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西京守岁》骆宾王唐诗鉴赏
-
【作品介绍】
《于西京守岁》这首抒情诗,大约作于上元(唐高宗年号,公元674─676年)年间,他自蜀返京后不久,母亲去世,葬于水滻之滨。因此诗一开始就说:“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这是指他闲居在家,很少欢宴笑语。“言宴”出自《诗经·卫风·氓》篇:“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从前无忧无虑的欢笑都已永远地逝去,此时只能孤独地应对纷纷扰扰的世事,诗人孤傲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原文】
于西京守岁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
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
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赏析】
这首抒情诗,大约作于上元(唐高宗年号,公元674─676年)年间,他自蜀返京后不久,母亲去世,葬于水滻之滨。因此诗一开始就说:“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这是指他闲居在家,很少欢宴笑语。“言宴”出自《诗经·卫风·氓》篇:“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从前无忧无虑的欢笑都已永远地逝去,此时只能孤独地应对纷纷扰扰的世事,诗人孤傲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颔联“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既实写季节的变化,冬去春来,也暗喻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孤独忧郁之中忽然发觉寒冷的冬天行将结束,春天已指日可待。“忽见”的“忽”与“方知”的“方”,两相对照,细致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心灵的触动。而新年将至,希望萌生,这是人之常情,敏感的诗人自然也不例外。
颈联“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由大的背景回到眼前:守岁。诗人的构思精巧,词语也很新颖。上句用“寒色”写冬,已够别致,“夜将去”更是新颖。意思是“晓光”一到便是新年。
末联“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是指没机会与乡亲旧友相见,在京城思念得辗转反侧。这句直抒胸臆的结尾,传达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人之常情。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640—684以后)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早年丧父,家境穷困。龙朔(唐高宗年号,公元661—663年)初,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后拜奉礼郎,曾从军西域,又入蜀从征云南。返京后,任武功主簿,转明堂主簿,迁侍御史。被诬入狱,遇赦后出为临海丞。为徐敬业草讨武檄文,讨武兵败,逃亡不知所终。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其为五律,精工整炼,不在沈、宋之下,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36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 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
-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跗萼载韡 [fū è zǎi wěi]
- 居大不易 [jū dà bù yì]
- 信以为实 [xìn yǐ wéi shí]
- 留有余地 [liú yǒu yú dì]
- 蟾宫扳桂 [chán gōng pān guì]
- 夹板医驼子 [jiá bǎn yī tuó zǐ]
- 淫言狎语 [yín yán xiá yǔ]
- 雁南燕北 [yàn nán yàn běi]
- 祝鮀之佞 [zhù tuó zhī nìng]
- 设官分职 [shè guān fēn zhí]
推荐词语
- 踖踧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横势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飞梦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洁素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混轩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刚毛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赶闲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钓渭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惨苦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狷行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