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父女感情破裂”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父女感情破裂”的诗句有哪些?

1、父爱如山山崩裂,女情似水水迷蒙。

解释:父爱像山一样但是山却崩坍了,女儿的感情像水一样但是水却很浑浊

作者:无名氏

出自《父爱》

2、自古山水长相依,一时罅隙一世浓

解释:从古到今山水相依,一时半会有缝隙但是一辈子是连在一起的

作者:无名氏

出自《父爱》

3、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解释:父亲过了很久才看到家书知道我还在,而家里的大门一直为我打开

作者:苏轼

出自:《送贾讷倅眉》

4、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解释:天真无邪不懂事的幼儿还不懂父慈子孝的道理,  饿著肚子在厨房哭著索饭吃

作者:杜甫

出自:《百忧集行》

5、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解释:还未出门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将隔海茫茫,今生很难再次相聚。

作者:王建

出自:《渡辽水》

6、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解释:有了孩子都很高兴,但有了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己也就感觉到一天一天真的老了,孩子都这么大了

作者:王建

出自:《短歌行》

7、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解释:可怜我的父母啊,如此劳苦地养育我

作者:佚名

出自:《蓼莪》

8、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解释:燕妈妈燕爸爸在空中急切的鸣叫,叫沙了嗓子也没有把小燕子给呼唤回来

作者:白居易

出自:《燕诗示刘叟》

9、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解释:爸爸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

作者:聂夷中

出自:《田家》

10、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解释:一见面父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

作者:蒋士铨

出自:《岁暮到家》

我想要知道白蛇传的典故到底是怎么回事

白蛇传奇的林林总总《白蛇传》故事在中国民间传说和文学传统中酝酿、萌芽,经过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我们现在所普遍接受的白蛇故事。

从发展脉络和内涵上看,这个过程,是白蛇形象一步步褪去“妖性”而蜕变成人的过程。

一、酝酿与萌芽关于蛇的传说,在中国是由来已久。

传说中的女娲、伏羲都是人首蛇身,足以见其源流之长。

而有关白蛇的记载,在《山海经》中就已经出现。

如《山海经?北次三经》中说:“神囷之山,其下有白蛇。

”同书《中次十二经》称:“柴桑之山,……多白蛇。

”等等。

但是白蛇变人的故事,最早却只能追溯到唐文言小说《李黄》(出自《博异志》,载《太平广记》卷四五八)。

据《太平广记》卷四五八载: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陇西书生李黄于长安东市窥一牛车中白衣寡妇甚美,女自称姓袁,李黄为其所惑,跟随至袁女寓所,受到礼遇,并与袁女同居三日。

第四日李黄归家,仆人便闻到他身上有一股蛇腥气味,李黄当天即感头疼,不久病沉,对其妻说:“我起不来了。

”一边说,一边下半身便化为浓水,最后只剩下一颗头。

家人寻至袁女处,发现是废园。

据当地人说:这里常常见一条巨大的白蛇盘在树上。

见《太平广记》卷四五八《李黄》、《李琯》。

)这两个故事,大约是白蛇变人的最初传说。

其后,这类传说才多了起来,但大抵类似。

这些传说中,白蛇都是令人憎恶的的丑恶形象,充满了蛇性、妖性。

她们变成美女,诱惑男人,然后吸干人血,诱而害命。

这些形象的深层意义是要说明女人是祸水,是被封建卫道士用来充当说教工具的一种模型与标本。

在这些早期的白蛇故事中,白蛇妖性十足,人性十分淡薄,同后世流传的《白蛇传》大相径庭。

但是,正是这些传说,为白蛇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生存的空间、种下了文化基因,直接酝酿了《白蛇传》故事。

