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的诗句加注音

咏柳的诗句加注音

yǒng liǔ

《咏    柳》

táng hè zhī zhāng    

唐·  贺  知   章

bì yù zhuāng chéng yí shù gāo wàn tiáo chuí xià lǜ  sī tāo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bù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  er yuè chūn fēng sì jiǎn  dāo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诗句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扩展资料:

这首咏物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在早春时节的所见所想。贺知章是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巧妙地裁出了春天,她是创造美的使者。全诗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从整体写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妆饰而成。是说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用“碧玉”形容柳树的嫩绿碧翠,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垂下的柳枝犹如万千条丝带,突出柳枝的轻柔美,表达出诗人惊喜、赞美和热爱的情感。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纤细的形态美。这首诗句句有特点,句句有韵味。末尾两句又构成设问,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从写柳树巧妙地过渡到写春风。赞美春风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美的创造者。通篇自始至终都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由总到分,条理井然,语言流畅华美,新奇而贴切地运用比拟和比喻,使之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作品。

杨柳的形象美就在于它那轻盈垂曼的枝条。在诗人的眼中,柳树是美女的化身,它高高的树干,很像美人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很像裙摆上飘动的丝带。诗人为什么要用碧玉作比呢?原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女子的泛称。提起碧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采莲赋》中,“碧玉小家女”的诗句,后来还形成了“小家碧玉”这样一个成语。

在这首七言绝句中,柳就是人,人就是柳。在古典诗词中,诗人们经常借用柳树的形象美来形容美人苗条的身段,阿娜的腰身。贺知章却别出新意,不直接运用“杨柳细腰” 却把那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而成的美人形象,写得活灵活现。

赞美东阳的诗词

鹧鸪天 东阳道中作者:【辛弃疾】 年代:【宋】 扑面征尘去路遥。

香篝渐觉水沈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

笙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阳赠别 作者:韦庄 朝代:唐 体裁:七律东阳赠别绣袍公子出旌旗,送我摇鞭入翠微。

大抵行人难诉酒,就中辞客易沾衣。

去时此地题桥去,归日何年佩印归。

无限别情言不得,回看溪柳恨依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术士周柟归东阳宋·刘学箕射策弹冠莫浪言,经丘寻壑且随缘。

谁能守分闲居世,自断此生休问天。

久矣知君该妙理,今焉过我话流年。

岁寒事业相期重,欲植孤松验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有什么关于加冠礼啊,弱冠之年之类的古诗词,古文吗

词目】弱冠之年【读音】ruò guàn zhī nián【释义】冠:古代仪礼,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出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示例】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四:“所谓才子者,须是王子安弱冠之年,学问文章,如江如海,乃可称之。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

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

谓之成人。

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

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

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地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六十知天命…何解?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 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 ]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

求8年级下册的所有古诗词

从第五单元开始就是古诗词了,下面你慢慢看。

《与朱思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现行新教材中用的是“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dān)瓢屡空。

晏(yàn)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1]学。

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6]。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7],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

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

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动,媵人[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缊[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也。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折戟①沉沙铁未销②,自将③磨洗④认前朝⑤。

东风⑥不与周郎便,铜雀⑦春深锁二乔⑧。

1、咏鸟诗三首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2、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

会点古诗的看一看啊

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应是《雨晴》《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秋日偶成 程颢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杜甫《蜀相》赏析蜀 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奏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其二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颀《送魏万之京》诗歌鉴赏--------------------------------------------------------------------------------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射工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射工似乎有两具含义:传说的毒虫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江 南山溪中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

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不治则杀人。

”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又有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实水虫也。

”《汉书·五行志下》“有域” 唐 颜师古 注:“即射工也,亦呼水弩。

” 宋 陆游 《怀旧用昔人蜀道诗韵》:“时闻木客啸,常忧射工毒。

”弓箭手。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使当今射工,射禽兽於野,其欲得之,不馀精力乎?”

形容夫妻恩爱的诗句

1、《留别妻》 两汉: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译文: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

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

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

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

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的时光。

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

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2、《长命女·春日宴》 五代: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译文:风和日丽的春天,摆起丰盛的酒宴。

一杯美酒一曲歌呵,拜了又拜许三愿:一愿郎君你长寿千岁,二愿我身体永远康健,三愿我俩如同梁上燕呀,双双对对,幸福无边。

3、《凤凰曲》 唐代:李白 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

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

译文:秦穆公的乖乖女,喜欢吹玉箫,吟弄天上之春。

青鸾不独飞去,更要载着她的爱人萧史,一起携手升天。

他们升空的倩影消失在彩云之中,箫声飘洒整个西秦。

4、《云鬟烟鬓与谁期》 宋代:王安石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译文:望夫石梳得像云烟一样的头发期待谁的归来?到了像天一样遥远的地方就不回来。

