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诗文网 > 诗物 > 诗词精华的重要性 儿童背诵古诗词究竟有什么用

诗词精华的重要性 儿童背诵古诗词究竟有什么用

  作者: 古诗文网     文章栏目: 诗物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23日    点击:  次

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拥有古典诗词这块历史文化瑰宝感到无比自豪。许多家长重新萌发了对古诗词的兴趣,一时间,书店里古诗词类图书供不应求,尤其是浅显易懂的少儿版更是一册难求。由此可见,《中国诗词大会》势必掀起儿童背诗的热潮。但是,也有教育专家提醒家长们,古典诗词不失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因其晦涩难懂,不适合儿童阅读,而死记硬背更不是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让年龄较小的儿童背古典诗词,不仅没用,而且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

教儿童背诵古典诗词究竟有什么用?死记硬背有没有可取之处?怎样做才能既让儿童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又不至于给他们造成伤害?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展开新闻调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记者首先来到郑州一所小学采访。一名二年级男生听记者说到唐诗宋词,马上跑过来搭话。他告诉记者,自己从3岁起开始背唐诗,从未间断,能背100多首,还当场给记者表演。当记者问他,背诵古诗词对学习是否有帮助时,小家伙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好像没啥帮助。老师上课不提问古诗词,考试也不考。要是学校组织诗词大会就好了,我一定能得第一名!”听得出,他的语气里有怀才不遇的遗憾。

教二年级语文课的甘老师对记者说:“背诵古诗词当然是好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涉猎,但家长要把它放在第二位,毕竟现在各门功课要求背诵的知识很多,要是因为背诵古诗词耽误了课本知识的学习,那就得不偿失了,毕竟考试不考这个。”

教五年级语文课的杨老师对儿童背诵古诗词持反对意见。接受采访时他说:“古诗词都是古代的成人写的,反映的是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现在的孩子不可能理解。既然不理解,那怎么背?只能是死记硬背,就算背得滚瓜烂熟,还是不理解。这不是胡闹吗?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尽管办得红红火火,收视率也很高,但我认为仍属于剑走偏锋,选手们应该较量的是对古诗词的理解,而不是记忆力。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你记忆力再好,能比得过搜索引擎吗?”

记者在濮阳采访时,专攻脑科学的医学博士林先生提出了与杨老师针锋相对的意见:“大家都知道记忆力对学习的重要性,既然重要,那就要从小训练。首先,背诵可以使孩子精确又牢固地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善于背诵可以使孩子的知识库存日益丰厚。作为一种记忆方法,背诵最主要的一点是必须与原文一字不差。这是一种既常用而又特殊的方法。检验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记忆的正确性,如果记得不准,那么背得再快再多也没有意义。其次,背诵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而且通过背诵还可以锻炼人的记忆能力。脑科学研究证明,重复的刺激有助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人的记忆力也和肌肉一样,只有锻炼才能增强。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说,发展语言能力非常重要,而优美的古诗词是汉语言的精华所在,背诵它们大有裨益。儿童学习语言有特殊的大脑机制。语言有特定的脑区,而且语言活动涉及的记忆类型属于内隐记忆,往往能够保持很久甚至终生不忘。就像我们一旦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骑自行车往往终生不忘一样。内隐记忆与动作、情感密切相关,小脑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总之,我赞成儿童多背古诗词。”

江苏盐城家长刘先生是“儿童背诵唐诗活动”的倡议者。他引经据典地对记者说:“古往今来许多伟大和知识渊博的人,大多与他们善于背诵、记忆力惊人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精通多种外语。马克思能背诵许多歌德和海涅的诗歌,并在谈话中经常引用,增加了谈话内容的精辟性、哲理性和趣味性。如果他不善于背诵,这是绝不可能做到的。我国古代早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博闻强记,并非他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他坚持每天背诵的结果。他有一句名言:‘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现在的孩子,胃口被洋快餐异化了,精神生活被网络游戏和动画片异化了,照此发展下去,他们将成为数典忘祖的一代!我倡导儿童背诵古诗词,目的正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把孩子培养成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炎黄诗词协会的理事蒋老先生接受采访时,首先吟诵了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说,“古诗词就像重峦叠障的山峰,在不同人的眼里呈现出不同的神态,有的人奉之为中华文明的精髓,有的人视之为过时的老古董,其实都是食古不化。为什么呢?只缘身在‘功利’这座山中。对中考、高考来说,古诗词没什么用,对求职、升迁来说,古诗词也没什么用。那么,背诵古诗词究竟有什么价值呢?老朽以为,背诵古诗词是无用之用,说穿了,是给孩子的灵魂建造一个家。其中道理,不能说,只能悟。”

