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之思想内容
- 诗词鉴赏之思想内容
诗词鉴赏中的思想情感
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
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等。
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见之景,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2007年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题是王维的《新晴野望》,标题直接表明了久雨初晴,作者放眼远望村野之景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从题目中得知,这是一首抒离愁别恨的送别诗,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抒怀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标题的一个“问”和正文相互照应,更是意趣横生,亲切自然。
读诗时,一定要细品标题,把诗歌标题中隐含的信息了然于胸,切不可绕道而行,舍近求远。
诗眼是一首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趋向,抓住了诗歌的主题。
诗眼可以在诗歌标题中,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夜晚一场春雨的喜悦之情;诗眼可以在诗的正文的某句中,如杜甫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诗中“眼难苦恨繁霜鬓”一句,把国家民族命运的艰难和个人前途命运的伤感浓缩在一个“恨”字中,家国之恨让人感到无尽的沉重与辛酸!宋之问《渡汉江》中有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怯”字真切表达了作者由贬所还归家乡,既渴望了解家中近况,又害怕听到家中近况的矛盾心情。
诗注是在一首诗后命题人所给的补注,可能是对作者写这首诗时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切不可轻易放过。
(二)学会知人论世 中华诗歌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明确提出“诗言志”的主张,并且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
再如高考中几次考到王维的诗,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再加上其人多才多艺,诗歌而外,兼擅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几者相互影响,故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风或清幽恬淡或壮丽雄阔,“诗中有画”就是王维诗的主要内容和风格。
当然,如李白的乐府歌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五七言绝句豪放飘逸;杜甫一生工于诗作而命运多舛,其诗以其爱国忧民的激情,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东坡才冠古今,虽宦海沉浮屡遭排挤却超然豁达,其诗词更多地表达经过人生历炼后的一种大气,一种感悟,更体现了他不凡的人生境界。
(三)把握古代诗歌的常见类型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赠友送别诗。
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
写景咏物诗。
这类诗歌类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多,其中写景诗多是借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咏物诗多为托物言志之作,借物表达自己的志趣、胸襟或抱负。
山水田园诗。
下笔多描写山林的静谧、田野的悠闲,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羁旅思乡诗。
抒写羁旅之愁,表达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忧愁伤感,真切动人。
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
追慕古人,表缅怀之情,实则是怀古而伤今,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吟咏史实,多为借古讽今,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以上几点谈到了快速把握诗歌基本内容的方法,在迅速领会古诗大意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二、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和其它文学作品的阅读一样,古典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把握。
(一)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指的是诗中有直接表达喜怒哀乐和理想愿望等情感的字句。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
”直接抒情,表达了一种旷世的孤独感。
还有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直抒胸臆,真切感人。
借景抒情在古诗中很常见,因为中国诗人作诗有一个共同的宗旨——诗贵在含蓄。
诗人的感情往往通过景物描写含蓄地表现出来,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丞相祠堂的冷落凄清来表达命运不济,壮志难酬的失落;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表达出无限的凄凉之情,感人至深。
2.象征和托物言志 象征是借用某种...
