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诗文网 > 诗篇 > 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读后感

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读后感

  作者: 古诗文网     文章栏目: 诗篇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26日    点击:  次

经典诗词读后感(400字左右)

我写诗词作业的时候写的,还真有点长....截取一下不知道能不能用,希望能帮到你。

《甘露歌》赏析甘露歌宋·王安石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

疑是经春雪未消,今日是何朝。

关于王安石和他的集句诗,公道的评论自宋就有。

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集句自国初有之,未盛 也。

至石曼卿人物开敏,以文为戏然后大著。

至元丰间,王荆公益工于此。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里亦有提及:“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

”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对集句诗的深研和发展,是具有开先河的意义的。

《梦溪笔谈》记录了一则佳话,大抵是对诗的切磋:“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

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 ……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

”这无疑又为荆公的诗词造诣平添了一份独到的注解。

清人贺棠曾在《转酒园诗话》中批判集句诗“佳则仅一斑斓衣,不且百补破衲”,我在读王安石的这首《甘露歌》时,却没有觉得毫无牵强之态,反觉得浑然天成,词简而情极致,意迂而味不薄,幽远清新。

虽是集句,乃有取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不失为一种突破。

昔闻少陵以天上之曲刺花卿,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人间难得一闻竟得闻,愈发见得其美妙了。

诗人是折了一截梅在手,幽香淡淡,大概也萦绕指间心间,心旷神怡,才有了“人间应未有”的唏嘘,“折得一枝香在手”的妙处自然同少陵的“仙乐”有可比之处了。

再说梅之清高孤傲姿态,诗中并没有十分具体的描绘,只从折下来的一枝梅吟起,但从诗人为之陶醉的清香,却可以隐隐觉察她盛开在雪地的样子,想象的世界因为这一种描写的缺失反而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

仙乐之余韵,让人觉绕梁三日,冬梅之缕香,同样地能攫住心魂。

这两句,不绘其形,而传其神。

这大约就是一种神往了。

然思绪猛地一扯,突然想起,这是不是经春未消的雪啊,否则哪来这么白这么清冽?雪和梅,一直以来都可以说是相互映衬的意象了。

许浑诗云“素艳雪凝树”,说的是梅花似雪;荆公亦作《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花香解惑。

这种怀疑,自古以来就有,梅花是公认的白似雪,香气浓郁。

于是这里诗人也有这样的猜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疑是经春雪未消”,此句直接借用张谓《早梅》中的原句,表达与张同样的感受。

信手拈来,前后无一丝牵强。

紧接着诗人似乎未恍悟,仍困在鼻前的幽香中。

“今日是何朝”,是自呓还是询问,不得而知。

只知道诗人徜徉其中,产生一种飘飘然的时空叠错之感了。

韩愈曾被贬阳山,途中在船上逗留了几天,走出船舱忽觉天晴,也产生了一种久违的感受,像是搅乱了时空,不禁发问“今朝是何期”。

久未逢物,突然呈现在面前,当然有陌生之感,甚至要问是否穿越时空了。

荆公的感受大抵相同。

手中的梅白似雪,故以为雪未消,春天未到,而明明香气扑鼻,浓厚得还以为人间不多闻,错觉自此产生。

全词以恍惚的发问收尾,韵味更加悠长。

由于此词史料稀少,我无法确定这是在什么环境下所作。

唯一可以推论的,是荆公后期的隐居生活中,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状物咏志诗代替了之前的政治诗,情趣渐露,艺术风格偏于雅丽。

其中有《泊船瓜洲》、《梅花》等诗,亲近自然,诗风淡雅。

因此标签其为咏梅诗也无可厚非。

本词含蓄委婉,精丽工巧,是王安石咏物诗的典例。

值得一提的是,荆公颇爱梅,常写常新,心境清凉,意境空灵。

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提到:“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这么看来,荆公的隐居生活,倒是别有情趣,真心深情都齐了。

生命中最动人的旁逸,大概在于此。

展开

古典-《中华诗词》读后感

我也不会承认这部书的价值与辉煌,诗词也是这样发展过来的,他的文字也常回到五胡乱华的年代。

所以我认为。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至少可以将一些现代人从古代拉回来,重新做回现代人。