本刊认为,有人反对背诵,认为背诵就是死记硬背,这是一种偏见。背诵可以分为机械背诵和理解背诵。机械背诵是在无需理解材料的情况下机械地重复记住,理解背诵则是在对材料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提倡的是理解背诵,不过,即使是机械背诵,也不能一概反对,而应该因势利导,发挥理解的优势,利用机械背诵的长处去记忆。父母教幼儿背诵古诗词,利大于弊,但在古诗词的选择上要力求简单易懂,并耐心给孩子讲解诗歌的意境,让孩子从小接受文字美的熏陶,把机械背诵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众里寻他千百度

乘高铁赴外地采访的途中,记者与邻座吕先生聊了起来。聊天中记者得知,吕先生是一名建筑工程师,职业跟古诗词没有关系。不过,他说自己小时候在父亲的督促下背过许多古诗词,还没到上学年龄就能背200多首。“记得每天晚饭后,爸爸就会考我。他手拿一本《唐诗三百首》,随便翻到一页,念出第一句,我就得背出下文。如果我背不出,就得挨板子。到最后,我总是一边哭一边背,妈妈在旁边陪着我落泪,说这孩子真不容易。”吕先生说。

记者问:“为背唐诗挨了那么多打,心里一定很委屈吧?是恨爸爸还是恨唐诗?”

吕先生吃惊地盯着记者,问:“恨?为什么要恨?唐诗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爸爸把它给我,我感谢他还来不及呢。上学以后,我还背过《诗经》和《宋词三百首》。”记者问:“那您认为儿童背古诗词有什么用?”

吕先生笑出声来,说:“没用。指望背诵古诗词致富?纯属天方夜谭。靠它吃饭的人少之又少,并且大多生活得不太好。指望背诵古诗词提升优越感,纯属痴人说梦,想想看,对朋友圈里那些出口成章的朋友,大家的赞美有几句是真心的?指望背诵古诗词提升作文水平更不现实,高考作文大多有严禁写成诗歌的规定。所以,说背诵古诗词有好处,都是骗人的。”他顿了一下,看了一眼记者惊讶的表情,加了一句,“除了让孩子的生命更丰满之外,这件事真的没什么用处。”

吕先生说,小时候背古诗词,大多不明白什么意思,只知道诗的意境很美。后来长大了,才慢慢懂得。“每一次懂得,都是一次喜悦。”他举例说,“比如,春天看到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地奔走,到了家,烤着炉火,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夏天,带孩子去湖边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行,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秋天,凉风乍起,黄叶飘零,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发愁的时候,知道了什么是‘伫倚危楼风细细’;高兴的时候,知道了什么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您明白我的意思吗?中国人的感情,只有用中国的方式才能充分表达,如果不了解这个中国的方式,或者不会用,那我们的生命就有可能是压抑的。”

记者问:“小孩子背诵古诗词,只背不懂,效率是不是太低了?”

吕先生优雅地微笑,耐心地解释:“这就像攒钱一样,一点一点地积累,最后才能买得起汽车和房子。儿童背诵古诗词也是在积累,把看不懂的画、模模糊糊的意境存在心里,某一天,见到某个风景,感受到某种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正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所写的那样,‘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吟诵完,吕先生很享受地微闭双眼,像是在品味美酒的甘醇。

在广州,退休多年的初中语文老师魏先生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说古诗词晦涩难懂是对古诗词的误解。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译过来就是:‘鸟儿轻轻唱,落在河洲上;美丽的姑娘,青年好对象。’再比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读就明白,有什么难懂的呢?比日常语言难懂到哪里去呢?古诗词里到处都是清澈见底的诗。跟散文、小说、戏剧比起来,诗歌的优势就是纯净。诗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领略它的音韵美也是大有好处的,总比背那些流行歌曲粗鄙的歌词要好些。”结束采访时,应记者请求,魏先生在采访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小时候的阅读体验,往往决定了你一辈子的视野和性质。小时候诗词背多了,长大后每一次旅行,都像是故地重游。”

刚刚留学回国的秦先生向记者讲述他在英国经历的一件事:“一个人在国外很孤单,经常靠睡觉打发时间。有一天傍晚,我睡得正酣,听到急促的敲门声。我迷迷糊糊的,以为是同校的同胞叫我一起去吃饭,于是一跃而起,用汉语大声说:‘来了来了,一起吃一起吃!’打开门一看,是几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同学,正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这才彻底醒了,突然理解了小时候背过的那句诗‘梦里不知身是客’,顿时心头大亮,明白了诗中蕴含着多少悲伤、惆怅和惘然。这件事让我明白,我是中国人,我是伟大而优美的民族的后代,所以现在我回来了。”对于儿童背诵不理解的诗是否不妥这个问题,秦先生回答,“《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离开冰火岛前,谢逊曾逼迫他背下许多武功要诀,还说‘虽然你现在不懂,但先记着,将来总会懂的’。儿童背诵古诗词就是这样,绝对不浪费。如果一个人不懂诗歌,那就少了一种精彩!”