简析舒婷诗歌的思想内容
舒婷:呼唤女性诗歌的春天(吴思敬) 虽然也曾流星般划过几位灿烂的女诗人的名字,但漫长的中国诗歌史似乎是男人的世界。
古代且不必说,甚至到了“五四”以后,新诗出现了,男人主宰诗坛的情况也未有根本的改观。
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新时期到来之前。
1979年到1980年之交,舒婷的出现,像一只燕子,预示着女性诗歌春天的到来。
由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多年来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形成的女性角色意识,女性诗歌有着不同于男性诗歌的独特风貌。
男性诗人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对性别的特殊强调。
但女性诗人则不然,在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女性对自己的地位、处境、生存方式等最为敏感,因而女性诗歌在新时期首先以女性意识的强化的面貌而出现是很自然的。
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舒婷自然而然地显示了女性立场,她的诗歌也渗透着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
爱情是女性诗人着力开发的一个领域。
舒婷也不例外。
《赠》中有这样的句子:“你没有觉察到/我在你身边的步子/放得多么慢/如果你是火/我原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
“你没有问问/走过你的窗下时/每夜我怎么想/如果你是树/我就是土壤/想这样提醒你/然而我不敢”。
这里体现了一种对人的深切理解和关切,其欲说还休,委婉细腻的表情方式全然是女性的。
再如《无题》中的句子:“‘你怕吗?’/我默默转动你胸前的纽扣。
/是的,我怕。
/但我不告诉你为什么。
”“‘你快乐吗?’/我仰起脸,星星向我蜂拥。
/是的,快乐。
/但我不告诉你为什么。
”“‘你在爱着。
’/我悄悄叹气。
/是的,爱着。
/但我不告诉你他是谁。
”这首诗所表达的就是爱,而这种爱的表情方式偏偏是“我不告诉你”。
在诗中,“我不告诉你”成了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深沉、委婉而又略显调皮。
“我不告诉你”的表情方式,使诗歌显得朦胧。
不过,创作与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最终还是要告诉的。
诗意不是已清楚地暗示出,“他是谁”中的“他”正是诗中的“你”吗?“不告诉”,也正是达到更好地“告诉”的一种手段,这体现了舒婷对艺术辩证法的娴熟把握。
《赠》与《无题》充分显示了舒婷诗歌的女性风格。
而真正对新时期女性诗歌造成开拓性影响的,当属她的名篇《致橡树》《神女峰》和《惠安女子》。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人被封建的纲常礼教压在最底层,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地扭曲,形成了对男人的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相夫教子成为女子的生活内容,夫唱妇随成为女人的生活准则,夫贵妻荣成为女人的生活理想。
这种心理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也仍然有强大的市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舒婷发出了震聋发聩的呼唤: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舒婷的爱情观,也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
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来比喻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对那些利用爱情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甘做丈夫应声虫的做法持坚决的否定态度。
在诗人的心目中,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也就是说,男女双方各自保持自己的人格的独立,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属,而是首先以一种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
这无疑体现了女性意识在新时期的觉醒与张扬。
如果说《致橡树》是女性独立人格的骄傲宣言,那么《神女峰》则是对要求女性从一而终的封建节烈观的背叛。
神女峰坐落于长江巫峡,一向被历代文人作为女性坚贞的化身而礼赞。
但是在舒婷以前,却从未有人从女性生命的角度揭示过这一神话的悲剧性质。
诗人乘船行进在巫峡,面对千百年来被人赞颂的神女峰,想起了那代代相传的美丽传说,她发出了深刻的怀疑:“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在诗人看来,化为石头的神女,错过了“无数次春江月明”,为前人赞扬的磐石般的坚贞,不过是“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强加在神女峰上的是陈腐的封建道德。
实际上,神女峰正是男权社会塑造出来的女性偶像。
诗人为神女逝去的青春而无限惋惜。
对传统文化中对神女守贞的礼赞,表示不能认同,因而借助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而“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这是新时期的女性发出基于生命本真的呼唤。
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作为封建礼教与男权的祭品而为人礼赞,却永远不可能享受到生命的欢乐。
在一个活生生的女性看来,做一个享有真实的生命体验的人,远比做一具受人礼赞的石头偶像要好。
在这首诗中,宣扬礼教的古老神话被解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女性生命变得鲜活,在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叛逆和唾弃中,现代女性意识得以充分的张扬。
舒婷对女性意识的张扬是全方位的。
如果说《致橡树》是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神女峰》是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那么《惠安女子》则体现了对中国当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富有立体感的语言,为惠安女子塑造了一座雕像: 野火在...
