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气魄的诗句
-
中国最有气魄的诗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满江红》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辛弃疾 《贺新郎》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沁园春·雪》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 《永遇乐》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念奴娇》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狱中题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将进酒》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夏日绝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破阵子》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 《梅岭三章》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龟虽寿》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九歌·东君》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苏轼《江城子》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差不多够了吧,全是自己写的,累。
求唐代古诗词!需要有气魄点的!君王气息感觉的!!大气磅礴这类的...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理解】:郁孤台下清江流水中,有不少奔走流亡人的泪水。
遥望故都长安,无奈群山遮住了我的视线,江河奔流,不受山岭拦挡。
在江边,夜晚来临,我多么忧愁,只听鹧鸪鸟鸣叫,恢复中原的志愿难遂。
夏日绝句 李清照 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理解】:活着应当成为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做鬼里的英雄。
直到现在还使人想起楚霸王项羽,他不会江东的英雄气概令人感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理解】: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理解】:三万里长的黄河,浩浩荡荡东流入海,五千仞高的华山,巍巍雄壮直插云天。
沦陷区人民受尽折磨流干了泪水,朝着南方盼望官军又挨过了一年。
示儿 陆游 宋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理解】: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凉州词 王翰 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理解】:斟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光洁晶莹,正要喝酒,战马上响起催饮琵琶声。
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活着回家的战士有几人。
关于男子气概的古诗
关于男子气概的古诗: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出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品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白话译文: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
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狠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
真是不堪回首,敌占区拓跋焘的行宫,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
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时辛弃疾六十六岁。
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作品赏析: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上片怀古抒情。
第一、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
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
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
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下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
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
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
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
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还比较轩豁呈露,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隐了。
“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
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
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
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有封狼居胥意”谓有北伐必胜的信心。
当时分据在北中国的北魏,并非无隙可乘;南北军事实力的对比,北方也并不占优势。
倘能妥为筹划,虑而后动,是能打胜仗,收复部分失地的。
无如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
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了。
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
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自己,联系当今的抗金形势,抒发感慨。
作者回忆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如火如荼,自己也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
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如今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壮志依然难酬。
辛弃疾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
帮我找一下关于赞美英雄气概的五字古诗。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
思想感情(中心):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古诗文中描写景状物气魄雄浑意境开阔的诗句
1.《雪梅·其二》宋代: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临江仙·探梅》宋代:辛弃疾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4.《新荷叶·薄露初零》宋代:李清照薄露初零,长宵共、永书分停。
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
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
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
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
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
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5.《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宋代: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557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以加字开头的诗句-以加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 爱他却却不能帮他的诗句
- 描写猫的诗句有哪些
- 一年级古诗词大全-一年级古诗词大全300首小学
- 表达基础的诗句
- 赞美赵云的诗句
- 浪漫爱情诗句请以我爱你欢玲等字作为开头的诗句谢谢了 玲开头的浪漫诗句
- 与花有关的诗词名句
- 古代关于竹子的诗句
- 祝福好友美好的诗词 表达对好友的美好祝福的诗句是哪些
推荐赏析
- 含有李白的古诗词大全
- 含有天的诗句 经典
- 含有尘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秋高气爽的诗句-关于秋高气爽的诗句古诗词
- 关于有的诗句古诗-关于有的诗句古诗大全
- 关于塞外的诗句全集
- 含有夏的8字诗句
- 关于海棠的诗句古诗-关于海棠的诗句古诗词
- 关于立志的诗词-关于立志的诗词文章
- 和重阳节有关的诗句-和重阳节有关的诗句是什么
推荐汉语
- 「椐」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玉」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醜」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鸓」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㒇」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懆」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䀴」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簙」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䚽」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㬂」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苏轼爱情诗词名句
- 情诗词句-情诗词句子
- 下雨天诗句
- 田园诗词大全-田园诗词大全100首赏析
- 写竹子的诗句有多少
- 带有霖字的诗-带有霖字的诗句
- 描述女子美的古诗词
- 描述青春的诗词
- 初二上册古诗词大全-初二上册古诗词大全必背18
- 奇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 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