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鹅和鸭子戏水的诗句

形容鹅和鸭子戏水的诗句

骆宾王《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关于鹅的古诗词

关于鹅的古诗词题鹅 【唐】李商隐 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极浦云。

那解将心怜孔翠,羁雌长共故雄分。

舟前小鹅儿 【唐】杜甫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

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

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

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鹅儿 【唐】李郢 腊后闲行村舍边,黄鹅清水真可怜。

何穷散乱随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无事群鸣遮水际,争来引颈逼人前。

风吹楚泽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

道州北池放鹅 【唐】吕温 我非好鹅癖,尔乏鸣雁姿。

安得免沸鼎,澹然游清池。

见生不忍食,深情固在斯。

能自远飞去,无念稻粱为。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赠鹤 【唐】白居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鹤答鹅 【唐】白居易 右军殁后欲何依,只合随鸡逐鸭飞。

未必牺牲及吾辈,大都我瘦胜君肥。

...

咏鹅的古诗

1,《咏鹅》唐代:骆宾王 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白话文释义: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2,《鹅赠鹤》唐代:白居易 原文: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白话文释义:鹤借助风力飞入青天自由翱翔,鹅却命运不济被迫和鸭子为伍。

我鹅长有雪白的脖颈、洁白的羽毛和红红的脚掌,哪一点比不上鹤? 3,《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宋代:范成大 原文: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

横塘塔近依前远。

白话文释义:春来,绿水新涨一篙深,盈盈地涨平了水面。

水边芳草如茵,鹅儿的脚丫满跚,鲜嫩的草色,在微风习习吹拂里,染绿了河塘堤岸。

画船轻缓移动,绕着九曲水湾游转,望去,横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却又像启船时一样遥远。

4,《深院》 唐代:韩偓 原文:鹅儿唼啑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白话文释义:小鹅儿张开栀子一般的黄嘴巴发出吃食声,凤蝶扭动粉色的细腰在空中飞舞轻盈。

院子因为主人拉下窗帘睡眠而变得更清静,红色的蔷薇和碧绿的芭蕉叶相互衬映。

5,《鹅儿》唐代:李郢 原文:腊后闲行村舍边,黄鹅清水真可怜。

何穷散乱随新草, 永日淹留在野田。

无事群鸣遮水际,争来引颈逼人前。

白话文释义:腊月悠闲地走在村舍间的路上,黄色的小鹅游在清水中间真可怜,哪里管世道纷乱,只是跟着新生的草儿一样永远留在田野间,没事的时候成群地鸣叫在水际,争相伸长了脖颈直逼人前。

...

唐伯虎最著名的诗词是什么?

唐寅诗风相当特别,据说他早年曾下苦工钻研过《昭明文选》,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丽,很接近六朝的气息。

泄题案以后的诗作,多描写自己的处境,写起来情真意挚,自然流畅,虽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炼,但可以感觉到唐寅信手拈来的才气。

他的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闲中歌》等。

唐寅诗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傲岸不平之气。

除诗文外,唐寅也尝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扬。

诗词作品 《一剪梅》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

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

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醉诗》 碧桃花树下,大脚墨婆浪,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

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白发》 唐寅 诗词 清朝搅明镜,元首有华然。

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

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哀。

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

凉风中夜发,皓月经天驰。

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绝笔》 身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题落霞孤骛图》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

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阊门即事》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叹世》 坐对黄花举一觞,醒时还忆醉时狂。

丹砂岂是千年药,白日难消两鬓霜。

身后碑铭徒自好,眼前傀儡任他忙。

追思浮生真成梦,到底终须有散场。

《叹世》之一 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

有伸脚处须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

地宅方圆人不在,儿孙长大我难留。

皇天老早安排定,不用忧煎不用愁。

《叹世》之二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感怀》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诗赠宁王》 信口吟成四韵诗,自家计较说和谁?白头也好簪花朵,明月难将照酒卮。

得一日闲无量福,作千年调笑人痴;是非满日纷纷事,问我如何总不知? 《怅怅词》 怅怅莫怪少时年,百丈游丝易惹牵。

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

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盏院门前。

《把酒对月歌》 唐寅祠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贫士吟》 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

