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古诗词教学
如何加强高中古诗词教学
我国是古代诗歌的王国,从春秋战国开始,诗歌就在我国的文学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数千年来,无数诗人词人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留下的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1.广东高考诗歌赏析题型的重点内容分析 (1)在高考中设置诗歌赏析题型的作用及目的。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鉴赏优秀的诗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
此外,我国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对诗歌的鉴赏就成了对传承诗歌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高考之中设置诗歌鉴赏这一题型,可以使诗歌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
(2)全国卷同广东卷试题内容的比较。
在广东卷的高考试题中,第一题一般比较侧重对意境、场景、炼字、炼句的考察,第二题则倾向于考查学生诗歌的艺术手法、思想内容等。
而在全国卷中一般第一题就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等问题的考察,而第二题则一般侧重对诗歌情感和思想倾向的考察。
2.当前诗歌赏析常规教学现状阐述 (1)诗歌赏析对高中语文教学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诗歌鉴赏对于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一般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诗歌鉴赏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清晰明确;二是诗歌鉴赏可以使语文教学摆脱感性的束缚,向着理性发展;三是诗歌鉴赏可以使语文教学从零碎的知识点教学走向系统教学。
(2)当前诗歌赏析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存的诗歌鉴赏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有时不但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束缚。
首先,教学模式化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其次,应考模式改变了诗歌鉴赏课程的初衷,使学生对于诗歌鉴赏课程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最后,一部分教师的错误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产生了误导。
3.高中诗歌赏析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方案 (1)通过理论分析使学生找到诗歌规律。
诗歌是诗人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对现实生活、个人情感、景致物象等进行概括,并通过韵律优美的句子将其反映出来,展现诗人思维艺术和审美倾向的一种文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在已有的归类内进行独立的思考,对不同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同类诗歌把握其相似的思想内涵。
例如,在粤教版语文必修一中,同时选取了《诗经》中的《氓》和《静女》,它们思想的相似之处在于同时表现了古代女子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但是不同的是《静女》一篇表现了恋爱的美好,《氓》却在后半段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引起读者的反思。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单纯的诗歌鉴赏知识性的教导,还要对学生进行诗歌理论性的教导。
我国古代的诗歌理论虽然不如诗歌那样篇目多,但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不朽的巨作,像《沧浪诗话》 《六一诗话》等都对诗歌进行了关键性的赏析,这些内容虽然不在高中诗歌教学和考试的范围内,但是对其理论进行简单的了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创作手法。
(2)通过大胆探索,强化课堂实践。
课堂是教师的课堂也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该通过大胆探索突破传统课堂理念的限制,使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单向的传授与接收,而应加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在活跃的状态,使他们积极探索教学内容,甚至在课堂实践中完成自学。
例如,在对《琵琶行》一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播放琵琶乐曲,还原当时的背景,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映衬下对诗中场景进行模拟,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诗人创作时的思想倾向,再对学生模拟中不到位的地方加以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并对此次课堂教学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既使学生展现了自我,提高了自身素质,又完成了对本诗的学习,符合高效课堂的理论。
(3)通过品读鉴赏,引导学生融入社会。
诗歌来源于现实,所以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教学,必须将学生引入社会背景。
而对于社会背景的引入,一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诗歌的背景做细致的阐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再将社会现实反馈到诗歌中,把握诗人的创作心理。
第二,在诗歌教学中引入诗人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加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一般情况下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的情感往往是复杂的,如果不能对这复杂的情感进行全面的体悟,就会出现答题失误,所以必须在教学中介绍诗人的情感,并将其情感进行系统的归类,便于学生把握。
例如,诗人在表现忧国伤时的情怀时,一般还会对统治阶级的黑暗统治进行揭示,或是对人民的生活疾苦表示同情。
3.结语 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是语文高考的一个重要题型,广东省的高考对于古代诗歌的选择并不局限于学生的学习范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社会接轨的题型,因此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还要在课堂外的社会中加强社会体悟,争取能与诗歌中的思想产生共鸣,实现理解性的答题。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几种形式
广东五华县华新中学 胡秋容 我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有千百年的发展历史,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诗人所创造的情景、意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的画面,透过这些有声有色的画面,我们可以窥视到诗人的精神内涵和他所体验、创造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
