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诗文网 > 诗风 > 诗词敬亭山

诗词敬亭山

  作者: 古诗文网     文章栏目: 诗风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23日    点击:  次

古代写敬亭山的诗词有哪些

敬亭山在文学史上初出茅庐并展露光芒是从谢朓的笔下开始的。

在南朝齐建武二年 (495) , 谢朓出任宣城太守。

在此期间, 谢朓创作了著名的《游敬亭山诗》。

诗曰:展开全部 兹山亘百里, 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 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 下属带回溪。

交藤荒且蔓, 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 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 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 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格, 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 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 兹理庶无睽。

...

独坐敬亭山是一首什么诗

1.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2. 独坐敬亭山作者: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 注释:⑴尽:没有了。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⑷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4.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关于敬亭山的古诗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zhòng niǎo gāo fēi jìn 众 鸟 高 飞 尽 , gū yún dù qù xián 孤 云 独 去 闲 。

xiāng kàn liǎng bù yàn 相 看 两 不 厌 , zhǐ yǒu jìng tíng shān 只 有 敬 亭 山 。

独坐敬亭山 古诗

独坐敬亭山 诗人:李白 朝代: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古诗赏析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

《元和郡县志》云:\"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②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孤云独无依\"。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③尽:没有了。

④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⑤厌:满足。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赏析】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

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请问描写敬亭山的诗句有什么?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游敬亭山诗 【南齐】谢朓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

游敬亭山记.(明)王思任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赏心也。

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丽清矣。

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

望敬亭绛雰浮山急,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

古诗 独步敬亭山的诗句

1.出处:《论语》“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原意:孔子慨叹在礼崩乐坏的当时已无法复现周公礼乐政治的美好图景;情感:辛弃疾引用它表达谪居多年、故交零落,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感慨。

2.这两句与李白《敬亭山独坐》“相看两不厌”采用同一艺术手法,先把诗人的感情投注于描写对象,然后运用拟人手法,借染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山的形象来揭示诗人的内在感情。

《贺新郎》中,诗人因无物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从而大大加强了作品的主体意识,使得诗人的孤寂之情得到了更好的表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feng/629.html

下一篇:没有了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热门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赏析

热门汉字语赏析

热门汉字赏析

热门汉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