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七星岩的诗句
-
谁有关于七星岩的诗句
肇庆七星岩,又名星湖,是南国著名的风景区。以石论,一湾碧水簇拥着七块奇石,故名曰“七星岩”;以水论,七块奇石聚会在一湾绿水之中,故名曰“星湖”。在肇庆,七星岩就是星湖,星湖就是七星岩。此处,无峰不秀,有水皆青。
中国的古迹,若无名人题咏,便成不了名胜。肇庆七星岩正是如此,虽然风光秀丽,但因缺少名人的题咏,故名声不大。在石室岩摩崕石刻——璇矶台上,虽有千余幅古人题颂,但题咏者多为府县官吏,地方襟绅,而没有真正的文人、名人,特别是著名的文人。
所幸是建国以后,不少的现代伟人和名人不时来七星岩游览,因此而留下了大量的名诗名作,其中最有名的,是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郭沫若先生,陈毅元帅的四首诗。这些诗作,极大地提高了肇庆七星岩的知名度。
一,山多红豆树.
走进七星岩的南大门,莫问方向,只管沿z着大路前行,你兜了个500米的大圈子之后,便来到了天柱岩的背面;寻路直奔天柱岩,再前行约500米,终于峰回路转,绕到天柱岩的正面。顺路正行时,猛然抬头,只见路左石壁上淋淋漓漓数行狂草大字,这就是当代著名学者兼大诗人郭沫若的诗作——《宿天柱阁》:j}[(_
七星落地上,
天柱立中流。`{
山多红豆树,\'
窗对白凫洲。_
月下开菱镜,
云间结彩楼。
勾留过一宿,
灯火是端州。
文革前,郭老曾经数次来七星岩游赏,每次均有题咏。 这首《宿天柱阁》,是郭老一九六一年冬季初次来七星岩所作。这首《宿天柱阁》,流畅、自然,平和,不矫揉,不造作,既是郭老在七星岩所留题咏中的佳作,也是七星岩名人诗作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郭老的这首《宿天柱阁》,费墨不多,内涵却很丰富。全诗八句%,由近及远,一句一转,一转一奇。首二句大体概括七星岩全貌,第三句,写红豆,第四句写水鸟,第五句是湖水,第六句是高楼,七句八句是概括收束。仔细玩味全诗,我们既能看到每一片段不同的景色,又能体会出全诗一气呵成的妙处,寓和谐于跳跃之中,这正是作者艺术技巧卓越高超的所在也。
动中寓静是本诗的另一个特点。此诗中虽然有许多动词,“落、立、多、对、开、结、过”等等,但是这些动词不是要表现热闹、喧嚣的场面,而是要写出幽静、平淡的意境。郭老一旦拈起笔来,立即心静如水,尘世的喧嚣远远抛开去,显示出“老僧入定”,“古井不波”的深厚定力。郭老把满腔热情掩藏在平淡之后,把深挚的感情被蕴藏在表面的平淡之中,我们只有耐心地去寻味,诗的妙处才能体会出来。并不是只有绚丽雄奇才能打动人心,高明的艺术家往往在平淡中展示出实实在在的力量。
郭老诗中所说的“红豆”,指的就是七星岩里随处可见的“海红豆”。?=k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0 21:03:06编辑过]
--------------------------------------------------------------------------------
-- 作者:双溪草庐
-- 发布时间:2007-4-20 20:37:40
--
二,我来游岩遍}
从天柱岩郭老题诗处继续前行约五百米,山路左侧忽现一水池,名曰"莲池"。在莲池上方之石壁上,又见一处石刻,这就是陈毅元帅1966年2月畅游七星岩时,所赋五言古诗《七星岩》,其词曰:
七星拔地起,洞穴腹内装。ac
沥湖环四面,千顷姿汪洋。6-Nd+
阆风亭欲飞,玉屏如铁墙。au.
