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诗文网 > 诗风 > 描写抗击敌人的诗词 朋友变敌人的诗词

描写抗击敌人的诗词 朋友变敌人的诗词

  作者: 古诗文网     文章栏目: 诗风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25日    点击:  次

根据意思写词语抗击敌人的进攻是一个词语的解释,它本身的词语是什...

《从军行》李白——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战城南》卢照邻——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发白马》李白——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从军行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收录于《全唐诗》中。

第一首为五言律诗,写从军战士的作战经历和感想以及征战杀敌实现和平的愿望。

第二首诗为七言绝句,以疏简传神的笔墨,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庭健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诗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欲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

《战城南》是初唐诗人卢照邻的一首五言律诗,生动地描绘了雁门关城南一场抗击匈奴的激烈的战斗场面,全诗表现了唐军同仇敌忾,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

诗人也通过赞颂汉军将士讨伐匈奴的英勇顽强精神,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和建功立业的渴望。

《发白马》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全诗五言十六句,描写了将士翻山越涧,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英姿。

...

有关雁门关的诗词句

1、题王昭君董必武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2、再过雁门关陈毅百尺雄关气郁森,驱车登览感丛生。

能兵李牧难终任,多计刘邦仅免身。

慷慨捐躯悲继业,从容谪戍念南星。

纷纭千古伤心事,端绪由来封建根。

3、谒杨无敌祠[宋]苏辙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大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常享能令异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4、风土记。

李牧祠[宋]司马光椎牛晌壮士,拔距养奇才。

敌帐方惊避,秦金已暗来。

旌旗移幕府,荆剌蔓丛台。

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

5、三垂冈[清]严遂成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6、题李克用墓[清]顾炎武唐纲既不振,国姓赐沙陀。

遂据晋阳宫,表里收山河。

朱温一篡弑,发愤横琱戈。

虽报上源仇,大义良不磨。

竟得扫京雒,九庙仍登歌。

伶官陨庄宗,爱壻亡从珂。

传祚颇不长,功名诚足多。

我来雁门郡,遗冢高嵯峨。

寺中设王像,绯袍熊皮鞾。

旁有黄衣人,年少神磊砢。

想见三垂冈,百年泪滂沱。

敌人亦太息,如此孺子何!千载赐姓人,流汗难重过。

7、发南楼度雁门关再过雁门关 陈毅百尺雄关气郁森,驱车登览感丛生。

能兵李牧难终任,多计刘邦仅免身。

慷慨捐躯悲继业,从容谪戍念南星。

纷纭千古伤心事,端绪由来封建根。

[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元帅(1901-1972),不但是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而且是著名的诗人,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

建国前夕,陈毅曾两次亲临雁门关。

1947年12月风雪过雁门关,高吟“朔漠庆土改,满蒙是同舟。

”1948年春,第二次过雁门关,创作了本诗。

《再过雁门关》是作者“驱车登览” 雁门关抒怀。

展眼望去,雁门关雄伟森严。

想到千古将士为戍守雁门关的悲壮气概,不禁百感丛生。

战国大将李牧守关,被奸臣陷害;汉高祖刘邦追击匈奴差点丧命;宋代杨继业慷慨捐躯。

怀念明代吏部尚书、东林三君之一的赵南星,削籍戍守雁门关至卒。

如此“伤心事”,归根到底是封建专制制度所至。

隐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统一祖国,使雁门关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题王昭君董必武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注释]董必武(1886-1975),湖北黄安人,革命家,法学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

工于诗词,主要著作入编《董必武选集》。

《题王昭君》是董必武1963年登临雁门关所作。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公元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首领)主动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

汉元帝诏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

王昭君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过雁门,历时一年多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王者之妻)。

《题王昭君》是董必武赞扬王昭君为了国家安宁“识见高”。

劝告有些文人墨客莫说三道四,那是徒劳无益的。

谒杨无敌祠[宋]苏辙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大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常享能令异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注释]苏辙(1039-1112)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永州、岳州、许州。

