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诗文网 > 诗库 > 诗词解字题

诗词解字题

  作者: 古诗文网     文章栏目: 诗库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23日    点击:  次

苏轼的《赠刘景文》句解,词解,字解.古诗的全意思,

赠刘景文 开放分类:文化、诗词、宋代、古诗、苏轼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绝】 【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注释】(1)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最:一作“正”.【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出处】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代四大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孝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中国古代文学》有关题目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

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

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

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 句句押韵。

B、 隔句押韵。

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

如《诗经》 C、交韵。

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

《诗经》押古韵。

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

20、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 A、释词。

B、串讲。

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C、通释全章大意。

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

21、常见古书术语: A、曰、为、谓之。

被释词放于其后。

不仅用来释义,且用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差别。

B、谓。

被释词放于其前。

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

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

C、 貌。

于动词或形容词后。

被释词往往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

等于“…的样子”。

D、犹。

释者与被释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关系。

等于“等于说”。

上面单纯用于释义。

E、之言、之为言。

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F、读为、读曰。

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G、读如、读若。

一般用来注音。

有时说明假借字。

22、唐人为汉下其他古书注释。

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文选》。

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23、郭象注和成玄英注《庄子》。

24、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

有时一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这个字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传统有不同的读法。

25、古书常常有一字异读的情况。

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或词性的不同。

异读有时只是音调的差异,有时不仅是声调、词义上的差异,还有词性上的转变。

26、利用四声区别词义和词性,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27、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

28、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

对比较类的诗词鉴赏题,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1) 比较创作背景 诗人总是最敏感的,他们往往比一般 人更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社会的声音。

他们的呼声,往往就是历史前行的脚步 声。

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是我们把握诗 人情感的重要途径。

古人读诗讲究知人论 世,也就是要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 个人经历,去揣摩诗人的情感脉络。

(2) 比较意象选择 把握意象,从而把握诗歌的情感,是 鉴赏诗歌的最基本的方法。

古人认为意象 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西方以为意象是一种一刹那间表现出来 的理性和感性的复杂集合体。

其实,意 象就是沾染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

我 们要知道古人常用特定的意象表达特定 的情感。

如柳暗指留别,竹代表气节,菊 象征隐逸等。

我们更要知道,选择什么意 象,表达怎样的情感,完全是作者的主观 行为,不是千篇一律的,即使是同一种意 象,在不同的作者笔下,所表达的情感也 可能不同。

(3) 比较情感基调 读诗重在感悟,有所感触,才能有所 领悟。

赏读一首古诗,首先要通过诵读,从 字里行间去捕捉情感信息,感受作者的感 情基调,在此基础上,再深入体会作者的 内在情感。

(4) 比较遣词造句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句,炼字的根本 就是炼意,也就是努力选择最能表达作 者情感的字词。

因而,读古诗离不开揣摩 诗人的遣词造句。

有时,优秀的词句能给 读者以极大的阅读想象空间,这就是为什 么不周人对同一句或同一字的表达效果 会有见仁见智的情况。

(5) 比较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

不同的 作家往往擅长或习惯于采用不同的表达 技巧,同一作家在不同的作品中出于表达 的需要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手法,以至于呈 现出千姿百态的作品。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更能让我们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6) 比较意境的营造 抒情诗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优秀 的诗篇情与景、意与境相互交融,产生强 烈的感染力,形成永久的艺术魅力。

一首 诗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营造 出独特的意境。

解诗题是什么意思

据我所知:这是小学语文老师在教授孩子们古诗词时的首要做法。

我有一小学老师朋友,我们曾在一起探讨过此问题并帮助其打印过教案。

教授古诗词的三步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 1、 知诗人,解诗题:简要了解诗人情况、当时的心境,有助于对诗题和诗意的理解;对于解诗题的理解应为:了解诗的意思,而后揭示诗的内涵。

例如:《望庐山瀑布》,首先,诗人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为后人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传诵至今的绝佳诗词;诗题内涵:遥望庐山上飞流而下的瀑布而发出的感怀。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找一道诗词趣题,并解???

对联的算吗?明代书生方明秋,赴京赶考经过苏州,见一大户人家悬联招亲,上联是: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方一时对不出,赶去京城赶考。

到考试时,一看主考官出了一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方不假思索,用路上看到的招亲联为对。

主考官惊其才华,取为进士。

回经苏州时,见招亲联还在,于是又以考官出的联相对,被招为快婿。

为庆贺“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两件喜事,他并排写了两个大“喜”字。

据说,结婚时贴双喜,就从他开始。

你觉得还行吗

咏柳的诗词

1、原文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4、简析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

古代最悲伤的诗词是?

最伤感的古代诗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偷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淹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做宵庭外悲歌发,知谁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不相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欲将往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梧桐更兼细雨,点滴到天亮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为尘碾做泥,唯有香如故。

-慢慢看啊…

【决字去掉两点水念什么如题】作业帮

『夬』 异体字:叏 拼音:guài 注音:ㄍㄨㄞˋ 部首:大 部首笔画:3 总笔画:4 康熙字典笔画( 夬:4; ) 五笔86:NWI 五笔98:NWI 仓颉:DK 分解查字:乙大(yida) 笔顺编号:5134 四角号码:50800 UniCode:U+592C 笔顺读写:折横撇捺 -------------------------------------------------------------------------------- ◎ 古代音韵与现代拼音对照 [ 广 韵 ]:古卖切,去17夬,guài,蟹合二去夬见 [ 平水韵 ]:去声十卦 [ 国 语 ]:guài [ 粤 语 ]:gwaai2gwaai3 -------------------------------------------------------------------------------- ◎ 古典速查 [ 古文字诂林 ]:03册,第20部,又部,11 [ 故训汇纂 ]:486|0564.1 [ 说文解字 ]:编号1903,第03卷下,又部第11字 [ 康熙字典 ]:页249第01(点击查看原图) [ 汉语字典 ]:卷1页0051第11 [ 辞 海 ]:卷3页6820第1 -------------------------------------------------------------------------------- ◎ 基本解释 夬 guài 分决. 笔画数:4; 部首:大; 笔顺编号:5134 -------------------------------------------------------------------------------- ◎ 英文翻译 parted; fork; certain ◎ 新华字典详细解释 -------------------------------------------------------------------------------- 夬 guài 【名】 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兑上〖oneoftheSixty-fourDiagrams〗 夬,决也,刚决桑也.——《易·夬》 ◎ 汉语大字典解释 -------------------------------------------------------------------------------- [①]〔guài〕 〔《广韵》古迈切,去夬,见.〕 亦作“叏1”. (1)《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兑上. (2)坚决;果断. [②]〔jué〕 〔《集韵》古穴切,入屑,见.〕 亦作“叏2”.通“决1”. (1)钩弦用的扳指. (2)决定(胜负). ◎ 康熙字典解释 -------------------------------------------------------------------------------- 【丑集下】【大字部】 夬; 康熙笔画:4; 页码:页249第01(点击查看原图) 【广韵】【集韵】【韵会】古迈切【正韵】古坏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ku/675.html

上一篇:诗词开头例子
下一篇:没有了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热门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赏析

热门汉字语赏析

热门汉字赏析

热门汉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