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渡湘水》孟浩然唐诗鉴赏
-
【原文】
夜渡湘水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之前,游湘桂的路上。诗人三十六岁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此诗叙述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诗人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诗人为贪赶路程,急于渡河而错过了宿处,只好在夜里乘船渡湘水了。诗人用白描手法记述了匆匆赶路的情况,(“利涉”,语出《易经》:“利涉大川”)同时也点明了题目。“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因为是夜渡,对于周围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却带着露水的潮润扑鼻而来,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劳动中的欢声笑语。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撑船人看到了对岸的光亮,以为是江边渔村,就把船向火光处驶去,等到了近前,才发现原来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这两句是视觉所见,把渔家生活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一个“时”字,表达出诗人的急切心情。因为诗人急于见到久别的好友,不时地问船夫:涔阳在什么地方?何时才能到达?连夜行舟诗人还嫌慢,可见他当时心情是何等急切。“涔阳”,在今湖南澧县涔阳浦。《九歌·湘君》有“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之句,诗人因联想及此而发问。
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53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憀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
-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来轸方遒 [lái zhěn fāng qiú]
- 小康人家 [xiǎo kāng rén jiā]
- 仁至义尽 [rén zhì yì jìn]
- 沟满濠平 [gōu mǎn háo píng]
- 天高听下 [tiān gāo tīng xià]
- 哼哼唧唧 [hēng hēng jī jī]
- 大肆攻击 [dà sì gōng jī]
- 稗官小说 [bài guān xiǎo shuō]
- 坑儒焚书 [kēng rú fén shū]
- 空头支票 [kōng tóu zhī piào]
推荐词语
- 贲戋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口案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弘敷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班如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拨獭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凹上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锦绣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近务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鬼盖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迸火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