html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