自号颍滨遗老。

文学上很有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为文以策论见长。

工诗,亦能词,著有《栾城集》等百卷。

死后谥文定。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2),苏辙奉命贺契丹主生辰,路过古北口,谒杨继业祠,作诗28首。

《谒杨无敌祠》是苏辙《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之六。

“杨无敌”是民众对杨继业将军的颂称。

杨家将的祠庙,全国只有两处,一在山西雁门关下,另一个在古北口。

杨继业及其后代(统称杨家将)战死于雁门关。

古北口在今北京密云县,是当时辽国的势力范围。

传说,辽国契丹人敬佩杨家将的忠勇,在古北口修建此庙,希望辽国将士学习杨家将。

周子隐(236—297),原名周处,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

周子隐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

后来悔过自新,立志成人,功业更胜其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赞誉。

周子隐晚年在西晋做官,刚正不阿,被派往西北讨伐叛变,遇害于沙场。

苏辙把杨继业比作周子隐,歌颂他们为国壮烈牺牲的英勇气概!周子隐著有《默语》三十篇及《风土记》。

李牧祠[宋]司马光椎牛晌壮士,拔距养奇才。

敌帐方惊避,秦金已暗来。

旌旗移幕府,荆剌蔓丛台。

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

[注释] 司马光(1019-1086),字公实,号迂叟。

原籍山西夏县。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温国公,谥文正。

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让、刚正不阿。

从小有“司马光砸缸救人”的美传,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李牧...

中国有什么著名的古典爱国诗词

古典爱国诗词选读(二) 塞上曲 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严武(公元726—765),字季鹰,唐华州(今陕西华县人)。

任东川剑南节度使。

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破吐蕃,封郑国公,加检校吏部尚书。

《塞上曲》是乐府旧题。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七月,当时吐蕃尽取河西、陇右地。

十月,吐蕃攻入长安,代宗东走陕州。

郭子仪大兵压境,逼使吐蕃退去。

十二月,吐蕃攻陷松州、维州、堡州,于是剑南西山都被吐蕃占领。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代宗命严武任剑南节度使。

九月,严武破吐蕃,拔掉当狗城,又拔盐川城。

这首诗是严武为击败吐蕃,收复失地而作的。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这里的“秋风入汉关”,即指吐蕃攻入唐朝的关隘,占领唐朝的土地。

“朔云边月”,也指吐蕃的兵力。

吐蕃本在西边,这时尽取河西、陇右地,兵力已到了西北边界,所以称“朔云”,即北方的战云。

“边月”,边地的月,借指吐蕃的势力。

“满西山”,即指西山为吐蕃攻占。

“西山”,在成都西,一名雪岭。

杜甫《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

”西山一带有三个城,即松州、维州、堡州,都被吐蕃占领了。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飞将”,即汉将李广,这里指严武部下将领。

严武击败吐蕃军七万,所以说不让敌军有匹马回去,主张彻底消灭。

这首诗写在吐蕃入侵、占领三个州以后,严武为了保卫疆土,英勇抗击,收复失地,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塞下曲·其二 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公元748—799),字允言,唐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

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塞下曲》,也是乐府旧题,这是借旧题作诗。

这首诗是吟咏战功突出的将军。

诗中用了一个典故。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李广是汉朝名将,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这里用李广来比唐朝的将军。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史记》里只讲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草中石怎么会看作虎呢?这个诗句就写得好,因为“林暗”,看不清楚,所以错认作虎。

不仅这样,还有“草惊风”,就是,风吹草惊。

草怎么会惊呢?那是风吹草动,动得使人吃惊,让人想到“风从虎”,这就误认为虎了。

于是“将军夜引弓”,中间加个“夜”字,误认的可能性更强,便拉弓发射,“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平明”,天刚亮时。

