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诗文网 > 诗章 > 《春江花月夜》全诗和诗意

《春江花月夜》全诗和诗意

  作者: 古诗文网     文章栏目: 诗章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20日    点击:  次

  • 原文: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诗意: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 春江花月夜诗词赏析

    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整首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

    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

    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

    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

    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级(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扩展资料: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 一作:落花) 全诗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其中“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发生法”使其出现,又用“消归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条贯穿性的线索,有它将哲理性思索,将思妇,游子紧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情,景,理有机统一的完整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情是升华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

    在开篇诗人用神来之笔给人描绘了一幅奇丽的图画后,(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转入了对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

    《春江花月夜》古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滟滟1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2,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汀5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6,皎皎空中孤月轮7。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8,江月年年望相似9。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10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1,青枫浦上12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13?何处相思明月楼14?可怜楼上月徘徊15,应照离人16妆镜台17。

    玉户18帘中卷不去,捣衣砧19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20,愿逐21月华22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23。

    昨夜闲潭24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25。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26潇湘27无限路28。

    不知乘月29几人归,落月摇情30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古诗

    张若虚(唐代)朗读翻译鉴赏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求春江花月夜(古诗)的翻译

    解释: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河年初照人?◆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枫浦上不胜愁。

    ◆ 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日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全诗和诗意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tīng)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 )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古字中读xiá,斜(xié)是后面编入的声调)。

    斜(读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词语解释 ⑴滟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⑵芳甸:遍生花草的原野。

    ⑶霰:雪珠。

    ⑷流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⑸汀:水中的空地。

    ⑹纤尘:微细的灰尘。

    ⑺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⑻穷已:穷尽。

    ⑼但见:只见、仅见。

    ⑽悠悠:渺茫、深远。

    ⑾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⑿扁舟:孤舟。

    ⒀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⒁妆镜台:梳妆台。

    ⒂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⒃捣衣砧:捣衣石、捶布石。

    ⒄相闻:互通音信。

    ⒅逐:跟从。

    月华:月光。

    ⒆文:同纹。

    ⒇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21)乘月:趁着月光。

    (22)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译 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另一种译释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滟滟:月映水波不停闪耀的样子。

    随:伴随,跟随。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宛转:弯弯曲曲。

    芳甸:芳香的草地。

    霰:细碎的雪粒,这里比喻月光照在花朵上的光亮。

    霜:冻凝的露珠,比喻空中月光的晶莹。

    汀:水边的平地。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无纤尘:一点微细的灰尘也没有。

    皎皎:洁白明亮的样子。

    月轮:月圆如车轮。

    初:第一次,最早。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代代:一代又一代。

    穷已:穷尽、停止。

    待:等待、等候。

    但见:只见、只看到。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去:离去、离开。

    悠悠:遥远又渺茫,或飘扬飞动的样子。

    青枫浦:枫是一种秋天树叶变红的树;浦是水滨滩岸;青枫浦:古地名,在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泛指游子所在的南方。

    不胜:不能胜,受不了,经受不起。

    扁舟子:扁舟:小船;扁舟子:孤独地乘船远游的人。

    明月楼:有明月映照的高楼,思妇所住的地方。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徘徊:流连不去。

    离人:离开家乡漂游在外的人。

    妆镜台:对镜梳头化妆的案台,化妆台。

    玉户:玉石镶嵌的窗户。

    帘:窗帘。

    捣衣砧:捣衣的石头、捶布石。

    拂还来:用手轻轻地抹去,但它又回来了。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相望:相互眺望,相互思念。

    相闻:相互听得见,互相之间知道消息。

    逐:跟从、追随。

    月华:明月的光华。

    君:你、您,古代对对方的尊称。

    昨夜闲潭...

    提供一些优美的古诗文,像春江花月夜这样的最好

    古文可看<<古文观止>>其中滕王阁序,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报任安书,狱中上梁王书很好,韩 柳 苏 欧文辞尤佳.此外谏逐客书(李斯) , 登楼赋(王桀),别赋`恨赋(江淹),诗 谢眺 登池上楼诗 王维诗白居易 《长恨歌》刘禺锡 浪淘沙 竹枝词李商隐 无题苏轼的好诗太多元好问 论诗推荐几个词牌虞美人 浣溪沙 鹧鸪天 青玉案 江神子李清照 添字采桑子 减字木兰花 一煎梅

    古诗《春江花月夜》全诗是什么?

