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梦字的诗句古诗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题汪水云诗卷
萧炎丑
宋
听说西湖事,分明在目前。
逋梅笼水月,坡柳弄风烟。
春梦须臾里,旧游三十年。
把君丙子集,读罢泪潸然。
五鼓
陆游
宋
梦断华胥夜艾时,遶廊萧散曳筇枝。
长空渐见明河落,短调犹残画角吹。
世事又随朝日出,钓船莫负早秋期。
南湖五亩新菰熟,此味惟应老子知。
卧邸寄帅思南
汤显祖
明
卧病高斋倚葛巾,陌头何地着清真。
昼长门簿添过客,夜短窗纱减侍人。
西郡酒泉那可乞,南城冰井复无因。
惟堪梦里期心赏,竹箐花溪过酉辰。
和题泽民庙
赵希逢
宋
落霞晴云淡白黎,何人清梦绕山溪。
邯郸枕上占炊黍,审雨堂中慰望霓。
血食不随今古变,洪休直与国家齐。
乞灵仆仆纷行客,得意都忘筌与蹄。
馆舍秋夕
杜荀鹤
唐
寒雨萧萧灯焰青,灯前孤客难为情。
兵戈闹日别乡国,鸿雁过时思弟兄。
冷极睡无离枕梦,苦多吟有彻云声。
出门便作还家计,直至如今计未成。
寄题钟秀才咏归堂
叶适
宋
钟君文武随所求,马上檄草兼词头。
五兵铸就杀气动,却写三赋祥光流。
左逾阴山右绝漠,汉地自厌胡沙恶。
圣门历历宫墙深,风乎不知咏归乐。
作常虽窄海浪宽,沂水何上八九吞。
当年曾点见真趣,推琴难挽由求论。
课儿读易夜参五,香烬销沉灯莽卤。
东家梦熟几时知,还有渔人叹良苦。
回自青龙呈谢师直
梅尧臣
宋
共君相别三四年,岩岩瘦骨还依然。
唯髭比旧多且黑,学术久已不可肩。
嗟余老大无所用,白发冉冉将侵颠。
文章自是与时背,妻饿儿啼无一钱。
幸得诗书销白日,岂顾富贵摩青天。
而今饮酒亦复少,未及再酌肠如煎。
前夕与君欢且饮,饮才数盏我已眠。
鸡鸣犬吠似聒耳,举头屋室皆左旋。
起来整巾不称意,挂帆直走沧海边。
便欲骑鲸去万里,列缺不借霹雳鞭。
气沮心衰计欲睡,梦想先到苹渚前。
与君无复更留醉,醉死谁能如谪僊。
怀华山隐者
刘昭禹
唐
先生入太华,杳杳绝良音。
秋梦有时见,孤云无处寻。
神清峰顶立,衣冷瀑边吟。
应笑干名者,六街尘土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angxi/1362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形容努力的古诗词-形容努力的古诗词特战口号
- 朱元璋最经典的诗词
- 杨慎最有名的诗词-杨慎最有名的诗词 梅雨时节
- 有能表达对爱人喜欢的诗句么
- 与落叶有关的诗句-与落叶有关的诗句现代诗
- 元稹描写菊花的诗句古诗
- 以秋结尾的诗句
- 与春水有关的诗句-与春水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 赞美苏州景色的诗句有哪些?
- 描写木兰花的诗词汉代 描写“木兰花”的诗句有哪些
推荐汉语
- 「䂶」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㾞」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朏」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㣙」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虮」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颵」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䕻」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䲨」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噼」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蝣」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显着自己跟修行跟高的诗句
- 带有笡字的诗
- 带诗字的古诗词-带诗字的古诗词句子
- 九年级下册诗词-九年级下册诗词四首人教版
- 情侣的诗词-形容热恋中情侣的诗词
- 形容“敌方城门破,大势已去”的诗句有哪些?
- 出结尾的诗句
- 形容爱情忠贞不渝的诗词
- 带有顟字的诗
- 带有花的诗词还有哪些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 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
-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莲渚收香,兰皋浮爽,凉思顿欺班扇
-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 守节自誓,亲诲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