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服装的诗句
-
描写服装的诗句
1、燕赵多佳人 汉无名氏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2、竹枝词 黄莘田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3、咏苎萝山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4、美女篇 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5、杂诗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6、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7、荷叶杯 韦庄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
花下见无期。
一双愁黛远山眉,
不忍更思惟。
8、丽人行之一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9、夜来乐 李贺
续客下马故客去,绿蝉秀黛重拂梳。
10、横吹曲辞—长安道 韦应物
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
低鬟曳袖回春雪,聚黛一声愁碧霄。
11、桃花冷落 明无名氏
高阁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挂丝绦。
绦丝玲珑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12、妒花 唐寅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点轻盈娇欲语。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化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闻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日伴花眠!
13、感遇·之三十 陈子昂
可怜瑶台树,灼灼佳人姿。
碧华映朱实,攀折青春时。
岂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
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14、渔家傲 晏殊
残红片片随波浪,琼脸丽人青步障。
风牵一袖低相向,应有锦鳞闲倚傍。
15、绿头鸭 晁补之
绣屏深、丽人乍出,坐中雷雨起鵾弦。
花暖间关,冰凝幽咽,宝钗摇动坠金钿。
未弹了、昭君遗怨,四坐已凄然。
16、三部乐 杨泽民
试寻双寄意,向丽人低说。
但将一枝,插著翠环丝发。
映秋波、艳云近睫。
17、春云怨 冯伟寿
盈盈笑靥宫黄额。
试红鸾小扇,丁香双结。
团凤眉心倩郎贴。
18、塞孤 柳永
相见了、执柔荑,幽会处、偎香雪。
19、白苎辞 李白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20、武陵春 史浩
四坐行盘堆白玉,纤手自和匀。
恰似蟾宫妙丽人,将月出浮云。
21、锁窗寒 程先
想曲江水边丽人,影沈香歇谁为主。
22、青玉案 赵彦端
芙蓉双带,垂杨娇髻,弦索初调处。
花凝玉立东风暮,曾记江边丽人句。
23、翠羽吟 蒋捷
有丽人、步依修竹,萧然态若游龙。
绡袂微皱水溶溶。
仙茎清瀣,净洗斜红。
劝我浮香桂酒,环佩暗解,声飞芳霭中。
24、富贵曲 郑遨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
25、九歌 少司命 屈原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26、酒泉子 韦庄
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
绿云倾,金枕腻,画屏深。
27、更漏子 温庭筠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
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
28、夜飞鹊 吴文英
袜罗微步,流水青苹。
29、感遇 陈子昂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30、西宫秋怨 王昌龄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1、感镜 白居易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32、杂兴三首 白居易
美人挟银镝,一发叠双飞。
飞鸿惊断行,敛翅避峨眉。
33、红线毯 白居易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34、其三 柳永
出屏帏。倚风情态,约素腰肢。
35、古风其四十九 李白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36、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李白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描写“唐装、华服”的诗词有哪些?
1.《宫词》年代: 宋 作者: 王仲修绿槐疏影满花砖,首夏清和未暑天。
进食门前金合人,唐装宫女听传宣。
2.《次友人寒食书怀韵二首》年代: 宋 作者: 张元干往昔升平客大梁,新烟然烛九衢香。
车声驰道内家出,春色禁沟宫柳黄。
陵邑只今称虏地,衣冠谁复问唐装。
伤心寒食当时事,梦想流莺下苑墙。
3.《吕公像》年代: 宋 作者: 张元干巾裹唐装本布衣,平生唯识一钟离。
此中养得婴儿就,世上行尸有许悲。
4.《都梁八首》年代: 宋 作者: 陈造年年汉臣节,春雁与同归。
番俗尊华服,皇家后武威。
市中斜毼贱,水外拂庐稀。
南北皆生息,和亲果是非。
5.《纪事二十四首》年代: 清 作者: 梁启超华服盈盈拜阿兄,相从谭道复谈兵。
尊前恐累风云气,更谱军歌作尾声。
形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名言有哪些?