石室叹钻天,景福秘地藏。6
壁上题词句,千年成诗廊。N
对山擎天柱,任人说玄黄。Z
彩楼挂其间,飘渺而微茫。MhG"b
蟾蜍立水面,仙掌在其旁。Kn
朝暮两相依,恰似姊妹行。I3K
禾坡有奇趣,离群守一方。zPi
高踞而南面,气宇最轩昂。)R5
我来游岩遍,怡悦荡心房。ji;0
攀岩试腰脚,垂钓话濠梁。#
且喜腰脚健,少壮赞我强。)^
谓我尚未老,可以上战场。P~6
陈总的这首《七星岩》,别具一番风韵,乃是一长篇歌行。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构思新颖,想象丰富。《七星岩》诗中有点有面,有详有略。写面时, 简洁遒劲,好似一幅疏阔的山水画;写点时,因势象形,维妙维肖,又如细密的工笔写真图。诗人以高超的艺术词句,对七星岩的湖光山色作了细致描写。诗篇结尾处画龙点睛式的评赞,更使得情调欢畅,趣味横生。 本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诗的开头四句是第一部分;
七星拔地起,洞穴腹内装。沥湖环四面,千顷恣汪洋。
开头四句,诗人从岛岩、洞穴和湖水入手,首先勾画出七星岩的大致概貌,并留下无限空间,以为下一部分的铺陈描述做好准备。的
最后八句是《七星岩》诗的结尾部分:
我来游岩遍,怡悦荡心房。攀岩试腰脚,垂钓话濠梁。Cms0;
且喜腰脚健,少壮赞我强。谓我尚未老,可以上战场。
诗人由喜山乐水的心旷神怡,一直写到自己虽年迈花甲(是年陈总六十五岁),但腰尚强,脚犹健,仍然"可以上战场",抒发出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情怀,展示出陈总"唯大将军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将军诗人本色。尚
从第五句"阆风亭欲飞"到第二十二句"气宇最轩昂",是全诗的第二部分,也是全诗的重点。七星岩主要由七座岩岛组成,这七座岩岛又可分为四组:东边一组两座岩岛:阆风岩和玉屏岩;中间一组两座是石室岩和天柱岩;北边一组一座名为禾坡岩。陈老总用浓墨重彩,铺陈描摹出多姿多采各有特色的的"七颗星"来,如数家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腹中天地阔I
沿莲池向前行不过数十步,就来到石室岩前。呵呵,在星湖里,"石室岩"这三字有两层含义:首先,"石室岩"是一座岩岛,即七颗星中的一颗;其次,它又是石室岩下的那个岩洞,亦即七星岩中最著名的那个地下溶洞的名字。此岩洞的名称颇多,除"石室岩"这一名称之外,还可称为"黑岩"、"观音岩"、"景福洞",或者干脆就把它叫做"七星岩"。
石室岩的得名,因为它有一个幽深的地下大厅,好似石头制造的房屋一般。石室岩的洞口并不大,高仅二米,阔不过三米左右。而岩洞之内,却是天地广阔。岩洞里面的穹窿大窋,高达三十余米,面积达数百平方米。洞内怪石高悬,奇岩倒影,景色秀丽,宛如地下宫殿。与地面相平的,是一圜地下湖泊与一条地下河流。石室岩是七星岩中能行船的两个岩洞之一(另一个是禾坡岩下的双源洞)。游人可以乘坐小舟,深入洞穴深处,游览观赏岩洞深邃之处的奇观美景。
从石室岩南洞口乘坐小舟,到地下湖泊的对面北洞口上岸,只见石室岩洞北口高宽开敞,别有洞天。石室岩的北洞口是由于高空洞顶崩塌所形成的,巨大的落石堆积在洞口处。北宋时,人们在崩落的巨石上修建了一座平台,名为"斗魁台"。到了明代,改为现名"璇玑台"。x
在民间传说中,此处乃是神仙出没的地方,曾经有一群美丽的仙女,在台上织锦,因此才取名为"璇玑台"。唐宋以来不少诗人墨客,在这里赋诗题字,并把它刻在巨石和岩洞的四壁上。使得璇玑台四周,诗文碑刻,琳琅满目,成为一个天然的石刻展览室。陈毅元帅诗中的名句,"壁上题诗句,千年成诗廊",所指就是这个璇玑台。;
在石室岩洞内外题字、赋诗者举不胜举,最早最有名的当数唐代李邕。李邕是谁,有何事迹,知道的人大概不会很多,能记住他的,多半是因为他的名字上了大诗人杜甫的诗篇。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大概就是他了吧。
@
李邕所书《端州石室记》,刻在石室岩南洞口左侧的一块石碑上。在碑面中央,由于千余年的风吹雨蚀,出现一椭圆形石坑,好象马蹄踏出的圆坑一样,所以被当地百姓称为马蹄碑。"马蹄碑"是广东省的重点保护文物,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它的结构严整、端庄、疏朗,用笔方圆兼使;笔画刚劲、峻拔、有力,自成一体,是七星岩现存所有古碑刻中最为名贵的一块。}