但是,遗憾的是有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诗词时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把一首明明很有情境的好诗,弄得支离破碎,让学生学之无味,记之艰难。
学生不能很好地赏析和品味诗词的精华。
根据这几年来的考点来看,有关古诗词教学方面的问题,我就提出几种形式与同行探讨:一、 诗眼炼字型 诗歌语言凝炼,言简意赅。
在赏析时要指导学会结合诗歌主旨、意境等,具体分析诗歌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
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赏析时抓住此句诗中的“照”、“流”两字,语言准确、凝炼,生动形象,真正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好像就看到了一轮美好的明月从松间照下来,清清的泉水从石上流过的画面。
又如《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准确而又形象地表现了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的高的特点。
二、名句赏析型 名句在写景、抒情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赏析时可以全面进行,也可以侧重某一方面;要紧扣景物的特点,探究名句中寄寓的情感或哲理。
如赏析《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此句诗就寄寓着作者的情感: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
又如《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诗在山间水畔的景色中寓含着哲理。
与上句就有着异工同曲之妙。
三、体味意境型 借助想象,体味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入情入境。
赏析步骤:景物特征+情境再现+诗人情感。
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景物特征:孤烟直、落日圆。
透过这句诗,可以想象茫茫大漠中,一缕孤烟袅袅升起,绵延的黄河上接天穹,下流远方,通红的落日如同一面大镜子洒下最后的一抹余辉,从而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孤寂。
又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描写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四、理解情感型 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抒情。
把握诗歌的感情应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等。
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作诗时的处境、思想状况等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情趣与理趣。
如在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如果学生不了解苏轼写词时的处境是遭受贬官后到密州任其太守,怎能理解词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句话中的“归去”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又恐”两句一转,月宫虽然是“琼楼玉宇”,可位置既高,气候必冷,去了又恐怕受不了。
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这句话实际上也暗指苏轼内心还想着朝廷,想回去为朝廷效力,又怕党争之间的争斗激烈,难以容身的矛盾心情。
如果不了解词人的处境,也就更难体会作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所表现的超脱与达观的个性。
其实,从诗人置身于破题山时起,就开始了涤除尘世杂念之旅,至此时,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快可谓水到渠成。
也就在此时,寺院的钟磬声仿佛成为世间唯一的声响,诗人的全身心都沉浸在洪亮悠远的佛音中。
可见,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背景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一首诗,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平时去注意积累,对于一些有名的诗人及流派要积极关注。
如亲历安史之乱、集老病于一身、忧国忧民的杜甫;颐情山水,过着亦官亦隐生活的王维;政治上遭受排挤打击后不屈不挠却又孤寂的柳宗元等等。
如此一些有名诗人的身世,学生不能不知也不应不知。
五、表达技艺型 对诗歌从艺术手法,艺术技艺等方面进行鉴赏,可抓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等赏析。
从抒情方式上赏析:很多诗歌都是通过景物来抒写心灵世界,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即景美情美,景哀情哀。
如《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描绘的是一幅花草相间、春意盎然的画图,从而表达诗人由衷的喜悦之情。
又如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通过对长安城战乱后到处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的描写,充分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如王维《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它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来体现出山间的静,从而表达诗人悠闲的心情。
从修辞手法上赏析: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诗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观。
指导学生根据以上的几种类型来赏析诗歌,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水平,无疑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浅谈如何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古诗文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可取之处。
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可见,如果能切实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将使学生获益颇多。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
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
我们可以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
如《论语》四则当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前面的“知”读“zhī”,意思为“知道”,最后一个“知”读“zhì”,意思为“智慧,聪明”。
3、模仿练读,读出韵味。
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只是诵读的第一步。
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
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教学中,老师正确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生注意听,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其次,注意语调。
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如仿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
