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欣赏名画,赞美画得好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欣赏名画,赞美画得好的诗句有哪些?

1、《画鹰》

唐代: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译文:

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何时让它搏击凡鸟,我们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2、《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唐代: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译文:

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他作画不愿受时间的催逼,贸然从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才从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间。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蔚为壮观。

图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为源头,一直绵延流向日本东部的海面,犹如一条银丝带,场面十分壮观,岸边的水势非常浩渺,纵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连为一体,与银河相通。画面上云雾迷漫,飘忽不定,云团飞动。

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奋力驾船向岸边驶去,山上的大树被狂风吹得倾斜了。王宰的画在构图、布局等方面堪称天下第一。他能在一尺见方的画面上绘出万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吴淞江的江水剪来了一半!

3、《画》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4、《寒菊 / 画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5、《金陵图》

唐代: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译文:

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有关油画的诗句

油画讲究的是技法和色彩,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用色彩表现画面的实,虚,浓,淡,用颜色堆厚做肌理效果。

油画强调的就是空间和体积,明暗对比。

按类别可分为写实风景油画,印象,抽象,古典,现代,欧洲,俄罗斯,地中海等等风景油画。

冷暖是油画的精髓,在自然光的照射下亮部呈暖色,暗部冷色,冷暖的对比可以产生空间,近景暖远景就要冷,近景厚远景要薄,薄就会把远景推的很远,厚与薄可以把距离拉开。

因为油画讲究的太多现在也很晚了我就先告诉你这些。

下面这个网站很不错,你在里可以看到很多的油画,希望可以帮到你...

描写人美的诗词

长恨歌【唐】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赠歌姬【唐】崔仲容水剪双眸雾剪衣,当筵一曲媚春辉。

潇湘夜瑟怨犹在,巫峡晓云愁不稀。

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渭城朝雨休重唱,满眼阳关客未归。

章仇公席上咏真珠姬【唐】范元凯神女初离碧玉阶,彤云犹拥牡丹鞋。

应知子建怜罗袜,顾步裴回拾翠钗。

醉后赠冯姬【唐】李群玉黄昏歌舞促琼筵,银烛台西见小莲。

二寸横波回慢水,一双纤手语香弦。

桂形浅拂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

愿托襄王云雨梦,阳台今夜降神仙。

吴姬十首【唐】薛能夜锁重门昼亦监,眼波娇利瘦岩岩。

偏怜不怕傍人笑,自把春罗等舞衫。

龙麝薰多骨亦香,因经寒食好风光。

何人画得天生态,枕破施朱隔宿妆。

滴滴春霖透荔枝,笔题笺动手中垂。

天阴不得君王召,嚬著青蛾作小诗。

钿合重盛绣结深,昭阳初幸赐同心。

君知一夜恩多少,明日宣教放德音。

退红香汗湿轻纱,高卷蚊厨独卧斜。

娇泪半垂珠不破,恨君瞋折后庭花。

取次衣裳尽带珠,别添龙脑裛罗襦。

年来寄与乡中伴,杀尽春蚕税亦无。

画烛烧兰暖复迷,殿帏深密下银泥。

开门欲作侵晨散,已是明朝日向西。

楼台重叠满天云,殷殷鸣鼍世上闻。

此日杨花初似雪,女儿弦管弄参军。

冠剪黄绡帔紫罗,薄施铅粉画青娥。

因将素手夸纤巧,从此椒房宠更多。

身是三千第一名,内家丛里独分明。

芙蓉殿上中元日,水拍银台弄化生。

醉后题李马二妓【唐】白居易行摇云髻花钿节,应似霓裳趁管弦。

艳动舞裙浑是火,愁凝歌黛欲生烟。

有风纵道能回雪,无水何由忽吐莲?疑是两般心未决,雨中神女月中仙。

夜观妓【唐】储光羲白雪宜新舞,清宵召楚妃。

娇童携锦荐,侍女整罗衣。

花映垂鬟转,香迎步履飞。

徐徐敛长袖,双烛送将归。

观妓【唐】司空曙翠蛾红脸不胜情,管绝弦馀发一声。

银烛摇摇尘暗下,却愁红粉泪痕生。

夜宴观妓【唐】薛逢灯火荧煌醉客豪,卷帘罗绮艳仙桃。

纤腰怕束金蝉断,鬓发宜簪白燕高。

愁傍翠蛾深八字,笑回丹脸利双刀。

无因得荐阳台梦,愿拂余香到缊袍。

明妃曲【宋】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回答者:一寸丹 - 都司 七级 3-16 15:31诗经·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皇甫松.梦江南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郎士元.听邻家吹笙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无数花。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汉代乐府.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做观罗敷。