石室岩南洞口左侧的石壁上所刻,与"马蹄碑"相对应的,就是朱德元帅1959年2月来此游览时所作的《游七星岩》诗。以本履之见,这首《游七星岩》,乃是七星岩题诗中古往今来最好的诗篇:
七星降人间,仙姿实可攀。
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
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到了宋代,"诗言志"的传统理念被道学家们上升到神圣的高度。宋人俗语曰:"诗庄词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诗妻词妾"也。词者,妾也;"妾者,接也",自不妨轻灵细巧、纤柔香艳一点也;然而,诗者,妻也,"妻者,齐也",这就被提升到"修齐治平"的道德伦理高度了。呵呵--这些东西,在列位看官眼中也许尽是些枯木朽株,然而在本履眼里,却都是经济伦常也。
朱老总的这首《游七星岩》,与郭老,陈总的作有所不同。郭老、陈总,以及叶帅的七星岩诗作,所描绘的对象是七星岩的山水风光,尽管陈总说了几句"景福秘地藏","千年成诗廊"之类的话,但诗的重点仍然是外部形象。朱老总的《游七星岩》,所描述的对象不是星岩外部风光,而是集中描绘隐藏在山岩腹地的岩穴。本诗篇幅不长,仅八句四十字,然而,内容却极为丰富,朱老总面对这人间仙境,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即是写景,又是抒情,一石两鸟,语带双关,抒情与写景如水乳般交融在一起,难解难分,是"诗言志"传统发扬光大的典范也。
诗的一二句是"起",无须解释,呵呵,乃老生常谈也。从第三句开始,警句迭出,意境大妙,其三四句曰:
坛 .~O`4T
"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
诗中的"高要地",大有讲究也。首一层意思,"高要"乃是地名也,今天的肇庆市,最古时就叫做"高要",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高要县,县治就在今肇庆市区。到梁武帝天鉴六年(公元507年),高要县升格为高要郡。侯景之乱时,陈武帝陈霸先以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的身份,从肇庆起兵,以后因时聚会,建立起南朝的第四个王朝--陈朝。唐宋时期,肇庆开始称为端州,后来,因为宋徽宗道君皇帝即位前遥封为端王,赵佶称帝之后,升端州为兴庆府,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改名为肇庆府。此外,肇庆还是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登基的地方。现在,肇庆为粤西一地级市,高要为肇庆治下之一县(市)也。
诗中的"发冲冠",不是岳武穆"怒发冲冠"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草木苍劲,山石挺拔,风光秀丽,河山壮美--于是乎,我们又明白了,朱老总的这两句诗,首先是写七星岩的景色,"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也。
再一层意思,"高要地",又是指诗人自己所处的崇高而重要的地位也。朱老总自上井冈,与老人家合称"朱毛";以后,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乃至于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老总从来就没有担任过副职;在领袖可以称万岁之时,唯有朱总司令有资格与老人家同时而身受万岁之欢呼,这要是放在旧通俗小说中,应该叫做"一字并肩王"的吧;建国之后,朱老总担任过国家副主席,人大委员长等重要职务。由此看来,朱老总所处之地位,不能说是不"高"不"要"吧。
这里的"发冲冠",仍然不是岳武穆的"怒发冲冠",而是"火爆脾气","一点就爆", "一根肠子","有啥说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非常非常的不"韬光养晦"的意思,就是非常非常的不"绵里藏针"的意思也--于是乎,我们又明白了,"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这两句诗,除了是描绘七星岩的山水秀丽之外,更是诗人对自己性情、志向的描述也。
