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缺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讹缺的拼音:é quē

讹缺的词语解释

(讹缺,讹缺)
I
亦作“讹阙”。
  错误、残缺。
   新唐书•艺文志序》:“自六经焚于而复出于,其师传之道中绝,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于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一本作“讹阙”。
   ·陆游《跋六一居士集古录跋尾》:“及再得之,纔相距数年,讹阙已多,知古人欲传远者,必託之金石,有以也夫!”·袁桷《陆道士墓志铭》:“盖其传受讹缺,浮靡恣荡,摄思握神,罔不知所以。”
   ·朱珪《<雁门集>序》:“露萧农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于六丁也,乃就流传诸本考证讹缺,将重刻之,而质之于予。”
II
亦作“讹阙”。
  错误、残缺。
   新唐书•艺文志序》:“自六经焚于而复出于,其师传之道中绝,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于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一本作“讹阙”。
   ·陆游《跋六一居士集古录跋尾》:“及再得之,纔相距数年,讹阙已多,知古人欲传远者,必託之金石,有以也夫!”·袁桷《陆道士墓志铭》:“盖其传受讹缺,浮靡恣荡,摄思握神,罔不知所以。”
   ·朱珪《<雁门集>序》:“露萧农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于六丁也,乃就流传诸本考证讹缺,将重刻之,而质之于予。”

讹缺的网络解释

讹缺的近义词:

讹缺的反义词:

讹缺造句大全

造句 / 例句:

本文是选自古诗文网,可以仔细阅读本文。

  • 讹缺不可辨。
  • 《安南志略》修正及填补了其他中越典籍中的讹缺
  • 本书的错讹缺漏之处,敬请读者赐教,并先此致谢。
  • 传只有一面,而余所得有二面,故其一面颇有讹缺也。
  • ”元袁桷《陆道士墓志铭》:“盖其传受讹缺,浮靡恣荡,摄思握神,罔不知所以。
  • 晚年致仕回籍,热心修志工作,尝对正统《全州志》、成化《全州志》(俱佚)“校补其讹缺”。
  • 碑帖跋数量也极多,内容多道来由、评价、真伪、讹缺、观感甚或兼论书家学养为人、刻工模本质量等。
  • ”但又发觉抄录者马虎了草,字多讹缺,于是每日端坐“万卷楼”,逐一校勘,费时近十年,重新编成100卷。
  • 《新唐书?艺文志一》:“自六经焚於秦而复出於汉,其师传之道中绝,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
  • 视学之余勤于笔耕,有感于丘?的《琼台吟稿》、《琼台类稿》二书版本多有讹缺,便重新勘定,汇编为《琼台会稿》(12卷)。
  • 《新唐书?艺文志序》:“自六经焚於秦而复出於汉,其师传之道中绝,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於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
  • 今案:郁氏序称:“《说郛》百卷,余初未见,成化辛丑借录于龚氏家,字多讹缺,兼有重出与当并者”(笔者按:此段文字系节录)。
  • 尽管老汉文化不高,缺乏理论功底,没能“久病成医”,尽管这些抄件、记载存在一些错讹缺漏,尚不足以形成体系,但他们是像和氏璧一般的璞玉,加工、整理、完善之后,就会放出夺目的宝光,这些记载,张泽全至今仍宝贝似地存放着。

讹的组词(开头是讹的词语)

  • 讹索
  • 讹謡
  • 讹失
  • 讹号
  • 讹称
  • 讹差
  • 讹简
  • 讹倪
  • 讹漏
  • 讹缺
  • 讹钱
  • 讹头
  • 讹意
  • 讹悮
  • 讹僻
  • 讹报
  • 讹风
  • 讹弊
  • 讹绷
  • 讹伪

缺的组词(结尾是缺的词语)

  • 损缺
  • 訾缺
  • 中缺
  • 暂缺
  • 陨缺
  • 圆缺
  • 员缺
  • 余缺
  • 优缺
  • 盈缺
  • 阴晴圆缺
  • 遗缺
  • 峣峣易缺
  • 要缺
  • 湮缺
  • 悬缺
  • 小缺
  • 闲缺
  • 罅缺
  • 瑕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ciyu/3960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词语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