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富春山居图的诗句
-
描述富春山居图的诗句
查阅了很多记载,只找到这幅国宝画卷上【黄公望】自己作的题跋全文:“两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授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剳,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锐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歇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是中国十大名画之首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而充满了传奇色彩。
历史背景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
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
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
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
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
“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前半卷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名称:《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馆藏:浙江省博物馆 尺幅:纵31.8厘米,横51.4厘米 后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仿本 名称:《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称:《富春山居图·沈周临摹本》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创作过程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
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
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
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此画卷为六接的纸本,即是由六张纸连成的画卷.黄公望(字子久)为元代最负盛名的画师,在画史上的影响颇大。
他在《山水诀》中,明确提到模写。
他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
”子久作品存世不多,其中最佳者当属《富春山居图》。
为了创作《富春山居图》,他在“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时,“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
此画成于至正七年(1347年),此时子久年近八旬,画中所题文字表明,他为完成此画而潜心观察、揣摩费时三四年。
张庚在《图画精意识》中记载了董其昌对此画的赞誉,“子久画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
”
有哪些描述“富春山居图”的诗句?
富春山居图鉴赏一、背景介绍《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为好友无用师所绘的作品,创作于1347年至1350年,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山和水的布臵疏密有致,墨色浓淡干湿并用,用墨秀润淡雅,但气度不凡、极富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后世赞誉为“画中之兰亭”。
此画作非一气呵成,黄公望在题跋提到这幅画从至正7年一直画到至正10年,他会随身带着依兴致添加笔墨,反复画了好几年,使其前段和后段不尽相同。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原为董其昌收藏,后几经辗转流离,传至收藏家吴洪裕手中。
吴洪裕对其痴迷到决定死前焚图殉葬,是其侄子火中取画,才救下了这幅绝世佳品。
但画卷从此成残卷,焚成两截。
前段较小,因画中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定名为“剩山图”,流落民间;后段画幅较长,现通称为“无用师卷”,后被清廷收藏。
1933年,为避日军战火浩劫,“无用师卷”随故宫重要文物南迁,15年辗转过四川、贵州、南京等多地,最终被运至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而“剩山图”也在几经流沛后,于1956年走进浙江省博物馆,成为该馆半个世纪以来的“镇馆之宝”。
二、艺术价值首先,中国绘画史上有两大高峰,一个是宋代,一个是元代。
元代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一个成熟期,以《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传统人文画对后代明清山水画主流影响非常大;另一方面,元代黄公望本身成就很大,《富春山居图》是他最经典的代表画作,同时其在历史上留存下来的作品并不多,后世有艺术家将此画同王羲之的《兰亭序》相提并论,因此这件作品无论是它本身的艺术价值,还是历史珍稀程度,都是十分巨大的;此外,这件作品引起许多人关注,还在于它所描绘的场景,有让人产生一种可居可游的感觉。
其次,在历史价值方面,《富春山居图》是填补古代历史空白的极好史料。
元朝重武轻文文人不受重视,隐居南方,黄公望是其中之一人,他经常与倪云林、王叔明、吴仲圭、曹知白等大文人相聚,合作山水画,所以《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其实是元朝社会士人文化群体、爱好艺术时代精神、名士缙绅个人风格等历史背景的综合反映。
最后,在艺术价值上,通过《富春山居图》可以看到元代蒙古文化对中原文化尤其是南方文化影响不大,南方士人如黄公望仍继承著宋代传统本位文化,诗、文、书、画创作仍然是他们的情趣。
《富春山居图》婉委地表达了元代文人画家自甘隐逸、寓兴和平的心情,这就是《富春山居图》艺术价值所在。
三、表现内容该图卷长达两丈,描绘了富春桐庐山水,江水平静,峰峦起伏,点缀丛林亭舍,疏密相间,吸收了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了深厚的笔墨功力。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
”这幅作品在元代山水画中确是一幅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
历代文人都珍视这幅画。
据记载,此图在明清两代,曾为许多人收藏。
明代成化年间为苏州著名画家沈周收藏,万历年间转归松江董其昌名下,后又为宜兴吴正志所有。
吴正志传给他的儿子吴洪裕,吴洪裕爱若至宝,寝食与共,临死前竟将此图投入火中,“殉以为葬”幸而他的侄子吴子文从炉火中抢救出来,但前面已经烧去了一些。
吴家把第一节烧剩的部分裁割下来,从此,这一图卷就分成了长短两段。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
黄公望晚年久居富春江一带,他经常身背行囊,内置笔墨画具,但见好景便一一绘下,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山水素材。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通过长时间精巧的构思和数年埋头作画,最终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长六米多,黄公望花了三四年时间才得以完成。
《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起伏,林木萧疏,浅水平滩,坡石沙洲。
山石回旋辗转,丛林散布于山下江畔,村落掩映在山谷林间。
亭台渔舟、草木树石。
小桥飞泉,景随人迁,令人目不暇接。
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好一江南瑰丽的秋天景致。
黄公望用一种苍劲干练的笔墨技巧,秀丽简远的笔风将富春江畔的景色书写的酣畅淋漓。
他的用墨富于变化而不杂乱,用笔随景物而变化。
画山用干笔擦出大披麻皴,画树石用墨点染。
笔势潇洒秀润,墨色透明凝重。
用淡墨画山石,用浓墨点横苔,高山采用纵向的披麻皴,平川点上横卧的点子、线条,点线相间,浓淡交错,形成独特的笔墨节奏感。
在浓墨润泽的树林对比之下,山峦显得白玉般明净疏朗,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的笔墨...