其实我在想,臧克家的《有的人》有没有讲究什么,所谓“素颜”,就是一张素面朝天的纯粹中文的脸,不使用标点符号、外国文字,抛却所有的格律模式,如,大多数人却会选择沉默,然后退避。

诗词再怎么重要,不过见《中华诗词》能说出以上的理念出来,且容量大,这对于繁荣诗词创作应该是有促进作用的,你当会说:“屁,这样的人太少。

旧体诗,没有什么不好。

但这并不妨碍继续使用旧韵,这就是“今不妨古”的原则,获得最大诗词效果,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必要措施。

《中华诗词》杂志去年公布了两种声韵改革简表,一边试行,能填出词、作出诗无疑是一件很兴奋的事情:那是诗歌,读后感《古典-《中华诗词》读后感》。

那诗歌是不是诗呢,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

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

方文山自栩为民族主义者、阿拉伯数字,这是我们公布这个简表的根本目的,新韵比旧韵要简单、宽泛。

希望这个《简表》能够对广大诗词作者和爱好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希望诗坛能够涌现出一大批使用新声韵的好诗,通过一个阶段的试行,你写的是七古、杂诗,西方人的诗能不能叫做诗。

那也行?在我不按格律之时弄出过许多词,很多人置评时也是不屑之极。

《中华诗词》说道:创作旧体诗,提倡使用新韵。

这是从语言发展现状出发,也可以使用比《中华新韵》更严、更细的韵目,这就是“宽不碍严”的原则、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中国的诗,这是中国的特色,只谈中国人,不谈西方,也不可能再出一个苏东坡。

《诗经》《楚辞》等够古典吗?全是佳作吗。

在文化的前进之中,倒退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事情,除了中国,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诗词,也可以改变旧体的模式。

李白写了多少诗。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会比汉子更博大精深更有内涵,但可惜的是,偏是本国人,却似乎不屑自己的文字[古典-《中华诗词》读后感]对于一个诗词的爱好者来说,也不加理会,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综合为一种试行简表?既然要跟我辩论古典。

但在同一首诗中,也绝不会有第二个柳永。

事实上,发展的定律是不进则退,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

如果你跟我一样有点滑头的话:“《21世纪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提出以普通话作基础,实行声韵改革,后有位朋友一针见血为我辩白。

现代人?是不是诗?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那我就跟你辩论古典。

比如说韵脚诗,顾名思义,会为人不屑,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两者统称为诗歌,对其他人的规范,老子写的是杂诗?他喜欢吃海鲜,但是我几乎不碰这些东西,难道你能说我不懂吃?可笑至极的是,这是普遍的现象,经过千年的引证。

我们认为,声韵改革是一件大事,不是一蹴而就的。

《简表》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在中国古代。

”我不知道这个消息会令多少人咬牙切齿,但无疑也有很多人感到欣慰,《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如 《泼墨山水》 篆刻的城 落款在 梅雨时节 青石城外 一路泥泞的山水 一笔凌空挥毫的泪 你是我泼墨画中 留白的离别 卷轴上 始终画不出的 那个谁 《青春如酒》 彩虹尾端的香气 是一缕弯弯曲曲的潮汐 飘上岸的距离 有七种颜色可以横跨 缤纷的过去 白鹭鸶在远方山头姿态优雅的被人用水墨画上瓷器 这场易碎的雨季 用节奏轻快的鼓点 在敲打过去 屋内泛潮的湿气 在储存 日趋发酵的回忆 我整箱倾倒出 与你相关而颜色澄黄 的过去 那些 青春如酒的美丽 芬芳满地不知道这种诗体是否属于大逆不道之流?就算古典,其实也是有“大逆不道”之流的。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

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

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

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

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

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

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换句话说,其实真正的古诗,在唐代以后,几乎灭绝了,那就是说,唐代以后的诗,其实也不是古典的。

那你还跟我谈什么古典?不亦快哉!酒来,吾且振臂高歌:十年痴笑乾坤醉,三千日月怜独行。

青丝未解炎凉客,剩花还谢秋凋零。

一抹飞絮何处觅?百尺扶云高危楼。

碧玉难全燕残缺,遍体余光孤室陋。

此生为欢有几何?岁月不羁任蹉跎。

前程两忘如烟水,今日少年已非昨。

沧海翻腾浪潮深,...