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

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

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荒村风雨杂鸣鸡,轑釜朝厨愧老妻。

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

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

肯嫌斗栗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

白板门扉红槿篱,比邻鹅鸭对妻儿。

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

《桃花庵歌》 版本一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版本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版本三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

有什么诗词适合写在菜谱里面

1、凤鸣朝阳此菜取名源于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大雅·卷阿》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意思是说,凤凰在朝阳(早晨的太阳)时鸣叫,比喻稀有的吉祥。

2、鹤鸣九皋此菜取名源于《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意思是说,鹤鸣叫的声音嘹亮,虽然身栖在九皋(指深泽)之中,其鸣也能响彻云霄。

3、鹿鸣贺嘉宾此菜取名源于《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意思是说,群鹿在呦呦和鸣,吃着野地里的籁高,受欢迎的宾客都在座,我国雅乐娱乐他们,为宴会助兴。

4、越鸟巢南枝此菜取名于汉代《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意思是说,胡马(在北方所产的马)依恋北风,越鸟(在南方所生的鸟)巢窝筑在朝南的枝上。

比喻怀念故土,不忘家乡。

5、东篱采菊此菜取名源于晋朝诗人陶潜的《饮酒二十首之五》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意思是说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地远望南山。

6、精卫填海此菜取名源于《山海经》中的一个神话故事,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后留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诗句。

7、花雪芜丝此菜取名源于南齐诗人谢眺的《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山中上芳月,故人清樽赏。

远山翠百里,回流映千丈。

花枝繁如雪,芜丝散犹网。

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

”芜丝,指春芜草,其皮如丝。

8、娇莺戏蝶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江畔独步寻花》。

诗文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意思是说,黄四娘家的繁花遮满了小路,成千上万朵鲜花压弯了枝条。

戏耍的蝴蝶留连忘返,翩翩起舞,娇美的黄莺自由自在,恰恰而啼。

9、枫叶红花此菜取名源于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思是说,远处,一条曲折的石板小道直通秋天的山颠,在那白云层生的深山里有几户人家出现。

我停下车来在山里行走,是因为爱看枫林的晚景,那经霜的枫叶啊,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10、黄鹂鸣翠柳此菜取名源于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七言绝句。

诗文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意思是说,草堂的外面,嫩绿的柳树枝上有两只黄鹂在尽情欢唱,一行白鹭正向万里碧空飞翔。

从草堂的窗口望外远眺,映入眼帘的是西岭上的千年积雪;在草堂门前河里停泊的是驶往东吴的万里航船。

11、松翠明珠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春题湖上》的“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的诗句,意思是说,山中的松树有如千重的翡翠,排列在西湖的周围,湖中的明月,象一颗大明珠点缀在湖心。

12、白浪托鸿雁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籍员外》中“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的诗句。

意思是说,站在江楼上仰望,看见风吹水面,白浪飞溅片片成花;抬头望天,看见大雁成行,在碧空里一字排开,一派开阔清新的景色。

13、金蟾碾玉此菜取名源于唐代李贺的《春·怀行》中“蟾蜍碾玉挂明弓”的佳句。

意思是说,蟾蜍把云碾开,挂上一张明弓(指天空出现了一弯新月)。

回答人的补充 14、芙蓉珍珠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诗文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意思是说,夕阳斜照,绚丽的晚霞铺撒在江面上,多么美妙啊,只见半江碧绿半江红。

九月深秋,那夜色也是十分可爱的,露水颗颗像珍珠,一钩新月多么像弯弓啊。

15、银河紫鲍此菜取名是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引伸而成的。

诗文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意思是说,明丽的阳光照耀着香炉峰,香炉峰上水汽蒸腾,仿佛是阵阵紫烟从山上升起;远远望去,一道瀑布高高挂在前面的河流之上。

瀑布凌空直下,足有三千尺长,真使人怀疑这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16、金甲菊花此菜取名是从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不第后赋菊》的诗文中引来的。

诗文为:“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7、白银盘里一青螺此菜取名源于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

