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诗文网 > 诗意 > 社会主义改造的诗词

社会主义改造的诗词

  作者: 古诗文网     文章栏目: 诗意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26日    点击:  次

歌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诗歌有哪些?

祖 国 颂 在黄河壶口的惊涛里 我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激情 在珠穆朗玛峰的雪海中 我凝视一种千年未变的真纯 在东方明珠的塔顶上 我感受一种傲视一切的目光 在兵马俑的坑道里 我感悟一种雄浑和深沉 在异国他乡升起的一团烈火中 我体会一种祝福和真诚…… 哦,祖国,您是什么 您就是脚下这块土地 曾经是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山河 曾经是秦汉雄风大唐雄立的巨人 曾经是八国洗劫岗楼林立的疮痍 曾经是赤地千里吃糠咽菜的土地 可是,您又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热土 如今,你又是春风浩荡与时共进的时代航母…… 哦,祖国 您不仅仅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山河 从黑夜牵出的一丝白发上 折射着您的沧桑和慈爱 从闻一多《死水》的绿波中 我看见了民族的苦难和峥嵘 从联合国的讲台上 我听见我们的代表发出的铮铮强音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 我听到13亿子孙的依恋和心声…… 您用鲜红的五星红旗 向世界注册 哪里有炎黄子孙 那里就有深烙五星钢印的灵魂 那里就有心仪长城的胸怀 您用巨大的铁锤镰刀 向世界宣言 用铁锤砸烂一个旧中国 也能用镰刀收获一个新中国 而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您用三种洪亮而方音极浓的汉语 向世界发布着中国的进程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共产党用"三个代表"的思想 塑造自己 跨入新时代,走进新世纪 您在瞬息万变中追求着不变 您在不变中追求着千变万化 在历史中穿行的中华儿女 用拔地腾空的气魄 用自己的激情和执著 为您书写着壮丽的现在和未来 祖国啊,一切都可以变换 只有儿女对您的热爱不改 只有儿女使您富强的决心不改 只有亿万斯年黄河长江的气势 还是那样的汹涌澎湃 那样的高扬,那样的一泻千里...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关系的书有哪些?

在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时,有人用指导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 观点来否定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人用指导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 的社会主义改革。

确实,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从而建立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同时,社会主 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 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尽管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 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70年代末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 度。

但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革命,说得准确点,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正是这场社会主义革 命,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权的杠杆作用领导中国人民对各种非社会主义的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创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就 必须利用手中的政权,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即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维护这种生产关 系的旧的上层建筑,使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因为,尽管当时新民主主义的发展 为中国实现富强之路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实践条件,但随着土改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我国农村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纷纷呈现在党的面前。

农村土改后,出现中农化趋势 ,存在土地兼并和雇工现象,初步拉开了贫富差距,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老解放区的 互助组织呈现涣散的状况,因为具备了独立的生产条件的中农愿意单干,不愿参加互相合作 ,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贫农则希望通过互助合作组织把自己发展起来,产生一种自发的社会 主义的平均思想和依赖国家的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

1951年伊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改造方案。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面确立,中国即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而社会主义改革,则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问题的时候所提出的。

在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形下,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已经解决,于是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就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党和人民要尽全力解决这个问题,便要加快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局面中解脱出来,把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成为了各种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说完了两者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再来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便会简单许多。

在我看来,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不能简单的用相互联系或者相互区别来加以说明,而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首先,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是一脉相承的。

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的基本前提乃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从书本上我们能够总结得出,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我国能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

强调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以充分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作为改革的历史前提,是以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确立作为改革的历史起点的,而不是对这一成果的否定。

要知道,我国的改革之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一开始就强调的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是密不可分的。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是他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

无论是哪一者,它们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内在发展的必然性。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又怎么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同样地,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所以说,这二者乃是缺一不可的。

再者,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诚然,我们知道、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改造其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正确性和取得的成果,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它也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

之后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便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残留的问题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用点官方的话来讲,即社会主义改革,既是对这些缺点和偏差拨乱反正,更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深化和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由于过分地急于求成,不免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同时遗留下了一些问题。

