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赏析
枫桥夜泊》鉴赏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枫桥夜泊》赏析
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品鉴赏一、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流传千古,哙炙人口。
短短四句诗胜似一幅美妙而奇幻的图画,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情境交融,使千古读者不知不觉好想身临其境,去体验“愁”的情怀和感悟世态人生。
只是不知你我意想到的是个什么样的意境呢?1、 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不在了,太阳就要升起,极目天际,一片霜白。
这一句写的是诗人睡醒后看到的晨境。
所谓境随心生,昨晚的“愁”已随着那钟声逝去。
吟诵这一句,展现在眼前的好似一张可尽情书画的素纸白笺,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冲动。
(乌,神话中一种拉太阳车的神鸟。
如误作乌鸦解,岂不大煞风景,诗人则死不瞑目。
)2、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昨夜愁绪难眠,不知江上闪烁的渔火和岸上隐约的枫树是如何送我入眠。
此句可谓是写“愁”的千古佳句。
诗人在愁什么呢?诗人是位抱负远大的才子,其时已得进士功名,也许是忧国忧民?也许是怀才不遇?也许是仕途艰难?我们不得而知。
夜幕中,诗人充满愁绪,看到的是更加搅人心绪的境色:“江枫”和“渔火”。
此句中的“枫”和“火”与上句中的“霜”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艺术地表现了诗人的两种心境。
吟诵这一句,如歌如泣,酣畅淋漓……3、 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苏州城外的寒山寺。
为了说明钟声的来源,短短的四句诗诗人用了一整句,可见“钟声”在诗人心中的份量。
4、 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半梦半醒之间有钟声飘进了客船,是不是为了涤荡我的愁绪,寒山寺半夜鸣钟?诗人由于“愁”而久久难眠,在真正入眠时时间概念已经模糊,使得诗人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把寒山寺的“晨钟”误为夜半钟声。
因为有违“晨钟暮鼓”之理,诗人或许也感奇异,故特地写了下来。
正因为有了这个美丽的错误,才有了这句“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佳句。
诗人用浓墨来表现“钟声”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悠扬清灵的钟声帮诗人从“愁”绪中解脱出来,更是那钟声唤起了诗人的诗意。
吟诵这一句,自己的心灵仿佛也受到了那来自于远古的禅院钟声的一次洗涤。
二、后面两句,看似平铺直叙,实更具神韵。
诗人完美地运用了诗歌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为后人创造了一个好想亲临其的意境……(禅院钟声本有使人怡神净心、空灵致远的效果,之所以晨时鸣钟,为的是帮出家人创造一个好的心境,开始一天的修行。
而禅院鼓声节奏上接近人的心跳频率,音色浑厚,有悸人心魄的力量,所以暮时擂鼓,为的是让出家人叩心自问一天的言行举止是否犯戒。
)
枫桥夜泊 赏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赏析张继的诗《枫桥夜泊》,诗中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一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这首诗从所见所闻所感三个方面写, 看到(月落)、(霜满天) 、(江枫)、(渔火),听到(乌啼)、(钟声) ,感到(愁眠) ,抒发了(孤寂忧愁) 的情感.
枫桥夜泊的古诗词改写成白话文,至少500字,内容具体,词句优美。
...