1.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然而,时光流转,时代变迁,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国传统文化似乎被遗忘在尘封的角落。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文化亢奋的时代,“韩流”来袭,势不可挡,西方文化不断“抢滩登陆”,多元文化让中国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时尚前卫。
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一方面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也会带来传统文化的迷失。
这是多么可怕!没有别具特色民族文化,必然无法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世界的尊重!2.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
其中的许多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文化经典。
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
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
3.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国学源自天地,从伏羲仰天俯地而悟易经,到屈原漫游天地而得九歌,再到竹林七贤隐居山林而通三玄,古之高士,欲有所得,无不与天地相交接。
故我说:国学亦有大美。
国学大美,美在境界,美在德操,美在文字,美在悲悯,美在轻盈。
先悟境界。
孔子之美如一丝春风和煦而温暖,孟子之美如一阵夏雨热烈而强劲,庄子之美如一片秋叶淡泊而悠远,老子之美如一场冬雪晶莹而博大。
4. 首先说传统文化中民俗的魅力。
这是几千年代代相传的、为普罗大众接受实践的层面。
包括节日习俗,生活中婚丧嫁娶习俗,服饰习俗等。
今天,婚丧嫁娶习俗和服饰习俗等随着时代变革发生变化了,这也是事物变化的规律。
节日习俗有过春节的习俗,串门拜年放鞭炮庙会等等;元宵节灯会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七夕习俗,中秋节赏月,重阳节习俗,腊八喝杂米粥等。
这些习俗中,除了如何过节、吃什么之外,当然还有尊重老人,注重家庭亲朋友爱,缅怀圣贤,欣赏大自然和谐美丽等元素在里面,而不是过春节了大家包饺子吧,到端午节了大家吃粽子吧,到中秋节了大家发月饼吧,不是这样的表面肤浅到吃的程度的文化。
5. 诗经文字简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读之可明道;楚辞文字沉郁,感情激奋,读之可养志;汉赋文字汪洋,规模宏大,读之可盛神;唐诗文字刚柔并济,气象万千,读之可立魂;宋词文字清丽,大美天成,读之可洗心;元曲文字激越,摇曳多姿,读之可通灵;明清小说文字典雅,描世间百态,读之可启智。
6. 中国作为五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也极为广泛,儒学这一文化符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它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及思维方式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儒家思想最早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主要倡导政治统一、社会安定、道德规范,仁政以治、发展教育和生产等,这些思想对于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不仅如此,儒家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论调不仅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倡导,同时也是对创建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倡导,这些思想都能过在现代化的社会条件下继承下来。
7.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之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美轮美奂,然大美无声,非虚妄浅薄者可闻,国学典籍含英咀华,默而无言,与你遥遥相对,无声的召唤令你心驰神往,当你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践行国学多时,你会蓦然发现,国学大美,其实已在你心里。
8. 中国传统文化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当是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韩国访问时信手拈来引用古诗,比喻中韩关系发展会有新机遇、新境界,阐释友邻之国应该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生动自然,又深刻有力,引发媒体聚焦解读。
实际上,只要稍微留心就会发现,此前习近平同志许多讲话都会融会经典、不落痕迹,不仅给人思考启迪、让人印象深刻,也以厚重的国学根底,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中国领导人的文化修养。
9. 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时家人团聚,强化了亲缘关系和孝道伦理等因素,每年有这么一个机会一家人欢欢喜喜辞旧迎新,总结过去的一年,为新一年积蓄力量和做精神准备。
包粽子赛龙舟,则反映中国老百姓对忠臣、对善良灵魂的爱戴,是社会大众善良品德的自我发扬。
中秋节万籁俱寂,明月当空,让满天清辉充满心际,其实是让大自然的美洗涤心灵,人身心重新充电,具有这样的意义。
月饼,瓜果都是辅助这种审美需求的物质手段。
如果心不能沉下来领略它文化的魅力,只是机械地吃点应景的食物,那么哪一天不能吃月饼,哪一天不能包饺子,哪一天不能包粽子,但谁能说那天就过年了,过中秋节或端午节了。
所以,应该从传统民俗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心灵上体会到它,而不是用嘴、胃、肠子来体会。
10. 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多看点国学,能滋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记得2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著名学者季羡林应邀...