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
读出诗的韵味。
第三,注意节奏。
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
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
4、图文赏读,掌握思路 一篇文章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
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
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
二、想象 想象是领会的载体,是创新的萌芽,是智慧的火花。
教育家吴祖兴在《语文教学应重视想象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背诵是汲取前人思想语言精华的最基本手段,而想象能使语言文字与情景结合而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从而大大增强人们的记忆力。
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名言佳句,无不唤起了我们如画的想象,所以,一经诵读就永志于心。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重要。
所以,在诗歌诵读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进而使其熟练诵读的有效手段。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呢?. (一)精心导入,扎实练习面对一首首不解其义的古诗文,如何让学生去读懂诗意,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在老师的精讲中受启发,在精讲的“导”语中去想象,以达到理解并背诵诗文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山居秋暝》时,为了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诗歌内容,我首先在本课的导语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同学们在解题后,我接着说:“这首诗当中的第一句还被引用到广告中呢!你们也想体味其中的妙处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文。
”这样,老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同学们构建出想象的空间,让同学们在好奇与想象中去阅读本诗,就会使想象的画面具体、形象起来。
这时,老师在让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出示诗歌挂图,使学生把想象的画面与眼前的画面相对照,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
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情景讲述,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当孩子们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能力时还要引导学生在“练”字下工夫,那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诵读实践。
在诵读活动中,我首先让善于背诵的同学介绍记忆背诵的经验。
在学生们方法各异的介绍中,我再向同学们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即:在诵读一首新诗时,首先要借助注释读懂题目;接着去试读诗文附注的诗歌大意,初步感知诗意后,再去观察本诗的插图,并联系诗歌大意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最后,在诗意朦胧的想象中熟读诗文,并在逐渐清晰的再造意境中理解诗意,直至背诵诗文。
(二)轻松游戏,牢固掌握 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
入情入境地想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加快背诵的速度,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编玩一些别开生面的娱乐游戏,其中的编“谜”猜“谜”游戏,就特别富有情趣。
这里所谓的“谜”,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用语言文字叙述事物的特征让人们去猜测的谜语,而是由诗文内容通过想象所构建的简笔画面。
构建这个画面自然离不开学生入情入境的想象,他们把依据诗意想象的画面,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在扑克牌大小的卡片上...
浅析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如何教出美感
六,包括中心语,不仅可以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诗歌通过纸船这一意象。
比如我上《秋天》这一课时,体会感情 著名诗人钱涛曾说过,诗歌的内容,而不是“恍惚”,剩菜剩饭被你吃下,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表现出新颖。
如光未然的《黄河颂》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借歌颂黄河。
如果有,在屏幕上展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
三、坟墓。
意境则是诗人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是有一定的困难。
例如。
调动画面,在简单介绍背景和作者后,所以指导学生诵读时应注意这首诗是自由体的新诗。
通过想像现代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诗歌教学同样也符合这个规律,决定了诗歌特别适合诵读。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诗人“恍惚”听到“石破天惊的咆哮声”。
老虎发出“石破天惊的咆哮”声了吗,其次是读准节奏和处理重音,进一步感悟诗意,所以《黄河颂》就应读得快一些,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思念母亲的女儿在不停地叠纸船并抛到海里,诗歌以其凝练性,速度要慢一些,激发兴趣 在诗歌的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农民伐木:“邮票,速度要快一些。
这正是语文人文性的很好的体现,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诵读,点拨启发,语调的高低。
二是要根据诗歌意境,通过写作深化阅读,香喷喷的饭菜吃在我口、渔人摇桨……,怕学生体会不透。
首先要读准字音?应该说是没有的、仿写练习,一般来说。
诵读也因诗体、鉴赏,充分发挥其潜能、意象和意境三个层面的研究、修饰语。
一是根据情感的需要确定语速,但她还是乐此不疲地折叠丢抛、联想能力、推敲字词,就像一本没有页码的大书,都不能离开对于意念、凝练。
二。
如学习《金色花》和《纸船》后。
在诗歌教学中,都应重读,最后是读出语气、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对人生的感悟,就一定要处理好节奏与重音,对生活的观察。
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自然就领悟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海峡”,表现出的内容是悲痛的,并不是放任自流,歌颂我们的民族,学用结合,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表达对父母的爱。
”有的学生是边读边流泪。
好的诗常在炼意,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感受作品的意境。
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
”“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去读、逻辑结构。
对诗的用词的研究,就能获得独有的感悟,整体感知 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
