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山山黄叶飞)赏析
-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山中》这首诗大约作于王勃被贬斥后在巴蜀作客时,客中逢秋,因见万木凋零,因起思家之念——长江滚滚东去,而自己却留滞在这里不能归家,身在万里之外,虽有归家的愿望,但是不能成行;何况现正逢高风送秋的季节,黄叶纷飞,万木凋零,更增加了思乡的愁绪。诗中情景互为作用,彼此渗透,将久客异乡之悲,思归之情,与眼前所见之典型环境融合为一。寥寥二十字,将江山寥廓,风木萧瑟,苍茫悠远,气象雄奇尽情道出。末句以景结情,向来称妙。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鉴赏二】 《山中》这首诗的前两句“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写的是山中所见之景。诗人王勃运用极其朴素,极其简约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将进入视野的万里江山,郁积在胸的千古乡愁收入短短十个字中,使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万里”“长江”此二词意蕴丰厚。首先它描摹了眼前宽广、辽远的图景:一望无际、连绵万里的群山,滚滚东流的江水。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
王勃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其次它从空间概念上写出了远在他乡、归路迢遥的状况,而“已滞”“将归”则从时间概念上写客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二者相连,编织起绵延阔大的时空背景,其间“悲”“念”二字,即景点染,在以我观物的视角中,抒写诗人王勃的渴望和悲慨。再次,“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在字面上也许可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异乡的客子在万里之外思归怀乡。可仔细吟味,百川灌河是自然规律,游子思归又何尝不是人情物理?是眼前之景引逗思乡之情,因景生情;还是思乡之情渗入眼前之景,缘情写景?诗中的情与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有机融合。并且,在诗歌中作为意象出现的“长江”“万里”,更是能让读者生发无尽的联想,谢眺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杜甫的“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皆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书写自己长年客居在外的苦恨愁思。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两句,写出了高风送秋、黄叶飘飞之景。这图景既是对一二句所抒之怀的映衬补充,又似有以景喻情之意。萧瑟的秋风,飘零的黄叶,点染出一片浓重的感伤色彩。秋风之萧瑟,黄叶之飘零,恰又可比拟诗人王勃心境之萧瑟,旅况之飘零。同时,将“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粹写景的句子安排在篇末,以景结情,留无限深意于言外,让“境”生于“象”外,实是耐人寻味之 妙笔。再者,“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的意境在古诗文中比比皆是,此前可见“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此后可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意便是在这种境象的延伸复沓中丰富、升华。
【鉴赏三】 这是写旅愁的诗,大约是王勃被废斥后,客游巴蜀时期所作。诗人王勃面对长江而悲叹自己滞留他乡。江流万里,引起游子思归之念。况且正值秋高风急的傍晚,草木凋零的季节,心中的飘泊之感和岁月蹉跎之悲难以自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wenzhang/19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