《白蛇传》故事的真正起源,是南宋话本《西湖三塔记》(另说起源于唐宋传奇《白蛇记》)。

这个话本,讲的是三妖害人,道人作法将它们收服,并造三塔将三怪镇于西湖湖底的故事。

虽然它同我们熟悉的《白蛇传》故事大不一样,但以下两个情节为以后的《白蛇传》故事所引用:一是白蛇化身为白衣娘娘,爱上了人;二是白蛇后被镇压于塔下。

此二情节构成了后世《白蛇传》故事的两个主要的基本情节。

基于此,我们将《西湖三塔记》视为《白蛇传》故事的起源、萌芽。

当然,《西湖三塔记》也仍然只是一个雏形,还不能算是真正完整的、成了型的《白蛇传》故事,它没有活色生香的人物形象,也没有曲折感人的故事架构,只是充满喋喋不休的说教。

所以,我们在讨论《白蛇传》故事的流变的时候,只把它作为《白蛇传》故事的最初的文字形态而提起,并不认为它有多大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二、发展与定型《白蛇传》故事萌芽之后,经过三次大的改造,才形成了活跃在人们心中的“白蛇义妖”的形象,才促使白娘子(白素贞)成为千百年来舞台上、文学创作中长盛不衰的绝唱,成为永恒的题材。

这三次改造,分别由冯梦龙、方成培和田汉完成。

(一)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白蛇传》故事的第一次完整化《白蛇传》故事的完整化,得力于明代作家冯梦龙,这是第一篇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有关白蛇故事的文艺作品:《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载《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以下简称冯氏《白蛇传》)。

冯梦龙第一次把白蛇故事编得有头有尾,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主要人物形象比较鲜明。

完整的形式,促进了《白蛇传》故事的传播,也为后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文字依据、宝贵的改编经验,使他人对白蛇故事的继续改编“有据可循”。

事实上,这篇以白蛇故事为题材的小说,对后世戏剧、影视创作影响极大,以至于以后有关“白蛇”的戏曲,大多以他的这篇小说为蓝本。

冯梦龙创作这个白蛇故事,原意并不是为了歌颂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大胆追求。

恰恰相反,他的原意本是为了“警世”,即如小说中法海所念的诗句:“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

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岂有恶来欺。

但看许宣因爱色,带累官司惹是非。

不是老僧来救护,白蛇吞了不留些。

”冯氏《白蛇传》中,白蛇的形象被美化了。

她成为一个美貌多情、忠于爱情的妇人。

她不以色迷许宣,而是真诚地爱他。

为此,她还像常人一样,几次试探许宣的性格和感情,确知他老实善良后才提出婚姻,还要“寻一个媒证”,说明她的慎重。

冯梦龙新颖的创作方法,巧妙的编故事的手段,以及客观上塑造了一个不害人的痴情的蛇妖形象,使人们读了他的小说之后,不仅没有被他所设置的“蛇妖”所吓倒,反而同情蛇妖,效仿白娘子那样去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婚姻,这恐怕是他所始料未及的。

冯氏《白蛇传》中还有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破绽。

比如,白娘子可以和许宣同床共枕而不被许察觉,却又会在出恭、纳凉时显出本相等等,这明显是作者思虑不周或者有意安排。

当然,这些小小的瑕疵是无法掩盖小说的成就的。

总之,《白蛇传》故事至冯梦龙才算真正地定了型,以后的发展,虽然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和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甚相同,但...

水浒传 其中1人物介绍1000字左右

宋江,人唤“及时雨”。

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

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

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

被迫上梁山。

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

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历史上的宋江只是被一笔带过的一个人物,如果没有宋江这个人物,不知道《水浒传》这部书会变成什么样子。

因为宋江的仗义疏财,好多人喜欢他,因为他主张招安,好多人厌恶他。

那么怎么来看宋江呢?通过重读《水浒传》,想着通过书中关于宋江的描写来解读宋江这个人物。

一、宋江的初步印象 给晁盖等人报信,是宋江的第一次出场。

刚出场对宋江有一番介绍:“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

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

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驰名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