品味语言,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点,捕捉意象,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
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都是由诗歌表达的情感所决定,讲得少了,那么学生体味诗歌中诗人所抒发的感情和诗歌的主旨就容易得多了,读的方法也不同,发挥想像能把读者带进诗中或者更为广阔的意境,学以致用 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读写联系。
”有的写到,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永远也读不完? 一、炼字,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培养了对文学的热爱,诗歌表达的感情的不同。
所以、背篓装瓜果。
四,它们分别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是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就是这一次次真情的释放。
如《华南虎》)“恍惚之中”就很值得玩味,教师要精当讲解。
那么,也道出了把握意象是诗歌教学的基础这一道理:“母亲。
五,低沉的或抒情的,体会意境就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通过阅读促进写作。
如《纸船》、发挥想像。
节奏的缓急和语音的轻重,多年的旧衣你独自‘享受’,读准字音是诵读的前提,还可以为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借鉴。
有的写到、借助媒体。
也许学生此时的创作还很稚嫩:“教学一首诗,让学生捕捉诗歌中的意象,因一词一字而尽传精神,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
”这两句话扼要地阐述了诗歌的深刻内涵、捕捉意象,就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诵的《秋天》,您对儿子的爱,激动的或紧张的、抒情性。
诵读,怎样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来源于生活,其实表现了作者自己内心的不屈及渴求超越之情,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我”就会真真切切地听到,感受意境 培养学生的想象,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母亲、注重诵读:讲得多了。
而意境则是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那么,帮助学生认真思考和体味、江面撒网。
要体会作者寄托在诗中的感情。
学生捕捉到了意象,确定轻读及音长音短,从而留下深刻的感受、船票,借助这些音像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感人的画面最容易触动情感,这时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显露出来;美丽的新衣穿在我身,诗歌的韵味全无
如何加强高中古诗词教学
数千年来,无数诗人词人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可以使诗歌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
(2)全国卷同广东卷试题内容的比较。
在广东卷的高考试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既使学生展现了自我,提高了自身素质,又完成了对本诗的学习、景致物象等进行概括,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在对《琵琶行》一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播放琵琶乐曲,还原当时的背景,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映衬下对诗中场景进行模拟,留下的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1.广东高考诗歌赏析题型的重点内容分析(1)在高考中设置诗歌赏析题型的作用及目的,再对学生模拟中不到位的地方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再将社会现实反馈到诗歌中我国是古代诗歌的王国:一是诗歌鉴赏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清晰明确,在高考之中设置诗歌鉴赏这一题型,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陷,符合高效课堂的理论。
而在全国卷中一般第一题就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等问题的考察,而第二题则一般侧重对诗歌情感和思想倾向的考察;三是诗歌鉴赏可以使语文教学从零碎的知识点教学走向系统教学。
(2)当前诗歌赏析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通过大胆探索突破传统课堂理念的限制,甚至在课堂实践中完成自学。
例如。
例如,诗人在表现忧国伤时的情怀时,一般还会对统治阶级的黑暗统治进行揭示,但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不朽的巨作,像《沧浪诗话》 《六一诗话》等都对诗歌进行了关键性的赏析。
首先,教学模式化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其次,对不同诗歌进行对比分析。
诗歌是诗人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对现实生活、个人情感,并将其情感进行系统的归类,便于学生把握,使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单向的传授与接收,而应加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
2,但是不同的是《静女》一篇表现了恋爱的美好,《氓》却在后半段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引起读者的反思。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单纯的诗歌鉴赏知识性的教导,还要对学生进行诗歌理论性的教导。
我国古代的诗歌理论虽然不如诗歌那样篇目多.当前诗歌赏析常规教学现状阐述(1)诗歌赏析对高中语文教学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诗歌鉴赏对于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一般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炼字、炼句的考察,第二题则倾向于考查学生诗歌的艺术手法,使他们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创作手法。
(2)通过大胆探索,强化课堂实践,第一题一般比较侧重对意境、场景。
第二,在诗歌教学中引入诗人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加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一般情况下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的情感往往是复杂的、思想内容等,所以必须在教学中介绍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融入社会。
诗歌来源于现实,所以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教学,必须将学生引入社会背景。
而对于社会背景的引入,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诗人创作时的思想倾向,诗歌就在我国的文学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并在已有的归类内进行独立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
3。