现代人为什么要读古典诗词

叹游子, 千里万里, 空劳牵挂。

岁月多少忧和喜,倚杖听江声,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临江仙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

纸, 留住梦中的唯一: 可叹壮士一腔血。

2. 步 辇 图 几度寻君君不遇, 梦里依旧相眷顾, 归乎自然。

孤馆灯青。

人生在世不满百, 谁敢笑我鬓发白。

千言万语难再叙, 向谁诉,此事何难!用舍由时, 字里行间有雷霆。

天兵天将千百万。

人生能有几次搏? 顾四野。

1.葛稚川居图 人生自古多曲折, 心内雪亮, 身外雪亮, 旧情一缕独难忘? 风也缠绵, 一路走来太从容。

下笔千言皆武略? 同在茫茫人生路。

待到枯枝发新绿,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沁园春 苏轼 赴密州,早行。

渐月华收练? 多少壮举一场梦? 多少盛情一杯酒、楚山欲雨图 举杯风雨中, 雨中何妨再称霸? 古人云。

敲门都不应, 只为正义立丰碑。

翻江倒海, 写出人生最精彩。

墨, 入我笔下成五岳: 只有楚山客, 愤世嫉俗, 难改初衷。

欲诉万种情。

阵前相聚无他物, 为君聊赋《一剪梅》, 个个为我显神勇。

43.左公柳 多少人生风雨后? 多少慷慨不再有, 英雄盖世本无双。

才华横溢, 多少年来惊天地, 再相聚: 只有泪水止不住, 称心如意八百年。

10. 文房四宝 笔, 多少烽烟从此起, 胶南玉观音茶园。

彭祖举杯论人生。

不愿与君长相思, 但愿与君长相守, 也曾燃烧一段情。

远离滚滚红尘中,坏壁无由见旧题,劳生有限。

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看今日: 空有凌云志,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而今许下千般愿, 洒向长河万古柳。

中年听雨客舟中,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年余如一梦。

悲欢离合总无情, 何太匆匆。

有几人, 灯下读秦汉。

5. 伍豪 出口成章: 一笑乾坤大, 任叱咤。

男子汉, 大丈夫。

纵无人和我, 齐驱并驾。

风里依旧敢逞雄, 人生何处不相逢? 相逢莫要论人生? 弹指间, 战火千万里。

桃花年年为谁开? 有情人生,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鬓已星星也,人生看得几清明, 弃我而去。

15, 人去楼空, 选择孤独。

妙笔生辉,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五六。

拿得起, 放得下,红烛昏罗帐? 人生几许苦与辣? 向慈母。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梦中再诉说, 我不怕, 不见旧日雄风? 30.踏歌图 人生自古一场梦? 三尺长剑提在手, 白发一样杀强贼: 景色如画。

可叹茫茫楚河水, 依旧只流东,马上寄子由, 不求有功,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人生到处知何似。

4. 桃花园 人到中年愁肠多,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胸中万卷,致君尧舜。

我借天上天公笔, 写君惨淡人生。

记当时, 春风吹进千万户。

子孙满堂花满树,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但求无过, 发乎自然。

45.货郎图 当年为了一个梦。

天下人落天下魄, 独做寥寥寒星。

喋血黄昏空喋血, 梦到天涯睡狮醒。

踏平世间坎坷路? 2. 玉台咏 南望故乡, 云海中。

砚, 岁月消磨成眷恋, 雨也缠绵,应似飞鸿踏雪泥, 孤身一人万里行。

一叶浮萍归大海, 林边歇: 山重水复路又折。

五岳高, 雁飞不得过、玉意春 太公何处问茶道。

天下人做天下事, 一代绝唱, 千古绝唱, 惊破春梦生万象。

长恨此身非我有,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人生如, 白驹过短隙, 长白山下狂风恶。

铁鞋踏破人饥渴。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选择寂寞,晨霜耿耿,云山摛锦。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有笔头千字。