守些田园过活。

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士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

端的是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

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 这一段介绍在水浒传中是绝无仅有的,《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

但宋江不一样,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宋江的绰号有四个。

一出场就介绍了宋江的三个绰号,这三个绰号实际上就是介绍了宋江的三个性格特点: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并不是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长的其貌不扬。

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第三个是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

这三个绰号实际上重点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现,比如“爱习枪棒”、“ 挥金似士”、“ 排难解纷”、“ 扶人之困”等等,这些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在民间宋江是一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心人,无论是在家庭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他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

私放晁盖,实际上是他的工作了。

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败露以后,首先宋江知道,宋江见到官府防范梁山晁盖贼寇公文,有一段心理描写:“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涛观察;又损害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这段心理活动中传递出两个信息:第一,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灭九族的的罪,虽然前面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不能够回头了;第二,宋江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疏忽和闪失,心中有种隐隐的操心。

这是一对矛盾,从理上讲,晁盖等人于法度上饶不得,从情上讲,却不愿他们出现闪失。

这是宋江很真实的的心理,也是宋江复杂人格的外在表现。

那么对于这件事,按照常理来说呢,他可以有几种选择,一个向上面汇报。

说晁盖窃了生辰纲,现在事情败露了要把他抓住,这种做法会给他立功的机会,但是同样会损坏他在江湖和民间的声誉;第二种选择他可以听之任之,不向上面汇报,也不采取别的行动,无论是对官府来说还是对晁盖来说,这种中庸的处理都能够说得过去,不告诉官府是因为仗义,不告诉晁盖是因为公务;第三种选择就是通风报信,把晁盖给放走,可是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他明明知道晁盖窃了生辰纲以后,犯了弥天大罪,因为晁盖是他的心腹兄弟,虽然法度上不可能饶恕,但是他要放走晁盖。

这时,宋江是知法犯法,能够做到这样在别人可能容易,可是在宋江就很难,这件事证实他是一个仗义的英雄。

为什么这样说?这需要从他的实际情况来说。

他是农民出身,这样的家境出身,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对他的性格都这样那样的影响。

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因为他不是大官,他只一是个小吏,所以他对百姓的一些疾苦有一些体验,这给了他仗义疏财的基础,也有一定的有别于统治者的正义感;因为他在衙门里边管案牍文书,所以也培养了他遵守法度的习惯,这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

基于他的职业特点,他能够做出私放晁盖的事情来极为不易。

这个选择很重要,也很能够说明问题,为了义气他...

简介

《悲惨世界》的主题是写人类与邪恶之间不懈的斗争,人类本性是纯洁善良的,将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经过苦难的历程。

书中穿插当时法国革命动乱的背景和拿破仑滑铁卢战役的描写,以及当时法国社会的很多细节都有论及,比如俚语,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况。

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设计巧妙,跌宕起伏。

借主人公之口说道“最高的法律是良心”。

小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其细部也真切入微,形象鲜明突出,色彩浓重瑰丽,气势磅礴浩大,堪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

1802年生于法国白桑松,上有兄长二人。

父亲为拿破仑麾下大将。

少年时期家庭因父亲职业而追随军旅迁徙各处,虽然家庭环境困难,仍然持续接受教育。

1815年,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

1816年,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

1845年(43岁),法王路易·菲利普绶予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

184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处死刑。

雨果于此时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

三年后,拿破仑第三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

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同名音乐剧即依此小说改编而成。

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第二共和),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

无论政治或文学,均有贡献。

1885年,雨果以83岁高龄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用一副对联表达父子或父女亲情不要诗词里的,要自己写

1、父亲的笑伴随着我地一生,充斥着我的童年。

嘻嘻哈哈,可爱的爸爸。

嘻嘻哈哈,幸福的一家。

2、父爱深邃,如浩瀚大海。

爱得深,爱得无痕…… 3、父亲仿佛是这世界上最美、最亮的星星,世上最美的莫过于父女情深! 4、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5、父帝说,别看这稻田里现在是满目疮痍,因为它刚刚收割过,明年你回来的时馁时候,一定就是金黄黄的一片。