《富春山居图》是什么?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 厘米,纸本,水墨。
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 于至正十年完成。
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 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 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被 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 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 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 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元至正七年(1348 ),黄公望开始创作 这卷山水画名作,历时多年方始告竣。
它以 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 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 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 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 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 木华滋”的境界。
这卷名画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流传有绪, 历尽沧桑。
从画上题跋看。
此画最初是为无 用禅师所作。
一百多年后的明成化年间,为 著名画家沈周所得。
至明万历年间,又归大 书画家董其昌所有。
但不久就转手为宜兴吴 之矩所藏。
吴又传给其子吴洪裕。
吴洪裕特 意在家中建富春轩藏之。
吴洪裕爱此画若宝, 临终之际,竟想仿唐太宗以《兰亭序》殉葬 之例,嘱人将此画投入火中,焚以为殉。
幸 得其侄子吴子文眼捷手快,以另一卷画易之, 概富春山居图》从火中抢出,才免遭“火殉”。
但画的前段已烧去寸许,从此分为长短两段。
画的后段(长段)从吴家流散后,曾历 多人收藏,于清乾隆十一年流入清宫。
有意 思的是,号称风雅的乾隆皇帝居然不识宝, 认定它是赝品,而对另一卷他人临摹的《富 春山居图》大加赏赞,又是题跋又是钤印。
但也幸而如此,那卷真迹倒借此得以“全壁”, 后在解放前夕运往台湾,归台北故宫博物院 收藏。
名画《富春山居图》有何令人赞叹之处? 爱问知识人
本月,也许有点准妈妈已经回家养胎了,那么在家养胎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中国的名画吧!《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富春山居图》高33厘米余,长约6米。
此图展现了富春江一带景色:富春江两岸峰峦坡石,似秋初景色,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
董其昌称道:“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
”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
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
关于名画《富春山居图》有何故事记载? 爱问知识人
明朝末年,此画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5月18日,《剩山图》点交仪式在京举办,于6月1日在台北故宫与《无用师卷》合展。
《富春山居图》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爱问知识人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充满了传奇色彩。
富春山居图作者?????????????
1.《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作。
分前后两段。
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
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几十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
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
画法有董(源)、巨(然)的温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了极大作用。
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黄公望被称为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宗师,他的山水画“山川浑厚草木华滋”,堪称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富春山居图》作于1347-1350年间,是黄公望最花心血的作品。
该画被推为黄公望的“第一神品”,却饱经沧桑。
明画家沈周曾收藏此画,却在请人题跋时丢失。
酷爱此画的沈周凭记忆背临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明朝一位名为吴子问的收藏家得到真迹后,爱不释手,至死不能割舍,嘱咐焚烧此画殉葬。
他的侄子趁他昏聩时把画抢了出去,但已经烧掉了三四成。
重新裱装修补后变成了两段,前段面积为31.8*51.4厘米,后段面积为33*636.9厘米。
前段画幅虽小,但比较完整,后为浙江收藏家吴湖帆所得并于解放后捐献给浙江博物馆;后段则修补较多,目前被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馆。
据说前段还曾与一幅伪作同时入过清宫,自诩长于画作鉴定的乾隆皇帝将伪作定为真品,还题了不少款,后被查实为赝品。
黄公望流传于世的作品极少,已知全部传世作品不过十几幅,因而弥足珍贵。
历代画家都将能够一睹黄公望的真迹当作平生幸事,而大部分画家都只能以摹本作教材。
《富春山居图》只能用价值连城来形容。
有一个可作参照的价格:沈周背临的那幅《富春山居图》竟以1000多万元的天价拍卖成交。
收藏此画的浙江省博物馆平常展出时都只用摹本,这次拿真迹到广东美术馆展出,实在是极其难得。
2.富春山居图 东方日初照, 地阔天高, 已是春光无限好, 蛟龙飞舞凤凰叫, 各领风骚。
挥笔任逍遥, 思潮如涛。
逸情雅雅云外飘, 万里江山何处是? 唯我独娇。
作者:白玉
谁知道有关《富春山居图》的故事呀?