    古诗《春江花月夜》全诗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出自唐代的张若虚作者简介: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赏析: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

    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

    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

    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

    《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

    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

    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

    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

    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

    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

    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澡很赏识,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

    四杰在古诗向律诗的过渡中起到了开拓作用。

    文武双全的裴行俭对四人却十分轻视,说士人要有远大前程,首先靠器识,其次才是文艺。

    王勃虽有文才,浮澡浅露,不象享受爵禄的材料。

    杨炯大概可以做个知县,其余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错了。

    这些评说足见新诗的发展道路艰难。

    对打破宫体诗的束缚、铺平新诗发展之路,初唐四杰是有贡献的,杜甫评四杰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个评价既是对当时诗坛基本态度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四杰诗的确评。

    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宋之问、阎朝隐等宫廷幸臣成了诗坛上一伙把头式人物。

    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

    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过给我们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类的好诗句,而几乎没有令人振奋的好的诗篇,更不要说为盛唐诗人提供典范。

    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

    ”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

    ”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 的确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

    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

    这是它整齐的一面。

    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

    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

    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的景观立即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

    而最后一句,又为整篇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我们看到,诗人在第二组是写初月的朦胧,第三组是写高月的皎洁,并发思古之悠情。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

    也许后来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翻版。

    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

    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刘希夷感慨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两者之间何其相似!这里月的叠用、人的叠用以及江的叠用,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最常考的诗句是什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 作者:张若虚(约647年- 约730年),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

    初唐诗人。

    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 春江花月夜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 写真 挚动人的离情 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2. 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3.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和《夕阳箫鼓》 此曲与张若虚的同名诗无直接关系,而且严格讲也不能称其为古曲,因为它是1925年前后,根据琵琶大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

    属于民族管弦乐。

    史上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的音乐内容和其展示的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改编自《夕阳箫鼓》管弦乐曲,更是直接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夕阳箫鼓》的曲情基本来自《春江花月夜》的诗情。

    关于《夕阳箫鼓》 名字很多,如《浔阳琵琶》、《浔阳曲》、《浔阳夜月》等等,版本很多,各种版本的配器、谱本的分段及小标题多不相同。

    《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有收录,称《浔阳琵琶》。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

    它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的曲名,早见之于清·姚燮(1805-1864年)《今乐考证》。

    而这首琵琶曲的曲谱,最早则见于鞠士林(约1736- 1820)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陇菲按:现今所见者,是其弟子咸丰庚申年即1860年的传抄本),以及清代嘉庆己卯年即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还有道光壬寅年即1842年江苏松江张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谱、光绪乙亥年即1875年吴婉卿的手抄本、光绪戊戌年即1898年《陈子敬琵琶谱抄本》、1929年《养正轩琵琶谱》等。

    《陈子敬琵琶谱抄本》中之《夕阳箫鼓》一曲,已列有“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七个小标题。

    (陇菲按:对于此曲之源流的考证,最近的一篇论文是1993年第1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发表之王霖《曲源及作者探索》。

    根据此文,在江苏崇明《县志》中,有清咸丰年间宋珩“自出新意为《夕阳箫鼓》曲”的记载。

    ) 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这首乐曲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并易其名为《浔阳琵琶》。

    此后,又有人将这首乐曲名之为《浔阳月夜》、《浔阳曲》。

    李芳园之《浔阳琵琶》已有“夕阳箫鼓、花蕊散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小标题。

    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1920年由郑觐文创立)柳尧章、郑觐文根据汪庭昱的琵琶独奏谱《浔阳月夜》,把它改编成为多种民族乐器的合奏曲,曲名也更易为《春江花月夜》。

    此曲之小标题与李芳园所拟有所不同,是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迥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

    中华古韵,向有十大名曲一说。

    这十大古代名曲分别为《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六、江月何年初照人――《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夕阳箫歌》,此外还有《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不同版本流传于世。

    有人认为《夕阳箫鼓》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

    如《浔阳琵琶》的曲名,即取自《琵琶行》中第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事实上《夕阳箫鼓》的意境与《琵琶行》有较大差异。

    史上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的音乐内容和其展示的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改编自《夕阳箫鼓》管弦乐曲,更是直接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夕阳箫鼓》的曲情基本来自《春江花月夜》的诗情。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在初唐算不上是著名诗人,甚至不入《旧唐书》人物列传。

    《旧唐书》只是在贺知章的列传里简略的提到了张若虚。

    张若虚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一起被誉为吴中四士。

    贺知章是初唐著名诗人,张旭是书法大家,两人都是杜甫“饮中八仙”诗中的绝顶人物。

    相比之下,张若虚的名气远远不及与贺知章和张旭。

    《全唐诗》里只有两首张若虚的诗,除《春江花月夜》外,另外一首为《代答孤梦远》。

    张若虚虽不著名,但他拥有这首被后人称为“孤篇冠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足以使他在初唐至盛唐那个天才辈出的年代里占有一席之地。

    《春江花月夜》本为乐府旧题,属乐府清商曲,据说此曲为陈后主叔宝所创,在隋唐时较为流行。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格调与境界远在同题的宫廷诗之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此诗一开始便立意高远,气势雄浑。

    从春江到海潮,从江树到花林,从月升到月落,从现实到梦境,张若虚给世人描绘出一副似幻似真的图景,苍茫深阔,静谧优美。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四句,历来被认为包含了对人生和宇宙的哲理性思考。

    用闻一多的话来说,“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没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此诗结尾有游子思归、离愁别恨等情绪,虽略显感伤,仍不减大气。

    奇怪的是,从唐、宋到明代前期,各家诗评很少关注此诗,自然也无人承认它是一篇旷世杰作了。

    自明代以后的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zhang/250.html

    下一篇:没有了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热门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赏析

    热门汉字语赏析

    热门汉字赏析

    热门汉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