刘禹锡和乐天春词新状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片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于搔头。

秦观.如梦令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回答者:红色混混 - 秀才 三级 3-16 15:45洞仙歌 苏轼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洞仙歌》 鉴赏这首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

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

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意境。

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 “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好。

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观察。

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

“起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

“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时见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

以下四句写月下徘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

以上,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动作好铺垫。

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婉惜。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

赞美 穆旦 诗歌一开头用了哪些意象

一、情深而形显的意象艺术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是至关重要的.20世纪初,西方意象派诗人休姆认为:“有生命的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同样,庞德也认为:“完成诗歌意象,就是登上了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 ”弗罗斯特也说得好:“一首好诗,必须是你的信念(idea),找到准确的意象(imege),又找到合适的音调(tone).”“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各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物色说的也正是意与象(即情与形)和谐结合的过程.穆旦诗歌的意象来自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他似乎随处都能发现和创造鲜明的意象.《赞美》、这首诗就集中代表了诗人的这种艺术创作风格.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是作为抒情主体的诗人“自我”,一是“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的农夫.抒情主体在荒凉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在忧郁的森林中,对着在天际爬行的“不移的灰色行列”,诉说自己的“沉默的爱情”,“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阴雨的天气”,“要以带雪的手”和“佝偻的人民拥抱”,这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情的形象.而农夫,这“许多孩子的父亲”,“多少朝代在他身边升起而又降落”,“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路是无限的悠长”,而他却放下了“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的古代的锄头,坚定地“看着自己”融进了死亡.一个劳动者守望着自己的贫穷、劳苦,然后抛开妻儿老母,抛开一切,一去不回头.这两组意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农夫与我猝然相遇在诗中各自理解着自己的使命,当芸芸众生昏昏地处于自我意识丧失时,我和农夫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着清醒,传达出一种与昏聩的世界格格不入、为寻找光明而粉身碎骨的精神.在这一荒凉而饥饿的画面里,农夫形象的精神之光开始活跃起来,浮动起来,扩展起来,从而传达出农夫的个性品格——在自身充满动乱、矛盾、苦难和愚昧时,毫不犹豫地抛弃自己、牺牲自己、改造自己,寻求走向光明的出路,也正因此,二、悠远而深邃的意境艺术穆旦的诗可谓有意境(“有境界”),不仅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景物,而且饱含着浓郁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如前人对王维诗歌的评价“诗中有画”,有着令人叫绝的诗情画意.但是,意因世变,境随情迁.不同的处境,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受也形成穆旦诗歌前后期不同的意境.大致说来,穆旦前期诗歌的意境追求精确性,生动、逼真,意境宏大、悠远、寥廓,颇似有着浓浓诗情的油画.穆旦后期的诗歌则重视写意性,蕴藉而传神.意境明快、淡雅、深邃,更像中国的水墨画,带着深藏于内心的忧愁和哀痛,与前期形成鲜明的对照.总之,穆旦的诗歌在意境上是颇具匠心和画意的.这使他的诗歌同时具有中国传统诗歌丰厚的底蕴.特别是后期诗歌更讲究神似,也更有精炼老成.

白居易在《暮江吟》一诗中描与秋天夜色的诗句

露似真珠月似弓附:暮江吟全诗!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作品赏析【注释】: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②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七绝《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

约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

“铺”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

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

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途次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赞美老君山的古诗有哪些?

1、秋到老君山,透过时间的空旷,透过大山的优雅,透过古庙的凝重,透过各种美景,让老君山更具仙风道骨,更能体现出道法自然的深意,悠悠青山,红叶碧草,黄花绿树,飞瀑流泉,用大自然的妙笔写下了,秋的曼妙,秋的优雅,秋的真切; 2、秋菊盛开、红叶遍地的老君山,更像一位心思浩茫、性格淡定、哲思玄远的智者哲人,那山,那庙,那悠悠栈道,都在一种优雅澄净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的安恬,格外的深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方无隅的仙风道骨,更让人神往,更让人心醉。

3、壮哉!美哉!老君山。

老君山能称得上“雄伟壮观”的地方实在太多了:那被当地人称为石林的林林总总的峰林奇观,那波澜壮阔的云海美景,那在万山之间滚动的日出盛况,那“壁立千仞、峡跌万丈”的南天门自然天阙,那巧夺天工的亮宝台、玉皇顶两大险峰……总之,壮观之处,数不胜数! 4、秋天的老君山,象老子所留下的五千箴言,象李白杜甫晚年的诗歌,返璞归真、铅华洗尽,那深绿环绕红叶点缀的山峰,远远望去,甚至有些出人意料的素朴,有些出人意料的简约。

