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汐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xī,
部首:氵
笔画:6
结构:左右
异体字:夕,
五笔:IQY
仓颉:ENI
四角:37120
笔顺:捺捺横撇折捺
「汐」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汐xī(ㄒ一)
1、夜间的海潮:潮汐。
UNICODE
汐字UNICODE编码U+6C50,10进制: 27728,UTF-32: 00006C50,UTF-8: E6 B1 90。
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汉英互译
night tide
造字法
形声:从氵、夕声
English
night tides, evening ebb tide
「汐」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查询·新华字典
◎ 汐 xī
〈名〉
(1) (形声。从水,夕声。本义:晚潮)
(2) 同本义 [nighttide;evening tide]
潮汐去还,谁所节度?——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会夏旱水涸沙涨,有汐无潮。——清· 魏源《圣武记》
(3) 又如:汐潮(白天涨落的叫潮,晚上涨落的叫汐)
(4) 水名 [Xi River]。在河南省登封县
汐,水名,出阳城山。——《集韵》
查询·新华字典
康熙字典中的「汐」
汐【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查询·新华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祥亦切,音席。《類篇》水名。出陽城山下。一曰海潮汐池也。海濤早曰潮,夕曰汐。《東海漁翁海潮論》地浮與大海隨氣出入上下。地下,則滄海之水入於江,謂之潮。地上,則江湖之水歸之滄海,謂之汐。
说文解字中的「汐」
说文解字
夕【卷七】【夕部】
莫也。从月半見。凡夕之屬皆从夕。祥易切
说文解字注
(夕)也。者、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从月半見。旦者、日全見地上。者、日在茻中。夕者、月半見。皆會意象形也。从月半見。祥易切。古音在五部。凡夕之屬皆从夕。
古汉语字典中的「汐」
汐同音字:充, 扥, 巩, 买, 伝, 芓,
汐同部首字:充, 扥, 巩, 买, 伝, 芓,
汐同笔画字:充, 扥, 巩, 买, 伝, 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204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燠」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劼」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剖」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澾」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哝」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䱿」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啑」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翛」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榗」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䀗」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表达基础的诗句
- 关于探究的诗句
- 赞美桂花的诗句
- 古代女子给心爱男子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灰的诗词 关于回家的诗句
- 元的诗词-柳宗元的诗词
- 关于阳关的古诗词 含有阳关的诗句
- 有关寂寞的诗词-有关寂寞的诗词歌赋
- 与物候有关的诗句-与物候有关的诗句和农谚
- 慈恩寺诗词 赞美大雁塔的诗句
热门赏析
- 含有零字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青山的诗句古诗-关于青山的诗句古诗大全
- 关于秋天诗句古诗-关于秋天诗句古诗词
- 儿童古诗词300首
- 关于雷电的诗词-关于雷电的诗词整首
- 关于经商的古诗句
- 含有指的诗句
- 含有春天景色的诗句
- 关于名人的诗句古诗-关于名人的诗句古诗大全
- 关于赞颂母亲的诗词-关于赞颂母亲的诗词名言警句
热门知识
- 写青春奋斗的诗句-写青春奋斗的诗句古诗
- 带夜字的诗词大全-带夜字的诗词大全集
- 写初春的诗句-写初春的诗句有哪些
- 写夏的诗句古诗词
- 人生态度潇洒的古诗词-人生态度潇洒的古诗词李白
- 描写童年的古诗词-描写童年的古诗词有哪些
- 鹏的诗词-鹏的诗词名句
- 谈诗词歌赋-谈诗词歌赋 人生理想 看星星月亮
- 带有鲤字的诗-带有鲤字的诗句
- 唯美爱情诗句 经典-唯美爱情诗句经典语录
热门诗文
-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萧萧
-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 山园小梅·其一
-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 少年游·离多最是
- 世无良猫
-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 河满子(陪杭守泛湖夜归)
- 谒金门(戏赠知命)
-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热门名句
-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
-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