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诗文网 > 诗风 > 乔吉诗词 乔吉经典诗词

乔吉诗词 乔吉经典诗词

  作者: 古诗文网     文章栏目: 诗风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27日    点击:  次

凭栏人 金陵道中 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 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1、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是一位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2、《金陵道中》是一首描写行役羁旅苦情的佳作。

开头两句巧妙地化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所创造的意象,“瘦马驮诗天一涯”指作者自己,“倦鸟呼愁村数家”是景物。

由我及物,物也有了倦意和愁感。

作者从萍踪逆旅的主题,引申到时光易逝的感叹上:“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青春不再,满头青丝,变成如霜白发。

柳花无意,诗人有情,无限感慨蕴于诗底。

小令仅有四句,却有两层意思,又层层进递,气脉相连,耐人咀嚼。

3、 原诗凭阑人·金陵道中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4、作者简介乔吉,又名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别号惺惺道人。

元太原路阳曲人。

生于元世祖公元1280年(至元十七年),卒于公元1345年(至正五年)。

流寓杭州,一生穷愁潦倒,寄情诗曲水酒,过着“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竹篱茅舍”,“世情别,故交绝,牀头金尽谁行借?今日又逢冬至节,酒何处赊?梅何处折”的清贫困顿生活。

关于乔吉之生平,史籍无详细记载,仅据元代戏曲史家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说:乔吉“美容仪,能辞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

居杭州太乙宫前。

有 《梧叶儿》、《题西湖》百篇,名公为之序。

……江湖四十年,欲刊所作,竟无成事者。

”从此段史载中,我们可以窥见:乔吉是一个相貌俊美,长于词曲,为人清高认真,使人敬而远之的落魄文人。

一生贫寒,无法回到原籍,流落于杭州,聊居道观太乙宫附近。

他的散曲作品很多,达百余篇,并请当时有名望的人为之作序。

然而,惨淡江湖40多年,总想着把这些作品刊印成册,流行于世,却无人资助,终未能如愿。

终于在公元1345年(至正五年)65岁时,油尽灯熄,客死他乡。

乔吉的词《〔双调〕水仙子咏雪》

元明以来,一般人常把两叠的词称为 “双调”.“双调”是宫调名(即“诸宫调”的一种),词虽有上下两叠,或曰两片,但只是一调,不能称为双调.以下介绍“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说唱艺术的一种,是运用歌曲来咏唱长篇故事,说唱相间,以唱为主的说唱形式.其音乐是用多种宫调及其多种曲牌联套演唱故事的,所以取名诸宫调.又因主要伴奏乐器是琵琶,所以又叫“搊弹词”.例如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长亭送别”中[黄吕宫·出队子]、[尾],接着是[仙吕调·点绛唇缠令]、[瑞莲儿]、[风吹荷叶]、[尾].共有两宫六曲.这种说唱艺术是北宋神宗时艺人孔三传首创的.现存作品有金人无名氏《刘知远》的残篇、董解元《西厢记》,元人王伯成《天宝遗事》残篇辑本.诸宫调体制宏大,曲调丰富,对元杂剧的形成颇有影响.所以,“双调”是组成宋金元时期说唱艺术的其中一种音乐形式.

凭栏人 金陵道中 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 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1、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是一位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2、《金陵道中》是一首描写行役羁旅苦情的佳作。

开头两句巧妙地化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所创造的意象,“瘦马驮诗天一涯”指作者自己,“倦鸟呼愁村数家”是景物。

由我及物,物也有了倦意和愁感。

作者从萍踪逆旅的主题,引申到时光易逝的感叹上:“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青春不再,满头青丝,变成如霜白发。

柳花无意,诗人有情,无限感慨蕴于诗底。

小令仅有四句,却有两层意思,又层层进递,气脉相连,耐人咀嚼。

3、 原诗凭阑人·金陵道中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4、作者简介乔吉,又名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别号惺惺道人。