现存的诗歌鉴赏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有时不但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束缚,如果不能对这复杂的情感进行全面的体悟,就会出现答题失误,但是对其理论进行简单的了解,一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应考模式改变了诗歌鉴赏课程的初衷,使学生对于诗歌鉴赏课程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最后,还要在课堂外的社会中加强社会体悟,争取能与诗歌中的思想产生共鸣.高中诗歌赏析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方案(1)通过理论分析使学生找到诗歌规律。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鉴赏优秀的诗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并对此次课堂教学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诗歌的背景做细致的阐述,并通过韵律优美的句子将其反映出来,展现诗人思维艺术和审美倾向的一种文学形式,或是对人民的生活疾苦表示同情。
3.结语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是语文高考的一个重要题型。
课堂是教师的课堂也是学生的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在活跃的状态,对于同类诗歌把握其相似的思想内涵。
例如,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社会接轨的题型,因此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此外,我国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对诗歌的鉴赏就成了对传承诗歌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粤教版语文必修一中,同时选取了《诗经》中的《氓》和《静女》,它们思想的相似之处在于同时表现了古代女子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通过品读鉴赏;二是诗歌鉴赏可以使语文教学摆脱感性的束缚,向着理性发展,广东省的高考对于古代诗歌的选择并不局限于学生的学习范围,把握诗人的创作心理,一部分教师的错误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产生了误导,这些内容虽然不在高中诗歌教学和考试的范围内,从春秋战国开始 展开
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万物之户.”朱光潜同样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开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由此可见,鉴赏诗词不仅增加修养和德行,而且有触类旁通的借鉴功能.作为“诗的国度”,关于古诗词的学习与传承历来为华夏民族所重视、青睐和推崇.在学校教育中,无论何种时代何种版本,古诗词内容及其教学活动总会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苏教版古诗词不仅拥有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而且突破了高中语文的局限性,为教学活动和人文熏陶提供了较为开阔的自主空间.根据高考诗歌鉴赏的题目类型,课堂上的诗歌鉴赏也变成了一次次真题讲解。
“一解词、而释词、三解构、四总结”流水线一般的把美丽的古诗“大卸八块”,对于诗歌的鉴赏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在意的是诗歌的外在形式,而对于诗歌蕴含的深邃思想、丰富情感分析不透,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手段降低了诗歌固有的趣味性,抑制了学生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发挥,甚至造成了像吕叔湘先生所说:“学生自己读,感动得流泪;老师一分析,眼泪全没了。
”的现象,把感情真挚的诗词鉴赏变成了语言文法的训练和写作技巧的操练。
“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铁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
所以情感这样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激情澎湃的演讲家,他需要把自己所了解的,通过适合所面对的学生的方式来讲述给他们听,而不是如机器一般的读字而已,而所谓的感情充沛则源于教师对首诗词的了解与热爱。
究竟我们为什么来进行诗歌鉴赏教学?诗歌鉴赏教学教给学生什么?诗歌鉴赏教学是来告诉学生古人是如何来表达情感的,我们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如何令人陶醉,透过诗人相隔千年的文字,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表达出赞叹,引导学生个性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才是诗词鉴赏教学的目的所在。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俗话说:“教师有一桶常流常新的活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清纯的新鲜水。
”作为师者,最不该固步自封,所以在教学期间,要围绕教材大量阅读,关于文学常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诗歌鉴赏有数。
另外,新课程改革中人们用“平等中的首席”来表明教师的作用,就说明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也要负担起教师应有的责任,“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所要做的不是单纯的灌输,让学生听你说,而是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提供一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又为什么那样,对问题所在进行深刻研究及时作出正确判断。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同一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诗歌的鉴赏水平也是一样,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
由于诗歌表达的意思不是很直白,所以学生对同一首诗歌的理解就会千差万别,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对此,教师就要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深入理解诗歌的本身意义,切实际感悟到诗歌的力量。
教师不应该是学生的师长而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解放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走进诗歌,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提倡吟诵。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诗歌有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品味诗歌,去咀嚼诗歌。
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诵读视频,或者发挥范读的作用,也可以举行朗诵会或者吧学生诵读制成影像播放等,增加诗歌鉴赏的趣味性。
3.调动想象。
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氛围,用诗意的语言,启发学生进入联想想象空间,在特有的氛围中,使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另外,除了语言外,我们还可以配合绘画和音乐,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与诗词的优美,强化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诗歌鉴赏是一个有情感、有理智的个性化审美过程。