本刊认为,古诗词离我们并不遥远,它的存在是祖先活过的证明,是生命燃烧后留下的痕迹。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是流传千百年的民族血脉,早已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生命的深处,与我们、我们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的幸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不能用功利的思维模式去曲解它,正如我们不能认为只有浪花是大海,而海底的暗流可以忽略不计一样。当下,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许多国外文化相继被追捧,而传统文化日渐式微,应该引起家长们的警觉。

风物长宜放眼量

上海心理咨询师宋晓林博士认为,儿童背诵古诗词是件好事,对增强语言能力和记忆力、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但家庭教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可感情用事。“正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所说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庭教育也应该如此,只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孩子才可能受益。”

宋博士解释道:“儿童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七八岁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学前儿童比较起来差别不大,到9~11岁,上小学的儿童能记忆的材料数量和学前儿童所能记忆的比较,一般可以增加一倍以上。实验中,让学龄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同时识记15个单词,学龄前儿童平均能识记3~5个,小学儿童能识记6~8个。同时,根据一些心理学的研究材料看,识记诗篇的能力也是在7~11岁这一期间开始有显著的增长。有些家长让孩子从小背诵古诗词,孩子到了9岁以后,在记忆能力上表现突出,于是惊喜地宣称:‘我的孩子记忆力提高了,全拜幼时大量背诵所赐!’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从小没有背诵过古诗词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记忆能力也会大幅飙升。所以,让学龄前儿童背诵大量诗篇的做法不可取,明智的家长应该把这项有益的工作留到孩子10岁左右再做。”

北京儿童启蒙专家孙纪先博士赞同宋博士的看法。他说:“总的来说,我不反对幼儿有选择地、适量地背诵古诗词,只要是有韵律的文章,包括儿歌、《三字经》、《弟子规》都可以背诵。这种背诵,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准确度,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丰富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但家长要对背诵材料有所选择,让幼儿大量背诵那些既拗口,又难以理解的古诗词,奢望孩子长大后仍能牢记并能应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迷信。前年我到一所幼儿园给家长们讲课的时候,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妈妈的鼓励下上台表演节目,居然完整地背出了《长恨歌》。家长很得意,我却不以为然,心想,为什么不让孩子背诵一些简单的诗呢?这不是事倍功半吗?”

珠海家庭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雷云燕博士认为,儿童背诵古诗词值得提倡,但父母不应该把孩子会背多少古诗词当成炫耀的资本。“据我所知,有些父母教孩子背唐诗、宋词的目的不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背几首唐诗,于是逼自家孩子也开始背;亲友聚会时,让孩子当众表演,然后父母享受教子有方的恭维……这些做法,暴露了父母的虚荣心和功利心。要知道,幼儿理解能力有限,对古诗词大多是一知半解,背诵对他们来说是困难的、枯燥的,也就是说,大多数幼儿背诵古诗词是被动的,只是迫于父母的压力罢了。长期做自己不愿做而且很难的事,事实上是在培养孩子的厌学情绪。更糟糕的是,当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在人前表演,给父母争光,可想而知孩子会多么沮丧。”

本刊认为,家庭教育事关孩子的未来,家长应具备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思维,不可人云亦云,一拥而上。教孩子背诵古诗词也是如此,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家教内容,不可逼迫孩子背诵,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另一方面,正如毛泽东的古体诗《赠柳亚子先生》中所写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应该只盯着中考、高考,而应该高瞻远瞩,以孩子的终身幸福为目标,杜绝短视行为和功利思想,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让孩子领略古诗词的优美,则善莫大焉。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构成要素,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的互补共生,才最终形成了富有活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长葆活力。

2、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中华传统文化即是先秦时期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关于对人、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追求,即“仁义礼智信”。儒家学者们强调“礼”,追求“礼”,即是要树立一种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用以调整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古“文”字是指纹理、花纹之意。后来发展为包括美好的言语、思想、行为、待人、处世等表之于外的都称为“文”。文明一词就是“文”的延续。“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更为激烈和频繁,规模也更大。到公元前222年,秦攻辽东,灭齐,中国统一,这期间又是两百多年,孔孟思想虽没有灭迹,但也少有人传承了。尤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对这些思想的传承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到宋朝,公元后1150年左右,朱熹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发现了儒、道、佛之学的破绽,于是专心儒学,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他在本土儒道与董仲舒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上,融合外来的佛教,实现了最早的洋为中用,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然而在中国元明清三代,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把朱学扭曲巩固起来,作为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政治文化专制的理论依据,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1919年的“五四运动”,乃是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企盼与要求自由、理性、法治与民主的实现与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全盘性反传统的兴起与泛滥。

直到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仍然有全盘西化的思想在存在。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斥儒学、佛教、道教为封建糟粕,以为只有“科学”才能强国、才能救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传统文化

诗歌对当代人的精神生活有何重要意义?