元太原路阳曲人。

生于元世祖公元1280年(至元十七年),卒于公元1345年(至正五年)。

流寓杭州,一生穷愁潦倒,寄情诗曲水酒,过着“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竹篱茅舍”,“世情别,故交绝,牀头金尽谁行借?今日又逢冬至节,酒何处赊?梅何处折”的清贫困顿生活。

关于乔吉之生平,史籍无详细记载,仅据元代戏曲史家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说:乔吉“美容仪,能辞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

居杭州太乙宫前。

有 《梧叶儿》、《题西湖》百篇,名公为之序。

……江湖四十年,欲刊所作,竟无成事者。

”从此段史载中,我们可以窥见:乔吉是一个相貌俊美,长于词曲,为人清高认真,使人敬而远之的落魄文人。

一生贫寒,无法回到原籍,流落于杭州,聊居道观太乙宫附近。

他的散曲作品很多,达百余篇,并请当时有名望的人为之作序。

然而,惨淡江湖40多年,总想着把这些作品刊印成册,流行于世,却无人资助,终未能如愿。

终于在公元1345年(至正五年)65岁时,油尽灯熄,客死他乡。

...

古代诗词的发展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诗经》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

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汉乐府民歌继承《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

这是—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情调感伤,言短情长,委婉含蓄,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实五言之冠冕”。

汉末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

建安时代,“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文人诗歌却呈现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局面,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

他们的诗作大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此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

魏晋之交,世风变易,“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群体,其中阮籍、嵇康名声最著,成就最高。

阮籍的82 首《咏怀诗》是我国第一部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个人抒情五言组诗,嵇康则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

西晋太康年间,诗坛上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

陆机、张协、潘岳等人的作品追求丽辞缛采,开中国诗歌雕琢堆砌的流风;左思则独树一帜,继承建安文学传统,其《咏史》8首借咏史来抒怀,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有 “左思风力”之称。

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

陶诗多写田园生活,风格自然冲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谢、鲍照等。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实现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

谢受其影响,正于描写山水,与谢灵运合称为 “大小谢”。

鲍照擅用七言古体抒发愤世嫉俗之情,风格俊逸豪放,为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北方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由南入北的庾信,他以刚健之笔写乡关之思,融合南北诗风,成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南北朝乐府民歌足与汉乐府前后辉映。

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体完备,流派各异,名家辈出,成就卓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发出清新健康的歌唱,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

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

“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烈,风格豪放飘逸。

“诗圣”杜甫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被誉为“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

李、杜分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成就而成为泽被百代、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

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长...

中国古诗词发展史

先秦时期的是两言诗,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代表作是诗经和战国后期的楚辞。

两汉的汉乐府诗,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和《孔雀东南飞.魏晋时期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还有“竹林七贤”。

代表作有阮籍的82首《咏怀诗》,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鲍照等。

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初唐四杰”,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

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

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古代长篇歌行名篇,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崇尚险怪,以散文手法作诗。

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

中晚唐之交出现的“诗鬼”李贺,其诗冷艳深幽,恢奇诡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晚唐之世,诗风趋于卑弱,感伤色彩较浓,惟杜牧、李商隐成就最高,有“小李杜”之誉。

杜牧擅七绝,咏史怀古、抒情写景,无不清新俊逸,风姿绝代。

李商隐工七律,风格深情绵邈,绮丽婉曲,尤其是“无题”诗,更是意蕴隽永,兴寄深微,沉博绝丽,独擅胜场。

宋诗总体成就不如唐诗,宋初诗人杨亿、钱惟演等学李商隐,号西昆体。

王禹俘、梅尧臣、苏舜钦等反对西昆体,反对只讲声律辞藻与缺乏社会内容的流弊,奠定了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恢复关注现实的传统,北宋诗坛影响最大的是“苏黄”。