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这一层窗户纸捅破之后,一切内容都已经昭然若揭,往下再做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了。总而言之,七星岩的山山水水与朱老总的血肉灵魂已经融为一体,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即是我,我即是物也。
四,借得西湖水一圜
肇庆星湖中的七座山岩共分为四组景点,东面一组是阆风岩与玉屏岩,两岩紧密相连,好似东方的屏障;西面一组是蟾蜍岩与仙掌岩,好比是隈依在西面的一对姊妹;北面是高大巍峨的阿坡岩(禾坡岩),就像是屹立北方的一位哨兵;中间一组两座山岩--天柱岩与石室岩,才是星湖景点的核心。而石室岩下的岩穴,更是星湖风景区里核心中的核心也。
星湖中最古老的碑刻--李邕的"马蹄碑",星湖中最优秀的诗作--朱德元帅的《游七星岩》,都在石室岩岩洞的南洞口。从南洞口进入石室洞穴,乘坐小舟渡过岩穴内的地下湖泊,上对岸后继续前行十几米,很快就出了岩洞的北洞口。在岩洞北洞口外的石壁上,刻着一方数行大字,这就是叶剑英元帅于1961年4月游揽七星岩时,所题写的那首著名的七言绝句--《游肇庆七星岩》:
©
借得西湖水一圜,5V>l
更移阳朔七堆山。-Q@
堤边添上丝丝柳,JiAK^
画幅长留天地间。jz
bd叶帅于一九六一年四月所题写的这首七绝《游肇庆七星岩》,乃是肇庆七星岩的招牌诗。在那个著名的金色的十月之后,此诗的照片曾经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一时之间,全国争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只要提起肇庆七星岩,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叶帅的诗句--"借得西湖水一圜"也。AjK7叶帅的这首诗,艺术性极高,若要细论起这首七言绝句的妙处,至少可以总结归纳出五大优点也。v)< 本诗的第一个优点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K 无论是古今中外,也无论是为诗为文,总必须先要有个开头。怎么开头呢?西方的洋鬼子讲究"五个W",咱中华上国讲究"比兴"以及"破题、承题、入手"。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言简意赅,特别是近体的律诗与绝句,每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字数有限,必须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开头。如果诗的起句啰里啰嗦,绕来绕去,好半天还不得其门而入,那么,此诗多半不会是一首好诗也。:*{T? 而叶帅此诗,开头两句,简明有力,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叶帅把西湖的绿水与阳塑的青山融合在一起,用来赞美七星岩的山水秀丽。这两句,即是诗的开头,又是全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此两句,就已经将肇庆星湖的神韵勾勒出了一个大概也。叶帅此诗的开头,真可以以"凤头"来喻之赞之也。4N6 话说回来,真正做到开头简明扼要,直奔主题,又谈何容易。譬如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七星岩里另外那三首题诗,陈老总的《七星岩》是长篇古风,也就罢了;像郭老的《宿天柱阁》,甚至是朱老总的《游七星岩》,其开头也难免人云亦云,老生常谈。在著名的小说《石头记》中,曹雪芹替怡红公子起草了一首七律--《访妙玉乞红梅》。诗的开头一句曰,"酒未开樽句未裁",书中的潇湘妃子摇头笑道:"起的平平也。"第二句曰:"寻春问腊到蓬莱。"曹先生让书中的黛玉、湘云一起点头称赞:"有些意思了。"呵呵——雪芹同学啊,不好自赞自啊。一首七言律诗,一共才八句话,好多内容都要包括在八句话中,而您呢,先说上一句废话,再松松垮垮地接上第二句,呵呵,您还不如干脆改写绝句好了。 叶帅《七星岩》诗作的第二个优点是:文思顺畅,一气呵成
叶帅诗的第三个优点,是构思巧妙,连接奇特。