洞庭,指洞庭湖;山,指君山。

在洞庭湖中,远远望去,湖中的君山青翠娇小,好象白云盘中托了一个青螺一样。

18、月中桂子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诗人宋之问的《灵隐寺》中“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句。

19、桃花鳜鱼此菜取名是从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词中引出的,其词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许归。

”意思是说,西塞山前水面上的白鹭飞上飞下,碧绿的流水映照着岸边火红的桃花,春风时节,正是鳜鱼肥大鲜美的时候。

渔人头戴青箬编的帽子,身披绿色蓑衣,撒下丰收的鱼网,天虽刮着微风,下着小雨,他也不想回家。

20、柳叶平菇此菜取名是来自唐...

有关《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体裁】: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四支;可"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 【注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来到,寒冰消融,只要水温升高,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就急不可待地到江水中嬉戏游玩了。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以吃。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上:指上市,就是在市场上销售。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一】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 人。

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

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

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

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 呢。

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

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

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

【赏析二】 这两首是题画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

下面是对第一首的赏析: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

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

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

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

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

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

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

”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

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惠崇春江晓景赏析

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

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春天的诗句带意思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品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现代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tao):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 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8}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如同碧玉妆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 咏柳 贺知章—小伴龙唐诗[3]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译文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tún )”,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

时:时间,这里指季节。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句解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

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

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

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

唐人有“花间觅路鸟先知”的诗句,与此句异曲同工。

这句诗极富哲理,现在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蒌蒿满地芦芽短万物逢春气象新。

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

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这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

清人王士禛在《渔洋诗话》中赞赏这句诗说:“坡诗……非但风韵之妙,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正是河豚欲上时宋诗人梅尧臣描写这种景象云:“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作者这样写就把整个画面勾勒得更为完美了,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

作者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

如果诗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则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

最后一句的处理,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丰富了。

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思。

???????急!!!!...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四支;可"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注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来到,寒冰消融,只要水温升高,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就急不可待地到江水中嬉戏游玩了。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以吃。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上:指上市,就是在市场上销售。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一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

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

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

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

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呢。

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

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

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

赏析二 这两首是题画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

下面是对第一首的赏析: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

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

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

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

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

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

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

”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

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赏析三 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

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说明 许多教科书、古诗词书上面,有的是惠崇《春江晚景》,...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4分)春日 〔宋〕晃冲之 早春...

小题1:《春日》写的是暮春时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的是早春时节。

小题1:示例一:选择“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 ② 桃花”一句:溪中的鹅鸭竟然不知道春天已经离去,它们在清澈的流水中无忧无虑地欢叫着,争先恐后地游来游去,追逐着落在水中的片片桃花。

示例二:选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似乎在同我们捉迷藏。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两句,“春去尽”可知第一首诗描写的是暮春的景象。

再根据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中“草色遥看近却无”可确定后一首描绘的是早春景色。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诗词大意,又要寻找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时间、季节、氛围、景物特征等等。

小题1:试题分析: “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两句,主要应将后半句“鹅鸭”“争”“趁桃花”的景象再现出来。

后首诗中的句子在描写时则主要突出“小雨”如“酥”“草”稀疏的特点。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理解诗句的内容,把诗句描写的景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出来。

描写时,可以有发挥,但一定要尊重原诗句内容,不能凭空想象。

《惠崇春江晚景》和《惠崇春江晓景》有什么区别

惠崇擅长画水禽,江景,尤其描绘尤其描绘荒率虚旷更是一绝,世称“惠崇小景”。

他的画名在他死后五十年左右,也就是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达到了鼎盛,沈括、王安石都写诗赞美他。

他的画现在还有些遗存在,但没有这幅《春江晚景》。

这幅《春江晚景》,原来应该叫《春江晓景》的,不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原因弄错了,也便以讹传讹了。

——这倒应了王安石那句名言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哉?起初的教学书上都是晚景,不过目前已经修正为晓景了。

应以目前为准,毕竟国家教育局不会随便擅改教材的,总归是有依据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1848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推荐词语

推荐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