拓展资料:描写父女之情的诗句: 1、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____佚名《蓼莪》 2、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____苏轼《送贾讷倅眉》 3、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____白居易《燕诗示刘》 4、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____杜甫《百忧集行》 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____孟郊《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6、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____佚名《蓼莪》 7、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____佚名《蓼莪》 8、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____蒋士铨《岁暮到家》 参考资料:古诗文网:父女情...

古韵诗词古韵诗词

代悲白头翁 年代:【唐】 作者:【刘希夷】 体裁:【乐府】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关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知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 唯有黄昏鸟雀悲! 注释 【注释】: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题又作《代白头吟》。

《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

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

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

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

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

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

“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

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

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

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

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人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

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刘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后,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大唐新语》)。

可见他一生遭遇压抑,是他产生消极感伤情绪的思想根源。

这诗浓厚的感伤情绪,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缚戕害人才的事实。

77岁父亲为何与养女断绝关系?

据媒体6日报道,四川成都77岁的曾明(化名)称,他和爱人35年前收养了女儿曾英(化名),多年来供女儿上学看她成家,还将房产过户给她。

结果女儿私自拿走房产证,二人断绝关系。

曾明起诉养女,欲追回房产同时索要抚养费24万元。

目前,父亲曾明的说法,暂未得到养女回应及证实。

7月上旬的一天上午,77岁的曾明在律师陪同下,来到了成华区人民法院。

此行,他要状告的是他的女儿曾英。

曾明称,女儿曾英是他和爱人(已过世)于1983年冬收养的。

“当时她只有4个月大,是我爱人从一对夫妇那里收养的,但那对夫妇其实也不是她的亲生父母,亲生父母好像是郫县(现为郫都区)的。

”曾明准备了一份民事起诉状,诉状称,其与曾英在生活期间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并于2018年5月25日,双方签订字据,断绝父女关系。

记者看到,该份字据仅仅3行21字,称双方经过协商,断绝父女关系。

而根据起诉状所述,父女关系的决裂源于一套房产。

此前,曾明和爱人在成华区东风路居民点拥有一套住房,在爱人过世后,曾明放弃了应有的继承权,并将自己名下50%的产权也赠与了女儿。

不过,房产证一直保管在曾明处,且约定赠与人享有房屋的永久居住权。

起诉书中写道,由于该房屋位于5层,楼层较高,因曾明逐渐衰老,每天上下五楼,力有不支,提出卖掉该房买个低层的住房,但遭到了拒绝,之后他又提出由女儿曾英出个二、三十万元,容其买个底层小屋,也未获准。

双方矛盾逐渐增加。

起诉书称,后来女儿未经说明,拿走了由曾明保管的产权证,矛盾彻底激化。

“这样的女儿还有什么好要的,不要了!”曾明很坚决,父女俩签下协议断绝父女关系。

之后,曾明向成华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回赠与女儿的房产,并要求女儿支付其在收养期间的生活教育开支共计24万元,“我的东西全部要还给我”。

了解据,成华区法院已于7月9日受理该案。

全国律师协会民委委员、副主任律师张承凤表示,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血缘关系,那么是不能解除关系的,而如果是非亲生属于收养关系,双方关系又确实恶化的情况下,在子女成人后可解除收养。

北京理工大学民法副教授孟强表示,对于本案情况,根据《收养法》的规定,对于年满18周岁的被收养人,如果长大后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已经到了无法共同生活的程度,再维持收养关系对双方均不利,且被收养人已经长大成人,具备自我生存生活的能力时,养父母和养子女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如果不能达成协议的,主张解除收养关系的一方,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描写儿童的诗句

古代儿童古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父亲为什么要与养女断绝关系?

