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昌平岛》沈佺期唐诗鉴赏
-
【作品介绍】
这首诗作于诗人赴贬地驩州途中。诗人在《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中,曾有“南浮涨海”之语。翻过大庾岭后,诗人进入今广西境内,取道海上,向流贬之地前进。这首诗便是写“南浮涨海”前经昌平岛时的所见所感。
【原文】
早发昌平岛
解缆春风后,鸣榔晓涨前。
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
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
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
【赏析】
首联点出题目中“早发”二字,并暗示时值春天。在春风吹拂的早晨,诗人乘坐的船儿解开了缆绳,扬帆出海。船工们以长木叩船,以协调动作。“晓涨”的“晓”字,暗示船儿解缆启程之早。从解缆于春风之后,鸣榔在晓涨之前所传达出的心境看,诗人并没有什么“南浮涨海人何处”的孤寂感,反而使人感到呈现于眼前的是一种明丽景象。接下来的四句,描写早发昌平岛时所见。“阳乌”即太阳,以传说日中有三足乌而得名。“积气”,指天。一轮朝阳从海上升起,北归的大雁落在烟波浩渺的江边;放眼海上,天地相连,波光粼粼,水天相接。对于一个赴贬地途中的人,欣赏到如此美景,确实是不容易的。诗人在结尾二句却说:“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意思是说:对于一个去国离家的人来说,如果他失去了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崇高节操,而沉浸在眼前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中,那是多么让人伤心的啊!言外之意则是表明,自己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所以,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丽,但自己心头终有一种寂寞清冷之感。
这首诗和诗人遭贬前在宫廷中所创作的诗歌相比,形式上已经摆脱了浮华艳丽的弊病,给人以清新明丽的感受。
【作者介绍】
沈佺期(656?—714 )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高宗上元进士,为协律郎,后历任通事舍人、给事中、考功郎。流放归,为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后升任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是继“初唐四杰”之后的著名诗人,高宗和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以写应制诗而闻名。但这些应制诗多为歌颂皇帝点缀升平之作。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被誉为律诗的奠基人之一。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40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 醉花间·休相问
- 汉口遇风(白浪舡头聒旱雷)
- 菩萨蛮(述古席上)
- 移居(春秋多佳日)
- 西江月(夏日有感)
- 离世(灵怀其不吾知兮)
- 水调歌头(九日修故事访南山,崖间有前太守所作水调歌头,率尔次韵)
- 玉楼春(阆风歧路连银阙)
-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霁月难逢)
- 江城子(元宵书怀)
热门名句
- 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
-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
-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进退触籓 [jìn tuì chù zǔ]
- 束手受戮 [shù shǒu shòu lù]
- 不可偏废 [bù kě piān fèi]
- 言多伤倖 [yán duō shāng xìng]
- 孽子孤臣 [niè zǐ gū chén]
- 颠倒衣裳 [diān dǎo yī cháng]
- 移祸于人 [yí huò yú rén]
- 运蹇时低 [yùn jiǎn shí dī]
- 凶相毕露 [xiōng xiàng bì lù]
- 高才硕学 [gāo cái shuò xué]
推荐词语
- 旌显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般庚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边涯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憨嬉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寒岁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彩蟾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后徕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裹饭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饭筥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晦盲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