即苏轼和苏轼,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杨万里、范成大)。

到宋末,有文天祥、汪元量。

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是元好问。

元代出现了散曲。

前期代表作家是关汉卿、马致远,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代表作。

明初,高启、刘基等人的诗歌较有社会现实内容,但接着兴起以朝廷辅弼大臣为首的“台阁体”诗派,歌功颂德,空廓浮泛。

明中叶以后,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先后发起复古运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他们盲目尊古,一味模拟,受到有识者的批评。

先有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起而矫之,继有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极大地冲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

稍后的“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等人,主张与“公安派”相仿,但追求幽深孤峭的诗风。

清初,遗民诗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

钱谦益、吴伟业等在清初诗坛影响很大。

王士祯提倡“神韵”说,成为当时诗坛领袖。

清中叶以后,考据学风盛极一时,影响到诗坛,远离现实、重视形式和以学问为诗之风大炽,唯郑燮反映民情之作、袁枚直抒性情之作、黄景仁独写哀怨之作较有特色。

道光、咸丰年间,内忧外患日益严重,龚自珍以诗为武器,揭露社会黑暗,抒发报国大志,成为近代诗歌史上开一代风气的第一位大诗人,赢得了“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称誉。

词是配合燕乐演唱的新诗体,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

中唐之后文人填词者渐多,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在作诗之余间或作词。

晚唐温庭筠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人,他确立了词体规范,开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鼻祖”。

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问世。

西蜀韦庄名列花间,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以清丽疏朗见长。

南唐冯延巳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抒写个人生活感受,“开北宋一代风气”(王国维语)。

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以词写自己的人生际遇和真实性情,写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不事雕饰,缘情而行,语言朴素自然而又流转如珠,王国维评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土大夫之词。

” 词在宋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

宋初词家如晏殊、欧阳修等,主要还是沿袭晚唐五代词风,写的多半是个人的离愁别绪。

范仲淹词中的某些词作开始呈现境界开阔、格调苍凉的风格,给宋初时期的词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期的柳永对宋词进行了第一次革新,创制并写作了大量的慢词,以写相思旅愁见长,多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语言俚俗,富于平民色彩,产生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广泛影响。

词至苏轼而又一变,苏轼打破诗词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

关于祭祖的诗词

1)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 淡荡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4)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5)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冯延巳《鹊踏枝?清 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7)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8)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9)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 10)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11)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12)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3)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4)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5)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6)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17)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8)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19)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0)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 张继《闾门即事》 21)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22)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孟云卿《寒食》 23)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4)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 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25)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 李冠《蝶恋花?春暮》 26)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7)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8)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 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29)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0)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 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31)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32)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 杨万里《寒食上冢》 33)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34)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5) 梨花榆火催寒食。

—— 周邦彦《兰陵王?柳》 36)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 高翥《清明日对酒》 37)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程颢《郊行即事》 38) 听风听雨过清明。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9)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0)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1)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黄庭坚《清明》 42)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高翥《清明日对酒》 清明祭祖诗词: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经典的有描写"梦"的古文诗词文章

记梦的诗词文诗歌: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白居易《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苏轼《记梦》:圆间有物物间空,岂有圆空入井中。

不信天形真个样,故应眼力自先穷。

连环已解如神手,万窍犹号未济风。

稽首问公公大笑,本来谁碍更求通。

词:粗略统计,温庭筠系梦之作30余首,李煜13首,晏几道40余首,苏轼则有55首之多,其他词人如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等均有记梦之作。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本词是文学史上第一首悼亡词。

这首词写作的时间是乙正月二十日夜。

当时苏轼知密州,不满自己的外迁,颇为失意。

所居之地又距家千里的密州,他在这种情形下悼念亡妻,愈显悲凉。

词中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方法,来表达怀念亡妻之间感情表达得深婉而执着。

苏轼妻子王弗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病逝于京师汴梁,次年归葬四川故里。

至此正是十年。

作者在悼念亡妻的同时,也委婉地抒发了十年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慨叹。

全词以梦为线索分为三层。

上片写梦前的思念,表现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纵使”二句包含着仕途失意的感伤。

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相逢。

用生活小细节抒发伉俪间的深情。

“小轩窗,正梳妆”如特写境头,含蓄地写出亡妻的美貌与多情。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感情容量很大。

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感情沉挚,意境悲凉。

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

云淡星疏楚山晓。

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周邦彦《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人间离别易多时。

见梅枝。

忽相思。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

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

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

宝筝空、无雁飞。

俊游巷陌,算空...