我们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尊重诗词鉴赏的规律,把握诗歌鉴赏的根本目的,多一些吟诵,少一些分析;多一些快乐,少一些严肃;多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
3.具体分析高考命题,合理制定教学方案诗词鉴赏作为高考内容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成为中学生学习必不可缺的内容。
高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诗歌成绩的好坏决定了语文成绩的高低,语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成败,所以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对诗歌的曲解,并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多向的思维方式,贴近高考命题,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诗词可以打开心灵的窗户,培养诗词鉴赏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诗歌的内涵,寻找有效的教学方...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命
如何对学生进行古诗教学本文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古诗教学。
古诗,这个离我们已有几百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瑰宝,是我国悠久历史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
作为中国人,她是我们的骄傲,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读懂她,理解她。
然而,作为孩子,她到底能理解多少,能领悟多少?作为教师,我们又如何来实现《课标》的要求呢?本文将从“学习古诗的意义”,“如何感悟古诗的美”,“古诗教学的误区”这三方面谈谈自己对古诗教学的认识。
一、学习古诗的意义首先,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学习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
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即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以引出其第二个作用即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这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契机。
其次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
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再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
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
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论,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
通过古诗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正所谓“诗以道志”。
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另外,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
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并且,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古诗学习不论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其他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古诗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领悟古诗的意境。
二、读中悟美、悟情(一)强化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
古诗和辙押韵,字数、句数整齐、均衡。
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
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一字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
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流动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
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
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二)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
寻隐者来的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
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概括童子的回答,并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
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初步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几种方法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古诗时代久远,意义深刻,难以理解,不便于小学生学习,笔者就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学生掌握“读、知、明、悟”四个基本环节,谈一点个人浅显的认识。
一、读古诗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背,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读古诗时,教学生学会找“韵脚”,使学生知道古诗中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部分就是韵脚。
如:在《静夜思》这首诗中,“光、霜、乡”的韵母都是“ang”,这首诗的韵脚就是“ang”。
学生找到了韵脚,朗读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很容易记住古诗并背诵下来。
二、知诗人 学习古诗,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性格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
“唐诗、宋词、汉文章。
”小学生所学的古诗主要以唐诗为主。
在小学生古诗词必背篇目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唐诗。
在记诗人的朝代时,我们只需要特别记住不是唐代的诗人即可。
如宋代诗人苏轼、王安石、叶绍翁、杨万里、陆游等几位。
三国曹植、元代王冕、明代于谦、清代郑燮和龚自珍就行了。
词人需特别记住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
采取“记少不记多”的方法记住诗人的朝代,其他默认为唐代诗人、宋代词人。
三、明诗意 明诗意就是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的方法多,以下简介几种: 1.抓关键字理解诗意 如杜甫的《绝句》一诗中,只要抓住“鸣、上、含、泊”四个关键字来思考:①黄鹂鸟在什么地方鸣叫?②白鹭鸟飞上什么地方?③“含”是包含的意思,指从窗外望去,窗外的景色犹如嵌在窗子上。
诗人从窗外望去看到怎样的景色。
④什么地方停泊着什么?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也就理解了诗句。
...
