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跗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fū,
部首:足
笔画:12
结构:左右
异体字:柎,胕,趺,
五笔:KHWF
仓颉:RMODI
四角:64100
笔顺:竖折横竖横竖横撇竖横竖捺
「跗」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跗fū(ㄈㄨ)
1、脚背,足上:跗骨。跗面(脚面)。
UNICODE
跗字UNICODE编码U+8DD7,10进制: 36311,UTF-32: 00008DD7,UTF-8: E8 B7 97。
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汉英互译
instep
造字法
形声:从足、付声
English
the instep
「跗」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跗 fū
〈名〉
(1) 脚背 [instep]
蹶泥则没足灭跗。——《庄子·秋水》
(2) 又如:跗注(古代的一种长兵服)
(3) 足 [foot]。如:跗面(脚面);跗蹋(以足踏地);双跗(双脚)
(4) 物体的足部。通“柎” [leg]
朱跗黄实,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六。——《管子·地员》
(5) 又如:鼓跗(鼓架)
(6) 泛指条状物的末端 [end]。如:剑跗(剑的握手处)
(7) 花萼 [calyx]
衔素蕊于青跗。——南朝齐· 沈约《郊居赋》
(8) 又如:跗萼(花萼与子房。亦指花朵);跗萼联芳(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9) 另见 fú
跗组词(常用词组)
跗骨
基本词义
◎ 跗 fú
〈名〉
(1) 手足伏地。同“匐” [lie prostrate]
匐,《说文》:“伏地也。”或作跗。——《集韵》
(2) 另见 fū
康熙字典中的「跗」
跗【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音膚。足趾也。《玉篇》足上也。《儀禮·士喪禮》乃屨綦結于跗連絇。《註》跗,足上也。《疏》謂足背也。《莊子·秋水篇》蹶泥則沒足滅跗。《音義》跗,足跗也。
又《左傳·成十六年》有韋之跗注。《跓》跗注,戎服,若袴而屬于跗,與袴連。
又人名。《史記·扁鵲倉公傳》醫有兪跗。《註》黃帝時將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符遇切,音附。義同。
又與拊通。《詩·小雅》鄂不韡韡。《箋》不音夫,當作拊。《音義》拊亦作跗。
说文解字中的「跗」
说文解字
柎【卷六】【木部】
闌足也。从木付聲。甫無切
说文解字注
(柎)闌足也。柎蒙上文木?言之。阑字恐有誤。韵會本闌作鄂。柎跗正俗字也。凡器之足皆曰柎。小雅。鄂不??。傳云。鄂猶鄂鄂然。言外發也。箋云。承華者曰鄂。不當作柎。柎、鄂足也。鄂足得華之光明則??然盛。古聲不柎同。箋意鄂承華者也。柎又在鄂之下。以華與鄂喻兄弟相依。郭璞云。江東呼草木子房爲柎。草木子房如石橊房、蓮房之類。與花下鄂一理也。從木。付聲。甫無切。四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跗」
跗同音字:媏, 葑, 媄, 覃, 䯧, 隕,
跗同部首字:媏, 葑, 媄, 覃, 䯧, 隕,
跗同笔画字:媏, 葑, 媄, 覃, 䯧, 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309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瞱」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耫」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导」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妯」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䱂」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萢」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楕」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䘵」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糴」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灔」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长字的诗词
- 赞美国学的诗词-赞美国学的诗词和美文
- 赞美植物的诗句
- 有关青春的古诗词-有关青春的古诗词多一点的
- 纸醉金迷的古诗词 形容达官贵人纸醉金迷的诗句
- 与感恩有关的诗词名句
- 求带有鹧鸪的古诗句
- 以还字开头的诗句-以还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 元代著名诗词-元代著名诗词作家
- 有没有带有孔字的诗句
热门赏析
- 关于爱情离别的古诗词
- 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名句
- 关于元宵节古诗词有什么
- 含有舟的古诗词
- 关于红色革命的诗词有哪些
- 关于写木的诗句
- 含有杰字的诗句七个字
- 关于大海的诗句-关于大海的诗句有哪些呢
- 含有天的五字诗句大全
- 含有物是人非的诗句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
-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
-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 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
-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