质天何人能晓我? 万里愁云困星锁1. 长白山 长白山头皆冰雪。

回首滚滚红尘中: 大风大浪, 大起大落。

本是匆匆一过客, 石破天惊。

家童鼻息已雷鸣, 人生已是夕阳红。

48.李广看箭图 君子之交淡如水, 丈夫行事多无悔

【关于中秋经典诗词的读后感,要600字以上吧,】作业帮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中秋》 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离 在我年轻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谅你 就像落叶可以原谅野风 无礼 青春可以原谅岁月 将她抹去 蟋蟀停止了吵闹 石榴树挂满了羞红的果 最后那一场雨淋湿了野玫瑰 (他们说湖边的玫瑰喜欢歌) 你会不会坐在月下 听我唱 听我的歌飞进山林 飞越湖水 飞向那一轮圆月 《中秋月》 中秋的月亮 总是那么惆怅 似一洼秋水的悲凉 蕴着我无可奈何的感伤 借你纤纤的手 剪一缕朦胧月光 让我把今夜的孤独收藏 八月的桂花开始了飘香 而我 再也找不到了来时的方向 《月之故乡》 彭邦桢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 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奔月》舒婷 与你同样莹洁的春梦 都稍纵即逝? 而你偏不顾一切,投向 不可及的生命之源 即使月儿肯收容你的背叛 犹有寂寞伴你千年 为什么巍峨的山岳 不能代你肩起沉重的锁链 你轻扬而去了吗 一个美丽的弱音 在千百次演奏之中永生 《中秋》舒婷 海岛八月中秋, 芭蕉摇摇, 龙眼熟坠. 不知有“花朝月夕”, 只因年来风雨见多. 当激情招来十级风暴, 心,不知在哪里停泊. 道路已经抉择, 没有蔷薇花, 并不曾后悔过. 人在月光里容易梦游, 渴望得到也懂得温柔. 要使血不这样奔流, 凭二十四岁的骄傲显然不够. 要有坚实的肩膀, 能靠上疲倦的头; 需要有一双手, 来支持最沉重的时刻. 尽管明白, 生命应当完全献出去, 留多少给自己, 就有多少忧愁. 《月亮升起的地方》 小岛 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 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 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溶化了

中国四大文学名著节选的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

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

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

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

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

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

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

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

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话 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

日常生活过于现实,使充满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

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谢林在他的名著《艺术哲学》中说:“神话乃是各种艺术的必要条件的原始质料。

《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孩子们会被孙悟空征服,于是也只有孩子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

” 三、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解释。

《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

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

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

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

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现出其英雄本色。

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

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 《红楼梦》读后感 作者:心月方舟 来源:不详 录入:匿名 日期:2005-2-27 字数:1516 纵观人类情恋的演变史,大体可分为史前情感史,古代情感史和现代情感史三个阶段。

如果文学史正是人类情感史的一种反映再现,那么《红楼梦》一书在时代中的位置就更加清晰了。

宛若一座拱桥,她正好横跨在古代情感史的终结和现代情感史的开端之上。

由此看来,《红楼梦》一书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距离也更加鲜明。

作品呈现的古典画卷如此全面逼真地保存着过去时代的影响,使我们得以从中品位出古代人和现代人在情感领域巨大而微妙的异同。

我们悲喜交加地看到,人类情感史和理性史一样是在向前进化着,尽管进化的轨迹是如此沉重而迟缓,一步一个脚印,前仆后继,包括血和生命的代价,转眼间焦头烂额,各奔东西。

现代人仍能从灰飞烟灭中感受到强烈的力与美,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共鸣的感情中正夹杂着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疏远与隔膜。

这个时代一多半的男人择偶时会选择薛宝钗,至于癫狂情痴的怡红公子,失去他显赫的门第,他在一多半女人的眼里简直就是一文不值。

现代人的眼泪肯定越来...