那悬挂在天空上明亮的月亮慢慢的落下去了。
夜已经深深,万籁俱寂栖息在山林中的乌鸦哇哇地叫着,那凄厉的叫声传向远方,在山林中回荡。
放眼望去,天苍苍,野茫茫,大地铺满了白色的寒霜。
深秋时节,秋高气爽。
漫山遍野的枫叶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一片片灿烂的朝霞。
染尽了山林,染尽了天空。
可是,在这个深秋的夜晚,夜色朦胧覆盖天空,难以看到她美丽的笑容啊!眼前这平静的江面上停泊的渔船隐隐约约,灯火星星点点。
一阵阵秋风吹来,小船摇摇荡荡,灯火若明若暗。
寄宿在寒山寺的客人望着这苍茫的夜色和凄清的江面,久久不能入睡。
一种淡淡的思乡油然而生啊!夜深人静,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一片孤寂一片冷冷清清的。
寂寞的寺院里那苍凉而沉闷的钟声,随着萧瑟的秋风,飘到同样孤寂的小船上来了。
张继也许是仕途坎坷,也许是乡愁郁积,也许是思念亲人心切啊!就在这样的深秋的夜晚,寄宿在寒山寺里,目睹这落月、霜天、渔火;聆听着风声、乌啼、钟响;回想着白天这里红叶似火,渔人忙活的景象怎能不触景生情,怎能不思乡愁眠呢?
枫叶桥泊 古诗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文解释】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词语解释】 江枫:江边的枫树。
姑苏:苏州的别称。
【诗文赏析】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作者】 张继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肃宗至德初前后在世。
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
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
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
尝佐镇戎军幕府,又为盐铁判官。
大历末,入内为检校祠部员外郎。
又分掌财赋于洪州。
后来夫妇俱殁于其地。
继诗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
」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
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还有以下诗篇。
郢州西楼吟 连山尽塞水萦回,山上戍门临水开。
珠栏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鳞自相向。
昔人受险闭层城,今人复爱闲江清。
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开山鸟鸣。
登丹阳楼 寒皋那可望,旅客又初还。
迢递高楼上,萧疏凉野间。
暮晴依远水,秋兴属连山。
浮客时相见,霜雕朱翠颜。
春夜皇甫冉宅欢宴 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情。
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
暗滴花垂露,斜辉月过城。
那知横吹笛,江外作边声。
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 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
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
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
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
题严陵钓台 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
客星沈夜壑,钓石俯春流。
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
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衔獭?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洛阳作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
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晚次淮阳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送窦十九判官使江南 游客淹星纪,裁诗炼土风。
今看乘传去,那与问津同。
南郡迎徐子,临川谒谢公。
思归一惆怅,于越古亭中。
酬张二十员外 前国子博士窦叔向 故交日零落,心赏寄何人。
幸与冯唐遇,心同迹复亲。
语言未终夕,离别又伤春。
结念湓城下,闻猿诗兴新。
江上送客游庐山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会稽郡楼雪霁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望霁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飘纱。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冯翊西楼 城上西楼倚暮天,楼中归望正凄然。
近郭乱山横古渡,野庄乔木带新烟。
北风吹雁声能苦,远客辞家月再圆。
陶令好文常对酒,相招那惜醉为眠。
送邹判官往陈留 齐宋伤心地,频年此用兵。
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
国使乘轺去,诸藩拥节迎。
深仁荷君子,薄赋恤黎氓。
火燎原犹热,波摇海未平。
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
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 东越秋城夜,西人白发年。
寒城警刁斗,孤愤抱龙泉。
凤辇栖岐下,鲸波斗洛川。
量空海陵粟,赐乏水衡钱。
投阁嗤扬子,飞书代鲁连。
苍苍不可问,余亦赋思玄。
感怀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长相思 辽阳望河县,白首无由见。
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
奉寄皇甫补缺 京口情人别久,杨州估客来疏。
潮至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
枫桥夜泊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阊门即事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安公房问法 流连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上清词 紫阳宫女捧丹砂,王母令过汉帝家。
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
送顾况泗上觐叔父 吴乡岁贡足嘉宾,后进之中见此人。
别业更临洙泗上,拟将书卷对残春。
留别 何事千年遇圣君,坐令双鬓老江云。
南行更入山深浅,岐路悠悠水自分。
送张中丞归使幕 独受主恩归,当朝似者稀。
