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鞈」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鞈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gé, sǎ, tà,

部首:革

笔画:15

结构:左右

异体字:靸,䩡,

五笔:AFWK

仓颉:TJOMR

四角:48561

笔顺:横竖竖横竖折横横竖撇捺横竖折横

「鞈」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gé(ㄍㄜˊ)

1、古代用皮革制的扩胸甲:“轻罪入以兰盾、鞈革、二戟。”

2、查询·新华字典

2、坚硬:“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

其他字义

tà(ㄊㄚˋ)

1、古同“䶀”:“金鼓迭起,铿鎗闛鞈。”

其他字义

sǎ(ㄙㄚˇ)

1、古同“靸”。

UNICODE

鞈字UNICODE编码U+9788,10进制: 38792,UTF-32: 00009788,UTF-8: E9 9E 88。
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鞈」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鞈」

鞈【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6画

查询·新华字典

《唐韻》古洽切《集韻》訖洽切,音夾。《說文》防汗也。《玉篇》橐也。以防捍也。《荀子·議兵篇》鞈如金石。《註》鞈,堅貌。

《管子·中匡篇》輕罪入蘭、盾、鞈革三戟。《註》蘭,卽蘭錡,兵架也。鞈革,重革當心著之,所以禦兵。

《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義同。《集韻》或作䩡。

《集韻》悉合切,音趿。與靸同。

䶀古作鞈。註詳鼓部六畫。或作鞜。

託合切,音錔。本作鞳。或作䶀闒。詳後鞳字註。

说文解字中的「鞈」

说文解字

鞈【卷三】【革部】

防汗也。从革合聲。古洽切

说文解字注

(鞈)鼙聲也。鼙各本誤作。今正。司馬法曰。鼙聲不過闒。音義曰。闒吐臘反。劉湯荅反。闒卽䶀字也。投壷音義曰。○、鄭呼爲鼙也。其聲下。其音榻榻然。榻音吐臘反。榻亦卽䶀也。史記上林賦。鏗鎗鏜䶀。漢書、文選作闛鞈。郭璞曰。闛鞈、音也。此渾言之耳。鼙亦也。淮南兵略訓。若聲之與響。若鏜之與鞈。高注。鏜鞈、鼙聲。此謂鏜、聲。鞈、鼙聲也。从。合聲。徒合切。七部。按當依釋文吐臘反。

(䶀)古文䶀。从革。按革部有此字。別爲訓。後人誤移此增彼也。

古汉语字典中的「鞈」

鞈同音字:儏, 䚞, 樛, 賚, 噛, 谴,

鞈同部首字:儏, 䚞, 樛, 賚, 噛, 谴,

鞈同笔画字:儏, 䚞, 樛, 賚, 噛, 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80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