“白羽”,用白色羽毛附在箭杆上的箭。

“没在石棱中”,箭头埋在石头的棱角中。

石头有棱角,箭头可以插在棱角中,是合理的。

这样,写将军像李广那样,使敌人害怕,就把击败敌人、保卫边疆结合起来了。

塞下曲·其三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写单于逃跑,唐军追击的景况。

诗的内容与上首有关,都是写抗击敌人、保卫边疆的内容。

这首诗着重写将军的声威,使单于害怕;所以这里不写战斗,只写单于逃跑了。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单于”,匈奴部族首领。

此句是说敌人怕唐军的强大、主将的声威,不敢作战,就在月黑之夜逃跑了。

“月黑”,指没有月亮的黑夜。

雁在高空飞行,应当是看不见的,大概其叫声还可以听见。

单于在黑夜逃跑的声息也可以听到,所以用“雁飞高”来衬托。

唐军发觉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要派轻装骑兵去追击,可是碰到下雪,大雪落满在弓刀上。

这里不记追到没有,只写执弓刀的追军的形象。

这个“大雪满弓刀”,当是追逐归来时的形象,胜利已在不言中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英宗时为直史馆,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轼上书论它的不便,自请调到外地去。

因而到杭州去做通判,后调密州知州,又调潮州。

有人告他的诗讽刺朝廷政治,贬官到黄州。

在黄州东坡筑室,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时召还,官至礼部尚书。

绍圣中又贬官到惠州、琼州,后赦还,到常州病死。

他是北宋大文学家。

著有《东坡七集》。

《江城子》是词牌名。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始于唐,盛于宋,每首词皆有调名,称词调。

原来是配合音乐可以唱的,有两阕,即音乐奏两次,中间停一下,称上阕、下阕,或上片、下片。

后来唱法失传,便成了长短句诗了。

这首词写在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时。

在十月里,他到铁钩去打猎。

这年作者40岁,他已自称老夫。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古称青年为“少年”。

这句是说我姑且发出青年人的狂态,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着苍鹰。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这句是说戴着织锦做的帽子,穿着貂鼠皮毛的袍子,带着上千骑把山冈都占满了。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这句是说为了报答全城的人民都出来跟随着他,看他打猎,像看...

表达作者怀古伤今感情的诗词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离愁别恨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不是这个频,正确的那个我打不出来,应该在加一个草花头)洲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何当共剪西窗烛,巴山夜雨涨秋池。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云,梅子黄时雨。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何当共剪西窗烛,巴山夜雨涨秋池。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云,梅子黄时雨。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水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风萧萧兮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汴水流,泗水流,无情汴水自东流。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自西州。

2、明月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3、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是出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酒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三杯别酒肝肠断,一曲阳关离恨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梧桐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昨夜西风急,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以秋声。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怀古伤今的诗句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满 江 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参考答案】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2011高考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一、咏史诗的概念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

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

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1.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4.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6.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7.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9. 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描写革命烈士的文章或书籍

描写革命烈士的文章或书籍有这些1.《抗日小英雄王朴》书中描述王朴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

2.《民族魂》书中每一个字都有革命先烈那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3.《红岩》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4.《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5.《革命烈士诗抄》收 集到的中国人民革命的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诗篇

推荐几首豪放词派的诗词,最好带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首词前段写打猎的场面有声有色。

后段从打猎引申到“天狼”,表现出作者抗击敌人的壮志和决心。

全篇的气概都很豪迈,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的吴侬软语,变成可报国立功的黄钟之音,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

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 ...展开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首词前段写打猎的场面有声有色。

后段从打猎引申到“天狼”,表现出作者抗击敌人的壮志和决心。

全篇的气概都很豪迈,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的吴侬软语,变成可报国立功的黄钟之音,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

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

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

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

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收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feng/728.html

下一篇:没有了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热门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赏析

热门汉字语赏析

热门汉字赏析

热门汉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