沿山路缓缓走近,在秋风中慢慢回味,细细品读,渐渐的你会意识到,其实在秋天,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河南老君山更有韵味。

5、那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满山的红叶由于颜色深浅不同,呈现出红、黄、绛、橙、绿、蓝等各种不同的颜色。

远山近岭“披红挂彩”,煞是好看。

石林中那形态各异的石峰也像过年的儿童,争着穿上了最鲜艳的盛装,更像一个个凯旋归来的将军在接受人们的赞美。

再看脚下的追梦谷,满谷的五角枫把十里长谷打扮成了红色的海洋。

6、我去老君山的时候,正赶上“披红挂彩”的秋天。

在此之前,我读过古人描写老君山的诗句:“巍巍奠秦楚,渺渺接昆仑”、“万山仙聚朝老君,千峰雪涌欲到天”、“老子不知何处去,青牛一踏影斑斓”……因此,在我的想象中,栾川老君山是个很大气的山峰,好看的季节应是冬天吧!但当我登上老君山主峰马鬃岭时,才发现老君山的秋天更美。

7、老君山位于栾川县城南3公里处,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原名景室山,后因西周朝“守藏室史”李耳到此归隐修炼并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而被唐太宗易名为“老君山。

老君山是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山势雄伟,群峰竞秀,峰林洞涧,千姿百态,有“天连五岳全雄晋,地接九州巍伏牛”之美誉。

8、一直在山路上走,并没有感觉到山有多高。

可一旦踏上悬空栈道,面临悬崖峭壁,脚下的云雾翻腾,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走着,唯恐落入那不测之地,顿时想起李白的《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想起“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此情此景,“与我心有戚戚焉”。

栈道下面,石林座座,真可谓群峰竞秀。

9、我真想每天都能坐在这里,看这水,赏这鱼,享受这份清净和超脱。

再往里走,就是一片茂密的松林,小路在密林中延伸,越往里走,越觉得现在的空间是自己的,人被绿色和薄雾围绕着,突然想起梅尧臣的一句诗‘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真的犹如梦境一般,迷失在这里应是一件幸事。

山里人说,这里是追梦谷,名字起的真好,好想在这里追梦,好想在这里迷失。

我爱老君山。

10、对于老君山的清幽雅致,古代诗人们也有深刻的认知,历代的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吟咏老君山的佳作,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唐朝诗人李白,到过老君山没有,有待进一步予以考证,不过从他的诗作及当时老君山在唐朝时的兴盛景象来看,李白很可能是到过老君山的,他的诗作《谒老君庙》:“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独伤千载后,空馀松柏林。

” 11、来到老君山,穿过一片小竹林,眼前豁然开朗,远处的山景的确让我惊叹,群山绵延,山大部是绿的,间或点缀着一片一片的红或黄的树林,这一片片的色彩好像飘在空中。

近处山脚下,大片的红色的树林高高的整齐的排列着,恰似山的裙带。

磨的有点泛白的青石路弯弯曲曲一直绵延到山下,消失在红林中,顶象一幅静美的西洋油画,只是走进山中,倒不一定观到这美景了,也许这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12、山坡平缓,我们缓步向前,好似漫步在苍山云海之间,栾川县城全景尽收眼底,栾川人民偎依在老君山下,忠诚的守护着这片厚重的土地。

刻着“福、禄、寿、喜、财”石板路向前延伸,石板上的介绍文字,诉说着历史故事,官运亨通的张良、延年益寿的彭祖、生财有道的范蠡等,让人穿越到几千年前的历史之中。

路上碰到一些下山的游客,唏嘘不已,纷纷赞叹,不虚此行,更增加了我们观赏老君山美景的渴望。

13、天,格外的深邃高远,格外的明净亮丽,格外的恬淡优雅,走近马鬃岭,登上八百里伏牛山最高点,放眼远眺,极目四望,荆楚秦汉万里风光尽收眼底,天高云淡气爽风寒,千重碧浪沁人心脾。

仰视俯察,远眺近观,快意非常,世界的博大,宇宙的邈远,河山的壮美,会让人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更会让人真切的体味到得失的细微,荣辱的虚无...

