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首》王梵志唐诗鉴赏
-
【原文】
诗二首
城外土馒头,
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
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
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
鬼见拍手笑。
【赏析】
王梵志诗多无题,这两首诗的内容都是肯定生命的短暂,死亡的必然。既可以解释为否定长生的观念,即对世事加以讥笑,又很具“黑色幽默”特色,即面对死亡不可避免的事实,诗人无可奈何地自我解嘲。
“城外土馒头”, 以土馒头这样的大白话来喻坟墓,虽不免残酷,还是让人忍俊不禁,“土馒头”弃之城外,可见世人身死之后的孤寂,而生时的荣华富贵显见得是没有意义的了。“馅草在城里”, 坟墓既然是土馒头,坟中的人便是馒头中的肉馅了,这一比喻,几乎令人哭笑不得了,成为肉馅的显然是死人,却“在城里”,可见生死乃必然,倏忽间两个世界,“一人吃一个”
这样的大白话,竟然也可入诗,只有王梵志这样彻悟的人才敢为了。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也不可多得,不论你爱不爱吃这个“土馒头”,都得吃一个,而且只能吃一个。死后在城外的孤寂生活自然不能与城里的繁花似锦相比,可是,纵然“土馒头”内的生活没滋没味,却由不得你选,不如老老实实“莫嫌没滋味”!
在这首诗中诗人坦然面对生死,语调轻松幽默,但又并非视生死如儿戏般的不负责任的轻松,也并非强作欢颜的故作轻松,而是在正视自然规律彻悟生死后,对世人的讽诫。第二首的幽默感似乎少了些,而冷嘲热讽却激烈了许多,“世无百年人”意思是凡人,皆不可能长生不老,这其实是每个正常人都知道的,但是偏偏有许多人不愿正视这一点,而是在活的时候,广置田产或遍求仙求,作着妄图长生不死的幻想,此即“强作千年调”。据传王羲之的后人陈僧智永善书,名重一时,求书者多至踏穿门槛(“ 门限”),于是不得不裹以铁叶,取其经久耐磨。诗中就用“打铁作门限”这一故事,形象表现凡人是怎样追求器用的坚牢,作好长远打算的。在诗人看来这无非是作无用功,故可使“鬼见拍手笑”。说见笑于鬼,是因为鬼是过来“人”,应该看得最为透彻,所以才忍俊不禁。鬼笑至于“拍手”,是梵志语言生动恢谐的表现。
宋代范成大曾把这两首诗的诗意铸为一联:“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十分精警,《红楼梦》中妙玉就很喜欢这两句诗,而“铁槛寺”、“馒头庵”的来历也在于此。
【作者介绍】
王梵志,初唐白话诗僧,身世难考。据晚唐《桂苑丛谈·史遗》载,其为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隋末王德祖于树中拾一婴儿,初名王梵天,后改为梵志。王梵志的白话讽喻诗寓含着佛教禅理、生活哲理及社会伦理,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大影响。20世纪初,长期失传的《王梵志诗集》在敦煌石室重新发现,更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35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 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
-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精神满腹 [jīng shén mǎn fù]
- 六合之内 [liù hé zhī nèi]
- 一箭之地 [yī jiàn zhī dì]
- 比肩迭踵 [bǐ jiān dié zhǒng]
- 良莠混杂 [liáng yǒu hùn zá]
- 正名定分 [zhèng míng dìng fēn]
- 箪食壶酒 [dān sì hú jiǔ]
- 坦然自若 [tǎn rán zì ruò]
- 誓天指日 [shì tiān zhǐ rì]
- 餐霞饮液 [cān xiá yǐn yè]
推荐词语
- 革争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被施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互生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踖陵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覆瓿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浮采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缓声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返程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丁香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豹足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