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写诗句的格式 写宣纸的格式
-
宣纸写诗句的格式 写宣纸的格式
1、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2、三开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3、对幅
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4、中堂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
落款切忌暄宾夺主。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5、条幅
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
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
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
(1)写成两行或三行的。
两行的格式。
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
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
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
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
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
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
(2)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
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
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
落款可分单款、双款。
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
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
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6、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
分为上下两联,右边的为上联,左边的为下联。
上下联的尺寸可与条幅等同,也可大于或小于条幅。
对联的书写内容规定极为严格,只能是对仗的句子(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般字不重复出现),包括对偶句(俗称对子)、律诗中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
对偶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也有少到三字一联,多到数十字、上百字一联的。
律诗则分为五言、七言两种。
五言、七言的对联,在安排章法时,上下联应单行居中竖写。
十字以上的对偶句,则宜写成双行或多行(注意书写顺序,上联从右向左,下联则从左向右。
落双款,分别于上下联的未尾,款字略高于正文底端)。
上下联字的位置一般要基本平行。
处理好一联内上下字的大小、收放的变化,及上下两联间的呼应,令上下两联成为一个整体。
十字以下对联的落款分为上下款和单款两种。
上下款,上款写在上联右边,下款写在下联左边。
上款一般写诗句的作者、篇名等内容,如“黄庭坚登快阁诗句”下款则写书者的姓名、号,以及书写地点、时间等内容。
如“丙子闲堂书于北京”若是赠送作品,上联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如“文英女士惠存”若是别人请你写的一幅作品,上联则写请你作书人的名或号,称谓外加上“嘱书”等字样。
单款一般写在下联左侧中间偏上的位置。
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
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7、扇面
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
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
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做出恰当地安排。
扇面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
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从右至左,依次安排。
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
款宜长些,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
(2)写少数字,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
(3)上端依次书写,下端隔行书写,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
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拥挤的情形,达到通篇的和谐。
这种格式,先写长行,以五字左右为宜,短行以一、二字为宜。
落款要精彩,一般写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数行均可。
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来源:书画频道)
中国书画宣纸尺寸对照详表
一、三尺宣纸——规格为100×55(长×宽)(单位:CM)
1、三尺全开:100×55(标准三尺)
2、大三尺:100×70(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为二尺)
3、三尺加长:136×50
4、三尺横批:100×55(标准三尺)
5、三尺单条(立轴):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
6、三尺对联: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
7、三尺斗方:50×55(标准三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二、四尺宣纸——规格为138×69(长×宽)(单位:CM)
1、四尺全开:138×69(标准四尺)
2、四尺横批:138×69(标准四尺)
3、四尺单条(立轴):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4、四尺对联: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5、四尺斗方:69×68(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6、四尺三开:69×46(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
7、四尺六开:46×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1/2)
8、四尺四开:69×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1/2)
9、四尺八开:35×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4,宽度1/2)
三、五尺宣纸——规格为153×84(长×宽)(单位:CM)
1、五尺全开:153×84(标准五尺)
2、五尺横批:153×84(标准五尺)
3、五尺单条: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4、五尺对联: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5、五尺斗方:77×84(标准五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四、六尺宣纸——规格为180×97(长×宽)(单位:CM)
1、六尺全开:180×97(标准六尺)
2、六尺三开:6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
3、六尺对联:180×49(标准六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4、六尺斗方:9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五、七尺宣纸——规格为238×129(长×宽)(单位:CM)
七尺全开:238×129(标准七尺)
六、八尺宣纸——规格为248×129(长×宽)(单位:CM)
1、八尺全开:248×129(标准八尺)
2、八尺屏:234×53
3、八尺斗方:124(cm)×124(cm)
七、一丈二尺宣纸——规格为367×144(长×宽)(单位:CM)
1、一丈二尺:367(cm)×144(cm)
2、大一丈二斗方:180(cm)×142(cm)
3、小一丈二:360(cm)×96(cm)
八、一丈六尺宣纸——规格为503×193(长×宽)(单位:CM)
一丈六尺:503×193
九、一丈八尺宣纸——规格为600×248(长×宽)(单位:CM)
一丈八尺:600×24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1712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 莲丝曲(莲丝长与柳丝长)
- 江南春·波渺渺
- 和刘柴桑(山泽久见招)
- 义鹘行
- 楚人诵子文歌(子文之族)
- 南乡子(九日用东坡韵)
- 玉楼春(用韵答吴子似县尉)
- 扫花游(台城春饮,醉余偶赋,不知词之所以然)
-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 临江仙(和元规览杨羲传)
热门名句
-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 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
-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 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
-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忍耻含垢 [rěn chǐ hán gòu]
- 复子明辟 [fù zǐ míng bì]
- 女中尧舜 [nǚ zhōng yáo shùn]
- 曲学诐行 [qǔ xué hǎo xíng]
- 益上损下 [yì shàng sǔn xià]
- 遮三瞒四 [zhē sān mán sì]
- 玉石难分 [yù shí nán fēn]
- 耗矣哀哉 [hào yǐ āi zāi]
- 寒泉之思 [hán quán zhī sī]
- 旁蒐远绍 [páng sōu yuǎn shào]
推荐词语
- 薄收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赋粟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二参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尔许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猜逼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寒华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猾民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毕强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待物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哀丐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