【如何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作业帮
一.审视标题诗歌的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我们理解其思想内容的钥匙,因此,从标题入手,可以理解诗歌的内容.例1. 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例2 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题目告诉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既然是送给友人的,那就决不仅仅是告诉友人一个客观事实,而是另有深意的.所以,答案应该是:因为严寒培育了橙与桔坚韧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说明了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二、了解作者古人读书有一条重要经验——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例3. 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课内我们学过陆游的诗,对陆游的生平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诗人,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明乎此,就可以明白,诗人是以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情况自喻.这两句是写,词人不屑跟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也不怕投降派的妒恨和打击.三.借助注释有时,拟题者为降低理解的难度,便于考生理解,会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作者简介,或写作时代,或语句、词语的注释等.这些资料往往可以用来帮助理解词意.例4 春行即兴张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借助提供的小注,就很容易答出:1. 抒发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2. 写出了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茂盛野草的景象.四. 理解诗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最根本的还是要对诗句进行分析理解.理解诗句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和“诗眼”.我国的古诗词讲究凝练,讲究一字传神,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诗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这关键词语和“诗眼”里.因此,我们要善于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情思.例5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辑,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例6.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如何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一.审视标题诗歌的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我们理解其思想内容的钥匙,因此,从标题入手,可以理解诗歌的内容.例1. 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例2 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题目告诉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既然是送给友人的,那就决不仅仅是告诉友人一个客观事实,而是另有深意的.所以,答案应该是:因为严寒培育了橙与桔坚韧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说明了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二、了解作者古人读书有一条重要经验——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例3. 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课内我们学过陆游的诗,对陆游的生平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诗人,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明乎此,就可以明白,诗人是以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情况自喻.这两句是写,词人不屑跟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也不怕投降派的妒恨和打击.三.借助注释有时,拟题者为降低理解的难度,便于考生理解,会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作者简介,或写作时代,或语句、词语的注释等.这些资料往往可以用来帮助理解词意.例4 春行即兴张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借助提供的小注,就很容易答出:1. 抒发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2. 写出了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茂盛野草的景象.四. 理解诗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最根本的还是要对诗句进行分析理解.理解诗句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和“诗眼”.我国的古诗词讲究凝练,讲究一字传神,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诗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这关键词语和“诗眼”里.因此,我们要善于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情思.例5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辑,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例6.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春望》诗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用“花溅泪”、“鸟惊心”描述自己的亡国之恨。
无知的花、鸟尚且如此,诗人的痛苦不言而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只要百姓安乐,自己甘愿受冻,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诗人有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这是一种“仁者爱人”的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充分领悟、发扬了儒家的“推己及人”的思想。
每当自己遭受现实挫折时,总是首先联想起处境不如自己的广大下层百姓,将关怀投向大众。
咏史怀古,借史抒怀,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
杜甫的咏史怀古诗秉有其诗歌的主导特征,多有沉郁顿挫之致,主要作品有《术古三首》、《咏怀古迹》、《蜀相》、《八阵图》等将近二十首。
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感慨。
凭吊诸葛亮,使诗人想起对当世的担忧,对英雄救世的渴望。
《八阵图》诗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赞咏了这位历史上的英雄,同时又对他的历史遗憾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咏物寄怀。
杜甫的《初月》“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不改色”,喻指意志坚定有气节,恰如言忠贞爱国的作者自己。
“空自寒”,亦为抱定贞直之志,宁为流俗不理解,而甘于寂寞的情操的自况。
一方面“穷形极相”,突出初月的情致。
另一方面“寄托深远”,表达自己坚贞的情操。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描写洞庭湖雄伟阔大的气势的同时,寄托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自己的孤单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思乡怀人,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月夜》诗曰“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轮明月,勾起了离人的相思,儿女幼小,不解相思,只有妻子遥忆长安,就显得更加孤独。
身在异乡的杜甫,多么渴望见到自己的妻儿!《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因为热爱故乡,不管走到哪里,总觉得故乡的那一轮明月最明亮!战争使自己与弟弟分散,漂泊的杜甫,不禁担心弟弟的安危。
描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
“安史之乱”时,诗人有著名的“三吏三别”,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
《石壕吏》就是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老妪家的三个儿子都在前线,其中两位已经阵亡。
但县吏犹来捉丁,最终竟驱赶老妪应役。
老妪一家的悲惨遭遇,是当时整个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影射。
《新婚别》,诗人替新婚的征夫妻子诉说愁怨,新婚妻子,仅自由一天,丈夫便出征出去了。
公婆未得相识,处境尴尬。
此外,还要为丈夫担忧,担惊受怕,遭受思念之苦的折磨。
一个新婚妻子的幽怨,几多为人妻子的离怨。
《兵车行》,诗人从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突兀地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变现了“行人”内心的疾苦、民不聊生的窘况,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不仅表现了诗人迫不及待的心情,而且表现了诗人对于丰收的期望和生活的热爱。
该诗语言锤炼精确、富于色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该诗写出了江村的美好景色和自己闲适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畔独步寻花》,诗人爱花之深沉,显示出诗人热爱春光、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更表现了诗人对青春,对于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杜甫的诗歌,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他得系念国家安危,同情人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