白居易的《暮江吟》中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 ...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作者】陈才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解这是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

其写作时间,有人认为是元和十一年(816)至元和十三年(818)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有人认为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诗中之江,或谓长江,或谓长安东南之曲江。

如果是指曲江,则应作于长安。

现在已经难以确考。

句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道西下的夕阳,铺映在江水之中;阳光照射下,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这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就像一幅油画。

前一句中的“铺”字用得高妙,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斜射在水面上的状态,而且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显得很平缓,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后一句抓住残阳照射下江中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变化: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反射着阳光的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江水本身的深碧色。

“瑟瑟”,本来是珍宝名,其色碧,故影指“碧”字。

这里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这两句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

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

用“真珠”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由描绘一江暮色,到赞美月露,中间似乎少了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

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他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可怜”,可爱。

“真珠”,即珍珠。

评解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

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全篇用“可怜”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云:“诗有丰韵。

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

可谓工微入画”。

《唐宋诗醇》评云:“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

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赞美油菜花的句子

1.老家屋子的西边,也是大片的油菜花地,远远望去,犹如一片金黄灿灿、随风翻涌的海洋,又如一块黄绿相间、层次分明的地毯。

走近看,一朵朵油菜花在碧绿的油菜叶子的映衬下,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无数可爱的小蜜蜂,从这个花朵飞到那一个花朵,嗡嗡地忙碌着。

2.在那绿色的汪洋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那油菜花,解开一头金灿灿的秀发,以那温和的春风为梳,梳洗那曾经的沧桑,那微风恰如江南的和风梳落了那油菜花枯黄的头发,让她重新滋长出一头金以的秀发。

她带着青莲的醉态,芙蓉的清婉,以一种高雅的姿态呈现于世人眼前,那绿叶儿或黄或绿,或浅或深,或迷梦或清晰。

愉似一位温柔的江南女子,以她那婀娜的身姿轻诉着一段美丽的往事。

3.秋天到了,油菜花慢慢的谢了,但是它仍然保存着它的美,你瞧,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地浩似金海,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具魅力。

每当夕阳西下,彩霞映照着油菜地,一片彤红,美丽极了!当你走进一看,啊!菜杆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菜子角,有的一个个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才结角,颜色绿油油的;有的花还没有谢落,枝杆还是那么柔软。

这每一个菜杆上都寄托着人们的希望与收获。

4.微风荡漾,土地舞动,吹得油菜花宛若千层波浪在绿海翻涌,一波潮来一波歌,让人心旷神怡。

阳光照射着油菜花,金光闪闪,光彩夺目。

光韵下一群蜜蜂飞临花枝,在不停的采蜜,蜂儿飞来飞去像大地的天使,给人们带来甜蜜幸福;时而有蝴蝶翩翩舞来,不停的煽动着美丽的翅膀,从一个枝头飞向另一个枝头,蝴蝶仿佛也被花的景色所吸引。

5.春日,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盛开了,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在春风里昂首怒放,盈盈招手,展示其迷人的风姿,煞是喜人。

6.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人喜欢到公园里观赏奇花异草。

然而,我却对乡间的油菜花情有独钟。

在农田里,在沟渠旁,一株株葱绿的油菜自由自在地生长,一片片金黄色的菜花尽情绽放,一阵阵扑鼻的香味随风飘扬。

我一旦身临其境,顿感心旷神怡。

7.从远处看,整个大地一片金黄,好象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

有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风筝在空中飞翔,与油菜花一起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

8.啊!好多油菜花!我情不自禁地奔了过去。

是的,那一大片一大片盛开的油菜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让人忍不住低下头去静静的抚摩。

你想象一下,在一大片盛开的花中,我一个人站在田中间,被花香围绕着,这是多么的惬意呀!9.初次见到油菜花时,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目不暇接的烂漫黄色海洋竟然能壮美瑰丽。

我想像着,假如把飞奔的列车窗口做画框,列车瞬间而过,一个个绝妙的油画就定格在窗口中,多么美的天然油画啊。

10.太阳出来时,油菜花显得更加耀眼,于是,我带着好奇心步入了金色的海洋中,一阵阵微风吹来,海上泛起波纹,一股股迷人的芳香从我的鼻子中步入全身,我大声呼喊:“真香啊!”它像无边无际的海洋,让我在上面畅游;它像金色的地毯,让我踩得舒适,睡得安心;它像苗条身姿的少女,躲躲藏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

秋天 红叶 诗句

秋天枫叶的古诗词句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

红蕖(音同“渠”):荷花。

却:开尽。

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

塍:田间的土梗子。

)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

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

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赞美枫叶的唯美诗句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

3、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4、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5、江城下枫叶。