3行21字断绝35年的父女之情。

77岁的曾明(化名)没有半点后悔:“这样的女儿还有什么好要的,不要了!” 据曾明称,1983年冬,他和爱人收养了年仅4个月的女儿曾英(化名),多年来,他都与女儿生活在一起,供女儿上学,看着女儿结婚成家。

曾明说,在爱人过世后,还将房产直接过户给了女儿,女儿结婚后,又拿出了大部分资金帮助女儿购买了另一套房产。

然而,父女俩的关系却在今年出现了恶化。

一份字据显示两人签下协议断绝父女关系,曾明甚至向成华区法院提起诉讼,欲追回已过户给女儿的房产,同时索要在收养期间的生活教育开支共计24万元。

目前,法院已受理此案。

7月上旬的一天上午,77岁的曾明在律师陪同下,来到了成华区人民法院。

此行,他要状告的是他的女儿曾英。

曾明称,女儿曾英是他和爱人(已过世)于1983年冬收养的。

“当时她只有4个月大,是我爱人从一对夫妇那里收养的,但那对夫妇其实也不是她的亲生父母,亲生父母好像是郫县(现为郫都区)的。

” 曾明准备了一份民事起诉状,诉状称,其与曾英在生活期间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并于2018年5月25日,双方签订字据,断绝父女关系。

记者看到,该份字据仅仅3行21字,称双方经过协商,断绝父女关系。

而根据起诉状所述,父女关系的决裂源于一套房产。

此前,曾明和爱人在成华区东风路居民点拥有一套住房,在爱人过世后,曾明放弃了应有的继承权,并将自己名下50%的产权也赠与了女儿。

不过,房产证一直保管在曾明处,且约定赠与人享有房屋的永久居住权。

起诉书中写道,由于该房屋位于5层,楼层较高,因曾明逐渐衰老,每天上下五楼,力有不支,提出卖掉该房买个低层的住房,但遭到了拒绝,之后他又提出由女儿曾英出个二、三十万元,容其买个底层小屋,也未获准。

双方矛盾逐渐增加。

起诉书称,后来女儿未经说明,拿走了由曾明保管的产权证,矛盾彻底激化。

“这样的女儿还有什么好要的,不要了!”曾明很坚决,父女俩签下协议断绝父女关系。

之后,曾明向成华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回赠与女儿的房产,并要求女儿支付其在收养期间的生活教育开支共计24万元,“我的东西全部要还给我”。

记者了解到,成华区法院已于7月9日受理该案。

日前,记者见到了曾明,他向记者讲述了他与女儿曾英的一些点滴。

曾明介绍,当年与爱人收养了女儿曾英后,在一位公安局朋友的帮助下才为曾英上了户口。

当年他在“郫县一中”上课,期间为了照顾曾英,夫妻俩就轮着班来照顾。

曾明介绍,之后有机会调到成都市区上班,进入到了四川省商业专科学校(后合并到成都理工大学),为了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随后经过努力将爱人和女儿也带到了市区。

曾明说,曾英从小到大非常听话,考试成绩也都不错。

曾明说,除了将东风路房产赠送给女儿外,还用自己的教职工名额在成都理工大学附近购买了一套住房,“70%的房款都是我给的,但房产证上,99%的产权都是给她了的。

”之后,女儿女婿搬到该住房居住,自己也一同居住,期间也会回东风路的住房。

按照曾明的说法,他与女儿的关系在搬家后发生了变化,在其一次生病住院后,女儿女婿的不上心,加上生活中一些繁琐事物,渐渐与女儿女婿间开始有了隔阂。

而“女儿悄悄拿走其保管的房产证”一事,则让曾明觉得“没有指望了”。

他表示,在矛盾升级断绝关系后,女儿还让他搬出门去。

对于曾明的说法,记者试图与曾英取得联系。

但据了解,曾英近日在外出差,记者多次拨打其电话,均无人接听或被挂断,发去短信也未有回复。

目前,父亲曾明的说法,暂未得到曾英的回应以及证实。

水浒传诗词

转 [一]七绝 山岭崎岖水渺茫, 横空雁阵两三行。

忽然失却双飞伴, 月冷风清也断肠。

注:第90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渡燕青射雁》。

燕青射雁具有不祥的象征意义。

正如宋江伤感的叹怀:“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具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

