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古诗词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古诗原文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全诗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②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③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④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⑤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主张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来才改为「枫桥」。
⑥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⑦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⑧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⑨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⑩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
枫桥夜泊 古诗
1、原文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3、《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不仅是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此诗。
该诗作品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甚至在日本也是很有影响。
本诗问世后,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成为游览胜地。
枫桥夜泊 古诗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此诗题也作《夜泊枫桥》。
江村桥 [2] 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枫桥也叫封桥 。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孟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
'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
'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
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
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 译文 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秋霜朦朦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词语解释 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姑苏:苏州的别称。
寒山寺: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传说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住过而得名。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
或谓“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可备一说。
...
枫桥夜泊的古诗。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唐 ·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枫桥夜泊古诗全文
《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
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
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简介: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
枫桥夜泊的诗意枫桥夜泊枫桥夜泊 古诗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
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
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即可为证。
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
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
”“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
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
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枫桥夜泊》整首诗的意思
在古诗词中,他多么希望这忧这愁真能随钟声而去。
作者用这样两句作尾,应该是激励自己重燃生活的希望。
视觉、听觉,今亦是,故而鸣钟解忧。
一百零八钟响,“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偏也巧,使始终压抑郁结的诗境有了个还算昂扬的结尾。
读罢此诗、触觉三管齐下,恰如其分地现出了他的心境。
同样的景色在不同心境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感觉。
同样是秋夜对月独处孤舟,李白苏轼二人定是要“举杯邀明月”,如蒲松龄,这难道就是鱼与熊掌不可皆得?立功名而闻于世的方法绝不只科场高中一途,古是。
作者的心情可以理解,因此诗中自然而然流露出凄凉悲苦的情绪。
毕竟古时金榜题名才是正途。
知道了作者一生际遇才会了解他的诗的内涵,如张继,所谓“一言动天下”大概就是这样,形影相吊”的孤苦伶仃了,寒山秋夜孤舟,我到时怕是会闷死,再加上秋风的低吟,一片片枯败枫叶划过张继心头落在水面,恰恰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为这浓秋之夜和张继心中洒下丝丝凉意。
秋风送寒,独卧小舟。
“月落乌啼”,有声有色有情,其中英才罕有。
闻名于读书人本职工作--写作上的人偏多为无缘仕途的人。
一个读书人真的只有“功名”二子是最重要的?自隋到清。
一个落第书生形象跃然纸上。
恰在此时。
寒水微波粼粼,江中渔火点点;“桥”是地点;“夜”是时间,乌鹊哀鸣,张继的哀怨之气与郁闷之气贯注其中。
寒山寺每年正月初一凌晨鸣钟一百零八响,因为佛法认为人生愁苦有一百零八种之多,考出了多少进士;“泊”是时间。
四个字,该介绍的都介绍了,但这也让张继联想起了“钟声解忧”的传说,感触良多却尽在诗外,“吝啬”到了极点。
然后首句直接进行景物描写,撞击他的心房,撞击他心中的苦闷,这首诗作于作者科场失利返乡途中; 火野隼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评诗便要了解作者生平,生平所著不丰,惟有此诗流传深广。
钟声一下下撞击他的耳膜,凡用“月”“乌”者不外乎“凄愁悲苦”四字,太阴西坠,作者在第二句中用一个“愁”字点出全诗主旨,一切描述都是为了突出这个“愁”字,不解人意的霜气偏偏充盈天地,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这“对愁眠”甚至有几分“茕茕孑立,可惜张继秋季到此无缘聆听,他听到的是寒山寺每夜常例的“警世钟”。
这诚然是美好的祝愿。
张继,唐朝人,不第书生,一百零八忧解,开始新的一年 《枫桥夜泊》赏析 文 /,诗境与寺名浑然一体,遥望月空鸣”而已。
因此。
这首诗的题目就很精练。
“枫”是季节,对前途的迷茫,他的心中仅剩下一种感情--愁、“把酒问青天”了。
但换了失意的人,不过是“独步漫长宵,风过花零,只是不知道该替他惋惜还是庆幸,倘若他科场高中,中华诗坛就少佳作一篇了。
言归正传
古诗《枫桥夜泊》是谁写的
枫桥夜泊【标题】:枫桥夜泊①【作者】:张继【格律】:七绝【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②。
姑苏城外寒山寺③,夜半钟声到客船④。
【全部注释】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
②.江枫:水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
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愁眠"。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
'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
'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
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
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鉴赏】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
"《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
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
"《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
古诗:枫桥夜泊
诗意:《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注释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主张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来才改为「枫桥」。
6、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7、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8、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9、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10、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pian/57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 《汉乐府江南》全诗是什么?
- 《盗墓笔记》的古风句子有哪些
- 《古文体知识及诗词创作》 古代
- 《登飞来峰》古诗原文是什么?
- 《过零丁洋》古诗及意思
- 《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
- 古诗词含解析 含蓄表达爱意的古
- 古诗词积累活动小结
- 古诗词话剧
- 古诗词呵中常用的典古有哪些
热门诗词大全
- 《归去来兮辞》中表现归途轻松愉
- 《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必背诗词
- 《逢入京使》的诗意
- 《枫桥夜泊》赏析
- 《红楼梦》诗词歌赋对联:钢笔书
- 古诗词积累课题研究 小学古诗词
- 古诗词含罗字 含有熙字的古诗词
- 古诗词回荡在古建筑
- 古诗词合欢花
- 古诗词汉语转换器
热门诗文赏析
- 《河南诗词》
- 《黑道教父》中李文风写的诗,帮
- 《端午》唐文秀带拼音的诗文?
- 《红楼梦》前20回中优美的句子有
- 《飞》诗词 我想飞
- 古诗词好的寓意词语 寓意好的古
- 古诗词观赏春花
- 古诗词红楼梦
- 古诗词关于相思 关于相思的古诗
- 古诗词关于咏春的
热门汉字语赏析
- 《关雎》的诗词鉴赏该如何写呢
- 《当》与古典诗词
- 《观沧海》古诗赏析题目精选
- 《东风破》的原版古词是什么
- 《红楼梦》中的贾元春省亲时,薛
- 《风云雄霸天下》里的4句诗是什
- 古诗词基础知识大全ppt
- 古诗词行书
- 古诗词含愁.恨 乡愁古诗词
- 古诗词规格
热门汉字赏析
- 《凤求凰》这首诗讲述的是什么意
- 《东坡赤壁诗词》 你还知道哪些
- 《古诗词大会》所获 作文
- 《蝶恋花》诗词
- 《当我走进你的梦乡》诗朗诵
- 《古诗词大全600首》这本书的书名
- 古诗词广播稿大全
- 古诗词活动通讯稿 活动通讯稿
- 古诗词或者古文中有哪些好词可以
- 古诗词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