一般来说,一首绝句的四句便分别为"起、承、转、合"四个内容。其中,"起、承"两句合为一层意思,为绝句的第一部分;"转、合"两句构成另一层意思,为绝句的第二部分。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既是诗的韵脚所在,这是形式上的停顿处;又是两层意思之间的过渡,这是内容上的停顿处。处理好前后两部分的过渡,使之紧密结合,密切衔接,是写作上的一个要点。叶帅的这首绝句,在构思上十分巧妙。本来,第二句"更移阳朔七堆山"的"山"字是诗的韵脚,也是绝句在形式上的停顿之处;然而,从这首诗的内容上来看,第二句"更移阳朔七堆山"说完后,诗的内在思路并没有停顿下来,而是紧接着的引第三句"堤边添上丝丝柳"。这三句说完之后,诗的第一层意思才告结束,才开始诗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全诗的收束句--"画幅长留天地间"。叶帅的这种巧妙构思,在断处粘连,在连处隔断,使这首绝句的内容更加集中凝练,诗意缠绵紧凑。似金沙水之连绵不断,如钱塘潮之波涛汹涌,因而起到了出人意表,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叶帅诗的第四个优点,是锻句炼字,推敲严谨。
五言、七言绝句篇幅有限,字数也有限,这就要求诗作者的语言要尽量的简明,有力,恰当,要力争一个字能顶两个字用,一句话能顶两句话使。譬如,杜工部诗"身轻一鸟过"中的"过"字;王荆公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都是古人锻句炼字的好例子。至于西西河中的神仙驴为了"推敲"二字,走火入魔,冲撞了雪太傅的卤仪,更是千古流传的佳话也。,
叶帅的这首七绝,在锻句炼字上极见功力。"借得西湖水一圜"句中的"圜"字,"更移阳朔七堆山"句中的"堆"字,皆极其恰当,换一下其他字来试试,呵呵——再也找不出更合适的字了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的第三句"堤边添上丝丝柳"句中的"丝丝"二字,简直把星湖堤上的柳条写活了,令人不禁拍案叫绝:有了此"丝丝"二字,堤上的柳丝似乎正在眼前随风轻摆也。9
叶帅诗的第五个优点,是严格符合平仄规律,真正是一首近体绝句。ZK_
叶帅这首诗在声调平仄方面中规中矩,完全符合七言绝句的要求,显示出叶帅深厚的国学功底。此诗的平仄情况如下:^史坛 i>oX[J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G=Wt
仄仄平平平仄平。4\'{_W|
说起声调平仄,今人有一种倾向,即全不以声调为虑,管他什么平平仄仄,只管我行我素好了。其实,古人研究探讨声调,讲求平仄和谐,是非常有道理的。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平仄四声理论的是南朝齐梁时期的沈约。与沈约同时的萧衍曾经向别人询问:"何为四声?"对曰:"四声者,\'天子圣哲\'是也。" 梁武帝萧衍居然不懂,也就不以为然了。沈约穷一生之精力,归纳总结出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撰写出专著《四声谱》,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实为唐代近体格律诗之滥觞也。yI2E
在"平上去入"四声之中,又能分成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平声"和谐、宁静、安逸、平稳;"仄声"急迫、短促、喧嚣、骚动。把平声与仄声恰当地结合起来,就能产生出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起伏连绵,昂扬顿挫的音乐美来。做为格律诗的绝句与律诗,必须在平仄声调方面中规中矩。如果平声仄声处理的不恰当,背离了声调协调的规律,就会拗口拗舌,难以朗诵,这样的句式,被称为"拗句"。这样的诗就不能被称为近体诗了。讲究平仄声调,是近体诗的第一要求。9
我们再看看眼前的例子,郭老《宿天柱阁》的第一句是"七星落地上",这五个字的声调为"平平仄仄仄"。这句诗最后的三个字,一连用了三个"仄声",这种连用三个仄声结尾的句子,是一种典型的"拗句"。拗句是近体诗的大忌,诗中有了拗句,则无法称其为律诗也。当然,也有人故意在诗中使用拗句,以示崇尚古朴,那是另一个话题。仔细品味郭老《宿天柱阁》诗的首句,就好像一面裂了几条口子的破铜锣放在耳边,然后,一根粗木棍在锣面上狠狠地敲击了三下,破锣发出嘶哑,刺耳,沉闷的三响。呵呵--郭老是"秀才遇见了兵"啊。俺之所以判断郭老肚子里在骂"先人板板",根据就是"七星落地上"这句诗句尾的三个极其刺耳的仄声也。
关于七星岩的诗句有哪些?