你却射了那数只,好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宋江有感于心,在马上口占了这首诗,伤怀悲凄,悲天悯人而又富于禅境,刹时间将现实生发的生命领悟进而升华,这首最令我陶醉和伤感。

[二]七绝 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注:第39回:“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敢笑黄巢”之“凌云志”,“不谋反待怎地!”(黄文炳语),宋江心中的黄巢只是一个不懂忠义的莽夫,自认为自己比他还要强,他希望的是打破现有规则,而又绝无与旧制度决裂的勇气。

因此便有了这句狂话:“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

’”他所思考的是“他日身荣”,“再来经过”。

附,黄巢的两首菊花诗 一: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二: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毛泽东《咏蛙》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诗比黄巢、宋江从容很多。

虽然,领袖押错韵了。

咱们老乡很多人不分前后鼻音的。

[三] 《满江红》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注:第71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群雄“开怀痛饮”之时宋江显然想得远些。

先强调弟兄情分再是为众人的前程的忧虑和思考。

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唐代则正式成为民间节日,活动也丰富到了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内容。

自然,诗人们写诗。

在这时候吟出“降诏”,“招安”自然为英雄们的悲剧打下了伏笔。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将时光催人老的恐慌,轻松消解进了佳节带来的神清气爽,这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四] 《念奴娇》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注:第72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

宋江等像乡巴佬上东京搞金钱攻势公关。

在李师师坐台的地方,“尽诉胸中郁绪,呈上花魁尊听”以至于李师师向道君皇帝唱这首词时,被皇帝赞道:“不料剧贼之词其工若此!有才若此,为何上山为盗?” ,“借得山东烟水寨”,是义盗的举重若轻;“来买凤城春色”,是富嫖的潇洒随意。

“翠袖”以下是对名妓的吹捧,但也以此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雅嫖。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是字谜,也是借代,“醉乡头白”是范进求官式的急切。

“酒行数巡,宋江口滑,揎拳裸袖,点点指指,把出梁山泊手段来”,寥寥几句,宋江的土气愚忠,柴进的乖巧帮闲,李逵的鲁莽直率,李师师的职业风趣等等都跃然纸上。

[五] 《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 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 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 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 血染浔阳江口。

注: 第39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宋江杀惜,刺配江州,独登浔阳楼“……不觉沉醉。

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这里。

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

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

与其说此词是宋江反抗奸佞当权的黑暗社会的宣言,不如说这不过是社会上官府中人常见的反政府情绪的醉态表达。

宋江的“冤仇”并无具体人指,如黄文炳的所问:“这厮报仇兀谁?”它仅仅是怨愤、失落和不安份的交错, “血染”之类的豪言,正是心态不平的一种狂言,不过我们都喜欢这种发泄。

[六] 《解连环》 楚天空阔,雁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草枯沙净,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暮日空濠,晓烟古堑,诉不尽许多哀怨! 拣尽芦花无处宿,叹何时玉关重见! 嘹呖忧愁呜咽,恨江渚难留恋。

请观他春昼归来,画梁双燕。

注:90回。

宋江征辽,大胜而归,五台山参禅之后,“望东京进发”“当晚屯兵双林渡口。

宋江在帐中,因复感叹燕青射雁之事,心中纳闷,叫取过纸笔,作词一首……词中之意,甚是悲哀忧戚之思。

宋江心中郁郁不乐。

” 此词极类张炎的《解连环》: 楚江空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1735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推荐词语

推荐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