关于杨柳的诗词有哪些?

离别诗词与杨柳 杨柳的千种风姿,万种风情,无不洋溢着诗意。

历代文人墨客尤其宠爱它,以柳入诗的大概不下几千首。

成为千古名句的就有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杨柳走进诗词,为诗词增色;诗词装扮杨柳,使杨柳传情。

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

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

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

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扬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

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使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

离别就这样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

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伤神。

“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了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

到了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

据《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此桥,折柳赠别”故又名销魂桥,从汉、唐 以来,这儿不知演过多少人间悲剧,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学士将它摄入诗篇。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年年柳色,灞桥伤别”,可见,在灞桥握别的离情有多么深厚,诗人把送别离恨写得销魂蚀骨。

“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大家送行,走出长安都门,离人去了,长条折尽,春色又减去几分。

“会得离人无限意”的杨柳,就这样充当人们离愁别恨的载体,“千丝万絮惹春风”,留下了一串串带泪的故事。

这些离别诗都被一种千回百结的愁肠所缠绕,被一种凄风苦雨的色彩所笼罩。

直到王维一曲阳关三叠,高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一场清爽明亮的朝雨,洒洗了亘古如斯、哀怨凄苦的“轻尘”,“柳色”更新,终于使离别透露出一种富于希望的情调。

毕竟,“多情自古伤离别”,王维的“朝雨”冲不走诗人们太多的凄凉悲苦与无奈。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景物组成了一个萧瑟飒然的环境,再加一个别酒醒、不见情人的“我”,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己的情怀。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当年幼柳的嫩枝,如今都已成了衰飒垂老的古柳了,真是历尽沧桑,令人触目伤怀, 词人写折柳送别的人间悲剧,一个“几”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笔写尽了。

周邦彦的“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表面上看来是爱惜柳树,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元朝赵孟頫的“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描写了郊外杨柳春光的美丽和易逝,以及送客时的惆怅心情。

乔吉的“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抒写了浪迹天涯的诗人在旅途上盘缠郁结的愁思。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西城杨柳弄轻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将离恨付杨柳,一片烟水凄迷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离愁别恨,浓郁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难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别离的悲哀流传到后世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情调,所以,成语中有“生离死别”一词,古语里有“悲莫悲兮生别离”的说法。

这种暗色调的情绪,因为有了袅袅的柳枝作为意象,使得离别的伤感充满了春意与诗情。

古人说情和景是“互藏其宅”,即情藏在景中,景藏在情中,不是抽象写情,而是写悲喜时藏有景物。

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杨柳依依”,“依依离情”,诗人们喜欢以柳入诗,原因大概在此吧。

、 采 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送别 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韦庄 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试...

