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律诗?
-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六句称小律或三韵律诗,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第四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律诗要求全首通压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压韵。声调应平仄相对。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的创作实践中都存在变例。如崔颢《黄鹤楼》前半首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也有有意不依常格,变动平仄规定,称为“拗体”。除变动第二、四、六的平仄外,还着重变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杜甫以创作拗体力矫圆熟,为后人仿效。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3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 大中后进士语
- 齐天乐(湖上即席分韵得羽字)
- 沁园春(廷评拜官)
- 垂丝钓
- 江南弄(江中绿雾起凉波)
- 如梦令·野店几杯空酒
-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 【越调】天净沙_咏秃笠儿深
- 哨遍(为米折腰)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热门名句
-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
- 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
-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 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长舌之妇 [cháng shé zhī fù]
- 男大须婚 [nán dà xū hūn]
- 克传弓冶 [kè chuán gōng yě]
- 开天辟地 [kāi tiān pì dì]
- 操切从事 [cāo qiē cóng shì]
- 前襟后裾 [qián jīn hòu jū]
- 斯须之报 [sī xū zhī bào]
- 里里外外 [lǐ lǐ wài wài]
- 掩目捕雀 [yǎn mù bǔ què]
- 凶终隙末 [xiōng zhōng xì mò]
推荐词语
- 麤官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酒容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解散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蝮蜟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公利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哀壮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警慧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顶凶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钢炮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安干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