帮我找一篇关于写唐朝诗歌的优美散文(在线等)
唐诗里的中国(国庆散文) 作者:吴克己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
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
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
精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
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
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
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春夜襟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唐诗呵!浅斟低吟,拭泪掩卷。
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舒展双翼穿越时空,飞越红尘,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谱回肠。
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三千粉黛,空余叹嗟。
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
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
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唐朝的月明。
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
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 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
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
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
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
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
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
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
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
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
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唐朝的诗人清高。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
一路狂舞,一路豪饮。
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
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
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
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红颜多薄命。
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
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
情不可依,色不可恃。
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
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
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
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唐装在身,唐诗在手,祖国在我心中。
http://www.sanwen8.com/Article/jingdiansanwen/200809/2842.html
...如: 历史的回音 ——唐装之我见 ,写一篇论文
在五千年的悠长岁月里,中国文化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辉煌。
先秦时期已经有百家争鸣,此后更有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小说,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各个辉煌时期的代表。
而无论形式如何,其深层次的文化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形式的不同只是这种精神在不同时代形势下的反映。
中国文明垂世而独立,可以说是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外最大的原创性文明,在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打击下,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战后,整体性亡于蒙元,我们文明的发展的积累被破坏,可以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时常想,古中华遗风,究竟会有何等的团结与彪悍,连相对柔弱的南宋,都有十万军民自发跳海殉国,这样的气节,何时能再次拥有? 宋朝的灭亡,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中国第一次亡国。
“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真是血泪斑斑的警句。
宋朝覆亡,崖山海战中国整个精英阶层全部殉国,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其后蒙元和满清交替的异族入侵,带给华夏人民极大灾难和深重杀戮,这是二个野蛮对文明血腥征服的朝代;中间一个明朝,又是以保守自大、丧心病狂且腐朽堕落闻名的(如海禁、如明太祖诛尽开国功臣、 明成祖夷方孝孺十族、明思宗碎磔刚刚血战解了京师围的袁崇焕)。
宋以后,特别是宋明相继覆亡于蒙元和后金满清手中时,汉人在经历了多次异族入侵、改朝换代的血腥杀戮后,华夏文明阳刚进取的民族脊梁基本被打断,勇烈诚信的人群几被杀绝,民族最优秀成分基本丧失,存活下来的都是“劣币淘汰良币”法则衍生出来的奴化人群,因此宋后社会总是充满太多圆滑世故的保命哲学。
再经历宋明理学特别是明代以来的文化自我阉割后,剩下的古老中华文明基本属于一种散发着腐朽气息的文明,虽然古老,却是戗害着最优秀成份的一种老人黄昏式智慧。
虽不无可取之处,却于历史大格局深有妨碍。
经过几千年的原地打转,中华民族陷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不能超脱,终于在清末成为一个政治经济落后的民族。
西学东渐,原有的文化几乎被完全抛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从此割断。
在当今中国社会,可以说是存在着两种思想,一种是传统文化的思想,没有继承和发扬广大,这种文化是精华和糟粕并存。
而另一种是一种超越现实条件的超前思想。
无论哪一种,都不符合当今中国人的形象和精神。
一句话,当前中国文化的弱势,正是由于缺乏一种与世俱进,能够展现当今中国人真正面貌的文化精神,中国人缺乏一个总体的抽象的正面形象。
在文化的各种形式中,缺乏真正能代表当代中国人的形象。
没有这样的精神,没有这样的形象,造成不少人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要圆。
这是悲哀,五千年沉淀下的悲哀。
正如拿破仑所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而直到现在,这头雄狮还没有真正地苏醒。
中国没有强大到一览众山小,也不是一些盲目崇洋的人眼中的弱者,它的潜力巨大,但要真正赢得自己应得的地位,任重而道远。
看清自己的地位,确定自己的目标,才是中国人现在最需要做的。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人已经创造了很多奇迹,但这远远不是中国人所有的实力,一旦雄狮猛醒,中国可以更强。
最关键之处,就在于要从文化上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重新获得对自己文化的信心。
我坚信,虽然现在国际上最强势的是美国,但真正代表人类发展方向的,还得数中国人。
中国才是世界未来的真正领导者,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坚持的信条。
西方文化在现今的确算是优秀,但绝对代表不了未来。
真正代表未来的,是中国人的文化。
但是,这并不代表排斥一切外来文化。
一种强势的文化,不仅仅要要强大的影响力,既能影响到本国人民,更具有世界性,而且需要有兼容性,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都可以吸收,继而融合到本国文化中。
中国古代文化曾具有这样的特点,但从近代以来,这种特点渐渐消失了。
首先是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不仅要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抛弃糟粕后继承,更要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形成一种新的文化 所谓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和盲目地接受其他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关键处就在于吸收者要有自己的核心的文化精神。