玉壶分御酒...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
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关于古诗的来源
古诗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 诗词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机的插入古诗词有时会 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 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导入物理概念 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物理概念,这样可谓是水到渠成。
例如,讲授分子运动论的概念时,可引用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知雪,为有暗香来. 在问学生为什么会有“暗香来”后,学生会引起浓厚的兴趣,稍作讨论 后可顺水推舟引入分子动理论. 再如,讲授相对运动、参照物的知识前可引用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 道中》: 飞花两岸照晚虹,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后两句可用相对运动的知识来解释,因为船与云运动速度相同,以船为 参照物,云是静止的,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为例,要学生指出白日依山尽的参照物,黄河入海流的参照物。
一些古诗词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脍炙人口、生动形象而有趣,通过古诗词引入物理概念,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课堂气氛活跃,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利用古诗词帮助理解记忆概念 物理概念繁多且表述严密,有相当多的概念不太好理解,学生因对物理 概念理解困难故而对物理望而生畏.若借助于对相关古诗词的分析,可使 学生针对具体问题中的概念,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逐渐接受和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分析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时,可引 用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以及《敕勒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以及《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这些古诗词词义浅显,学生易理解,理解了古诗词含义的同时亦即理解了相应的物理概念. 再如讲授平面镜成象特点时引入高骈的《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也可引入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样可加深对平面镜成象特点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平面镜成象特点在自 然界中存在的涉及,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又如,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分解现象时,分析风筝为什么能浮 在空中的原因,可将清代吴有水的《风筝》介绍给学生.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同时进行受力分析,讲清其道理,效果很好.而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时,用苏轼的《花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重重迭迭上遥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三 利用古诗词深化和应用物理概念 学牛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不是靠死记硬背,不是靠生吞活剥,而是靠深刻 理解,靠有机吸收。
如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再如引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可使学生在文学欣赏中对参照物、光的反射、力的作用效果等概念得到 深化和升华。
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气势磅礴的瀑布化作熠熠生辉的银河落下神州,如果没有一定的光学知 识,就不会有对诗中意境的深刻领悟,反过来,在欣赏和领会诗中意境的同 时也是光学知识、力的作用效果知识,能的转化知识在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再如,学习物理后,同学们知道了一些时空概念,再重温李白的《朝发 自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说的是作者和船在空间运动,西辞自帝城,东抵江陵府,乘船顺 流而下,在阵阵猿鸣声中,身处轻舟,但见群山万壑,千姿百态,迎面扑来。
好一幅人舟共融于大自然的山水画,岂不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幅画中,我们 可以领悟时空概念,相对运动概念、声的概念、力的概念.诗仙未曾想到会 给后人留下一部绝妙的物理教科书. 四 利用古诗词进行素质化教学 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物理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古诗词在这些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学习物态变化时可利用郑板桥的《江晴》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可先要求学生归纳诗中出现的一些物态变化,再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它们的异同。
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当学生学习了凝华概念后,对凝华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后,可要求学生用批判的态度去欣赏鉴别,并说明文学毕竟不是科学,它可 使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这对强化物理概念,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益处的。
再如,学习了机械运动知识后,可引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两句的意...