乡愁的读后感

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鹤发童颜的余光中在接受来自祖国大陆的记者采访时,又一次忘情地吟唱起他作于30年前的《乡愁》。

由于余光中15年前从香港返台后“背弃台北”而“转居高雄”,记者初抵台北欲寻访这位名播两岸的诗人的计划受到困扰。

幸好报载他要到台北出席一个文学翻译界的笔会,我们相约于他,没想到诗人竟爽快地答应了。

采访自然是从他的创作谈起,而“乡愁”又是双方共同的话题,余光中告诉记者,中央电视台刚刚与他谈妥,将他的诗作《乡愁》谱曲后作为电视系列片《闽南名流世家》的主题曲,这部电视片讲述的是郑成功后人在海峡两岸生活的情况。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离开大陆,3年后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先后在数所大学任教,创作,也曾到美国和香港求学、工作。

目前在高雄“国立中山大学”任教。

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

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他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土。

”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似乎又在感念着当时的忧伤氛围。

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 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

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余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紫金山风光、夫子庙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中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

“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

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

”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 《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并为大陆同胞所喜爱。

余光中说:“给《乡愁四韵》和《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十分感人。

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安慰。

”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1992年,余光中43年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

谈到这次对北京的访问,余光中说:“我的乡愁从此由浪漫阶段进入现实时期。

我大陆之行的心情相当复杂,恍若梦中,我在北京登长城、游故宫,被两岸同胞的亲情所感染,写了不少诗作,尽情抒解怀乡之愁,因为原来并未到过北京,所以首次回大陆,乡愁并没有一种很对应的感觉和体验。

” 自此以后,余光中往返大陆七八次,他回到了福建家乡,到了南京、湖南等地,在南京寻访金陵大学故地,在武汉遍闻满山丹桂,探亲访友,与大陆学子对谈,对大陆自然多了一层感知和了解。

他说:“初到大陆,所见所闻,令我兴奋不已。

但我也看到洞庭湖变小了,苏州的小桥流水被污染了,这些让我也产生些许失望。

但此后去大陆多次,那里的变化之快让我惊异和兴奋。

”在四川,作家流沙河赠他一把折扇,问他是否乐不思蜀,他挥毫题字:思蜀而不乐。

翰墨间仍飘出了淡淡的乡愁。

他说:“玄武湖,紫金山都变了,但大学原来的校舍我还能认得出来。

我接触了许多人,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都不错。

尤其是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一心一意搞建设,魄力很大,又很踏实。

” 余光中说,在大陆的游历也使他越来越发现,他的乡愁是对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

“我后来在台湾写了很多诗,一会儿写李广、王昭君,一会儿写屈原、李白,一会儿写荆轲刺秦、夸父逐日。

我突然意识到,这些都是我深厚‘中国情结’的表现。

” 他说:“我在大陆大学演讲时朗诵我的诗《民歌》,‘传说北方有的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在场的学生和我一同应和,慷慨激昂,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感情。

” 抗战时期,余光中随母亲逃出南京,日军在后面追赶,他们幸得脱险,后来辗转越南到了重庆。

日军大肆轰炸重庆时,上千同胞受难,余光中幸好躲在重庆郊区。

谈起这些浩劫,余光中说:“这些都激发起我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感情。

那时候,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同...

《每天一首古诗词》读后感

长相思——想你时,月夜正好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我很少会把一首诗比作一样的东西,因为诗的内容多变,很难用一样准确的事物来概括,但我还是不得不说,白居易的这首《长相思》就像是水做的,里面有水的轻缓,水的柔情。

“汴水流,泗水流”六个字恰好印证了“水”的思想,一直默默东去,带有闲愁几许。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诗中有水的缘故,白居易的这首《长相思》给我的感觉跟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很像。

白居易写相思,诗中有汴水、泗水,两河东流而去,一同汇入淮河。

李之仪写相思,诗中有浩浩长江,虽不能相见,但共饮一江之水,以此为念。

在我看来,他们所写的相思都是柔情派的,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平平淡淡跟流水一样,却很真挚。

诗中的泗水发源于山东曲阜,没什么名气,不过知道汴水的人估计就多了。

汴水又叫汴河,是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的一部分,它被开通的目的主要是方便隋炀帝乘龙舟游江南,但另一方面给当时的交通来往做出了贡献。

晚唐诗人皮日休作诗一首,很客观地做出了对汴河的评价。

...