就象一棵大树,要想枝繁叶茂,主干的粗壮结实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近年来屡屡创造的奇迹,都证明中国人是有着这样一种精神的,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精神并没有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也就是文化的各种具体表现而呈现出来。
具体到这种文化,这种精神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其实也并不清楚,但我已经模糊地感觉到了它的威力,那将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归根结底,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根和凝聚力所在。
文化的兴盛,自然不是一个人所能决定的,那至少需要一代甚至是数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为自己的国家自豪和努力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强大也就指日可待了。
有关描写中国文化的文章
中国文化是个大范畴话题,因为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传统习俗等各个地方都不相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所以这里只能说一个大概,列一个提纲。
以现代汉语来说,文化是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比如艺术,歌曲,建筑,服饰等等。
我们常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家。
中国文化主要是指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时期内的文化(即依附人类存在的)。
中国文化讲究兼容并包,正合“海纳百川,方能成其大”,中国文化能如此博大精深,也是各种文化因素综合融入的结果。
从“百家争鸣”衍生出来的儒家、道家、法家等,宋代的程朱理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小说;佛家的传入,道家的发展,佛家道家的融合,到现在都一直保存的藏教。
我国民族众多,许多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比如藏、彝、蒙古、维吾尔等民族都有传统文字,只是有些少数民族的文字因为没有文献记载而逐渐流失。
而且,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苗族,藏族,维吾尔族都有十分有特色的民族服装和饰品。
他们还有很多别具风情的节日,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蒙古的那达慕大会都是一些著名的节日,都体现了各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
回族不吃猪肉,蒙古人住蒙古包等等。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建筑,北京的故宫,四合院,江南的亭台回廊,角塔木楼,福建的圆楼,邦克楼,勾连塔式,大木起脊式等等都是中国独有的,现代中国结合西方建筑,创造出不少杰出建筑。
中国的彩绘,陶瓷,还有山水画,都是独一无二的,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女史箴图》,都是画中绝色,唐三彩,青花瓷,敦敦煌石窟都享誉盛名,让许多人仰慕。
中国在唐朝频繁与外族交流,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且深深印象了日韩文化,明清时期,中国又再次与多国交流学习,洋务运动,与各国建交,改革开放,并形成中亚文化圈,中国文化又再次让世界震惊。
儒家的思想在各国广为流传,跟多的人开始了解汉文化,学习汉语,《孙子兵法》被许多著名企业家誉为“商场圣经”,更是在海湾战争中被美国军方下发到人手一册。
《红楼梦》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红学潮”。
因为可以说的很多,所以也只能笼统一些。
关于中国文化也只能先说到这里,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已成为一股强有力的力量,期待未来能够席卷整个世界,发扬光大。
描写杭州平湖秋月的句子怎么写?
杭州平湖秋月 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
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
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
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
西湖秋夜之月,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
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 尽管平湖秋月景区范围在西湖十景景区中也许是最小的,但人们仍可以在此寻访和体味到历史古迹和文化蕴涵。
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成望湖亭。
南宋时,随着孤山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的建造,这里又建望月亭。
“望湖”,“望月”,这两“望”为日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笔。
明万历年间,司礼太监孙隆斥巨资复建西湖旧景时,曾对望湖亭大加修缮, 文学家张岱在《西湖寻梦》中记载道:“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设席,笙歌剧戏,无日无之。
今变建龙王堂。
”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八艺社所在地。
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
平湖秋月 文/月影 《平湖秋月》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吕文成于中秋时节畅游杭州西湖,西湖美丽的景色,使他感慨万分,触景生情,遂创作了这首描写月夜西湖景色,赞美大自然好风光,曲调轻柔秀美的作品,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感受。
《平湖秋月》曲作以抒情为主旋律,全曲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
皎洁秋月清辉下的西湖幽静迷人,秋夜景象平和、静谧,晚风轻拂、素月幽静。
一潭平静的湖水,映照着一轮皎洁的秋月,碧空万里,波光闪烁。
青山、 绿树、亭台、楼阁,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
整个西湖好象是一个童话世界。
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描绘出中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热爱。
全曲一气呵成,酣畅抒情,被誉为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全曲旋律进行起伏徐缓,少有突跳的音程出现。
音乐连绵且内涵丰富,令人联想起月明风清、湖光水色、曲径通幽的秋夜美景。
那平和与细腻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一种如梦般的朦胧和优美的意境。
月影曾有幸踏入古越的土地,亲眼目睹平湖秋月的婀娜,遗憾的是,月影赏平湖秋月时不是在秋天,而是在阳春三月。
阳春三月赏平湖却别有洞天,湖畔柳绿风摇,红楼亭台点缀其中。
晚间闲步于平湖赏月,当然,因为是阳春三月,我看到的是平湖春月。
华灯映入湖中,令游人如醉如痴...... 平湖湖畔有个西泠书画院,为湖山凭添了一份书卷气。
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 有人说杭州的美丽犹如一个美丽的女人。
确实,这是一个秀丽的城市。
处处皆风景大概是杭州城的一大特色,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间都有特别的韵味。
每次去杭州,总是可以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因为她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美丽、太多的传说、太多的遐想,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我沿着湖畔前行,一个悠悠的下滑音传入我的耳膜,似曾熟悉这样的旋律,如行云流水,潺潺而清脆。
我驻足仔细聆听,乐声来自西泠书画院对岸的湖畔,这是哪位高人在拔古筝?循着这古筝的乐曲声我找到了古乐坊,一古越女子正娴熟地用五指拨动着《平湖秋月》的旋律,旁边是着一身唐装的女子执长笛为其伴奏,乐声始终在轻柔的慢步中进行着,无不使游人驻足享受这天籁般的妙音。
听着由古筝演奏的《平湖秋月》,你会忘记时间的概念,那音乐会引领你进入一个曼妙的中华民族音乐王国,那音乐会使凌波仙子坠入凡尘,那音乐会使平湖之水翩翩起舞...... 香径清轩古调幽,佳人对月倚红楼。
痴心倦抚知音曲,入梦随君泛小舟。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急!!
