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譟」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譟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zào,
部首:言
笔画:20
结构:左右
异体字:噪,謲,
五笔:YKKS
仓颉:YRRRD
四角:06694
笔顺:捺横横横竖折横竖折横竖折横竖折横横竖撇捺
「譟」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譟zào(ㄗㄠˋ)
1、同“噪”。
UNICODE
譟字UNICODE编码U+8B5F,10进制: 35679,UTF-32: 00008B5F,UTF-8: E8 AD 9F。
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English
clamor, noise, din; slander
「譟」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www.
◎ 譟
謲 zào
〈动〉
(1) 欢呼 [hail;cheer]?
齐人鼓譟而起。——《谷梁传·定公十年》。注:“群呼曰譟。”
车徒皆譟。——《周礼·夏官·大司马》
(2) 又如:譟声(呼噪之声);譟哗(呼噪喧哗)
(3) 同“噪”。叫嚷;喧闹 [shout;clamor;make a noise]
王使妇人不帏而譟之。——《国语·郑语》
既济,魏人譟而还。——《左传·文公十三年》
(4) 又如:譟聚(喧嚣群集);譟扰(喧嚷搅扰);譟叫(高声喊叫);譟言(高声喧哗)
(5) 众口传诵 [be on everybody’s lips]。如:譟口(众口传诵)
康熙字典中的「譟」
譟【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www.
《唐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掃去聲。《說文》擾也。《玉篇》羣呼煩擾也。《增韻》聒也。《左傳·文十三年》魏人譟而還。《穀梁傳·定十年》齊人鼓譟而起。《註》羣呼曰譟。《周禮·夏官·大司馬》車徒皆譟。《鄭註》讙也。亦謂喜也。
又《集韻》《類篇》倉刀切,音操。聲也。
又《揚子·方言》譟,諻音也。《字彙》同噪。
说文解字中的「譟」
说文解字
譟【卷三】【言部】
擾也。从言喿聲。蘇到切
说文解字注
(譟)擾也。手部曰。擾、煩也。从言。喿聲。穌到切。二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譟」
譟同音字:䆉, 鶙, 饏, 臛, 矏, 臙,
譟同部首字:䆉, 鶙, 饏, 臛, 矏, 臙,
譟同笔画字:䆉, 鶙, 饏, 臛, 矏, 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561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窄」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鑿」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楗」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踆」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岧」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㣑」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坠」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㣌」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䜞」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赽」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与立春有关的诗句-与立春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 以杰为开头的诗词有哪些
- 最有名的梅花诗词-最有名的梅花诗词大全
-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诗词
- 关于旬阳的诗句
- 以后字开头的诗句-以后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些
- 描写鸳鸯坚贞爱情的诗句
- 描写民居的诗句
- 雪诗词名句-雪夜诗词名句
- 中秋节喜庆诗句
热门赏析
- 二年级必背古诗词-二年级必背古诗词20首
- 含有星的古诗词-含有星的古诗词 四年级
- 带有斩字的诗-带有斩字的诗词
- 关于酒的诗词大全-关于酒的诗词大全搞笑
- 关于梨树的诗句古诗
- 关于对未来期盼的诗句
- 关于诚信的诗句古诗-关于诚信的诗句古诗词要有诗名朝代诗人
- 带有忀字的诗
- 关于情感的现代诗词
- 关于形容孤单的诗句
热门知识
- 清明节有关的古诗词-清明节有关的古诗词祭英烈
- 带有困字的诗-带有困字的诗句
- 带有扭字的诗-带有扭字的诗句
- 形容“红霞”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红霞的诗句
- 表示人情冷暖的诗词
- 五年级古诗词-五年级古诗词大全必背下册
- 查诗词-查诗词的平仄
- 生活积极向上的古诗词
- 带有迼字的诗
- 包含黎的诗句-包含黎的诗句美
热门诗文
- 积雨辋川庄作
- 满江红(再和诸人元夕新赋)
- 还(子之还兮)
- 行香子·七夕
- 柳梢青(戊午十二月十五日安晚园和刘自昭)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 醉落魄(江天云薄)
- 卜算子(丙午春即席和从善)
- 【越调】小桃红_歌姬赵氏,
- 满江红(郡集观舞)
热门名句
-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 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