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唐诗鉴赏
-
【作品介绍】
《送杜十四之江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从写景入笔,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
【原文】
送杜十四之江南⑴
荆吴相接水为乡⑵,君去春江正淼茫⑶。
日暮征帆何处泊⑷,天涯一望断人肠⑸。
【注释】
⑴杜十四:杜晃,排行十四。之:去,到。
⑵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吴也是古代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荆吴在这里泛指江南。为:一作“连”。
⑶春江:一作“江村”。淼茫:即渺茫。
⑷何处泊:一作“何处泊”。
⑸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白话译文】
两湖江浙紧接壤,河道纵横水为乡。您去正值春江满,烟云弥漫水茫茫。
暮色深沉天已晚,孤舟一叶停何方?心随友人望天涯,无限思念痛断肠。
【创作背景】
孟浩然友人杜晃要离开荆地到东吴,孟浩然为友人杜晃送行而写下此首送别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得第者则称“前进士”。可见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以“荆吴相接”几个字将千里之遥写得近如比邻,给人以比邻咫尺之感,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水为乡”描出江南特点,也有以水为家之意。语属宽解,情实至深。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淼茫”。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淼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淼茫”,春江水满,正好行船,含有祝友人一帆风顺之意,但“淼茫”二字又透出凄惘之情。“淼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既有喜“君去”得航行之便,也有恨“君去”太疾之意,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日暮征帆何处泊”,撇景入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由景入情,抒发别绪。写出友人的孤单寂寞。友人走后,诗人遥望江面,但见“日暮孤帆”,航行在渺茫春江之上,于是代人设想,船停何处?投宿何方?通过渺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天涯一望断人肠”,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可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
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杜晃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杜晃之间的真挚友谊。诗中四句从写景入笔,寓主观感情于客观景象之中,使客观的景象染上浓重的主观感情的色彩。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53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 念奴娇(七月望夕观月,昔方孚若每以是夕泛湖觞客,云修坡公故事)
- 凤求凰
- 齐天乐(寿史沧洲)
- 发白马
- 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
-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 霜天晓角(己未五月九日,老香堂送监簿侄归,和自昭韵)
- 绛都春(为李B672房量珠贺)
-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 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
热门名句
-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
-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
- 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亡戟得矛 [wáng jǐ dé máo]
- 言出患入 [yán chū huàn rù]
- 切要关头 [qiè yào guān tóu]
- 斗升之水 [dǒu shēng zhī shuǐ]
- 捕影拿风 [bǔ yǐng ná fēng]
- 鸿翔鸾起 [hóng xiáng luán qǐ]
- 刻肌刻骨 [kè jī kè gǔ]
- 生子当如孙仲谋 [shēng zǐ dāng rú sūn zhòng móu]
-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jìng ruò chǔ zǐ,dòng ruò tuō tù]
- 扼亢拊背 [è kàng fǔ bèi]
推荐词语
- 丰颔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襎裷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波旬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才料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鸠鹄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尽人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苍华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冰叟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鲎醢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蜂媒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