1.中山装 布鞋 农村老年人不用买的现成腰带,用长布条或绳子系裤子 衣服的纽扣用布条盘扣袢 农村老大爷自做的扣袢对襟粗布汗衫 农村和少数民族的织布 农村老大妈穿自己做的偏大襟的衣服 小女孩儿们扎小辫儿用红头绳 小孩儿眉心点红点儿 小男孩儿自出生就留胎毛小辫儿 2.吃饭用筷子 吃饭、喝汤用大碗并且端着碗喝 农村做饭用特大号大铁锅 炒菜用大油旺火爆炒 一家吃饭不分餐而是聚餐,同吃一个盘里的菜 生吃大葱、小葱蘸酱 吃生蒜 吃饺子 馒头 手擀面条 饼子、窝头 喝粥 饸饹 炖骨头 杂烩菜 煎饼 油条、果子、锅箅儿、麻花、麻叶 粽子 元宵 馄饨、云吞 烧饼 糖葫芦 喝白开水 原发自我国的各种蔬菜水果等等,中国吃食几千种,都是传统 3.中国式住宅各省、各市、各民族、各区域都有极独特的特点,睡大火炕 不用上网或各处打听,找到我国发行的民居邮票就可看个大概 4.先民创的各种独轮车 农村自己攒、焊的自行车 出门远行看黄历 5.过祖先遗留传承的节日 拜祖先 磕头 烧香 烧冥纸钱 唱听看京剧、地方戏 舞狮、舞龙 、高跷、秧歌、旱船、落子、相声、京东大鼓、西河大鼓、对歌、花灯、踢毽子、打陀螺、灯谜、歇后语、拜年、中国红、中国画、文房四宝、痒痒挠、年画、对联、石狮子、供神仙及祖宗牌位、花圈、挽幛、挽联、红白事随礼、中式家具、中国瓷器、中国杂技、汉字、汉文化、黄历、易经、八卦、道教、古遗迹、古建筑、诗词歌赋、扑满、中国结、中医中药、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 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描写枣庄山水的作文
作文的开头(顺德教研室) 贾宝玉在评论大观园时说过一句颇有见识的话:凡美,都必须“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
全国几百万考生竞技的高考作文要出众,更是离不开一个“理”和“趣”。
《高考》杂志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发现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但无一不闪烁着“机智”和“理趣”。
单看看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获得启发。
我们把它们作一些归类献给你,或许你也能从中得到借鉴。
一、先声夺人看开篇 开篇最忌讳的是一下笔就给人离题的感觉,它直白地告诉阅卷老师作者没有审准题意,作文评分就会大打折扣。
请看2004年广东高考几篇作文的开头。
例1《由语言与沟通想起》:“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初春明媚的阳光,透露了夏日的气息;盛夏繁茂的绿装,昭示着秋日的丰收;金秋累累的果实,昭示着冬日的萧瑟。
四季轮回,秋去冬来,自然界万事万物各自演绎精彩。
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我们的人类社会也好比自然界,没有了语言的联系,没有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又怎能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搭起沟通的桥梁?”这个开头比喻失当,前面的比喻部分没有在相似点上进行很好地铺垫。
为什么这样说?语言与沟通是前提和结果的关系,而“绿装”与“丰收”、“果实”与“萧瑟”哪里存在这种关系呢?特别是“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一句反问更是无法接近话题。
例2《心灵互动》:“大树从不讥笑小草的弱小,小草虽然弱小,却增添了草原的苍绿;牡丹从不讥笑野花的朴素,野花虽然朴素,却带给大地无限生机。
大树与小草,牡丹与野花之所以能够和谐共处,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有了互相的沟通,有了心灵互动。
”这个开头在往话题上靠拢的时候,同样没有找准相似点,显得牵强附会。
例3《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一棵小草,沟通则是一片绿阴;语言是一朵白云,沟通则是一片云彩;语言是一朵鲜花,沟通则是一片花海。
”这个开头将“语言”与“沟通”处理成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同样是没有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以上三例都是为了增加文采而通过比喻的方式切入话题的写法,这也是许多考生的惯常写法。
如果考生对于话题题意没有准确的把握,一开篇就上了岔道,就会严重影响得分。
下面这个例子就比较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语言的作用。
例4《沟通从语言开始》:“语言是桥梁,沟通此岸与彼岸;语言是瀑布,沟通溪流与深潭;语言是彩虹,沟通天空与大地。
只有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沟通才能成功。
如果语言失误,那就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那怎样才能使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促进沟通成功呢?” 所以,开篇写得好不好,核心问题还是在审题;审好题意破题时,先求准确,再求形象。
以下介绍开篇的诸多方法。
1、引用名言名句 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
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
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