通俗讲,社会主义改革便是对其的一种纠正,拨乱反正,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革故鼎新。

譬如,在社会主义改革中提出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农业合作化理论的一种创造性继承和发展的典型。

在之前,吃大锅饭,做到人人公平平等,生产资料公有,统一经营统一分配这样的模式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实践也证明了,这样的模式只能使得农民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为不管多劳少劳,反正分配到的物资也是一样的,那么谁还愿意多出力呢?这就是弊端所在。

因而在改革中,提出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所谓的“任务”承包到家庭、个人,按劳分筹,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积极性。

可见,过分集中和平均主义问题严重,若是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中的创造性发展,后果有多么严重。

最后,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有人觉得,社会主义改造之中既有诸多不足,便应该是错误的,是应该被全盘否定的,有的人还发出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叹。

其实不然,假若没有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没有其中的曲折,我们又怎么能够意识到“今日”的种种举措,哪些是有益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呢?社会主义改革绝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盘否定,只不过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对建设社会的再探索。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一、概念 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中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可是,中国的出路只有社会主义,也必然是社会主义。

如何才能顺利 地由新民族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呢?党于是提出了要进步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我们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提出了要进步改革开放。

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进步的表现与要求。

二、两者关系 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一脉相承的 ①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②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 ②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是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③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分田单干"有着本质区别. ②现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

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即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变化。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谓至少要100年才能完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从这个时候开始算起。

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

第二,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并用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附属,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等价交换。

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答:(1)1949年我国建立起来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在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的经济仍占有很大比重。

(3)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里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变成社会主义经济。

(4)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在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时,有人用指导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 观点来否定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人用指导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 的社会主义改革。

确实,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从而建立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同时,社会主 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 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尽管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 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70年代末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 度。

但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革命,说得准确点,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正是这场社会主义革 命,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权的杠杆作用领导中国人民对各种非社会主义的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创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就 必须利用手中的政权,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即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维护这种生产关 系的旧的上层建筑,使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因为,尽管当时新民主主义的发展 为中国实现富强之路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实践条件,但随着土改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我国农村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纷纷呈现在党的面前。

农村土改后,出现中农化趋势 ,存在土地兼并和雇工现象,初步拉开了贫富差距,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老解放区的 互助组织呈现涣散的状况,因为具备了独立的生产条件的中农愿意单干,不愿参加互相合作 ,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贫农则希望通过互助合作组织把自己发展起来,产生一种自发的社会 主义的平均思想和依赖国家的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 在城市,不法资本家为牟取暴利而进行的种种非法活动乃至犯罪活动,严重阻碍了国营经 济的发展。

因为,在很多时候,国营经济的发展不可能不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资金、原料 、产品销售等许多方面发生矛盾。

这一切,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依靠力量是国营经济。

? 归根结底,上述所有一切,实质上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最终结果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人民实现富裕、强国之路上的绊脚石。

如 何解决这种矛盾,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如何搬走中国人民实现强国之路上的绊脚石 ,这成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考虑的问题。

基于这种考虑,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利用手 中的政权,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 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正是经过三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确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调动了各行各业的积极性, 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社会主义改革同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 穷落后的状态。

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这主要是由社会主义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决定的。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变化必然使原来与之大体适应的生产关 系,变得逐渐不适应起来,以致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正如邓小平指出:“如果现在再不 实行改革,我们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页。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应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发展的具体制度、管 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

?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邓小 平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 要求,同时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领导全国人民“ 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也就是说,当代中国的改革不是枝节的、修修 补补式的,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经济体制,不是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而是“全方位” 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目的同“过去”一样,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产力。

? 社会主义改革是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我们必须纠正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在 社会主义条件下只存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错误的。

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

我国为何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

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

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

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

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

这时,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最后地断绝了资本主义和农村的联系,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条件已经成熟。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接着,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对民族工商业者的选举权、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业者在不太勉强的情况下接受社会主义,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浪潮中,也存在着过急、过快和过粗的问题。

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

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

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

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

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

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yi/822.html

下一篇:没有了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热门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赏析

热门汉字语赏析

热门汉字赏析

热门汉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