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基础知识
-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9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 水调歌头(泛湘江)
- 更漏子(欲论心)
- 赠柳生
- 枕石
- 满江红(四之一·仙吕调)
- 水龙吟·咏月
- 怀宛陵旧游(陵阳佳地昔年游)
-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 贺新郎(生日用实之来韵)
- 水调歌头(中秋饮南楼呈范宣抚)
热门名句
-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
- 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
-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 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 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
- 马嘶芳草远,高搂帘半掩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钻穴踰隙 [zuàn xué yú xì]
- 摇席破座 [yáo xí pò zuò]
- 束之高阁 [shù zhī gāo gé]
- 分道扬镳 [fēn dào yáng biāo]
- 洗兵牧马 [xǐ bīng mù mǎ]
- 拾陈蹈故 [shí chén dǎo gù]
- 蹇谔之风 [jiǎn è zhī fēng]
- 玉兔银蟾 [yù tù yín chán]
- 金无足赤 [jīn wú zú chì]
- 消损白日 [xiāo sǔn bái rì]
推荐词语
- 丰殖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徧地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幅度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刺挠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籍略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跻厉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袷囊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案列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悲瘁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秉文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