诗歌作为一种文体书写形式,其文体本身并不能承载太多的使命。但是,每一个民族都是有诗歌传统的,在这传统里,我们发现,诗歌往往具有某种神圣的光环。

往往能见出一个民族或个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或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往往能给人以生活的信心,前进的勇气,唤醒一种崇高或清洁的精神。

最根本的,就是让人的生活有诗性。荷尔德林曾说:人是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之上。可见,主要是具有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如果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诗性,那么,便是幸福感的一种重要体现。

在当代,人们正缺少的是一种有诗性的生活,一种有尊严的生活,一种洋溢着幸福感的生活。而诗歌,却具有救赎灵魂、反观现实、正视自身,慰藉苦难的心灵,成就自我的功能。也许,拥有诗性的生活,我们在寻找家园感的路上才不会走的太远。

诗歌仍然在人们的诗歌欣赏与陶情治性乃至社会交际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用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也就是说,当代人对古典诗词, 当代人继承传统的诗歌思想,用诗词吟咏情性、刺美现实,使当代诗词在表现当代人的情感与思想、反映当代生活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功能。

扩展资料: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

知识的重要性 名人名言

1、知识就是力量。——托·霍布斯。

2、知识的历史犹如一只伟大的复音曲,在这支曲子里依依次响起各民族的声音。——歌德。

3、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弗朗西斯·培根。

4、知识,当智慧无力驾驭它时,会像一匹倔犟的马掀翻它的骑手。——弗·夸尔斯。

5、人如果没有知识,无异于行尸走肉。——托·因哲伦德。

6、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

7、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证记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

8、知识是头上的花环,而财产是颈上的枷锁。——伊朗。

9、知识是青年人的最佳的荣誉,老年人最大的慰藉,穷人最宝贵的财产,富人最珍贵的装饰品。——第欧根尼。

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1.中国语言的根基所在!

2.从个人方面,有助于明理、明善、修身养性!

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哲,医,佛,道等文化的精髓。

3.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

作为中国人,应该对中国民族性的东西有所了解。“不知有秦汉,无论魏晋”!

4.对整个社会来讲,也是一种无价之宝,具有及强的研究 价值(至于究竟有什么价值,想必行内人更了解)。

参考资料:自己的感受!

体现知识的重要性的名言警句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中国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古典诗词的字句中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而这些文字早已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灵魂中。

举办《中国诗词大会》之类的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这个节目的最大的益处是基础教育系统,因为大部分诗词内容都出自中小学的教材,为中小学推进古典诗词教育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点,《中国诗词大会》不是为了展示会背诗有多厉害,并且最在乎的不是那个结果。所以,它不只是诗词的竞技节目,而是很温暖的诗词人的聚会。

第三点,在《中国诗词大会》不只有死的印在书本上的知识,还看到了活泛的、存在于每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身上的气质。“百人团”里大家经常分享自己的故事。因为《中国诗词大会》,诗词的意义在我心里升华了,它让人们有了成为更美好的人的力量!

第四点,《中国诗词大会》空前好。它使当前大众浮躁的心灵得到了安置,正如叶嘉莹先生说的那样,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中国诗词大会》的确给了人一种精神缓冲的心灵空间。

第五点,《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活动,也是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契机。

扩展资料:

从《百家讲坛》到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被誉为“综艺清流”,而猎奇热潮一阵阵随风而逝,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学习和书写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B站看“诗词大会”节目视频的网友,也有人被吐槽“文盲”。刘百生老师说,生活中“没文化”的例子不时跳出来刺眼。艾青去世时,两家报纸都在标题里将“大堰河”当成了一条河;而前几年,春天,某地的梨花开了,报纸用的标题是“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此梨花却非彼梨花。

现象级综艺背后的社会成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文字的膜拜心理,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可以理解为何现在的父母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诗,可惜最终难以塑造其“诗和远方”,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变古诗词整体教育氛围——未来能减少孩子“苦恼”背书,而是因为懂得才热爱,因为理解才淡然,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

参考资料:《中国诗词大会》-百度百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wu/635.html

上一篇:诗词卡片
下一篇:没有了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热门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赏析

热门汉字语赏析

热门汉字赏析

热门汉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