枫桥夜泊 元·孙华孙 画船夜泊寒山寺,不信江枫有客愁 二八蛾眉双...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 诗词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机的插入古诗词有时会 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 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导入物理概念 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物理概念,这样可谓是水到渠成。
例如,讲授分子运动论的概念时,可引用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知雪,为有暗香来. 在问学生为什么会有“暗香来”后,学生会引起浓厚的兴趣,稍作讨论 后可顺水推舟引入分子动理论. 再如,讲授相对运动、参照物的知识前可引用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 道中》:飞花两岸照晚虹,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后两句可用相对运动的知识来解释,因为船与云运动速度相同,以船为 参照物,云是静止的,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为例,要学生指出白日依山尽的参照物,黄河入海流的参照物。
一些古诗词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脍炙人口、生动形象而有趣,通过古诗词引入物理概念,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课堂气氛活跃,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利用古诗词帮助理解记忆概念 物理概念繁多且表述严密,有相当多的概念不太好理解,学生因对物理 概念理解困难故而对物理望而生畏.若借助于对相关古诗词的分析,可使 学生针对具体问题中的概念,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逐渐接受和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分析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时,可引 用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以及《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以及《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这些古诗词词义浅显,学生易理解,理解了古诗词含义的同时亦即理解了相应的物理概念. 再如讲授平面镜成象特点时引入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也可引入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样可加深对平面镜成象特点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平面镜成象特点在自 然界中存在的涉及,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又如,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分解现象时,分析风筝为什么能浮 在空中的原因,可将清代吴有水的《风筝》介绍给学生.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同时进行受力分析,讲清其道理,效果很好.而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时,用苏轼的《花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重重迭迭上遥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三 利用古诗词深化和应用物理概念 学牛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不是靠死记硬背,不是靠生吞活剥,而是靠深刻 理解,靠有机吸收。
如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再如引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可使学生在文学欣赏中对参照物、光的反射、力的作用效果等概念得到 深化和升华。
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气势磅礴的瀑布化作熠熠生辉的银河落下神州,如果没有一定的光学知 识,就不会有对诗中意境的深刻领悟,反过来,在欣赏和领会诗中意境的同 时也是光学知识、力的作用效果知识,能的转化知识在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再如,学习物理后,同学们知道了一些时空概念,再重温李白的《朝发 自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说的是作者和船在空间运动,西辞自帝城,东抵江陵府,乘船顺 流而下,在阵阵猿鸣声中,身处轻舟,但见群山万壑,千姿百态,迎面扑来。
好一幅人舟共融于大自然的山水画,岂不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幅画中,我们 可以领悟时空概念,相对运动概念、声的概念、力的概念.诗仙未曾想到会 给后人留下一部绝妙的物理教科书. 四 利用古诗词进行素质化教学 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物理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古诗词在这些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学习物态变化时可利用郑板桥的《江晴》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可先要求学生归纳诗中出现的一些物态变化,再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它们的异同。
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当学生学习了凝华概念后,对凝华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后,可要求学生用批判的态度去欣赏鉴别,并说明文学毕竟不是科学,它可 使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这对强化物理概念,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益处的。
再如,学习了机械运动知识后,可引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两句的意思是,那一片孤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yi/55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 《过零丁洋》古诗及意思
- 《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
- 古诗词含解析 含蓄表达爱意的古
- 古诗词积累活动小结
- 古诗词话剧
- 古诗词呵中常用的典古有哪些
- 古诗词豪放
- 古诗词和王者荣耀台词
- 古诗词广播稿100字
- 古诗词关于传承
热门诗词大全
- 《枫桥夜泊》赏析
- 《红楼梦》诗词歌赋对联:钢笔书
- 古诗词积累课题研究 小学古诗词
- 古诗词含罗字 含有熙字的古诗词
- 古诗词回荡在古建筑
- 古诗词合欢花
- 古诗词汉语转换器
- 古诗词含松字 带有松字的诗句
- 古诗词后面一部分叫什么
- 古诗词后面的23首古诗
热门诗文赏析
热门汉字语赏析
- 《红楼梦》中的贾元春省亲时,薛
- 《风云雄霸天下》里的4句诗是什
- 古诗词基础知识大全ppt
- 古诗词行书
- 古诗词含愁.恨 乡愁古诗词
- 古诗词规格
- 古诗词海报内容
- 古诗词积累朝天子咏喇叭
- 古诗词红领巾广播稿 红领巾广播
- 古诗词积累和运用
热门汉字赏析
- 《古诗词大全600首》这本书的书名
- 古诗词广播稿大全
- 古诗词活动通讯稿 活动通讯稿
- 古诗词或者古文中有哪些好词可以
- 古诗词活用
- 古诗词活动的主持稿
- 古诗词和写作哪个好过
- 古诗词国色天香
- 古诗词绘画简单漂亮
- 古诗词含渠字取名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