乔吉的凭阑人.金陵道中这首小令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①.冰丝带雨悬霄汉②,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饥涧③,玉龙下山④,晴雪飞滩⑤.【注解】 ①雪练:像雪一样洁白的绢.②霄汉:此指天空.③意为像白虹吞饮涧水一样.④喻瀑布从山顶奔流而下,如玉龙下山一般.⑤意为瀑布溅起的水花,像雪花一样,落在沙滩上.【评析】 《重观瀑布》即景抒情,移情与景,连用一系列的比喻,渲染出瀑布的声势.将景人格化:那瀑布的雄伟壮丽与人的博大精神、坚定意志二者相得益彰.此曲想象奇特,语言通俗流畅,读之令人心旷神怡,如入其境,亲身感受到那份力的壮美.这首小令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乔吉曾作过一首小令[水仙子]《 乐清白鹤寺瀑布》,这首小令是作者继之而写的第二首吟咏瀑布的作品.乐清县正是号称“东南第一山”的雁荡山所在.其中山奇水秀,颇多胜景.作者寻幽探胜,流连于山水之中,乘兴挥洒,《乐清白鹤寺瀑布》侧重写寻仙访道的内容,而这首《重观瀑布》则全在描写瀑布飞泻的雄伟瑰丽的景象.作者自远而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描述瀑布胜景.前四句写远眺,作者从远处看瀑布倾流而下,壮伟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使他感到这一奇景是天运神功所造:“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作者以大胆的想象,把天比作织机,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织女织成的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蒙蒙的水汽、丝丝的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把瀑布比作白练,早已有之,如唐代徐凝《庐山瀑布诗》:“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又如《太平御览》载周景式《庐山记》也有“望之若悬素”的辞句.乔吉则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造了更加神奇的意境.李白在其著名的诗篇《望庐山瀑布》中把瀑布比作银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乔吉似在李诗中得到启发,才造“天面”“月梭”等词语,把瀑布想象成银河边织女织成的一幅白练,使作品具有奇丽的色彩.自然,李白诗句才调高迈,涵容天地,气势不凡,非乔吉所能追比,但却可以看到乔吉在这首小令中,学习前人诗作,刻意求工、求奇的创作意图.后五句写近景,写作者走近瀑布以后的感觉.作者自远至近,已经靠近瀑布飞流的石壁,来到清溪汩流的滩头,因而他感到飞沫飘落在身上,如天降甘露,感到寒气逼人而觉得衣服太单薄了.同时,又看到阳光照耀下的几千年不停息地飞泻而下的瀑布,不禁引起了对永恒的大自然肃然起敬的赞叹.作者身临其境,已不仅是看,而且是进一步去感受,去体验,注入了自己的感情.“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三个排比,一气呵成,进一步描绘瀑布变幻的姿态.“白虹饮涧”即是比喻,又是用典,写瀑布自石壁飞驰而下,一头栽入涧底,似乎要吞饮涧水.“玉龙下山”又写出瀑布泻下时,随着山势的变化,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晴雪飞滩”则写瀑布撞击嶙峋的山石,溅起朵朵飞沫,飞洒在滩头.仔细回味,我们不仅能看到如白练悬空的瀑布,还可以看到似烟似雾的飘动的水汽,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白光的溪水,因阳光折射而产生的似隐似现的霞光,……似乎还可以听到瀑布轰然奔流的声响,以及溪水的淙淙流淌.作者描绘的是一幅壮丽奇谲的图画,令人欣赏之余还引起不少遐想.关于虹,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世传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与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戡扣涧视之,虹两头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中间如隔绢谷.”沈括记载了他亲眼看到的大自然奇妙景象,也告诉我们,宋、元时早已有“虹饮涧”的传说.“玉龙”常用以形容雪景,也有人用以形容瀑布,如金代元好问诗《黄华峪十绝句》即是一例:“谁著天飘洒飞雨,半空翻转玉龙腰.”而乔吉则兼而用之,主要是形容瀑布倾泻山下时生龙活虎、曲折翻腾的姿态,却又从水花飞溅似片片雪花的情景,引起最后一句——“晴雪飞滩”.中间过渡得十分自然.正如明代王骥德说:“曲之佳处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好用事,失之堆积;无事可用,失之枯寂.要在多读书,多识故实,引得的确,用得恰当.”乔吉在这一小令中的用典是比较恰当的,不仅没有“堆积”的毛病,反而使作品增加神奇的色彩,耐人咀嚼、回味.这首小令专事写景,写瀑布奇观,由远而近,至上而下,铺排舒张,驰骋想象,大量使用比喻,且出奇制胜,妙语连珠.正如明代戏剧家李开先评价乔吉散曲时所说的:“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多多益善而不失之繁,句句用俗而不失其为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feng/1006.html

下一篇:没有了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热门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赏析

热门汉字语赏析

热门汉字赏析

热门汉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