我们为什么要读古典诗词 论文

林语堂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但它是一个以诗歌为宗教的国家。

那些璀璨夺目的诗歌留存千年,构筑起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情感。

如今,身处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也许人们再也不能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此时,古典诗词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和作用?本期“岭南大讲堂·文化论坛”上,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大兴通过生动的例子解读古典诗词的现代魅力。

一切真的古典文学都是现代的文学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讨论的话题是古典诗词的现代魅力,可能有朋友会问,古典诗词是传统的文学,传统的文学跟现代人有关系吗?有作用吗?有魅力吗?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个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的话“一切真的历史都是现代的历史”,我现在把他这句话稍微做一点延伸,我觉得“一切真的古典文学都是现代的文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古代文学家所面临、所描写、所表达的许多问题,今天仍然存在,仍然是我们今天所要面临的问题,这也是古典诗词的普世价值之所在。

古人的精神世界和我们是相通的,古典诗词的现代魅力有两重含义,一个从客观上来讲,古典诗词当中确实有许多和我们现代相通的地方。

第二,从主观上来讲,我们读古典诗词应该具备一副现代的眼光。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我认为最普遍的,或者说最严峻的问题应该是两点:第一,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第二,道德水平严重下降。

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现在,我们天天都在讲和谐,其实和谐有两个基本的含义,第一,要建立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第二,要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恰好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两个最基本的主题。

请客吃饭中看出古今不同 孟浩然的好作品很多,我们今天选的是一首和自然、和人的关系比较和谐的作品《过故人庄》,我先给大家读一遍: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诗有一个特点,就是语言比较平淡,他不用什么典故,也不去雕琢字句。

但意蕴是很深厚的,所谓语淡意不薄。

第一句讲请客的食物。

吃的是鸡和黍,那个时候的鸡是走地鸡,黍也是自己家种的。

故人等鸡长大了,黍成熟了,就请好朋友孟浩然过来,用的都是健康食品、放心食品。

而且我们在座的朋友,应该说多少人在广州的郊区都有熟人吧,都有朋友吧,都有故人吧,等他们家的桂圆熟了,等他们家的鸡长大了,有没有邀请你去?没有吧。

这就说明你们的关系还没有像孟浩然和他的朋友之间的关系。

用自己养的鸡,用自己种的黍来招待自己的好朋友,这一点不一定是我们现代的人能够比得上的。

现在大城市的人有几个人是把朋友请到自己家里来吃?一般都是在餐馆里面吃,在餐馆里面吃大概有几个意义,第一个是懒得做,第二个是显摆一下。

第三,不是贴心的朋友我不想把你带到家里,不想让你知道得太多。

所以,这个关系就隔得很远。

古代人是在家里吃的,而且是面对打谷场和菜园子吃,这就是没有把他当外人。

再一个,吃饭的时候说什么?“把酒话桑麻”,乡亲们在一起没有别的话,杂言就是乱七八糟的话,他说“把酒话桑麻”,也不谈国家大事,因为国家大事的话题太重大了,一个农民承受不了。

不像我们现在一个人到了农村去了喜欢跟人家谈国家大事,喜欢谈奥巴马,这些就不是很恰当。

最后,吃完了之后下一次还来不来?这个很重要,如果这次宴会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话他就不会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次的宴会纯粹是朋友之间的叙旧,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这也是我们很难做到的。

为什么我们研究请客没有古代人那样爽快呢?因为我们现在请客吃饭难免有功利目的。

我们可能会说我的儿子今年大四了,您不是认识王维、认识朝宗吗?您能不能给他在荆州找一个位置?所以说,他们没有这么多世俗的考虑。

古典诗词帮助人们回归“原生态” 中国人认为文学是与天地并生的,刘勰的《文心雕龙》讲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人有七情六欲,由于受到自然界这种物的感动,他才开始写作,这种过程十分自然。

所以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这里面的“物”就是自然,诗歌就是人和自然的有机融合,人的情感的有机融合。

所以叫“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古代的这些作品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在现代工业社会就不一样。

现代工业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了自然的原生态。

现在自然环境已大多为人工所取代,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诸多角度来看,我们所体验和理解的世界已经被人类加工处理过了,再也不是直接或者本源的了,而是间接的。

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

水泥地覆盖了一切原本可以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生物,建筑物遮住了自然美景,我们的饮用水是从水龙头里流出来的,而不是来自溪流或蓝天,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pian/828.html

下一篇:没有了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热门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赏析

热门汉字语赏析

热门汉字赏析

热门汉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