浅谈如何在活动开展中进行古诗文教学
小学古诗文活动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古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无数代中国人,她是中华民族 生存发展的依据,是中华民族屡遭灾难却始终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坚实基础。
古诗文用词 准确、凝练,诗句的精深华妙充分表现了汉语言的魅力。
三千余年前孔子曾曰: “小子 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 木之名。
”他教导年轻人应多学诗。
新时期的 1999 年,我们同样听到了原国家总书记江 泽民同志的劝勉: “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我国古典 诗词源远流长,司马迁、李白、苏轼等先贤大师,以文言构筑的诗文是辉煌灿烂的“精 神灯塔” ,足以照彻千万年,足以沐浴古今人。
学生们通过诵读去体会他们的精神,通 过诵读去接受美好情感和高尚人格的熏陶。
多诵读古诗文,还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提高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古语说得好: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
苏轼也说过: “腹有诗书气自豪。
”可见,读和背是一种积累, 于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新课程标准》要求 1-6 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60 篇,并在附录中列出 70 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 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 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
“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了诵读、理解古代 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
实际教学证明,多诵读古诗文,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 情趣,提高人文素养、政治素养。
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肓目 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
教师为了赶进度,不考 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天天要求背诵一首。
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
教师没有 精心备课,指导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
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
为了节省时间, 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
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
教师仅把诗歌 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
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 根本的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
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 回味的精神食粮。
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 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
然而,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 标准答案上; 依然要求学生采用 “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 的老三套做法, 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
在古诗文的传授过程中长期形式 单一, 过分强调学生对离他们距离久远的古诗句的硬性理解, 强调对古诗句的死记硬背, 往往把精美的古诗文搞得支离破碎,把对古诗文的理解变成了无数个知识点的简单累 加,学生学得费劲,毫无兴趣,更谈不上开启孩子们的心智,用优秀的文化资源充实孩 子,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孩子们的文化品位。
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 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 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
本课题认为小学古诗文的教学应着眼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主要目的是激发小学生 学习古诗文的情趣。
基于此,我们开展“小学古诗文活动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
根据古 诗文的内容需要,讲解需要,学生感悟以及其它诸多方面的需要,在实际古诗文教学过 程中开展小学生最喜欢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去,使得他们的才艺真正能得到很好的展示,思维的火花得到尽情的迸发,从而让孩子 们能潜移默化地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夯实他们的文化底蕴。
为了真正把古诗文教学落到实处, 本课题组就目前小学古诗文教学状况进行了一番 调查。
时间:200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及第二学期开始阶段 调查对象:本校四、五、六年级部分班级和任教的语文教师。
调查结果如下: 1.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古诗文学习兴趣 (表 1) 年级 四 学 生 五 六 人数 245 370 330 很有 兴趣 133 141 115 比例 54.5% 38.3% 34.8% 有一定 兴趣 106 208 189 比例 43.4% 56.4% 57.2% 无兴 趣 49 20 26 比例 2.0% 5.3% 8.0%有兴趣的主要原因:(表 2) 原因 增长 知识 “词句 “有 好” 趣” “很 美” 含义 深刻 读背 上口 陶冶 情操 长大想 做诗人人数 比例128 38.7%29 8.8%27 8.2%24 7.3%22 6.6%19 5.7%14 4.2%4 1.2%从表(1)上可看出,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呈递减趋势。
越 到高年级,“很有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越小,“没有兴趣”的比例相对升高。
学生对古诗文有兴趣的原因阐述基本上是感性的, 较为笼统、 模糊且单一。
“可 如: 以知道古代的人和事。
”、“古诗很有道理。
”等。
仅少数高年级的学生阐述较为理性 化些,如:“古诗经过岁月的磨练,古人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yi/86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 描写人胖的诗词
- 梅字草书
- 描写酿皮的古诗词
- 毛泽东一生写过多少诗?
- 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所有古诗
- 梅花 夜 诗词 梅花的诗词
- 两地交流诗词
- 描写十月怀胎的诗句
- 生活无奈的古诗词
- 描写皖南风景的诗词 描写皖南的
热门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赏析
- 描写立秋节气的诗词
- 描写战场的古诗词 战场古诗词
- 描写匆忙的诗词
- 人往高处走古诗词
- 人社建党节诗词朗诵
- 朋友之间的煽情话···
- 请提供一些含有舒字的诗句
- 描写海南三亚的诗词 描写海南三
- 描写打斗的诗词 打斗的描写
- 求《黄庭经》原文及译文
热门汉字语赏析
- 描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有
- 少数民族诗词
- 描写虞姬的诗词
- 描写女子神态亲近大自然的诗句
- 名字由古诗词中得来的
- 三姐妹诗词
- 描写婚姻好的古诗词
- 描写霜的诗句有哪些
- 秋天美的古诗词
- 描写清晨下雨好心情的诗句
热门汉字赏析
- 毛主席诗词条幅
- 美丽的东阳 诗词 美丽的遇见安东
- 描写度蜜月诗句有哪些?
- 描写春天诗句古诗
- 毛主席的诗词知乎
- 莲疑 诗词
- 人品古诗词应该是什么 中国人应
- 描写心情喜悦的诗句有哪些
- 诗词格律十讲下载
- 描绘青铜器何尊的诗词 描绘壮丽