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鸂鶒》李群玉唐诗鉴赏
-
【原文】
鸂鶒
锦羽相呼暮沙曲,波上双声戛哀玉。
霞明川静极望中,一时飞灭青山绿。
【赏析】
这是一首吟咏鸂鶒的七言古诗。
鸂鶒,音“西翅”,也可读成“欺翅”,是一种长有漂亮的彩色毛羽的水鸟,经常雌雄相随,喜欢共宿,也爱同飞并游。它的好看的毛色给人以美感,它的成双作对活动的习性,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这诗兼有音乐与图画之美。一、二句好比是一支轻清悠扬的乐曲,三、四句好比是一幅明朗净洁的图画。
“相呼”二字是前两句之根。正是相呼之声吸引了诗人的视听,寻声望去,见到水边沙窝上正有一对鸂鶒在鸣叫。次句即从“相呼”二字中生发。日暮时分彼此呼叫,原来是要相约飞去。随着呼叫声,双双在水波上展开了翅膀,在身后留下一串玉磬般的动听音响。“双声”同时带出双飞的形象。
三、四句所写的视觉形象,即从“双声”过渡而来。发出玉磬般音响的这一对鸟儿飞过水面,便进入了广阔的视野之中。这时云霞明丽,夕照中的水流显得分外平静,在水天光色中,双飞的“锦衣”渐去渐远,转眼消失,再加注视,见到的是一片碧绿的青山。这两句虽然纯用画笔,但也不防想象在画外还响着那哀玉般的鸣叫声,只是随着展翅远去,鸣声也愈来愈轻。诗人以“哀玉”写鸂鶒之声,又以明霞、静川作背景映衬鸂鶒之形,流露了诗人对鸂鶒的喜爱之情。鸂鶒在空中飞去以至于消失,必然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然而诗人却用“一时”来极言其短,恨其逝去之速。在“飞灭”之后,仍然目不转睛,直到飞灭处显现出了“青山绿”,这是一个令人悠然神往的境界。全诗着墨不多,却能得其神韵。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46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 临江仙(再到桂林)
-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 惜奴娇(赋水仙花)
- 【仙吕】醉扶归
- 晏子引语
- 西江月(西江月梦中作,觉后浑能省记,独欠第五句,因足成之。晓起大雪)
- 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 满江红(题范尉梅谷)
- 京师得家书
- 淇澳青青水一湾
热门名句
- 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
-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大喜过望 [dà xǐ guò wàng]
- 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tiān shàng dì xià,wéi wǒ dú zūn]
- 家财万贯 [jiā cái wàn guàn]
- 元方季方 [yuán fāng jì fāng]
- 龈齿弹舌 [yín chǐ dàn shé]
- 目瞪口哆 [mù dèng kǒu duō]
- 捧到天上 [pěng dào tiān shàng]
- 遗恨千古 [yí hèn qiān gǔ]
- 郑卫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 鸱张门户 [chī zhāng mén hù]
推荐词语
- 大功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半翅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阿姑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鞭板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犇凑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顿服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结茅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安健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俯稽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放送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