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溪夜行》张九龄唐诗鉴赏
-
【原文】
耒阳溪夜行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赏析】
耒阳溪,湘江支流耒水,在湖南省东南部,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诗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中。诗人在秋夜行舟于耒阳溪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触动诗人的情怀,由此产生淡淡的旅愁。与《浈阳峡》相比较,诗人更着意融情入景。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才以一个“愁”字,画龙点睛般点出题旨。但诗中的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愁情。可以说,情与景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构成清幽的意境。张九龄这几首山水诗,写景状物精细工丽,侧重于客观的刻画,由景物触发的情思没有借直接倾诉和议论表达,而是融情于景。情景契合,在艺术技巧上,受谢灵运影响的痕迹较重,显示了六朝山水诗向盛唐山水诗过渡的迹象。
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耒阳溪夜行》,体现了陶渊明对张九龄的影响。张九龄一生积极入世,他没有田园隐居的闲情逸致。但他却吸取了陶渊明田园诗对景物的描绘求神似而不拘泥形似,重意轻象、尚浑整不尚工细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它们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这首诗对明月、岭树、溪声、岚气、霜华,猿声的描绘,只以简练的笔触,轻淡地点染,并未作具体、细致、逼真的刻画,色彩也是淡淡的,却产生了高度传神达意的艺术效果。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50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 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
-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
-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
-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丰神异彩 [fēng shén yì cǎi]
- 碌碌庸才 [lù lù yōng cái]
- 比肩随踵 [bǐ jiān suí zhǒng]
- 天上石麟 [tiān shàng shí lín]
- 毫无逊色 [háo wú xùn sè]
- 光芒万丈 [guāng máng wàn zhàng]
- 连枝并头 [lián zhī bìng tóu]
- 遍体鳞伤 [biàn tǐ lín shāng]
- 拍手叫好 [pāi shǒu jiào hǎo]
- 火冒三丈 [huǒ mào sān zhàng]
推荐词语
- 亢壮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干略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畟然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叮咬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地电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高弦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浩生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法宫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搏逐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番家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