1、七星坠落玉湖来,乱点湖光水上栽。曲径勾连群岛会,碧波承载几山开。
2、洞天福地七星岩,暗河流转百万年。恰似龙宫醉游客,山歌飞韵梦故园。
3、游得肇庆七星岩,忘却神州三名山。千年诗廊说精瘁,万代奇景入眸鲜。赊取西湖风与水,借来桂林地兴天。人间仙境正呈处,岭南独秀一大观。
4、一条岩洞长千米,百万年前地下河。胜景催得游客醉,也随阿妹唱山歌。
5、岩在湖中影在圜,轻烟翡翠塑湖山。宜将肇庆当阳朔,最靓春光数此间。
6、岩列七星魁斗横,花桥溪畔恋飞虹。月牙山上揽牙月,龙隐洞中寻隐龙。桂酿池边熏桂酿,芙蓉柱下赏芙蓉,栖霞真境神仙地,玉笋石莲迷幻宫。
1、七星岩,隋唐称栖霞洞,宋代称仙李岩、碧虚岩,位于桂林七星公园内普陀山腹,东西贯通,入口在天玑峰的西南半山腰,出口在东麓。
2、它原是距今100万年的一段古老地下河道。洞分3层:上层高于中层8~12米,残留的痕迹尚可辨认;下层距中层10~15米,是仍在发育的地下河道;现供游览的是中层。中层长1100米(游程814米)最高27米,最宽50米,最窄仅容单人通过,面积1.75公顷。全洞构成一条珠串状的地下长廊。
3、七星岩以雄伟、宽广、曲折、深邃著称,是石灰岩发育较完全,景物较丰富,保护较完好的地下宫殿。洞内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变幻莫测,玄妙无穷,组成一幅幅绚丽的图景。
我国著名诗人在肇庆七星岩里题的诗句 快!!!
1) 清代诗人陈恭尹听个有关七星岩的神话,写了一首:
娲皇未补星辰漏,
神人驱石如云走;
错鞭鞭断云不前,
天风吹落西江口。
2) 唐朝诗人李楚望诗云:
嵩台月照啼猿树,
石室烟含古桂秋。
3) 著名学者兼大诗人郭沫若的诗作——《宿天柱阁》:
七星落地上,
天柱立中流。
山多红豆树,
窗对白凫洲。
月下开菱镜,
云间结彩楼。
勾留过一宿,
灯火是端州。
4) 朱德元帅1959年2月来此游览时所作的《游七星岩》诗
七星降人间,仙姿实可攀。
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
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5) 叶剑英元帅于1961年4月游揽七星岩时,所题写的七言绝句--《游肇庆七星岩》:
借得西湖水一圜,
更移阳朔七堆山。
堤边添上丝丝柳,
画幅长留天地间。
6) 陈毅元帅1966年2月畅游七星岩时,所赋五言古诗《七星岩》:
七星拔地起,洞穴腹内装。
沥湖环四面,千顷姿汪洋。
阆风亭欲飞,玉屏如铁墙。
石室叹钻天,景福秘地藏。
壁上题词句,千年成诗廊。
对山擎天柱,任人说玄黄。
彩楼挂其间,飘渺而微茫。
蟾蜍立水面,仙掌在其旁。
朝暮两相依,恰似姊妹行。
禾坡有奇趣,离群守一方。
高踞而南面,气宇最轩昂。
我来游岩遍,怡悦荡心房。
攀岩试腰脚,垂钓话濠梁。
且喜腰脚健,少壮赞我强。
谓我尚未老,可以上战场。
没那么多时间来找给你了,,下午再战~~~~
郭沫若关于七星岩的诗词
七星落地上,石柱立中流;
山多红豆树,窗前白凫洲。
月上屏菱镜,云间结彩楼;
勾留过一宿,灯火是端州。
一九六一年冬宿石柱岩
郭沫若
收集吟颂“七星岩”的诗句
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叶剑英的七绝)
著名诗人赞美肇庆市七星岩的词
洞天福地七星岩,
暗河流转百万年。
恰似龙宫醉游客,
山歌飞韵梦故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1929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
-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
-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 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庞眉皓首 [páng méi hào shǒu]
- 行行出状元 [háng háng chū zhuàng yuán]
- 焦眉愁眼 [jiāo méi chóu yǎn]
- 掷杖成龙 [zhì zhàng chéng lóng]
- 南船北马 [nán chuán běi mǎ]
- 钻牛犄角 [zuān niú jī jiǎo]
- 胜败乃兵家常事 [shèng bài nǎi bīng jiā cháng shì]
- 指一说十 [zhǐ yī shuō shí]
- 舍生取谊 [shě shēng qǔ yì]
- 老不晓事 [lǎo bù xiǎo shì]
推荐词语
- 的保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才赡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脞言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地喙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冰层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绠短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戒方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轱轮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顶缺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金边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