淮上闻秋砧。

6、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7、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8、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9、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10、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描写枫叶的唯美语录1、当枫叶一个个打着旋儿飘落的时候,往往是最感伤的时候。

风一吹来,难免显得有些凄凉,正像凄美的爱情故事,凋落的枫叶是最催人泪下的。

“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我点燃烛火温暖岁末的秋天”,可是正如歌词所唱的,就算凄凉的枫叶凋落得再悲伤,也要学会用浪漫温暖心灵。

枫叶并不同其它高大的树木,无奈地、安静地等待死亡,而是伴着秋风旋转着身体,努力划出最美的弧线,然后轻盈地回归大地。

2、红色的枫叶是最多的。

那是一种暗红,一种很好看的颜色。

我家附近的鹿湖公园里,就全部是红色的叶子,整个公园就像一片红色的海洋。

这就是加拿大的国旗是一片红色枫叶的缘由。

黄色的枫叶是最美的,那是一种金黄。

远远望去,就像三月江南的杏林,绚烂耀眼。

我和妈妈在枫树下照相,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殿堂,连妈妈的脸都变的更加漂亮了。

紫色的枫叶很少,紫红紫红的,跟剧场里紫色幕布的颜色一样。

只有绿色的枫叶不怕秋霜,娇嫩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3、红叶散生在常绿林中,高大挺拔,如旌旗飘扬;纤细娟秀,撕鲜花般柔情;灿若云霞,宛如淋不灭的火焰。

总是这样,我却从未发现红叶竟然有淡泊的清香。

4、街道上,公园里,小溪边,庭前院后,枫树一棵一棵,一排一排,一片一片,鳞次栉比。

有红色的枫叶,有黄色的枫叶,有绿色的枫叶,有紫色的枫叶。

枫树下,灰色的别墅,青色的草地,美丽的鲜花。

那景致啊,连油彩画都绘不出来。

5、我从地上挑选出一片完整的枫叶,捧在手里仔细地观察:它的形状像一把小巧玲珑的扇子,又像凤尾鱼的大尾巴。

粗粗的叶柄像小松鼠毛茸茸的尾巴,红色中透出绿意;乳白色的叶脉从叶柄中伸展出去,好像在比谁的个子高;大红色的叶片和叶脉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宛如一对永不分离的“好朋友”。

枫叶中还散发出阵阵泥土的清香,沁人心脾。

6、我踩在枯叶铺垫的路上,倾听着枯叶碎裂时细碎的“沙沙”声,观赏着一丝丝风轻盈地穿过树林时卷起树上枯黄苍老的叶子飘飘扬扬地旋舞状,感到说不出的惬意,忽然一阵大风吹起,千百片黄叶离开了树枝,在风中灵巧地翻飞着,滚动着,旋转着。

风经过树林,又马不停蹄地向天空赶去了,那千百黄叶便如同喝醉了酒似的,晃晃悠悠地飘落了下来,成了铺路的黄叶中新的队员。

7、树上的红枫叶,都是由稚气的淡淡的绿色叶片,经历长时间的风吹雨打,才成为了今天这片红叶,这是它生命结束之前的灿烂。

很多时候,自然界其实和人类极其的相似。

8、人们对红叶的喜爱已有很长的历史了。

早在唐代,杜牧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把红叶描绘得胜于“二月花”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

春天的红花虽然色彩鲜艳,但不如秋天的红叫色泽深沉、透彻,而香山的红叶除了深沉、透彻之外,还拥有一种飘逸的美。

一入秋,整个山坡被红叶覆盖着,火红火红的,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团团的火焰在燃烧,又如“飞焰欲横天”。

9、秋风瑟瑟,落叶飘零。

湛蓝的天空,深邃而悠远。

枫树脚下,红色的叶子,黄色的叶子,紫色的叶子,绿色的叶子,都懒懒的躺在清脆的草丛里,这真是一副最美的油画。

10、清晨,我来到公园。

发现公园里的树木没有往日那样苍翠茂盛了,树叶落了一地。

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便迎风起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正翩翩起舞。

11、那枫叶红彤彤的,像抹上了一层胭脂,天气越冷它就越红。

那红彤彤的枫叶像鸭子的小脚丫。

微风吹过,多么像那小鸭子在河里游泳。

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杜牧的一句诗“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让我陶醉在这迷人风光之中,在这美丽的枫叶之中。

12、每当枫叶从枝杆滑落,便如雪花一般翩翩起舞。

看他们的舞姿,浪...

暮江吟中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简介: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原诗: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赏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

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

《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

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

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

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

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

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

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855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推荐赏析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