好像追随舜帝因山崩葬在山下的妻子儿女一样,期待舜帝能穿着衣裳归还。

5、《后园凿井歌》 唐代:李贺 井上辘轳床上转。

水声繁,弦声浅。

情若何,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

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译文:汲水辘轳井台上转,滴水声响亮,绳索声低慢。

细语缠绵像何人?夫妻恩爱恰似荀奉倩。

城头上的太阳啊,但愿能够长留住;一天当作一千年,太阳不沉落,永远无昏暮。

...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这诗句是谁写的,全诗详细帮肋解释一下谢...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这句诗出自两汉无名氏以苏武之名所作《留别妻》,全诗如下: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白话文释义: 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

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

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

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

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的时光。

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

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扩展资料 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收录在《苏武与李陵诗四首》组诗中。

然而今读诗中“征夫怀往路”、“行役在战场”诸语,诗中的主人公应是一个即将应征出战的青年男子,作品所表现的也是汉代末期常见的征夫别妻的主题。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结发”是古代男子二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束发为笄表示成年的一种仪式,诗中的青年男女到了这个人生的美好时刻便结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婚后生活过得十分美满、幸福。

末四句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

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

”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尽管诗中主人公为离别所伤,但诗中却没有一句埋怨圭怒的言语,没有一句呼天抢地的哀号,有的只是殷殷嘱托和良好的祝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留别妻...

七年级上册下册八年级上册下册古诗词文言文目录

你的语文书是什么版本的? 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外古诗词背诵 1 龟虽寿 2 过故人庄 3 题破山寺后禅院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夜雨寄北 6 泊秦淮 7 浣溪沙 8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9 如梦令 10 观书有感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 口技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狼 课外古诗词背诵 1 山中杂诗 2 竹里馆 3 峨眉山月歌 4 春夜洛城闻笛 5 逢人京使 6 滁州西涧 7 江南逢李龟年 8 送灵澈上人 9 约客 10 论诗 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 《陋室铭》、《爱莲说》 杜甫诗三首 《望岳》、《春望》、《石壕吏》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其一)》课外古诗词背诵 1 长歌行 2 野望 3 早寒江上有怀 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黄鹤楼 6 送友人 7 秋词 8 鲁山山行 9 浣溪沙 10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八年级下册: 马说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满井游记 课外古诗词背诵 1 赠从弟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登幽州台歌 4 送元二使安西 5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 无题 8 相见欢 9 登飞来峰 10 清平乐 村居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我的思想是圆的》古代诗词三首 《过故人庄》、《游山西村》、《一剪梅》 古代诗词四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叫三声夸克 狼 论语八则 《迢迢牵牛星》、《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岳阳楼》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蝉》、《孤雁》、《鹧鸪》 《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 《黄鹤楼》、 《归园田居》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古诗四首 《春望》、《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把牢底坐穿》《花》 古诗四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夜雨寄北》 、《已亥杂诗》 古诗三首 《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 《雁门太守行》、《别云间》、《论诗》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陋室铭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 、《天净沙·秋思》 孔乙己 范进中举 口技 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 两小儿辩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空城计 美猴王 《论语》六则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 伤仲永木兰诗 《回乡偶书》、《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卖油翁 陌上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江南春》、《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黔之驴 陋室铭 爱莲说 口技 《饮酒》、《次北固山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雁门太守行》、《天净沙·秋思》 《列子》二则 《杞人忧天》、《杨布打狗》 《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春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西江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鲁提辖拳打外镇关西 范进中举 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游恒山记满井游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故人庄》、《游山西村》、《渔家傲》、《浣溪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 干将莫邪 劳山道士 《观刈麦》、《赤壁》、《过零丁洋》、《己亥杂诗》、《山坡羊·潼关怀古》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 周亚夫军细柳 古文二则《孙权劝学》、《祖逖北伐》 公输 《采薇》、《十五从军征》、《送别》、《清平乐·村居》、《朝天子·咏喇叭》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湖心亭看雪 《长歌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山居秋暝》、《渔家傲》、《长相思》

谁有八年级下册的课外古诗词背诵里所有古诗的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及翻译 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 奔。

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xuān)邈(miǎo),争高直指,千 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hǎo)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chán )则千转(zhuǎ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日。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原文 余幼时即嗜(shì)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yà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jiǎ)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guān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ū)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jiàng)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 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至舍(shè),四支僵劲(jìng,多音字)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shè)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 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bì)衣处(ch ǔ)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25.《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冽:极度寒冷,洌:清澈)。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 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 (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 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7.《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yǔ)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 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 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tīng)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 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 洋者矣。

嗟(jiē)夫!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 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y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8.《醉翁亭记》原文 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1699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推荐词语

推荐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