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进步的诗句

形容进步的诗句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代高明《琵琶记》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北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湖南长沙景岑号招贤大师》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说明“好上加好,更进一步”的诗句是哪句?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

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

此句出自·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

“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叫景岑(cén),号招贤大师,人们称他“长沙和尚”,他经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起来,向他提了几个问题,大师慢慢地作答起来。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到: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意为“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关于科技发展的古代诗句有哪些?说明理由

  • 古诗词中的科技观

  • 中华古诗词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活力的,是那些科学与文学完美嫁接的诗句。固然,文学的艺术,首先是富于形象的语言艺术;然而,再插上富有理趣的科学的翅膀,她就会飞得更高、更远。

  • “万紫千红总是春”与事物的多元性。

  •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春日》。它用“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等形象而又富于色彩的语言,阐释了“客观事物多元性”这样一个科学的命题。客观事物,林林总总,千姿百态,在这个世界上都有生存的权利。后来人们又由此演绎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诗句,形象地表明了人们对世界多元性的认可。

  • 青山遮不住”与事物的必然性 。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中的名句,历来为人所赞赏。1997年香港回归,当时的钱其琛副总理,曾引此句向全世界表白了中国人民坚定的心志,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就像无数的青山,挡不住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一样,这就是事物的必然性。同类诗句还有,宋?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唐?杜甫:“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类诗句又形象地表明了先哲们对事物发展必然性的清醒的认识。

  • “春江水暖鸭先知”与强调实践的第一性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的名句,苏轼对诗坛的一大贡献就是“理趣诗”,为科学思维的形象演绎,此句强调了实践的第一性:暖融融的春江水,只有畅游在水面上的鸭子们才能体验到;你若想了解某事物,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到第一现场去实践,实践出真知,这就是科学。同样的名句还有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不识庐山真面目”与反思个体认识的局限性

  • 苏轼《题西林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同样事物的观察,立场、视角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更何况是置身其中?个人的认识视野就更受局限。只有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观察事物,学会换位思考,才能使个体认知接近全面、客观、真实。

  • 雏凤清于老凤声”与新生事物的无限生命力

  • 李商隐盛赞其外甥韩翭诗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说明后生可畏,新人辈出,新陈代谢,不可抗拒。新生事物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种“生生不息”的历史进程中崛起、强盛的。这是“否定之否定”哲学原理形象的文学表述,如此经典的表述很多,如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杜甫“新松恨不高千尺”;清?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形象的诗句注入了科学的内涵,才更加熠熠生辉、启人心智。

  • “独树众乃奇”与客观事物的差异性

  • 田园诗的创始人陶渊明云:“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这里陶老先生意识到,认知客观事物的差异性非常重要,差异才使这个世界如此丰富多彩。

  • 眼球才有冲击力,大众所奇的是“独树”,所欣赏的是“奇文”,这和我们当今所倡导的“自主创新”是不谋而合的。王安石的“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也强调了“红一点”个性的重要性。客观事物差异性、独特性的魅力,在这些诗句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楚楚动人。

  • “此事古难全”与形象的辩证法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为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名句,曾给多少人以宽解、慰藉。俗云:人不得全,月不得圆;人生就是残缺的维纳斯;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对的。人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来对待缺陷和挫折,这就是人生的辩证法;而苏轼此词句,正是这种心态的最经典的表述。

  • “只缘身在最高层”与高瞻远瞩的大视角思维 。

  • 王安石《登飞来峰》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次,江泽民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引用了此句,表明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的眼光。科学的眼光,需要高瞻远瞩的大视角的宏观思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看得远,视线才会有全局性、前瞻性,决策才会有战略性、科学性。同类诗句,还有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山外青山楼外楼”与认识的无止境俗云: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开拓进取,探求未知,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引领时代潮流。科学认知观告诉我们:真理是不会穷尽的。古诗词里关于这方面的形象的表述也很多,如杜甫《木皮岭》:“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宋?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诗经?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人科学的开放意识与执着的探索精神。

谁能给我一些关于科技发展的诗句,要古代诗句,最好说明理由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卢照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形容工作进步很大,有成果的语句怎么写?

彩笔生花 生花:长出花来。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发奋图强 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翻然改进 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

竿头直上 比喻进步很快。

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日就月将 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突飞猛进 突、猛:形容急速。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

竿头日上 〖解释〗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发扬光大 发扬:发展,提倡;光大:辉煌而盛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竿头日进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更上一层楼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教学相长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水涨船高 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水长船高 比喻事物随着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出处】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林,老江何必派我来帮助你?” 【解释】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示例】你们年轻人真是~【故事】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

形容一点点进步的成语有哪些?

1、

循序渐进[ xún xù jiàn jìn ]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出 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2、

驽马十驾[ nú mǎ shí jià ]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出 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

日积月累[ rì jī yuè lěi ]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 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出 处:《宋史·乔行简传》:“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盖张;人主之威权;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

4、

铢积寸累[ zhū jī cùn lěi ]

铢:我国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汉代以一百黍的重量为一铢。 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也形容事物完成的不容易。

出 处:宋·苏轼《梦中作靴铭》:“寒女之丝;铢积寸累;天步所临;云蒸雷起。”

5、

积少成多[ jī shǎo chéng duō ]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出 处:《汉书·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1840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推荐词语

推荐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