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品读杜甫的诗歌,让我们读懂了更多的历史、人性与气质。
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的内容。
能力层级为E级。
“评价”的辞典义是“评定价值高低”。
用于古诗鉴赏中,即评判诗歌的意义,包括内容积极还是消极,感情向上还是低沉,格调高雅还是平庸等。
从近年来高考情况来看,“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之类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题在近年高考中非常鲜见——因为“评价”题一般要求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即要求鉴赏者用自己的话来评点诗歌的高下优劣,而上述类型的设题都属于“是什么”的问题。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写的是作者登上金陵(南京)凤凰台上的所见所感。
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对历史的感慨——理解此句,须抓住蕴含着李白独特历史感喟的“埋幽径、成古丘”等关键词语;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则是对现实之景的描绘。
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全国卷I)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该诗,应结合注释来理解诗歌内容。
前两联从怀古开始——作者来到西山、赤壁这些古代英雄驰骋争雄、兵家必争之地,不禁浮想联翩: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但像这滚滚东流之水一去无回。
第三联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仰望广阔的天空,看上去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在向后移动。
最后一联发出感慨: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参考答案】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年高考江西卷)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高蟾《金陵晚望》写的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眺,看见一幅“浮云落日”图之后所抒发的一种沧桑感。
韦庄《金陵图》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图画之后,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两位诗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深忧虑。
鉴赏这两首诗歌,不能忽视注释内容,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
【参考答案】(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
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
难点攻略 以下内容,第一点侧重谈平时的复习备考,第二、三点则侧重谈考场的解题方法。
一、分类整理,把握同类诗歌的内容特点 对诗歌分类复习,是备考“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尽管古诗数量庞大,诗歌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作者的观点态度丰富多彩,但同一类型的诗歌还是具有一些“共性”,只要平时复习把握了这些“共性”,考试时通过确定考查的诗歌所属类型入手,解题的针对性无疑会更强。
分类鉴赏古诗的“程序”大致如下: 1.分类。
...
简述艾青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从思想内容上看,咏叹民族命运,呈现出忧郁、感伤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
写实与象征互渗,想象和感受独到,渴求光明、真理的情思线索,并有大幅度延伸,更为深沉、凝重、睿智,注重在具体物象中把握超越物象的意蕴,走向象征。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谢谢。
...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回答 1、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
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
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
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
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
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
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
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
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陶诗文共一百四十几篇,引用《列子》、《庄子》典故多达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说对老庄思想接受甚深。
陶渊明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同时又是生活劳动在田园之中,很自然地,田园生活便成了他的审美对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国田园诗歌的辉煌。
陶渊明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诗美思想,闪耀在诗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个性,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内容上,则是把田园生活引进 了诗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风格。
这就是伟大诗人的陶渊明,千百年来,他的品格,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连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为后世诗人与读者崇拜和研究的对象,就足以说明他美学思想的无尽生命力。
2、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语言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
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
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
”体现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手法 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
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
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
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
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
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
风格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
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二、扩展知识: 1、陶渊明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2、主要作品: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简要概述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分类并列举作品
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春望》、《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秋兴》、《岁晏行》等,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可分哪几类?
他的诗集中现存诗9300余首。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
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
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
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
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
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
这些佳作佳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
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
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
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pian/2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热门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赏析
- 古诗词跟读
- 古诗词跟现代人有什么关系 现代
- 古诗词谷稻堆旁什么意思 带渔字
- 古诗词给我带来的影响
- 古诗词给我上的语文课
- 古诗词给我
- 古诗词歌颂南宁
- 古诗词歌颂冬天
- 古诗词歌颂中秋月夜 歌颂父亲的
- 古诗词歌曲演唱大赛
热门汉字语赏析
- 诗词解释luyaozhimali
- 诗词节目表演形式 古诗词表演形
- 诗词节目知乎
- 诗词节目的主持词
- 诗词节目主持人 诗词研究员
- 诗词节目串词
- 诗词节奏按照什么划分 北冥有鱼
- 诗词节奏怎么划分 怎样划分诗句
- 诗词结构的开合
- 诗词结构特点
热门汉字赏析
- 古诗词高考题的答题模式
- 古诗词高考 高中古诗词名句
- 古诗词高考 古诗词鉴赏高考
- 古诗词高清电脑壁纸 古诗词电脑
- 古诗词高兴怎么说
- 古诗词钢笔字帖图片大全
- 古诗词歌赋名言典故里面有没有带
- 古诗词歌曲进校园的意义是什么?
- 古诗词歌曲研究
- 古诗词歌曲的演唱风格有哪些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