清朝顺治年间,《富春山居图》到了江苏宜兴人吴洪裕的手中,视画如命的他临终前决定,让画陪伴自己而去。
侄儿吴静庵将画作从大火中救了出来:开头的一部分被烧毁,剩下部分成了两段。
前段“剩山图”存于浙江博物馆,后段“无用师卷”1948年底被运到台湾后,一直馆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而《剩山图》作为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留在了杭州。
关于《剩山图》如何被收入浙江省博物馆,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民国27年,上海汲古阁主人曹友卿携一张破旧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请吴湖帆(此人阅画无数,鉴画无数,被收藏界尊为权威)鉴定。
吴湖帆一见,眼睛发亮,当即请求曹友卿转让。
精通生意经的曹友卿见吴湖帆如此看重此画,坚决不卖。
吴湖帆几次登门求画,曹友卿则漫天出价。
最终,吴湖帆以家中祖传的商周青铜鼎商彝与曹友卿换回了此画。
吴妻潘静淑随即用正楷在画上题写“梅景书屋第一珍品”,视为镇室之宝。
当时任史部主任的沙孟海获悉《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被吴湖帆收藏,几次到沪与吴湖帆商洽转让。
吴湖帆开始坚辞,沙孟海遂请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帮做说客。
吴湖帆被沙孟海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
1956年,《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易主,从此成为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梁诗正富春山居图题字的现在字
中文名黄公望别 名陆坚,黄子久,黄一峰,大痴道人国 籍元代民 族汉族出生地江浙行省常熟县出生日期1269年逝世日期1354年职 业画家信 仰道教全真派主要成就山水画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注 音ㄏㄨㄤˊ ㄍㄨㄥ ㄨㄤ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410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形容失望和心凉的诗词-形容失望和心凉的句子
- 关于水鸟的诗句
- 韵味的诗词
- 祝福“对方幸福”的诗句有哪些
- 带“花和雨”的诗句都有哪些?
- 与星河有关的诗句
- 求教关于写乱世女人的的诗句
- 以绝字开头的诗句-以绝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 请问西周爱情的诗句有哪些
- 描写青稞的诗句
推荐赏析
- 关于洛阳的诗句-关于洛阳的诗句率土之滨一赛季割据卡包
- 儿童必背诗词-儿童必背诗词80首
- 关于草木的诗句古诗-关于草木的诗句古诗词
- 关于秋天枫叶的诗句古诗词
- 关于酒和爱情的诗句
- 含有阮的诗句
- 关于教师的诗词-关于教师的诗词大全
- 含南山的诗句
- 关于古建筑的诗句-关于古建筑的诗句古诗词
- 关于时间流逝的古诗词
推荐汉语
- 「桪」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㒛」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㒩」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靴」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䰞」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遛」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㖷」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煆」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盶」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萱」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描写端午节的诗词作品
- 描写心情的古诗词-描写心情的古诗词或名人名言
- 描写艰苦奋斗的古诗词
- 带有坷字的诗-带有坷字的诗句
- 写温暖的诗句-写温暖的诗句是什么
- 亚字开头的诗词 帮我以我爱干亚开头的字作成诗句
- 表达压抑又无奈的古诗词
- 写月亮的经典诗句-写月亮的经典诗句大全
- 田园风光的诗词作品
- 带木的诗词-带木的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高节志凌云,不敢当滕六
- 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
-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