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
……” (《问世间情为何物》) ②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
”悠悠岁月,弹指一挥。
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
” (《圣者与小偷》) ③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
”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
(《旋转这只万花筒》) 2、巧用书信格式 ①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
(《给孔子的一封信》) ②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
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
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
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
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3、借用章回小说笔法 ①“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江东去,浪花淘尽了往昔的英雄们。
而曾经的蜀国的继承人阿斗也变得“乐不思蜀”了,天下已成为“司马氏”的天下。
(《三国英雄开会》) ②梁山泊的聚义厅里,现在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一百单八位好汉都齐聚在这里,大伙儿都在争吵不休。
他们在争吵什么呢?原来梁山泊最近要评选打虎英雄。
这个荣誉称号评上就了不得,谁评上了就可以坐上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
所以惹得众好汉齐聚在此,争论...
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文化特征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渊源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332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咏春的古诗词-咏春的古诗词表达对春天喜爱之情
- 赞美风景如画的诗词
- 子字开头的诗句大全-子字开头的诗句大全集
- 以时字结尾的诗句
- 《嘉禾百咏》的诗句
- 有凌字的诗词
- 描写大好河山的古诗词 描写大好河山的诗句
- 友谊诗句大全集
- 优美的爱情诗词-优美的爱情诗词英语翻译
- 月的诗词有哪些-关于七月的诗词有哪些
推荐赏析
- 含有殷的诗句-含有殷的诗句情书
- 关于爱情伤感的古诗句
- 含然字的诗词-含然字的诗词有哪些
- 儿童爱国诗词-儿童爱国诗词100首
- 含尤字的诗句
- 关于青春的诗词有哪些
- 含有和的诗词
- 歌颂太阳的诗词名句-歌颂太阳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 姬字开头的诗句-姬字开头的诗句7个字
- 古代形容美女的经典诗句
推荐汉语
- 「癊」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㹺」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嬺」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䦜」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茁」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㜘」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㟪」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窪」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拮」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螘」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女生友情的诗句古诗词
- 包含叶字的诗句
- 《寒食陆浑别业》宋之问唐诗鉴赏
- 带动物的古诗词大全-带动物的古诗词大全集
- 明朝 于谦 诗词-明朝于谦诗词大全
- 表达我爱你的诗词-表达我爱你的诗词李白
- 写春夜的诗句古诗
- 经典霸气诗词-经典霸气诗词歌赋
- 写爱情伤感的诗词
- 《望月怀远》张九龄唐诗鉴赏
热门诗文
- 杂剧·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 池上竹下作
- 香菱咏月·其二
- 酹江月(和朱约山自寿曲,时寿八十四)
- 满庭芳(有碾龙团为供求诗者,作长短句报之)
- 城头月
- 同刘主簿承介建昌江泛舟作
- 摸鱼儿(灯花)
- 定风波(双调)
- 水调歌头(九日多景楼用吴侍郎韵)
热门名句
-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
-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
-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