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乐府?
-
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由于专事搜集、整理民歌俗曲,因此后人就用“乐府”代称入乐的民歌俗曲和歌辞。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样式的变革往往和流行乐曲的声调有关。两汉乐府诗最初是配乐演唱的,它之所以在诗体形式上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句,既是诗歌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乐曲的因素发挥作用。
汉代乐府诗歌的曲调来源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土各地的乐曲外,还有来自少数民族的歌曲,鼓吹曲辞收录的铙歌18首就是配合北狄西域之乐演唱的。鼓吹曲本是军中用乐,来自北方少数民族。它的曲调和中土音乐有很大差异,因此,配合鼓吹曲演唱的歌诗也就和中土常见的体式明显不同。现存铙歌18首各篇均是杂言,和其他乐府诗迥然有别,是诗歌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
对乐府诗体产生重大影响的乐曲除楚声和北狄西域乐外,还有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谣。仅以西汉而言,惠帝时戚夫人所唱的《舂歌》,六句中有五句是五言。李延年为武帝演唱的“北方有佳人”四句歌诗,有三句是五言,第三句去掉调节语气的“宁不知”三字,也变成五言句。成帝时长安流传的《尹赏歌》、《邪径败良田》歌谣,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西汉乐府广泛搜集各种歌谣,其中必有相当比重的五言诗。这些五言歌谣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四言诗,引起文人浓厚的兴趣,并且亲自模仿拟作,因此,东汉开始有较多的文人五言诗。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这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
在六朝,更明确地把“乐府”和“古诗”相对并举,以区别入乐的歌辞和讽诵吟咏的徒诗这两类诗歌体裁。宋、元以后,“乐府”又被借作词、曲的一种雅称。新乐府是唐朝诗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3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 鹧鸪天(次韵鲁卿大钱观太湖)
- 感遇(苍苍丁零塞)
-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
- 空闺怨
- 【中吕】齐天乐过红衫儿
- 【双调】庆东原_春日莺啼昼
- 【大石调】青杏子_天赋两风流
- 满庭芳(次韵答季良)
- 季札观周乐 / 季札观乐
热门名句
-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 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
-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 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别作良图 [bié zuò liáng tú]
- 酌古斟今 [zhuó gǔ zhēn jīn]
- 屠门大嚼 [tú mén dà jiáo]
- 抽钉拔楔 [chōu dīng bá xiē]
- 千难万苦 [qiān nán wàn kǔ]
- 冬扇夏炉 [dōng shàn xià lú]
- 急敛暴征 [jí liǎn bào zhēng]
- 游手偷闲 [yóu shǒu tōu xián]
- 钻懒帮闲 [zuān lǎn bāng xián]
- 强死赖活 [qiǎng sǐ lài huó]
推荐词语
- 甘妖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寒噤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及瓜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拔士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材调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汗帨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大拱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鬼鸟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急热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不朽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